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展更新 TFE-1042-70 雲漢計畫 - 中華民國的驕傲!!


Charlie2020 wrote:
我希望大家能看看前面...(恕刪)


台灣加油!IDF II 裡面最需要的就是大發動機

pcgamer wrote:
>>美國有名的幾架航...(恕刪)


老美艦載機

單發 A4 A7 F9F F8

雙發 A5 A6 F2H F4 F14 F18
哈,纏鬥是ROCAF最引以為傲的功夫,要他們犧牲纏鬥性能,不只門都沒有,連窗戶也沒有。

當年,有天閒來沒事,居然看到一篇F-5與Mig-21性能比較的報告,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幾年在電視上看到名嘴講述黃植誠叛逃後,在中國與PLAAF模擬空戰之事,就可以想見ROCAF對纏鬥技術很自豪,要他們犧牲纏鬥性能,絕不可能。

理論上,戰機在接戰前就會拋副油箱,以利空中運動性能。以現代空戰而言,接戰(ENGAGEMENT),在敵我兩機頭對頭接近下,在R2時會先以AARAM攻擊敵機,若沒有擊中,就應該會進入纏鬥交戰,所以,即使在BVR當道的今天,纏鬥仍然存在不會消失。
hcf727 wrote:
理論上,戰機在接戰前就會拋副油箱,以利空中運動性能。以現代空戰而言,接戰(ENGAGEMENT)在敵我兩機頭對頭接近下,在R2時會先以AARAM攻擊敵機,若沒有擊中,就應該會進入纏鬥交戰,所以,即使在BVR當道的今天,纏鬥仍然存在不會消失。..(恕刪)

我一直都是這麼認為
台灣面對2:1 到 5:1 的敵機數量,即使中長程飛彈射完,幹掉一票敵機,還是會有敵機穿過台海中線接近台灣陸地,此時台灣戰機不迎上接戰就會讓它們過去,所以空中纏鬥必然會進行,除非台灣擁有足夠的空對空飛彈,可以把對岸敵機全部殲滅,或是有另一波中短程地對空飛彈在海邊迎接共機,如果空中纏鬥繼續發生,雖然交換比有利台灣,但是台灣必定會損失更多的戰機,最後可能損失殆盡,因此台灣要保留空中武力的實力等到登陸船團出發就要考慮兩點

1) 增加中短程地對空飛彈形成另一道防線,最划得來的投資是建造大量的50公里射程的天劍II地對空飛彈發射車與防空系統連線
2) 購買或改裝出飛彈卡車,讓飛彈卡車上的大量飛彈去面對撲面而來的中共戰機。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如果把裝了加力器的天劍II飛彈由空中射出,那射程不是可以超過100-130公里了。如果在低速的S-2T翼下掛上8枚天劍II,或是用C-130掛上16-20枚天劍II當飛彈卡車應該是有機會的。哪些飛彈就由地面的雷達導引一樣可以消滅大量敵機。
不論AIM120 或 TC-2,射程號稱100KM以上,最終端由飛彈開啟尋標頭搜尋目標,但是前段與中段的導引才是問題關鍵所在。飛彈發射前,飛行電腦傳送目標之座標至飛彈,然後以慣性導航,這是早期的形號。所謂的慣性導航,講白一點,就是假設敵機的航向不會改變,但是這樣的假設大有問題,如果沒記錯,AARAM早期的型號,中段採慣性引導,所以才會有改良的型號是依靠資料鏈下載等等的方法。

其實不必太擔心所謂的數量優勢,ROCAF有超過300架主力戰機,以台海空域大小,總數100架的大空戰已經是非常擁擠,1:1的空中決戰來說,ROCAF派個五十架應該沒問題吧!




天劍II的最早版本就是中途由GD-53雷達導引,最後才開啟主動尋標頭,你可能要再去查查看就知道我所言不假,中科院擁有GD-53的控制原始碼所以可以遙控天劍II,下載攻擊目標的資訊到萬劍彈,但是基於某種理由,老美卻沒有提供麻雀飛彈與AIM-120飛彈的導控資訊給中科院,所以台灣的IDF只能掛載所有自製武器系統,在天劍II增程昇級的改良後,中科院非常明確的指出新的GD-53雷達可以導引四枚天劍II飛彈。

也因為整套系統是由中科院發展的,所以飛彈系統的控制代碼,啟始目標位置設定與遙控訊號格式及命令都是由中科院設計決定,如果天劍II飛彈由地面或由空中的飛彈卡車發射,發射前只需透過一個相對簡單的無線電接收指揮中心的數據,將飛彈發射前的起始數據數入飛彈電腦中,飛彈就可以發射,中途導引的無線電指令可已由另一台雷達或是強力無限電提供資料給飛彈,導引飛彈往敵機的攔截點,這種設定,發射車或是空中的發射飛機只需具備一具與指揮中心連線的數據無線電即可發射飛彈。完全可以A射B導! 只是中科院是否已經完成這種安排我們不確定,但是在中科院的防空系統的示意影片中可以看出天弓飛彈是具備該功能的。沒道理天劍II飛彈不去這麼作。

關於是否讓戰機上天接戰這件事,有兩派說法。

hcf727 wrote:
不論AIM120 ...(恕刪)


其時100架戰機是跟戰管有關係
有美軍的分散式殺傷觀念
跟操作設備與經驗

要指揮1000架戰機迎敵都沒問題

戰機只需要有導引飛彈功能
飛彈全部從地面.海上發射就夠了

lordkon wrote:
其時100架戰機是...(恕刪)


所以現代空戰與海戰一樣, 比 '後端資訊分析彙整 — 指戰 — 傳/接能力 — 受命發射' 整個鏈路的能力, 武器載台參戰數量只要沒相差過大就可以了。

國軍近年銳意作戰系統開發與聯結, 另特設資通電軍, 這兩政策完全正確! 又有美國加持, 更是如虎添翼。
lordkon wrote:
其時100架戰機是...(恕刪)


我這麼說由地面雷達導引多枚天劍II飛彈的原因是,目前空中雷達只有GD-53可以導引四枚,其它雷達無法改寫程是去導引天劍II。所以地面雷達比較可能,除非中科院特別開發一個比較大一點的雷達配上比較多的CPU的作戰電腦才可能一次導引上百枚天劍II飛彈。如果做出來,裝在C-130機鼻或是S-2T的機鼻道是有可能。
Henry_S wrote:
我這麼說由地面雷達...(恕刪)


以戰管實務來講, 台灣並不需要任何一個空中或地面雷達單獨具有同時導引10枚或以上對空反飛機飛彈的能力。 因為:

1) 台灣空域小, 一次來襲敵機最多60~100架。

2) 台灣飛彈連雷達眾多, 任何一塊小小空域至少有10部以上的飛彈雷達罩著 (另外部份在機動中), 沒那麼多敵機要打。

3) 飛機大規模進擊不能像電動玩具的小蜜蜂一樣後面接前面, 前後至少需留有2~3分鐘空檔以免自家撞機。 從地對空飛彈發射到命中不會超過2分鐘, 足夠招呼下批敵機。 尤其劍二不可逃脫區短, 更不能導引太多飛彈。

中科院的設計規格都有其實戰意義的, 因為這些規格都是各使用單位依據自身戰場需求與經驗提出的, 不像PLA是上層為面子交辦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