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之後,未來各國海軍可以重構了

黑夜有雨 wrote:
。大部分反舰弹在末端高速攻击都是锁定导引头搜索到目标的位置信息,而不是不断做目标修正,不停做修正才容易被干扰

你是說,你認為飛彈鎖定後就像步槍瞄準了開槍,射後不理,不需再沿途另外提供彈道修正訊息?
你有些断章取义,我说的有两个前提,一是导弹与目标的速度差极大,二是本身导弹速度也很大。不论导弹还是炮弹击中目标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赋予物体动能,在符合物体到目标的弹道中稳定飞行,炮弹的弹道是靠火炮身管和膛线自旋来保证。导弹弹道靠气动控制面或向量推力来保证,决定气动控制和向量推力精度的不是外在因素,是导弹自身位置及环境感应的部件,如陀螺仪。需要不停做目标修正的大多为与目标间速度差较小,目标机动性强,如空空导弹,或者是精度要求极高的点目标,如点杀伤的反装甲导弹,反导防空导弹。你听过哪个ICBM或者IRBM是需要对目标不停的做探测闭环弹道修正的吗?况且舰船类,特别是这类导弹针对的大型舰船,都是面目标,不能算是点目标。而且不停的做目标探测来修正弹道反而容易让防御方有干扰的可能性。咱们也讨论过,10秒的目标接触时间,8马赫的俯冲速度,如果还能在这10秒里做探测目标修正,那这个导弹的机械部件的反应速度及目标信号处理速度要毫秒级才能满足(信号处理毫秒级咱还能相信,机械部件我很难相信),8倍音速1秒导弹就跑3公里。在这个速度下,还要探测目标外界信号来反馈给机械部件做弹道修正,你觉得可能吗?所以我认为应该靠的是弹道优化,固定弹道解算。只探测一次,解算一次,用已经验证过的弹道参数跃起攻击。
alanchentw wrote:
你是说,你认为导弹锁...(恕刪)
alanchentw wrote:

你是說...(恕刪)



正好今天有個美媒的新聞我覺得能部分解答您的疑惑:

美國《航空週刊》雜誌網站3月19日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昨天完成第6次LRASM導彈試射後,將這種導彈的後續試驗工作移交給美國海軍。此後該公司導彈分部將和著名的「臭鼬工廠」一起,投入到兩種高超聲速導彈研制中去,該導彈按計劃將在2019年進行首次試射。


美國DARPA公佈的TBG和HAWC導彈概念圖,TBG導彈將是一種可以從F-22戰鬥機彈艙內發射的高超聲速滑翔導彈

報道中稱,第6次LRASM試射是首次在接近實戰使用條件下進行的試射,一架從德克薩斯戴斯基地起飛的B-1B飛機攜帶導彈起飛,使用自身雷達搜索發現目標,並實施了攻擊。按計劃,2018年底前LRASM導彈將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美國洛馬公司導彈與火控系統分部的副總裁弗蘭克·約翰表示,LRASM導彈是美國反艦導彈「殺傷鏈」的一個關鍵環節,它將「提高整個殺傷鏈威脅和攻擊能力的複雜性,」這套殺傷鏈系統將包括E-2」鷹眼「預警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以及「國家技術手段」(天基衛星系統)來搜索敵方遠距離水面目標,然後將信息發送到LRASM導彈的發射平台——空軍B-1B轟炸機和海軍F/A-18E/F上。

此後,這種亞音速的巡航導彈將可以自動發現和識別艦艇目標,「LRASM將獲取目標信息,自行搜索發現敵人水面艦隊,然後辨認和確定攻擊目標。」

據稱,在最近的這輪試驗中,LRASM導彈首次從作戰基地起飛的飛機上進行了發射,約翰補充說,同時「這種導彈導航到了目標區,自行辨認出了正確的目標,並最終命中。」


據洛馬的說法,TBG將使用MFC提供的助推器,可能將基於LRASM使用的MK.114固體助推器開發

儘管LRASM導彈是一種亞音速飛航式反艦導彈,但是它所使用的遠程對海搜索系統和數據鏈系統將會為高超聲速導彈開闢道路。

弗蘭克·約翰表示,在這次試射後,LRASM導彈的後續測試工作將從國防部DARPA和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移交給海軍。

而洛馬公司導彈分部(MFC)的工作重點也將轉移到新的項目上,他們將和「臭鼬工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前瞻性和高度保密項目的分部,曾研制U-2偵察機,SR-71偵察機等「黑科技」項目)合作,根據與DARPA和AFRL的合同,開始進行兩種空射高超聲速導彈的試飛工作。這其中一種是「戰術助推滑翔器」(TBG),另一種是「超燃衝壓高超聲速武器概念彈」(HAWC),洛克希德是TBG項目的唯一承包商,而HAWC項目中他們要面臨與雷西昂的競爭。

具體來說,MFC將製造助推器,而「臭鼬工廠」負責製造導彈,在完成測試後,將繼續進行與飛機、傳感器的整合,以及進一步測試。「我們也邀請了生產部門的人參與,他們會生產一小批導彈,並且從中學習新的製造技術」以便盡快進入生產階段。

約翰表示:「‘臭鼬工廠是5倍聲速以上領域的專家。MFC將與他們展開合作,相信未來幾年內我們的合作將會非常順暢。」

美國空軍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TBG項目上,此外,他們還延續DARPA的合同,與「臭鼬工廠」簽署了TBG項目開始後2年,也就是2022-2023年間,開始測試「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項目,他表示「MFC也將參與。」
La_dante wrote:
正好今天有個美媒的...(恕刪)

有個問題飛彈體積
米國海軍最多也只能用像日本的ASM-3大小,才能讓飛機攜帶

再大頂多艦載型,或空軍攜帶
------------------------------
另外高超音速比較麻煩
據我所知 紅外線導引仍無法算出預先軌導
第一個缺乏距離資訊就什麼也都不用談了

雷達才有辦法取得距離資訊
有距離資訊與其他資訊輔佐,才能精確算出未來的軌道

超高速,就得看你的硬體處理能力與誤差力
目標速度慢,誤差容許可以大一點,因為有多點時間供其修正
------------------------------
散彈槍法應可以面對變軌
(甚至兩枚即可 一旦當他往右,想必未來只有往左才有最大化躲避能力 )

但問題還是硬體的偵測精確度
修正的時間很短
像接近速度等等能持續偵測的時間很短

誤差越大......預碰撞點就月不準

我想郭董應團對應該能解決,他們生產零組件連apple都喜歡
什麼富利耶我們一般人聽都沒聽過
------------------------------
這類飛彈還是以沿岸防守為主
除非你有性能強大如 b-1b的戰略轟炸機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美軍的TBG 看來類似PLA的HTV2,衝高後高仰角滑翔。HAWC自帶沖壓引擎高速衝向目標(類似雄三空射)。毫無疑問初始是GPS,抵達目標區後靠自帶雷達尋標頭鎖定目標。
PLA版本的HTV2是彈道飛彈一樣要重返大氣層的,如此高度下不相信它能靠IR搜索水面目標。
GPS導引方式只能針對地面目標,水面戰艦會移動,隨便誤差個10公尺就打不中。
因此以雷達干擾方式反制會是一個合理選擇。

至於飛彈攔截,我是認為就算不發出任何攔截彈,只怕HTV2/TBG自己就有很高的機率打不中

老闆是神XX wrote:
超高速,就得看你的硬體處理能力與誤差力

現代戰機動不動9G的迴轉,現代防空飛彈本身則是10幾個G的高G,這樣子飛彈本身的處理器都能解算目標敵機的動向並且咬住它。而HTV2這種速度極高的飛彈本身只怕無法承受大角度急轉彎,G力不大,現有防空飛彈處理器馬上的都升級到64 bit可以解決


当然不会用IR呀,前面也没讨论过IR呀!另外前面说了在超声速情况下,目标的移动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按你说法误差个10米,15秒内舰船就按最大30海里时速也才能移动15米,可舰船是几百米的大目标,怎么会影响误差呢。雷达干扰适合需持续跟踪定位的攻击弹道,HTV不太可能需要持续定位。
另外空空导弹前面说过了,它不是预测目标机动,是跟踪。预测飞行员朝哪个方向机动?飞行员脑子怎么想?哥们这就成玄幻小说了。HTV没有大幅度机动的问题,且本身最多4G过载,它的优势是高超速度和不规则的多弹道设计。
alanchentw wrote:
美军的TBG 看来类...(恕刪)
黑夜有雨 wrote:
另外空空导弹前面说过了,它不是预测目标机动,...(恕刪)



恩現在主動雷達不少都是用預測的

用跟蹤理論上是很難攔截高速機動目標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黑夜有雨 wrote:
就按你说法误差个10米,15秒内舰船就按最大30海里时速也才能移动15米,


這裡出現一個新的問題。一般民車跑得慢,使用GPS+aGPS(手機基地台訊號三角定位)可以慢慢修正到10m等級。高超飛彈從初始音速17倍降速到末端6M的過程中,是否有時間利用北斗衛星信號做及時校正? 誤差值會是多少m?

據說北斗是終端機發出詢問,衛星回答,終端機再根據數顆衛星回答做三角解算。然而(詢答所花費時間+解算時間)*6倍音速 = 誤差??公尺 ?
晕,你都多少年没更新资讯了,从二代北斗开始就已经是无源被动收取定位了,你自己买个新手机,看看手机GPS卫星里有没有北斗的信号。二代北斗2012年已经给亚太提供无源定位服务,2020年覆盖全球。现在已经2018年,头顶上都已经20多颗了。
alanchentw wrote:
这里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恕刪)
预测是针对弹道没有变化的目标,空空导弹哪有预测的,你能预测飞行员脑子里怎么想往哪机动?
老板是神XX wrote:
恩现在主动雷达不少都...(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