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的終極噩夢 : 虛迷效應 (譯文) 新增影片

難忘的台11線111K之前的奪命下坡

回到現實~離開了成功來到三仙台隧道.出隧道下滑一處長下坡.我握上車把下滑.剛開始還能控制住.

不料下滑到中段時.竟然前輪開始不時左右晃動偏擺.而且越來越利害.幾乎處於失速的狀態.此時的我..

整個人傻掉了.怎麼會這樣?我握住上把輕按煞車.不料搖晃的更利害.我慘了!!快抓不住車把了.怎麼辦?

腦中不段浮現TOP GUN捍衛戰士電影中.飛機失事失速迴旋下墬的恐怖畫面....

我只想到等一下會摔成怎樣?是手斷?還是腳斷?或是命喪花東....??說真的.最後我是怎樣慢下來的.

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後面尾隨的TOMMY不曉得我差點失速摔車.ROGER問我怎看到我左右劇烈晃動?

我真的嚇出一身冷汗.是遭遇到突如其來的側風?還是沒抓牢車把?或許兩種情形都有吧!!

總之騎公路車下坡要慢就對啦!!還要握住下把含住煞車把.大難不死感謝耶穌~阿們!!

---------------------------------------分隔線-----------------------------------

2年後的今天總算找到答案.說真的單車的專業知識不少.真正懂得人卻是不多.

台灣每年單車賽事繁多.不時聽聞發生意外憾事.盼望有志之士能不吝賜教傳授後進教學相長.

總監滿分奉上~
歡迎參觀DHL快遞總監的部落格~ MY BIKE MY TAIWAN~活的精采!!
DHL快遞總監 wrote:
難忘的台11線111...(恕刪)


各位大大幾乎都是下坡遇到...我平路有過一次..我當下還已為爆胎了
遇過兩次...兩次都是下坡

一次三芝往紅樹林大下坡路段突然遭遇強側風, 車頭一晃, 手一搖就開始了, 硬是整個身體撐住減速才穩住沒出事.
另外一次是北宜下坡彎道路段, 碾到禿起的人造物, 進彎道事前已經先減速, 震起後落地有感受到飄移的現象, 但是很快就控制回來了.
好家在 偶重機有+防甩頭
單車沒在裝防甩頭的吧...

millerliu wrote:
一點翻譯的小建議: ...(恕刪)



摩托車一般用車把手“左右擺震”來稱呼。


同樣的輪徑,若是前傾角小,“拖迤距離”就變小,車子就是屬於可以快速轉動方向具有高度運動性能取向的車輛,例如:GP大賽裏面的2輪賽車都是前傾角很小(較垂直),方向變換很快的設計,相對直線的穩定性就差。如果不好瞭解,各位可以用小孩子的三輪車做實驗,他們的前叉都是很接近垂直的,你把它們從斜坡上放下去,到了某個速度,就可以看到它開始SHIMMY,如果斜坡夠長且越來越緩,三輪車的速度變慢,shimmy就會變小。shimmy必須到達某個速度產生共振的頻率,如果擺幅不大,地形平坦,它就會在一個範圍擺動。騎乘者會很害怕,減速得當就沒危險。但是操作不好就會甩車。所以GP賽車一般都會裝上防甩頭來減低擺幅。

市售的速克達機車在早期也是有這種狀況產生,因為是設計問題因此很難克服,尤其是後面載比較重,車頭較輕的時候特別會產生SHIMMY現象。改善的方法是在把手裏面打進重物(例如:鉛條),增加要擺動的慣量及破壞他原有共振速度範圍(一般都是在高速回油滑行到某個特定速度時才會產生)

美式機車(如哈雷)前傾較大,拖迤距離長,直線前進穩定,特別是高速。但是轉彎很困難。


我騎腳踏車沒騎過這麼快,所以騎腳踏車時沒遇過這狀況。但是因為工作業種的關係,很早之前就對於SHIMMY的狀況有所接觸,并參與工程對策過程。


腳踏車傾角很小。的確很有可能產生這個狀況。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升龍黑目 wrote:
摩托車一般用車把手“市售的速克達機車在早期也是有這種狀況產生,因為是設計問題因此很難克服,尤其是後面載比較重,車頭較輕的時候特別會產生SHIMMY現象。改善的方法是在把手裏面打進重物(例如:鉛條),增加要擺動的慣量及破壞他原有共振速度範圍(一般都是在高速回油滑行到某個特定速度時才會產生)
...(恕刪)


以前沒想到機車去.
真的,自己的vespa gt200軸距不算短,會有很明顯的虛迷效應,難怪車子很靈活.
觀察到的歐洲的短軸距斜躺車(還是很長,約115cm~130CM)前叉很垂直,用來增加靈活性,用很長的龍頭(50cm吧)來增加穩定性;
美式的長軸距斜躺車(軸距跟smart相若)就用很大的前傾角跟軌跡量,下坡超過60mph還是很輕鬆.
Life is short, PLAY hard. http://tw.myblog.yahoo.com/jw!Wr0v3_iQGRC0YurRCAXJOF
blockquote 大大講的真的很精闢,
如果前頃角度可以有彈性改變.

例如
轉彎時 前頃角度變小,就可以靈活轉彎,
直線時 前頃角度變大,直線加速穩定.

但我想應該聰明絕頂的設計師都有想過了,
應該是很難達成產品或造價很貴??

升龍黑目 wrote:
摩托車一般用車把手“...(恕刪)

millerliu wrote:
一點翻譯的小建議: ...(恕刪)

同意.....翻譯重點是要使人們易於明白,通常使用意譯的方式直譯...像是High Speed Shimmy 高速下的虛迷效應......小弟就是不明什麽"虛迷" Shimmy 怎會譯是"虛迷",我太太即時用國語讀"虛迷" = Shimmy ,但我是講廣東話的所以不明白為何叫虛迷效應,誤會就此產生。
但其實樓主翻譯得很好了很有水準,又給大家帶來安全資訊.........多謝樓主
車架沒的改......

單車好像也沒辦法裝“防甩頭”....

文中有提到二個重點.......

用後煞減速...........

前輪左右晃動時用前煞好像蠻危險的...

第二,身體重心往前.....加重前輪壓力...

不過在時速70以上甚至80或90碰到虛迷效應時..........還可以“鎮定的”把身體重心往前的應該沒幾個吧...

是嗎?是我太龜毛嗎?
單車版討論輪距,那汽車版要不要討論後掠角?
不曉得翻譯錯誤還是原作有問題?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