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T-KY (4971) (英特磊):世界唯二的MBE高端磊晶廠

今天的新聞都被特斯拉的自駕要不要用光達給佔光版面了。
高博法說中提到直接客戶有跟光達廠商在合作而且有很多東西在做,從語意聽起來IET的磊晶是很符合LIDAR的條件需求,這方面或許是下半年到明年的成長動能。
想請較一下A大,LIDAR對於磊晶的均勻度要求高嗎??如果要求只是普普而已, 那MOCVD又會佔盡數量的優勢了,EV的數量如果各家都加入戰局, 那應該從2023年起會有爆發性的成長,磊晶的需求往往會提前半年到一年,這方面不知道IET的產能有沒有辦法同時應付防撞雷達跟LIDAR的需求,請A大賜教,謝謝。
asiguo
長期來看,我認為905以下的光達會被淘汰,法規最終會往1550nm走。
SMHLIN
謝謝A大,再研究研究,感覺公司在磊晶方面的技術算是很高端的,只是擔心1. 消費性產品的技術層次要求不高 2. 機台數量擴增速度會跟不上
剛看到的ARGO AI目前自駕技術, 跟大家分享一下

https://chinese.engadget.com/argo-ai-lidar-sensor-long-range-low-light-113005195.html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_tYxMh3ddA
asiguo
電腦、AR/VR、工業機器人、攝影即時直播都有需要
asiguo
不覺得Xperia Pro的應用場景很適合毫米波嗎
法說會高博說InP的BOOKING很STRONG,今年的成長動能是在5G基建跟高速傳輸,針對毫米波的MODEM也好,基地台或其他相關建設也罷,想請教A大,在這塊MOCVD不也可以SUPPORT嗎??如果MBE相較於MOCVD沒有辦法有較突出或致命的打擊,那會不會公司在這方面也會戰的很辛苦??
另外A大知道已6000而言, 它的年產能是幾片6吋嗎?? 謝謝
SMHLIN wrote:
法說會高博說InP的...(恕刪)


基本上你可能要區分市場,戰成紅海的低速光通或PA自然可以用MOCVD做出來,但你只要看往高速走而且是用到InP的產品特別是PIN,最頂尖的廠商Finisar, Sumitomo都是找英特磊在供應量產品磊晶片。

甚至,你可以思考為什麼穩懋這種一線foundry要找英特磊供應InP HBT磊晶片做研發、驗證以及量產準備而不是找台灣其他那麼多家的MOCVD廠商包括被IQE收購的高平磊晶、全新等。

另外,產能的事情其實不用擔心,一個MBE 6000機器生產一輪有9片x4吋或4片x6吋,你可以算算看一年250個工作日,扣掉歲修維護後一年工作85%的時間(212工作日),一天就算只跑一個run time好了,一台可以生產多少磊晶片,對應到的又是多少光通或通訊元件。

我個人是認為公司3.6億的股本,做MBE磊晶生意的最佳商業模式還是在挑技術上有優勢的產品追求產品單價跟用合適的機器去生產來減少生產成本跟提高效率(液態氮的使用、機台真空程度對應到的良率等),而不是拼命買機台來和MOCVD拼低端產能。上次財務長有說一句話我蠻喜歡的,他提到公司近幾年新增的廠房設備資產,今年是第一年開始要全數投入生產,而今年開始資產報酬率會有明顯的增長,我認為這句話對瞭解公司的生產狀況是重要的。
shilikun
A大認為全新要用砷化鎵挑戰磷化銦的長波長領域是可能達到的嗎?
SMHLIN
我覺得每種化合物都有其物理特性,要以單一種砷化鎵做出所有的波長組合,或許可以做得出來,但是成本跟回收是要有所考量的,祝福他們。基本上,我個人認為IET是完勝全新跟聯亞的,時間站在IET這邊, 等吧!!
其實對公司的技術跟誠信不需要太擔心,這2~3年可能是公司最背的時候。
大概分析了一下,公司年營收只要11E,基本上就賺一個股本了, 這是他股本小的優勢,在產品方面, 銻化鎵客戶遍及全球國防產業, 這個至少十年的市場,如果商用氣體偵測訂單再加分,那會更好。
汽車防撞及EV CONTROL,2022年會逐漸復甦,整體展望正向。尤其EV CONTROL, 如果跟大廠合作正向發展, EV的數量只會逐年增加取代燃油車,會逐年有爆發的成長。
InP產品, 不知道目前月產幾片,高博說過只要數量增加,SUBSTRATE成本價格下降會很明顯,當然會反映在售價上。就看市場的整體何時轉向使用磷化銦,及國內FOUNDRY大廠是否願意幫公司投資生產機台以長期取得高均勻度的WAFER,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氮化鎵就更有趣了, 公司目前規劃2021年底開始角逐商用市場, 2020年8月的法說中,高博提到公司的想法是在2022年逐步增加機台至4~5部,如果4~5部都是MUTLI WAFER MACHINE, 產值是很迷人的, 這塊需要密切追蹤。
再來對比全新跟聯亞股價, 這時候公司的股價相對安全,個人預期在公司長期耕耘後, 今年底開始進入氮化鎵市場至明年汽車防撞及VESCL出貨增加應該會是逐漸收成的時候,而且MBE在越來越高速的時代中, 對比MOCVD,優勢只會增加,全新跟聯亞日後會相對辛苦。期待公司經營階層在各領域的突破!!

請教A大,公司如果朝大尺寸的GaN發展,有機會與台積或世界合作嗎?不知道A大對這方面是否有了解, 請賜教, 謝謝!
shilikun
我也是看中他的股本小、獨特性、也是估算月營收每個月達1億的話,就可以賺一個股本,但是還需要繼續加油。
拿英特磊跟全新或聯亞對標的話,我覺得overlap的程度都並不是那麼高,全新專注在做GaAs HBT、Phemt跟VCSEL,聯亞都是做雷射產品,同樣也是用MOCVD做,材料有GaAs跟InP,主要放在發射端的邊射型雷射EEL,還有InP作為光源的矽光產品上(但市場一直沒起色)。我倒不認為英特磊會通吃所有市場,化合物半導體是一整個成長快速的市場,這幾家廠商都有機會獲得一些商機跟成長,譬如現在物聯網的射頻晶片或Wifi射頻逐漸從RF-SOI轉移至與4G LTE相同的砷化鎵晶片,這些都會是相關廠商的機會。而同樣的,雷射產品的規格眾多,各家廠商都是用各自的磊晶結構在做開發,因此磊晶代工廠自然也有其各顯神通的機會,也有各自的問題要去克服,而MBE和MOCVD的比較自然也是一個性能優劣的差異化重點,但大家都仍然會有飯吃,我想未來的化合物半導體市場會是一個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局面。

若真的要比較的話,我認為真正要比較的是成長的增速。未來五年左右,砷化鎵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是低於3%、磷化銦是~15%、RF GaN跟Power GaN大概分別有20% - 90%的成長率,後者是因為基期很低加上市場剛形成報告都會給比較高成長率的緣故(目前大多是IGBT或SiC產品)。英特磊剛IPO時,因為InP和GaSb市場還沒到來的關係,公司七成以上的營收來自於砷化鎵的switch產品,毛利較低,目前砷化鎵已經降至到30%,而這30%中有10%是高端的高速傳輸VCSEL,換句話說Phemt產品只剩20%左右,而磷化銦的比重也穩定升至30%好幾個季度。這產品組合的變動趨勢是符合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的,而若你去看全新的產品分布,清一色都是砷化鎵,而磷化銦的收入低於10%,我猜實際上可能不過5%。氮化鎵方面,我的理解是全新和穩懋有在做GaN-on-SiC的研發,不過on-SiC的磊晶片基本上問題就是太貴,未來真要大幅應用在射頻或是電力電子也不會是用這個,因此全新在這方面的著墨也不多。

至於英特磊有沒有機會跟矽製程的foundry合作,我認為是有的,但是不是你說的台積或世界,我並不是那麼肯定。台積目前做的氮化鎵還是在比較低功率的微型充電產品上面,而且GaN的市場對台積來說實在是吃不飽,加上先進者眾,台積這種肥羊勢必會被Cree等基板廠要求高價授權,對台積來說要賺錢可能是在後段封裝的異質整合的階段,製程部分可能會外包轉移到其他廠商手上去做,而世界自己找了一個基板材料商Qromis購買了比SiC基板便宜一些但比Si晶格常數差距沒那麼大的特殊基板做磊晶,因此未來在尋求其他磊晶供應方面動向如何,還值得觀察。比較有趣的是最近有個新聞提到雷神要將其自家的GaN-on-Si技術授權給一直都在做RF-SOI製程的格羅方得,這個合作我認為跟英特磊的關係或許比較密切一點。雷神一直是和英特磊合作密切的廠商,在氮化鎵產品上我想也是情況類似,而雷神跟格芯的合作如果是要鎖定高頻的基地台應用甚至更高階的航太應用上,我認為在磊晶結構同樣也會是技術授權的重點,而磊晶供應商的部分也同樣會共享。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磊說公司正在往矽晶圓尺寸也就是12吋的方向去研究的原因,因為氮化鎵真正的戰場是供應給這些矽晶圓廠做製程,而12吋才符合這些矽晶圓廠的需求,那公司的MBE量產能力以及IVworks的參雜技術跟即時監控技術在這個發展上會有很大的優勢。而在這方面,機台的擴充速度也是執行上的關鍵問題,我的理解是公司的自製機台都會是多片的量產型機台,剩下我想就是看氮化鎵生意來的多快那機台增加的速度自然會跟上。
SMHLIN
先看看五月分的營收吧!!
SMHLIN
瀏覽了一下QROMIS的網站,2015年在矽谷成立的公司, 還看不出甚麼端倪[^++^]
asiguo wrote:
拿英特磊跟全新或聯亞...(恕刪)

5月 6300萬
依照高博說法會一個月好過一個月, 這個說法相較4月營收目前是成立的。
同時EQUIPMENT GROUP預計在第二季結束前, 完成所有機台維修,加入營運,所以針對6300萬,小弟還可以接受,預估本月EPS0.2元。
財務長在法說會也有提示季營收突破2E, 在今年是樂觀的,隨這第二季進入尾聲在機台加入營運後,六月份營收應該還是成長。
RIBER 8000預計第三季加入營運,另外會有自製機台可能加入氮化鎵生產,個人比較期待第三季月營收會穩定地在7000萬以上,這樣季EPS會穩定地在一元以上。
今年還是研發,期待公司的努力都可以獲得回報。大家加油!!
shilikun
我沒有誤會的話,董事長也有說,每年目標是出2台機台。
SMHLIN
這我倒是沒注意到,我知道的是機台增大增新,2022年會是氮化鎵情況增加4~5部機台(只是期望)。所以機台部分,目前應該是, 今年出售2台外,其餘是以自用為主(磷化因部分需求強勁)。這是我個人的認知!!
SMHLIN wrote:
依照高博說法會一個月(恕刪)


近期匯率波動大,提供簡單還原的美元營收數據給大家參考:
五月營收是台幣6300萬,相當於是美金229萬,這個數字是2018年以來的第三高的數字。
用美金看的話:YoY是 23.6%,MoM是10.9%,累計營收年成長是11.3%。

這三年來,第一高的營收數字是去年12月的美金274萬,這個數字包含了機台的出售入帳,第二高的數字是2018年一月的238萬,如果我記得沒錯,那時候的訂單和現在很類似,都是高端的InP PIN的客戶有下了較大的單子,不過很快地遇到中美貿易戰因此訂單下單就冷下來許多。

如果照前次法說會提到訂單比Q1法說時看到的更多,加上接下來對營收增量比較大的砷化鎵E/D mode Phemt會開始生產,同時又有Q3及Q4至22Q1期間的兩台機台出售的加持,我相信剩下這七個月會有更好的數字出現。若台幣匯率能貶值,則數字又會更好看一些。

換回美金來看其實目的是為了真實呈現公司的營運狀態,因為公司的收入、支出都是以美元計價,完全自然避險的情況下並不會有匯損侵蝕毛利的問題,公司的損益兩平點大致上就是美金150萬,只要公司的營收能按照預期幅度增長,獲利自然會較過去幾年有倍數的放大。
asiguo
另外公司從2020年開始有因為IVworks的合作做專用機台的研發,那個是用在1x8吋或12吋的完整GaN HEMT生長。
asiguo
至於這個自製機台在明年是否會繼續增加很多台,我還不清楚,但我會用能源部第二期計畫的狀況來觀察。
asiguo wrote:
近期匯率波動大,提供(恕刪)


2022除了二次生長的生意之外,我相信GaN的FET產品用在高電壓的車用功率元件產品也會有樣品出來進到送給客戶驗證的階段。

進度上,首先我們會看到今年下半年會有能源部第二期的合約出來,這個應該會是一年80萬到100萬美元的計畫,這個能源部的合約可以支持公司繼續發展大尺寸(8吋或12吋)的氮化鎵磊晶生長技術。同時,今年下半年公司第一台自製機台的加入也是為了這部分的發展,在評估之後,明年則會開始增加自製機台的量。

車用功率半導體客戶的部分,公司在過去兩年內透過能源部合約獲得和德州儀器這種德州當地大型的功率半導體製程廠合作的機會。就公司的磊晶產能而言,如果是要做這種消費性但又是車用的高階產品(相較於手機充電器),公司的氮化鎵機台必定會需要有更大的能量才能支應客戶的需求,這也提過了很多次是促使公司做自製機台的原因。這個生意如果在明年開始有了眉目,機台方面一年增加的量會是20台以上的數目在增長,也因此機台的價格就必須減少許多(上次提過至少比向RIBER外購便宜了50%),如果要進一步節省這方面的資本支出,往亞洲特別是台灣尋找真空腔體製造商自然也是一個合理的方向,我相信我們會在第一台自製機台到貨後聽到更多這方面的資訊。老實說,這樣的進度已經比我想像的快上許多,加上做的產品都是真正氮化鎵應用上有優勢的領域,並且都是高端的產品,因此我個人是對這一塊蠻有信心的。
asiguo
如果做FET,有機會重啟來台灣設廠的計畫。
asiguo
穩懋高雄廠也才剛開始蓋,要蓋三年,公司一兩年內出手建廠都還有機會。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