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揚建設高雄地上權案【微笑時代】

怎麼繞了一圈還是在討論一樣的問題....

這麼說好了,簡單把有地權的房子和地上權房子分成下面兩種組成

1. 有地權的房子: 約50%買在房屋,50%買在土地(感謝網友fostery糾正土地價值比例)

2. 地上權:約60%買在房屋,剩下40%沒買地現金留下來自己應用(地上權房價常是有地房子的六到七折)

幾十年後會變成

1. 有地權的房子: 假設房屋60年後太老就須打掉無法住人,等於每年房屋部分每年掉價1.5-2%;土地每年隨通貨膨脹平均每年會上升2%或也可能更快,所以加減之下出現「有地房子保值」甚至增值的結果,但其實有地房子就只是強制你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做一筆買地投資而已,平均年收益是2%,然後你想賣的時候,還不能只賣地,一定要連建物一起賣掉,加上賣房子還要負擔大筆稅金,錢等於被和建物綁在一起

2.地上權:建物隨著時間,會和有地權的房子一樣掉價。但沒拿來買地的40%資金你可以自己運用,如果40%
沒買地的錢拿去投資,投資獲利超過土地增值速度(2%)並可以額外負擔地租(公告地價約實際三成所以算1%),你就可以比有地權的買法賺到更多,而且這40%的投資隨時可以調整買賣,不用和房子綁一起。也就是當初省下的錢,只要投資年報酬率有3%以上,和有地權的房子最後總值是完全打平(這是在討論一次付清房價的情況)。

所以,當你在說幾十年後地上權房子甚麼都不剩,或怎麼可能保值的時候,是不是該問一下自己:所以買地上權省下的房價,都直接丟到水裡了?直接當作不存在?你把省下的錢都花掉當然沒有保值或增值XD 但如果你持續放在年報酬3%或以上的標的裡,四五十年後別說增值,總資產可能還是有地人的數倍(前提是你懂投資)!?

建物本來就是負資產,你想買房時綁一塊地,營造建物不是負資產的假象當然也可以。當然,如果你運氣好買地報酬率會高於2%,但看看這二十年,除了雙北,大部分的區域都是每年2%在上升,你的運氣真的那麼好嗎?

結論是:如果對於投資實在不了解也不敢做的人,還是照傳統方法買房時強制買地投資吧,2%總比直接花掉好,不要考慮地上權了!
passerby11 wrote:
如果你運氣好買地報酬率會高於2%,但看看這二十年,除了雙北,大部分的區域都是每年2%在上升,你的運氣真的那麼好嗎?

高雄市凹子底農16(不是雙北)地價15年來,每坪從60漲到現在超過200,好像不只每年漲2%,房子(土地+建物)從10萬多(+裝潢)到現在中古屋超過20萬,漲一倍.
passerby11 wrote:
怎麼繞了一圈還是在討(恕刪)

據我所知,五六年前買台北地上權的人,因為租金太高,組成自救會集體向建商抗議,最後建商妥協,同意幫住戶繳一半租金?年,才和平落幕,這是台北市羅斯福路的例子,高雄市我就不知道了?
passerby11 wrote:
1. 有地權的房子: 80%買在房屋,20%買在土地

我查閱購屋契約書,一般建商在分配房屋總價(車位除外)是土地55%,建物45%
fostery wrote:
高雄市凹子底農16((恕刪)


我沒有否認每個縣市各區域土地漲幅會有差距,只是想表達一般漲幅不會像雙北那麼誇張。農十六是現在的豪宅區,那不如說說過去買在苓雅區或鳳山區等某些位置的人,20年前買每坪15萬現在中古屋也差不多每坪15萬?
另外,二三十年前左營一片荒地的時候,你願意忍受幾十年生活不便去買房作為投資嗎?如果可以,現在當然也可以去買橋頭楠梓中都啊,但大家想嗎?相對來說,地上權普遍都在非常市中心的地方。

回到一開始說的,如果你買房的目的是為了投資土地,而且你有把握比投資在其他標的得到更高利潤,買地當然也沒問題。我只是很受不了聽到,幾十年後甚麼都不剩這種說法。

台北因為地價漲太誇張,後來那個事件造成地上權法條修改,在某年以後的地上權僅有1.5%的地租會隨後來地價調漲變動,其他2%維持不動,可以查到相關新聞(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07000581-260110?chdtv)。但一樣,如果你「運氣這麼差」,周圍地價和房價水漲船高,造成地租也變重,那根據台北地上權建案的經驗,所有地上權的房價都會隨有地的房子一起上升,不管有沒有土地(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01225000581-260102?chdtv)。

至於土地房子佔比約1:1算起來確實是比較合理的(地上權房價約6-7折),這樣建物每年掉1-2%但房屋上漲>2%才會符合保值或上漲的狀況,是我之前資料查錯了,查到國外並非台灣現況,感謝糾正,已修正前面留言的計算方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