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確認未來車款都只會採用 扭力樑 後懸吊系統

superkernel wrote:
阻尼做硬一點就好....(恕刪)


看看賽車失控滑出去的影片https://youtu.be/AbvPGeIaCNc

賽車的阻尼算硬了吧!在傾斜面彎道加點泥土照樣出去了!




superkernel wrote:
阻尼做硬一點就好....(恕刪)

阻尼不能太硬,會更難座,尤其是路面不平時光屁屁一直扭你就會想把車子直接賣了
扭力樑只要2顆 『液壓襯套』,就能像液壓引擎腳一樣,隔絕震動噪音傳入車內,讓你產生舒適平穩的乘坐感受,讓你誤以為升級成高級車一樣,而且任何老車都適用!



其實對於不激烈駕駛的小老百姓而言 扭力樑跟獨立懸吊 最大的差別 就是 舒適性!扭力樑的左右連動感很大 在怎樣調教都是虛話 獨立懸吊的舒適度 就是遠遠高出扭力良一大截 特別是在路面凹凸的時候轉彎 扭力樑的拉扯感覺非常明顯!
一般的人對車的底盤感受就是開快時跟過彎時的穩定度
但是對於凹凸路面的處理度 其實一般的人沒有很詳細的體驗 或者敏感度較低者 是感受不出來的
而扭力樑在業代銷售的話術裡 他們很慣用以一個名詞 叫做調教 來優化這種系統 而所謂的調教只不過就是避震器總成的阻力跟磅數 橫桿的粗細而已 一旦要將扭力樑的結構調到操控性可以媲美獨立懸吊的時候 他勢必犧牲掉舒適性 那就是左右連動的感覺 餘波的處理不良所帶來的不舒服
但是這種左右連動的感受卻是%70的車主感覺不出來 或者感覺沒差 這也就是為啥車廠想這樣造車的原因 他們都是以消費者的需求去設計的
最後只能說 無感的就去買 買了就安心地開
期魂小桑 wrote:
一般的人對車的底盤感...(恕刪)

別人Focus黑科技是主動懸吊
馬自達是黑科技的非獨立懸吊
一樣都是黑科技
怎麼感覺起來差那麼多
意外發現 多連桿的副樑, 對來自後方的追撞有加強防護的作用點我3:38秒

圖片是 VOLVO S60承受時速88公里追撞的結果。


MarcusTsai wrote:就說你們不懂吧
通稱的扭力樑就是拖曳臂,
全拖 半拖 只是改良


對小車來說,省後軸空間就是省後座空間,便宜,又有操控,
車廠當然選這種設定


不要跟我說什麼為了舒適又要有操控所以要多連桿

多連桿的空間放在小車的後座,消費者一坐進去就打槍了

"空間"跟"看不到的操控"比,買小車的基本盤消費者一定是選空間

這棟樓嘴砲不懂車的人真的很多


您是不是誤會什麼了

30cmbird wrote:
跟toyota合作...(恕刪)


跟鋁罐走太近了
馬子達 會不會被洗腦
小改款CVT也上了啊?

oc860328 wrote:
跟鋁罐走太近了馬子...(恕刪)


馬3 阿公
馬自達323
孫子啊。你自己看這辦
你阿公當年上市時
那幅地盤多少車評說好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