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ir開箱~首頁更新原廠壓力錶!(874樓土炮壓力錶)

分流嘴可以參考rok的設計,一個塑料件不會太貴的。
youzh1106 wrote:
分流嘴可以參考rok...(恕刪)



這個好耶,只是自己做不出來,而且也難以保證使用的材料無毒...
還是發圖給官方IG試試看好了

左:分水網, 右:單片式易潔濾杯底部

分水網開孔數多/總開孔面積大, 但整片的直徑略小, 不過仍可完全蓋住/替代底部. 以分水網取代底部後, 使用相同研磨粗細及相近之下壓手法(壓力曲線)/秒數試著萃取, 原易潔濾杯粉量:8.5g, 使用分水網當底部後的粉量:13g(應可再調細).
很久沒在Flair上用那麼多粉了. 會再試著調細看看. : )

PS1:分水網不鏽鋼應與其外圍矽膠有一定的連結, 拆開會破壞其連結, 再裝回使用一定沒有先前牢固, 下手前請考慮.
PS2:原濾杯底部比分水網略大, 反裝仍可提供分水網功能, 但使用後會被壓到粉餅上, 並不清楚是否會在過程中因遮蓋粉餅上端部分面積, 進而影響萃取率...


chan.chenhao wrote:
左:分水網, 右:...(恕刪)


期待C大實驗結果。
we543543 wrote:
期待C大實驗結果。...(恕刪)

下午已經試過兩杯, 一次12g, 另一次13g, 在未更換濾片前, 相同研磨粗細/下壓手法/秒數約只能填粉到8.5g. 不過, 這樣的改變(加大開孔/通道總面積)只會對我這種要用細粉萃取, 但在Flair的40mm濾杯, 粉量上不去的User有幫助. : )

分水網開孔的單一孔徑看起來比原先濾杯的大, 不過喝完後杯底的細粉並未明顯增多.

先前濾杯底部已經在清潔時脫離, 所以比較有勇氣亂嘗試, 反正有問題最多損失一分水網.

使用分水網替換原先濾杯底部的好處是可用更細的粉進行萃取, 理論上的萃取率可再提升些, 不過味道可能就見仁見智囉...

在此僅提供此一可能的玩法, 讓Flair可用的粗細範圍更加寬廣, 不過這改變(移除固定點)是不可逆的, 有興趣的使用者可能要考慮一下再下手.
(把這樣的改變看成替換VST濾杯可能就不會覺得這麼離經叛道了)

我應會維持這樣的設定再繼續嘗試下去, 日後若有值得分享的, 再上來報告. : )

chan.chenhao wrote:
萃取率可再提升


粉量固定,隨著萃取量的增減(重編輯),濃度和萃取率是翹翹板關係。

開口總面積改變,到底改變了甚麼,昨天開始就腦袋打結了。

期待有整容前整容後的數據分享。

we543543 wrote:
開口總面積改變,到底改變了甚麼...(恕刪)

以前討論用的圖, 以自己理解的意思說明看看.(可能有誤)

(圖From Link)
直徑相同, 只改變底部開孔數/單一開孔面積/總開孔面積, 相同g數的粉放入濾杯, 粉餅厚度固定(L高度固定), 開孔數變多/單一開孔面積變大=>水流管路變多, 管壁摩擦係數下降...

開孔數/單孔面積/總面積到底對粉餅阻力影響比重多少目前仍搞不清楚, 像單孔開孔雖然變大, 但有所謂的架橋效應在洞口阻擋細粉,對阻力的影響可能就不是直觀的是單孔直徑的線性變化了, 但, 總括來說應是朝著整體阻力變小的方向移動.

舉例來說:使用A濾杯使用14g的粉量可在9bar出力的條件下, 30sec產出56g的咖啡液, 改用了直徑/高度相同, 但底部開孔數多/總開孔面積大的B濾杯, 其他條件不變的狀況下, 則可能會在15sec就產出了56g的咖啡(萃取率應會較低); 若要拉回30sec/56g(相同壓力曲線/萃取秒數)的產出狀況, 則需增加粉餅阻力, 方法有 1.以更細的粉進行萃取, 2.以相同粗細, 更多的粉進行萃取. 與使用A濾杯相較之下, 方法一的萃取率/濃度應都會升高, 方法二的濃度應會升高(?), 萃取率則不一定(?)...
(看了一下, 也不知道自己在寫啥了...Orz)

再換個角度講好了, 使用開孔多/開孔面積/總面積大的濾杯可塞入比較多的粉, 在相近濃度/萃取率的要求下可獲得更多的咖啡產出...

不過Flair的汽缸容量是固定的(約60ml), 訂下目標水粉比後, 以粉餅重*兩倍+5g當作粉餅吸水+汽缸殘水的估算, 則在Flair上, Brew Ratio:1:2最多約可使用14g粉, Ratio:1:3.5則在10g左右...

使用原廠易潔杯時, 拿55mm濾杯用粉的粗細/12g粉出不了咖啡, 一直減量到7g左右才拉的出來. 因7g拉出的Espresso實在太少, 後來也只好妥協, 調粗以8.5g出杯.

在更換底部為分水網不鏽鋼片後, Flair可以原先8.5g粗細的粉填到13g的粉(範例方法二), 還能以較輕壓力拉出約30g的咖啡液, 以此組合為基準, 開始找新的match點, 目前已調細並降重量至11g了, 阻力有點大, 不過出杯口味還算滿意, 應會再降至10g出35g左右的範圍.

今天雖有帶濃度計, 但對濃度計的精確度不是那麼有把握, 故只量了一杯以確認方向正確, 萃取率約20%.
這三篇寫的有點反覆, 在這說聲抱歉.

chan.chenhao wrote:
方法有 1.以更細的粉進行萃取, 2.以相同粗細, 更多的粉進行萃取. 與使用A濾杯相較之下, 方法一的萃取率/濃度應都會升高,


方法一正是C大目前的情境。

定量的咖啡豆可以被取出的東西就那麼多(萃取率),這些東西和水構成濃度,開口面積改變可以取更多東西出來嗎?

我目前還是處於腦袋打結中。

we543543 wrote:
開口面積改變可以取更多東西出來嗎?...(恕刪)

開口數量/面積改變後, 若無相對應改變, 可能無法萃取出更多東西出來, 但, 若以塞入更多的粉調回原來的萃取曲線, 在相同壓力/相同萃取時間下, 取出更多的東西.(這時萃取率不一定變高)

eg:
原本濾杯:8g,20%萃取率=>萃取物質:1.6g
開口多濾杯:13g,19%萃取率=>萃取物質:2.47g(方法二加粉, 維持相同粗細)
開口多濾杯Case2:11g,20%萃取率=>萃取物質:2.2g(方法一調細/二加粉同時採用, 粉比原本濾杯細)

我目前的方法是方法一跟二的混合, 加豆量並調細.
從 原本濾杯:8.5g/A粗細->新底板濾杯:11g/比A細的咖啡粉...我再找一下看看有沒有一些原廠濾杯跟VST濾杯比較說明的文章好了...

補:
蘇格拉底有TDS圖, 但說明不太清楚
有找到曉鋪子跟mojo聊VST濾杯的, 希望能對說明濾杯阻力有幫助.
http://astoryintown.blogspot.com/2014/05/damn-micro-fine-filter-baskets.html?view=classic
http://mojocoffee.blogspot.com/2017/07/life-is-series-of-trade-offs.html
chan.chenhao wrote:
補:


那兩篇我看起來都怪怪的。

我後來想了一下,純概念的,和實作上通道效應啥無關的,改變濾杯開口面積應該無助於濃度/萃取率的拉升。

如果粉量與萃取量不變,比較有效的應該是改變水與粉接觸的時間(改變濾杯開口如果有啥改變,其他不變,應該就是改變了時間,而這是可以調整的)。

C大的自製濾杯可能只有解決相同粗細的粉用於不同咖啡機的情境。

.....

今天剛換豆子,調整的時候又跑出一杯粉水比約2.4時,濃度9.1x, 萃取率22.6x (這支豆子沒好到可以這樣搞,喝起來有點過頭,後來粉又磨粗一些),我不覺得這個粉需要相對偏粗的濾杯會有濃度或萃取率問題,想要的話,粉夠細,壓力足就有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