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是有氧運動? . . . 大部分來說是的。

但有些領域並不是,例如 1KM 計時賽、 場地賽、競輪 . . . 就像馬拉松是有氧運動,但100m - 400m 短跑幾乎都是無氧耐力一樣的道理。


有氧運動跟無氧運動最大的差異是: 一個需要氧氣另一個不需要(廢話?)。

但關鍵不在需不需要氧氣,而在於"沒有氧氣時",會發生甚麼事?


答: 會產生大量的廢物,乳酸就是其中一個討厭的東西,一但進入無氧運動,乳酸就會冒出來,然後大腿就會熱、酸、再來就會痛 . . . . 最後就不能動。

這是身體保護肌肉的機制,為了避免過度的運動導致死亡。


那,一般公路車運動是有氧嗎?


坦白說也不完全是,在衝刺、攻擊、遇到短陡坡時,通常會讓身體進入短暫的無氧狀態。


這短暫的無氧狀態會開始堆積一些乳酸,有時只是一點點。剛開始可能沒什麼感覺。不過隨著時間長了,其實肌肉的運動就會慢慢的被限制住。


例如剛開始爬大山的時候,前1小時大家都很有力,遇到一些稍陡的坡就想說不要變速,硬踩幾下給他過。


其實在這個"硬踩"的過程中,乳酸就開始一點點、一點點的堆積。

於是乎第二個小時覺得有點辛苦,遇到陡坡開始會變檔。

第三個小時就變成"痛苦",還沒遇到陡坡早就已經打到最輕了 . . .

而且這時會發生第二個關鍵的現象: 心跳很低。


人也不會喘了,因為乳酸已經限制了你的肌肉運動,大腿已經用不到那麼多氧氣了,心跳就很低。



所以,轉速、轉速、轉速,下次要爬山前,第一個小時請勤加變檔,爬武嶺用 CT 盤加 32 的大飛輪都不可恥,在昆陽前抽筋下車打擊才比較大呢 . . .


www.cycliving.com
文章關鍵字

Lanxlot5475 wrote:
自行車是有氧運動? ...(恕刪)

好文~推!!!
感謝樓主這麼好的分享,但文中有些部份可能需要稍作修正,小弟在此提出一點愚見,希望樓主不要見怪!

首先人體再運動時的動能來源主要來自三大系統:無氧系統'醣解系統及有氧系統;
無氧系統完全仰賴ATP,大約只能維持五秒鐘左右,
醣解系統又稱乳酸系統,依賴分解乳酸產生動能,大約維持二至三分鐘,
長時間的運動則是靠有氧系統產生動能,
乳酸並非廢物,酸痛的來源也似乎並非全是乳酸的堆積,而是來自於肌纖維的撕裂而產生的,當然也不會因乳酸堆積而導致死亡!
至於樓主題到爬坡的第三個小時心跳降低,小弟才疏學淺,似乎未曾看過有相關文獻提及有此現象.
摟主提到的提高迴轉速絕對是正確的觀念,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再次感謝樓主無私的分享!
Lanxlot5475 wrote:
自行車是有氧運動? ...(恕刪)



好文!
好補充文!
真理愈說愈明!

Lanxlot5475 wrote:
自行車是有氧運動? ...(恕刪)


好文~推!! 再加+5分
米粉5566 wrote:
感謝樓主這麼好的分享...(恕刪)


是的,感謝你的補充。

The Burst Power Enzyme System = Glucose 2ATP + 2 Lactate
(以上有修正,我貼錯式子)

乳酸也的確是可以回收再利用。

然而就目前所知在3HR內運動過程中,要拿代謝乳酸當作一個主要能量來源明顯是有困難。

所以我選擇用一種比較不那麼嚴謹的方式去描述"無氧"這件事,望兄台見諒。

畢竟在鄉民的論壇裡面談過度艱深的東西,就會像姆大跟我的對話一樣乏人問津~~


另,我並沒有說乳酸堆積會導致死亡,但假設沒有乳酸這個機制,是否會因為過度運動導致死亡,坦白說這到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畢竟只能假設)。

如果想要討論 central governor theory 或是其它已知對身體運作保護的理論,可以到另外一篇,非常樂意看到有人加入討論。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2613928&r=2&last=34623422


米粉5566 wrote:
至於樓主題到爬坡的第三個小時心跳降低,小弟才疏學淺,似乎未曾看過有相關文獻提及有此現象.


我想, 01 並不是運動生理論壇,而是單純的車友間分享,如果需要先有文獻才能來進行討論的話,是過度的嚴肅,就像很多人已知的 220 - 年齡 = 最大心率 這個公式,你丟到專業論壇當然是漏洞百出,但是在較為普及科學的鄉民間,這個公式並不能說是錯的。


======================= 這 是 分 隔 線 ========================


第三小時有心率開始下降的現象,這是大多數選手在面對登山賽所共通面對的課題。

我自己的的確作過的實驗當中,在重複 15 次的 3min 爬坡當中,選擇高轉速 85up,或是低轉速 65,最後反映在功率下滑的曲線上,很明顯是65轉的Power下降較快,同時心率也下降較多。

當然這也反映在我曾經三周內爬過兩次塔塔加,因為齒比跟轉速選擇的不同,導致最後 1HR 的心率相差近 10 %。


如果你有反證的經驗,也非常歡迎您提出,這是個"討論區",不是"論文發表區",不用那麼嚴謹。


補充:無氧運動跟肌肉的撕裂傷,要在有氧運動中撕裂,跟在無氧運動中不撕裂,其實在現實上應該都算是比較特殊的情況,這個倒是可以分文討論,如果兄台有興趣的話。
www.cycliving.com
專業又理性的分享文與對話,真是01中難得一見的…
加五分,請笑納。
Lanxlot5475 wrote:
第三個小時就變成"痛苦",還沒遇到陡坡早就已經打到最輕了 . . .
而且這時會發生第二個關鍵的現象: 心跳很低。
人也不會喘了,因為乳酸已經限制了你的肌肉運動,大腿已經用不到那麼多氧氣了,心跳就很低。


我一直以為這是因為我的呼吸開始順暢,節奏開始均勻..還讚讚自喜呢.. 所以心跳變慢,呼吸變順暢反而不是個好現象?

youngmth wrote:
我一直以為這是因為我...(恕刪)


要看,如果你的Power也開始跟著掉的話,就不是好事。

如果是Power沒有掉,但是心跳有下降的話,那有可能是剛開始騎的時候心率跟功率出現脫鉤現象。

沒有功率的人可以用距離作一個簡單的測試,利用相同的坡段反覆爬個幾次,然後去觀察這幾次之間"距離"跟"心率"之間的變化,其實以上坡來說,距離幾乎可以當作 "平均功率(Power)"來看。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要看,如果你的Pow...(恕刪)


不好意思,我也有相似問題,
一路都是34T+28T(都最小盤)上坡,一開始到一個小時左右大腿超酸.
"撐過"後約一個半小時,大腿就比較不酸,呼吸不急促..
大約第二個小時左右,心跳變慢,身體會感覺到冷...一旦加快回轉速,大腿會一瞬時超酸..
回到"原本"的回轉速,卻可以一直踩上去..這樣是正常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