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轉型有成! 力拚明年賺錢年銷衝5000台

這集團得罪很多業界人士並不假
想搞壟斷也要拿出真本事,沒本事只能吹捧唬爛就是落得收攤倒閉

Bala12345 wrote:
看完只有一個感覺
這個車廠得罪很多人,或是這個車廠可能未來會很強大,所以一堆文在打壓
很多都是情緒字眼跟嘴砲,倒是沒有多少數據跟資料跟公司經營有關

別炮我,我不是納智捷車主也不是牛頭牌車主,也對現代汽車無感,我是騎機車上下班的上班族
ericlee_2001 wrote:
原來一個車廠每月銷量...(恕刪)

展間與據點多阿!
我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wrote:
裕隆近2年積極調整營運體質,除在財務操作方面,提前大幅度認列車型開發及包括中國大陸等各項轉投資減損,台灣納智捷部分,在務實轉型大原則下,除在7月推出數位化服務「LUXGEN GO!」,同時也更強化檢視實體通路效益,更進一步發展出跨業共享通路模式。

而在輕資產戰略下,台灣納智捷透露,公司損益平衡門檻也大幅下降,估每月銷量只要達到400台,就可獲利。根據品牌明年設定銷售目標將回升至5000台以上,全年可望順利轉盈。

納智捷說明,過去品牌在傳統汽車銷售思維下,佈建為數不小的實體通路,造成營運資源分散,而今年初受到疫情衝擊後,品牌快速因應、啟動數位化服務,更進一步在7月推出「LUXGEN GO!」,主要希望以無店鋪概念,提供從賞車、試乘、售服及保修服務

5000台x100萬=50億,免本錢連開發一具引擎或一個底盤都不夠,
納智傑竟然能賺錢?這些國際大廠應該要跟納智捷取經。
繼超越日系車、超越雙B後,再創世界車壇奇蹟。
Allison Wu wrote:
5000台x100萬(恕刪)


之前的開發成本都已經提列損失了
加上減少展示點的成本
自然容易獲利
我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wrote:
https://tw(恕刪)


明年每個月至少需要417台/月,
今年度都很少很少看到突破400台/月,
一個月要400台,應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如果賣少少的,就可以達到損益兩平,是不是研發費用變得很少呢?

希望Luxgen走向比較國民化的國產車,當然品質不能下降。如果還是走馬力大、扭力大的設定,但是油耗不佳,只能銷售特定市場,當然也跟我無緣。

總結一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子,只有售價不合理的車子。

Luxgen加油


我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wrote:
而在輕資產戰略下,台灣納智捷透露,公司損益平衡門檻也大幅下降,估每月銷量只要達到400台,就可獲利。根據品牌明年設定銷售目標將回升至5000台以上,全年可望順利轉盈。
不無聊的人 wrote:
為什麼有銷售據點沒辦...(恕刪)


因為增加線上通路。這跟特斯拉一樣,關掉實體通路,車價就可以降。

能不能成功,再看看。
孤獨求勝 wrote:
之前的開發成本都已經提列損失了
加上減少展示點的成本
自然容易獲利

這跟俗稱鄭胖胖的鄭市長宣稱桃園機捷第一年就獲利是一樣的意思?

管他過去的(虧損/折舊等成本),
從現在開始算,我就是賺錢的
--- 則規區論討守遵意同並過讀閱已我, 則規區論討視檢裡這按, 能功言引解瞭裡這按 --- ~~~
馬來西亞的兩個國產品牌Perodua與Proton
應該是可以參考的實際品牌吧

之前因為工作關係很常去大馬出差
觀察了一陣子可以發現有個普遍現象
他們當地本國人都開Perodua與Proton這兩個品牌居多
而且大部分都是小車
搭了好多次的Grab也都是這兩個品牌
當然也有部分人開Toyota與Honda

我曾經問了當地的同事
為何你們這麼支持自己國家的品牌
原因很簡單
因為選擇樣式多,內裝與外觀設計不會因為價格低而很醜,價格比雙田便宜很多
(我搭過Grab的車內裝都還比我同事的Honda City還要好很多)
車款等級分層甚至有手排規格的,價格壓下來真的低
手排1.0的價格還有30萬台幣內
馬來西亞人因為當地風土民情與治安問題
他們很常需要開車當代步工具
即使只是在附近吃個飯也要開車
所以他們只是需要一個代步工具

這兩個國產品牌其實要搶得客源層很明顯
有錢一點就買雙田的車,但預算不夠就買雙P的車
轉型重點就是"價格與實用"
孤獨求勝 wrote:
之前的開發成本都已經提列損失了
加上減少展示點的成本
自然容易獲利



所以以後都不開發了,沒有開發成本了? 都不用開新模具?
意思現在就是用現有車種賣到賣不動為止?

一個車廠最大的開銷是營業據點,這講出去會被笑死!

又不是代理商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