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有了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之後,未來各國海軍可以重構了

您多专业啊,普京刚纰漏个模糊照片,您目测一下都能判断跟HTV不一样了,还接近云峰,还真是有啥没啥都往脸上贴,台湾又南波湾了一次!另外我没说百公里外辨识目标,别改我原话,我说的是100公里内,HTV不是掠海飞行,是高空飞行,雷达可以实现远路探测,至于雷达能不能装进去。潘兴3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雷达末端地形匹配,40年前苏联的P500 P700就已经实现40公里外主动雷达导引头探测,标定目标后跃起到高空俯冲攻击。你知识的匮乏限制了你的想象而已!还是那句话,别提什么云峰,等服役了再来吹!
Charlie_H wrote:
我们不妨这么说,你提...(恕刪)
黑夜有雨 wrote:
您多专业啊,普京刚纰漏个模糊照片,您目测一下都能判断跟HTV不一样了,还接近云峰,还真是有啥没啥都往脸上贴,台湾又南波湾了一次!另外我没说百公里外辨识目标,别改我原话,我说的是100公里内,HTV不是掠海飞行,是高空飞行,雷达可以实现远路探测,至于雷达能不能装进去。潘兴3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雷达末端地形匹配,40年前苏联的P500 P700就已经实现40公里外主动雷达导引头探测,标定目标后跃起到高空俯冲攻击。你知识的匮乏限制了你的想象而已!还是那句话,别提什么云峰,等服役了再来吹!.(恕刪)


是啊! 您又改口模糊照片了! 被打臉到只好改口!

看看台灣軍版網友相信你還是相信我! 黑雨天才!

黑夜有雨 wrote:
雷达可以跟踪,可防御导弹没办法大幅机动校准...(恕刪)

是嗎? 簡單物理學,你在遠距離大角度激烈運動時,守門員在近距離小碎步就能擋住你的攻擊入射線。看看下圖就知道:

假設你在離本艦300km處橫向機動了50km,攔截的守門員在100km處照計算只需移動17km就足以擋在你面前攔截射門。
從你的截圖看到部分模糊內容,大意是說火箭推升階段,速度約5,800m/s (音速17M)。與火箭脫離後,重新進入大氣層,純粹以慣性搭配氣動外型略改軌跡前進,此時喪失推力又偏移在加上空氣阻力,會減速。

黑夜有雨 wrote:
航母等大型舰船不是战斗机,10~20秒内能移动几米?对于高超导弹来说,跟固定目标没什么两样

問題在於你脫靶瞎眼期間,本身往上、往側邊跳躍,無法精確對自己和目標定位。等到重新打開雷達重新搜索時,底下目標區忽然從單一目標變成已經開了10朵花等著你看,請問哪一朵才是真正的目標? 你要如何識別?

所以按照某些人的理論,130㎞/h的正中快速直球、和150㎞/h甚至160㎞/h的正中快速直球、其打擊的難度都是一樣的了,反正都會進入本壘嘛。

靠、我怎麼沒進大聯盟呢?
笑话,相信谁我会在意吗?我又不像某些ID靠这生活。别自作多情了!况且,即使我说的对,这版上常驻的几位会听进去吗?我说过,我这业余跟您几位“专业”的比不了。我就图一个瞎开心,其实愿意相信您的对岸的人越多,大家不刚好皆大欢喜,你也满足了,我也开心了。
Charlie_H wrote:
是啊! 您又改口模糊...(恕刪)
1,前面已经讨论过,这类大速度导弹应该没有大幅的横向运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2,你的图理解有问题,任何物体加持动能离地后到落地,都是抛物线,不是直线。因为地球是圆的,又有引力。那落地后的角度取决于抛物线的高度和向上时的角度,你可以把蓝线做多个抛物曲线,则最终的角度不一定与L2成正比,现实中蓝线不会是直线的。
3,守门员我只是举个例子,我也说过你要注意,你想象中守门员只要做小幅运动就可跟上最终蓝线角度的大幅变化,那是二维化的。现实中这个守门员可比球体积小,三维空间中你如何保证守门员与球一定是一个轴向呢?三维中是三个坐标系。
4,制导方式完全是我猜想,与目标的速度差非常大时,目标就是固定的。只要一次定位即可。如果你速度达到光速,那完全都不用考虑什么提前量,目标的运动量了。你可以查一下P500 P700 的攻击模式,也是跃升俯冲攻击
alanchentw wrote:
是吗? 简单物理学,...(恕刪)
你可能沒有學過物理,應該是文科出身的。
仔細看下面的圖,可以知道你推測的2,3點不成立。立體空間上固定角度,球面上移動距離一樣與半徑成正比。你在外圍拼命跑,守門員在內場只需小碎步就能擋住入射角。而你需要向球門靠近,守門員可以不必向你靠近,中間攔路等著便可。


黑夜有雨 wrote:
目标就是固定的。只要一次定位即可

以下圖為例,標靶不動,你定位之後,把你眼矇住,再推著你橫移、上飄、轉半圈,你還能知道標靶在哪嗎? 如果再次睜眼,發現眼前變成10個靶,請問哪一個是原來的靶? 而且照你說法,你最多只有10秒時間可以出手,無法詳細思考。(PLA製高超彈需內建量子電腦,進行高速AI識別?)


问题1,你图画的是没问题的,你守门员小碎步的理论按你的逻辑是对的。但我认为你的理论必须要有两个条件满足才可成立。一是守门员必须要提前知道I1的入射曲线,及d1入射角度。二是对于Da这个目标点来说,按你的理论,离此点越近,弹道重合角度越小,防御方机动越小,也就是你的小碎步越小。
但实际上I1曲线d1入射角只有10秒时间,末端弹道整个跃升拉高下压不超过15秒,这个末端攻击弹道是HTV自主产生,你如何预判。这不是电脑快慢问题。其二小碎步问题,防御导弹是需要拉高的,如下你前面所贴的图,对于末端反导,没有导弹是正对着对方来袭方向的,都是转到其他轴向与来袭弹道成相切,反导的主动雷达从相切方向才好捕获目标。但不论它如何从哪个角度升空,10~15秒内防御方的导弹能从0加速到防御速度和高度吗?不论SM3SM6前段都需要宙斯盾做半主动引导,假设宙斯盾逆天的5秒就解算出来控制反导发射,可导弹还在爬升时,进攻方已经与目标接触了。
这是美国自己的弹道图。


再来说测控定位问题,首先申明都是我猜想,这玩意没资料。你举的蒙眼飞镖例子,我要指出的是投不准不是因为他需要二次定位,而是他控制飞镖的传动装置胳膊不稳定而已,你举例子有些意思,恰恰训练有素的飞镖手看一次就可以蒙眼投射。再换个例子,比如用枪射击,其实质就是你只瞄准定位了一次,子弹上并没有观测装置,只要弹道稳定他就会打到目标。所以只要保证你自己的弹道稳定,搜索定位并不需要不断的闭环修正。那如何保证弹道稳定可控,相信这是技术难点。这需要高速风洞内做大量实验得到机动跃升俯冲的最优方案。但我想前苏联可以在P500上实现2~3倍音速下高弹道导弹开主动头搜索定位目标,并把数据实时分享给低弹道处于静默状态的导弹,并做跃升俯冲攻击,40年就可实现,没道理现在实现不了。况且HTV还有一定的横向机动能力(刚发现,超出我判断了)
最后说一下,不用质疑我学历,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上过大学,甚至高中也没上(真心没骗你)。但我相信这应该不影响我们之间的讨论。我说了我就是个业余的。
alanchentw wrote:
你可能没有学过物理,...(恕刪)
黑夜有雨 wrote:
末端弹道整个跃升拉高下压不超过15秒,这个末端攻击弹道是HTV自主产生,你如何预判

從有限的材料看來,從脫離推升火箭後,彈頭是靠著氣動外型和慣性在前進和游移。只要不是自帶推進器,他的軌跡就可以被推測(需另花時間計算)。一旦它變得太劇烈,在劇烈高速下,自己就會脫靶,無法命中目標。
黑夜有雨 wrote:
假设宙斯盾逆天的5秒就解算出来控制反导发射,可导弹还在爬升时,进攻方已经与目标接触了。

所以我提議早早發射,預設攔截點在HTV與本艦之間,半途中再做導引修正。HTV彈頭本身無推進器,或許不必直擊碰撞,只需在它面前自爆,以爆炸威力把HTV彈頭推離它原先預設軌道便可。在極短的數秒內,它也來不及再修正彈道命中敵艦。


黑夜有雨 wrote:
只要弹道稳定他就会打到目标。所以只要保证你自己的弹道稳定,搜索定位并不需要不断的闭环修正

問題在HTV為了躲SM-6攔截,它故意做横向機動飄移啊! 你手肘再穩也沒用,因為你本身飄移走了,再加上故意上飄使雷達/IR尋標器脫鎖,你手再穩,大腦也不知道要打哪一個。空空導彈在已經鎖住敵戰機的狀況下都會被敵機的干擾彈搞到脫鎖,更何況HTV本身設計成自己的尋標頭會主動脫鎖。


黑夜有雨 wrote:
苏联可以在P500上实现2~3倍音速下高弹道导弹开主动头搜索定位目标,并把数据实时分享给低弹道处于静默状态的导弹

你的意思是說HTV同時打出一堆彈頭,多個尋標器搭配一個真正的攻擊彈?
1,目前HTV都是实验体,主要验证气动外形和飞行弹道,公开资料里说明HTV的未来目标是在大气层中有马赫10以上3000秒的飞行时间,中期是5000公里射程,2000公里横向飞行能力,远期是13000公里,全球覆盖。HTV的最终版是自带助推器的。就是X51加火箭的助推的形式。导弹自主控制变轨,你能在变轨前推算预测它变轨后的弹道?这有点玄幻了,你推算它大致目标范围和方向还说的过去。
2,你说的提早发射,就是我之前说的宙斯盾400~500公里外发现后多方向发射SM6。靠概率射击来增加拦截成功率。可现实如下图,这逆天的玩意不是正对你来,是一开始不对着你,打着香蕉球过来,这香蕉球还是一上一下不固定的飘着来。
《 按计划第一此实验飞行将采用 A 轨迹, 此飞行轨迹由范登堡空军基地直接飞往夸加林环礁的附近的一片无人海 域。而第二次飞行试验将采用 B 轨迹,此飞行轨迹有一个大的圆弧飞行段(会 从夏威夷以北 900海里处飞过) , 以充分验证 HTV-2滑翔飞行的侧向机动能力。 整个飞行试验的纵程约为 7700km,HTV-2飞行器将实现约 30分钟, 20Ma 以上速 度的高超声速飞行。 》
3,我举P500的例子是说明40年前就有了不需要一直不停做闭环目标修正的跃起俯冲攻击的能力。大部分反舰弹在末端高速攻击都是锁定导引头搜索到目标的位置信息,而不是不断做目标修正,不停做修正才容易被干扰。但这都是我猜想,鬼知道DF26 DF21是怎么制导的。另外加一句,你举的空对空导弹的例子跟这个是两回事,空空导弹是速度高于飞机,靠的是大过载机动来应对飞机的转向,并不是预判飞机的转向轨迹。快打慢,机动的动能损失可以接受,可它一样不是预测,是跟进。可如果飞机速度远高于导弹,你靠跟踪是跟不上的。而如果飞机速度远低于导弹,则飞机对于导弹来说就是固定目标,只需雷达一次定位得知目标的距离和与自己的角度,通过固定弹道程序算法确定自身轨迹就可以了,这个对于弹载控制元件运算速度要求并不高,有点类似普通打炮,知道目标距离方位,根据固定标尺换算,确定好火炮的俯仰角度和射角就可以了。
alanchentw wrote:
从有限的材料看来,从...(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