2018開始不種花, 改開火車! (2633台灣高鐵)

bensonn wrote:
高鐵有趣的是在稅後部份,
在Q2有退了2016-2017Q1的所得稅造成獲利大增,但這只有一次而已。
另外可以發現2018,Q1Q2,都會增加一個遞延所得稅利益,
大約3.X億,因此可以直接貢獻EPS約+0.05~0.06,
因同一年度,推測Q3應該一樣也有退稅的狀況會發生,
所以Q3的稅後EPS應該也會大於稅前才是。...(恕刪)


B大真的是有認真看財報做功課
五年免徵營所稅是從2017開始追朔
除了第2季的一次性認列2017退稅12億
以後每季都會帶來約3~4億的遞延利益
所以在2021前
高鐵都會維持稅後大於稅前的狀況
kdg wrote:
但是法人大買的原因是啥?我真的蠻好奇的
畢竟它們算得比我們精....(恕刪)



小弟散戶一枚無法代表法人發言
但我會期待的是高鐵低風險的股東權益
高鐵目前所有營運的KPI都在成長
舉凡旅客人數,發車次,人延公里,座位利用率...等
甚至票價也已滿足累計物價漲幅的調漲條件
只是今年是選舉年
江董不想提出來讓老闆難做而已
但俗語說會吵的小孩有糖吃
今年蔡政府選擇不面對明年還是得面對
至少在營運上目前還看不到悲觀的理由

亞豪 wrote:
以後每季都會帶來約3~4億的遞延利益
所以在2021前高鐵都會維持稅後大於稅前的狀況...(恕刪)


原來是這個意思,
一直以為只有單純的5年免稅,原來還有這樣的遞延利益產生,
謝謝板主解釋。

to kdg大,
我想我大概找到為什麼近期外資持續買進的原因了,
但請容我私心的保留一下,
我想等第三季財報出來後,驗證我的看法是否正確。
另外,若我想法正確的話,應該許多價值投資者看了高鐵的財報後,
也會開始有感覺高鐵的可投資性了。
集保庫存終於出來了,
經過本週上下沖洗,
大家看看這一週持股變化的結果吧!
我就不解讀了。

中年奶爸 wrote:
如果七月繼續持有花店到現在 --> ~4.8%股息
轉換高鐵到現在 --> 3%股息+20%波段 (恕刪)



很慶幸孩子的奶粉錢在這次花店火車轉換的過程中
即便經歷十月這種大修正也能夠幸免於難
也深深體會到股市高風險時轉換到內需防禦股的重要性

這次修正應該是高鐵第二次面對這種熊市的考驗
從十月初的收盤高點30.25修正到現在的28.85


整個十月份外資持續小買


投信持續進場避難


這張成績單應該算是符合抗跌股的行列了
雖然還不像電信股這種傳統資金避風港般穩健
但也期望高鐵經過這樣的歷練有實績之後
未來能夠在熊市時得到更多資金的關注
最後也恭喜持有高鐵的大家能夠小傷退場
保全了日後跌深百花齊放的入場卷

中年奶爸 wrote:
很慶幸孩子的奶粉錢...(恕刪)

很高興板主持續更興,趁這機會我也分享一下好了,大家一起加油!
先偷偷問一下,
我怎麼覺得之前的板主不叫"中年奶爸"?

回到正題,高鐵。
籌碼:
10/2大盤從11064開始下殺,到10/26的9489。外資共賣了1556.x億元
這段時間內高鐵從30.3~29.5,中間最低到26.7(只可惜我沒買到),外資共買10732張
持股變化因是每週更新,所以我們從10/5開始看,發現股票持續集中至持股800張以上的大戶。
過程中,從新聞得之中環出清持股獲利了結,但不是被散戶接走,反而剛好被大戶吸走。
我想投資高鐵要有一個籌碼概念,就是雖然他是發行562萬張股票,但事實上約有3XX萬張在政府手裡。
那麼在市場上流動的只剩下2XX萬張,約40%在市場流動。
這有什麼好處?
高鐵在台灣是一個獨佔的公共建設,這一點就能吸引外資。
以外資的布局來看,目前外資大約10.X%,
若高鐵經營持續改善(這點很重要),外資絕對想增加持股,我認為最少到20%。
但只有約40%在外流通,請自行想想外資要怎麼樣才能從散戶中騙到股票...

技術部份:
10/11臺股創了許多新紀錄,高鐵一樣被獲利了結或是買在高點的散戶下殺,
(只可惜10/25高鐵股民都非常理性,並沒有繼續殺,唉...)
若高鐵的未來是值得期許的,那這種非理性的下殺,對外資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機會,
從近期的線型來看,被控制在28.x-30.x之間,碰到月線買單就進來。
我想這個區間整理會一直持續到Q3財報出來。

財務:
所以最後還是回到財報部份。
高鐵的財報並不會像電子股那樣複雜,
獲利來源也非常單純,就是賣車票。
所以毛利和營利變化差距不會太大,算是容易推算。
之前有提過,到底是什麼吸引外資在7/4開始持續買進?
我想,不會是五年的免稅和穩定增加的載客率。
我認為的答案是:外資看中的是高鐵的還債能力
至於這一部份,就只能的財報出來,才能知道目前債務狀況了。
所以,目前盤勢就是控制在這區間,財報好,外資持續買單。
財報不理想,我想打回25元都是有可能的。

以下是我自己的紀錄,有興趣的人就看一下吧!

~10/14~
今天再瀏覽了一次高鐵籌碼的時間點,
可以從圖中發現大戶約從5/11以後開始明顯增加,
外資是從7/4後持續買超。
所以我就google該時間點附近的新聞看是否有什麼靈感。
發現5/11前後的主要新聞就是高鐵公告Q1的財報,
新聞主要敘述高鐵上市一年後開始賺錢,現在Q1獲利也持續增加。
我想以當時的價位22-24,大戶增加持股以長期投資來看是還可接受,
但也可以發現,在這段時間外資並沒有因獲利成長財報佳買單。
畢竟高鐵獲利來源就是賣車票,這種毛利幾乎都固定了差異不太大,
就算車票賣得多營業額有成長了,但因毛利幾乎不變的狀況下,重點就要提昇營利率了。試著去比較2017Q1和2018Q1,可以發現確實毛利率變動不大,連營利率也沒什麼差異。就是單純賣車票而已,期望他能有什麼驚人的進步。
那外資為什麼在7/4後明顯增加持股,
因為免稅嗎?我想應該不是,免稅的公告在4月份就已經公告了,外資要動作也不會慢到7月份,而且連我這種剛入門的都知道免稅並非高鐵實際的獲利能力,所以外資的持續買超並不是被免稅和營收增加所誘。
那就再繼續看看有什麼新聞,
我就先看到這個 7/3台灣高鐵提前清償聯合授信案甲項授信本金100億元https://news.cnyes.com/news/id/4157584
這也沒什麼,之前大家都知道了就是還債嘛!好像也沒有其他特別的新聞足以讓外資大買高鐵。

百思不解下,再回過來看高鐵還100億元,所以我就去查一下,高鐵到底欠了多少錢,不查還好,一查才知道高鐵欠了一屁股債,在2010年時又借了3802億,目前第二季財報顯示,債款共3779億,約佔總資產85.2%。看到當下真的超想把高鐵股票清光光。深呼吸冷靜一下,又看到這篇8/23的報導,高鐵在這3年償還722億。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823/1416325/這時我有了靈感,也許外資並非看中的是獲利能力,而是還債能力。高鐵2017年的營利約177億,但該年度全部利息支出約74.6億,賺得錢幾乎一半都拿去繳利息了。而7/3再還了100億(聯貸本金),一年可以再少掉1-1.5億的利息,換算一下約等於一年多4-6億營業額的功效。我想看到這邊,大家應該已經知道重點了。償還貸款,能有效減少利息支出,也就能直接增加稅前營利提昇EPS,最後對公司的淨值提昇一定也會有幫助的。
bensonn wrote:
很高興板主持續更興,趁這機會我也分享一下好了,大家一起加油!
先偷偷問一下,
我怎麼覺得之前的板主不叫"中年奶爸"?
...(恕刪)


小弟人微言輕 只適合隱姓埋名
穩穩賺這種時間財來補貼奶粉錢

目前高鐵還沒有端出其他投資計畫
賺來的錢先拿去還債強化營運很正常
其實也無需過度解讀

至於外資為何7/4這"時間點"後發動攻勢
小弟駑鈍,尚無法參悟其中的關聯
個人的臆測是主動基金針對H2的策略調整
這部分可能需要熟稔外資操作的高人指點
附上H2進出劵商統計
或許有高人一眼就明白
pigstand wrote: 都有買比較好,要分散投資才能降低個股風險。 ...(恕刪)

我還是認為要分散投資,才能分散風險。單壓一隻股票風險太高了,萬一發生如台鐵的不幸事件,投資人很難承受的。

pigstand wrote:
我還是認為要分散投資,才能分散風險。單壓一隻股票風險太高了,萬一發生如台鐵的不幸事件,投資人很難承受的。


感謝P大的風險提醒
小弟持股也只有部分是長投高鐵
還有長投在一些其他趨勢的標的物
當初發文的初衷原本就只是要澄清一些誤解與潛在風險
提出另一個觀點的想法
從來沒有慫恿大家只押高鐵一檔
只是提出一些愚見與利弊得失供大家參考

中年奶爸 wrote:



感謝P大的風險...(恕刪)

謝謝回應。中華電跟高鐵都是0050成分股,所以我用0050去投資這兩家公司。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