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ir開箱~首頁更新原廠壓力錶!(874樓土炮壓力錶)

we543543 wrote:


不介意手動的話,...(恕刪)


想說要直上1Z E-pro 還是新手別太衝的好。
Maiz37 wrote:
想說要直上1Z E-...(恕刪)


想問 1z Jx 磨豆機如何?
很少人討論。
Maiz37 wrote:
想說要直上1Z E-pro...(恕刪)


雖然也是1z用家,但1z型號多到我無法分辨型號間的差異

如果終究會換機升級(機會很大),不限廠商不限型號,先找台有義式刀盤可以合理工作,又不要太貴的,是一種選擇。
we543543 wrote:


雖然也是1z用家...(恕刪)


最後選擇1Z JE ,目前專攻義式為主。
大刀盤還是考慮主因。
手滑買了 C40
Flair 用 C40歸零後10格 壓力秒數都在範圍內
要在找機會用m47 看一下那麼小刻度的粗細調整 flair是否有明顯差異 ...
再談一下flair的粉量

或許在這一長串內(或他串)之前有談過,看到ptt那邊有提問,我沒有那邊帳號,就在這串再整理一下。

What Effect Does Bed-Depth Have When Increasing Your Dose to Make More Espresso?

上面這篇文章討論的是espresso製作時(不限定機器)最適粉量的通則。簡單摘要:粉量越多(粉餅越厚),垂直分佈的萃取不均越嚴重;粉量越少(粉餅越薄),則通道效應產生的機會越大。單論咖啡品質,最佳粉量是通道構成問題前最少的粉量(So the ideal dose is essentially the lowest you can use before channelling becomes an issue.)。當然這個最佳也因人而異。

flair舊款的場合,我自己比較偏好10g粉以下,確切視豆子而定。這和原廠建議的粉量差很大,基本上少很多。

以上談的是單喝,接下來談一下奶咖。

奶咖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比例存在,有的話只是一個大概的範圍。很麻煩的是,可能換支豆子,同一個飲用者偏好的奶咖比又會改變

我有收集幾個不同的義大利營業用卡布杯,多在150-170ml上下,看義大利當地的影片,多數就7g上下的豆子完成一杯卡布。值得注意的是,當地的奶會打厚一點,相同重量的奶比其他地區流行的拿鐵體積大一些,也就是說,秤重的話,卡布或許和拿鐵的奶咖比相去不遠。

有一說,有好的espresso才有好的奶咖。我的經驗,適合單喝的espresso和適合加牛奶的espresso, 可能是同一回事,也可能不是。放到flair來看,實作上粉量可以比單喝放寬一點,本來10g粉上下做杯150ml, 有時想喝大杯一點會加到12-14g, 做一杯200ml的奶咖效果也還不太差。

關於ptt那位朋友,比較簡單的解法是多買幾個不同尺寸的杯子(如果豆子常換來換去),就可以解決口感濃度的問題。因豆子不同會有差異,但偏好咖啡味重一點的,15g豆子不建議用250ml以上的杯子。至於叫作卡布還是拿鐵,可能只是奶泡打法的問題,甚至只是名稱的問題,和比例不太有關。
we543543 wrote:
粉量越多(粉餅越厚),垂直分佈的萃取不均越嚴重(恕刪)

粉量少/細粉的通道效應較易觀察, 粉量多/粗粉是否會造成垂直分佈萃取不均越嚴重則存疑...
eg: 在相同粉杯(Flair)上跑相同壓力曲線(6bar/30sec), 14g粉vs10g粉, BR 1:2 (28gvs20g), 皆無通道效應, TDS皆為10 (實際狀況粗粉TDS可能上不去?)

若兩者皆將粉層10等份, 則各等份的TDS變化應相近? 若相近則"垂直分佈的萃取不均越嚴重"的說法應不成立? 或許還要再需更詳細定義比較條件吧?

補:"實際狀況粗粉TDS可能上不去?"
若此種狀況為真, 則其為粉杯底層粉萃取不足(萃取不均越嚴重), 或是 粉較粗, 粒徑較大導致內層萃取較少呢?
Mmmmm..... 或許問題會是如何判斷上/下層萃取不均? 萃取後分層加熱量重量? 不過細粉有可能會移動到集中在下半部.
chan.chenhao wrote:
粉量多/粗粉是否會造成垂直分佈萃取不均越嚴重則存疑...


這邊沒有導入粉粗細,而是單純討論粉量多寡造成的粉餅厚度差異。

水通過粉餅的過程,越上層的水越「乾淨」,萃取能力越強;越往下,水中含萃取物越多,萃取能力越來越低。粉餅越厚,上下層差異越大,反之亦然。


補:加上粗細的話,粗粉總表面積相對少,是否更仰賴水的乾淨度以進行內外交換?上下的差異是否因此會更大?
we543543 wrote:
越上層的水越「乾淨」(恕刪)

水平萃取是否均勻應較好評估, 可由粉杯底部流出狀況進行粗略判斷, 並由佈粉, 增加含水(預浸), 調整粗細等等方法來改善.

那, 該如何定義其垂直萃取度呢? 在水平分佈OK的狀況下, 若經過厚/薄粉層的水都從TDS:0的乾淨度"變髒"為TDS:10, 則兩者的垂直萃取均勻度是否相近? 若依厚度比例分層, 兩邊同層的萃取特性會有差異嗎?
(依厚度比例分層=> eg:14g粉餅厚14mm,分10層, 每層1.4mm; 10g粉餅厚10mm,分10層, 每層1mm)

且這邊可能還得考量Esp萃取以沖刷(流速?)為主, 沖刷萃取與水TDS的關聯強弱應也是可思考的點.
chan.chenhao wrote:
若依厚度比例分層, 兩邊同層的萃取特性會有差異嗎?


量測幾乎不可能。

但如果用喝的喝得出穩定的差異,那就表示兩邊同層的萃取特性會有差異。


chan.chenhao wrote:
Esp萃取以沖刷(流速?)為主


這我有想過,但如果情境這麼單純,加粉(必須)磨粗,得到的表面積無法等量增加,加粉可能純粹徒勞,但實況並非這麼回事。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