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羅155 wrote: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恕刪)


我一直覺得很不可思議.

為何有這麼多人會去相信一個年輕不愛讀書混黑社會的屁話

他亂說一通再加個幹幹幹..就一堆人高潮了!

難怪在台灣詐騙集團和師父會橫行
tansywen wrote:
我不認為就算今天臺灣對所有進口車都免稅車商就會降價格。
最後降稅的果實只會進到車商的口袋裡,尤其是雙B,現在賣這種價錢都有人排隊買單了,
降價幹嘛?
我的看法是雙B的低價車種會用免稅的優勢,壓縮國產車市佔。
雙B目前最低價的車種分別為BMW 118i=156萬,BENZ A180=153萬
如果取消17.5%關稅之後,車商心一橫,高價車款降5%,低價車款降25%。

如果水貨商也這樣玩,國產車就掛了...
為黨付出,絕不虧待。為民喉舌,絕不寬貸!
終於看完所有人的留言了

由此可知
台灣會爛就是以上所有人的觀念造成的
還談競爭力?別鬧了

不合理的東西都被搞合理
都被合理化了嘛

比好的不行,比爛到很OK
台灣啊,笑笑…
移不了民,但也就這樣放爛


小保羅155 wrote: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恕刪)


依台灣人的民族性 政府是逼不了的


我覺得納牌的行銷團隊 大有問題 整天自我感覺良好

嚴董最後指示 該怎麼辦 就怎麼辦 很清楚了
takashi156 wrote:

2017-08-09 13:09 by raphael_5j

raphael_5j wrote:

根據華擎官網,在十年前︰取得經濟部「節能GDI引擎動力系統關鍵技術開發」之科專計畫,開始研發1.5L GDI引擎,為期三年。

實際上經濟部要做科專計畫的績效考評,但是查不到資料,大概那個年代不流行資訊公開。不過關於績效考評,在立法院105年度預算審查的決議裡面有這一段話:「甚至連科專績效評估、追蹤工作、科專管考等本來就應該是公務員業務內之工作,竟然也是委外辦理,經濟部如此慷人民之慨,行政怠惰至此,實在離譜!難怪乎國家經濟停滯不前,政府官員卻麻木不仁。」

隨手找了些舊資料,1.在民國八十九年的「經濟部近三年科專計畫研究成效技術移轉及權利金方面相關作業辦理情形報告」裡面可以發現,經濟部透過技轉而從華擎取得890萬股的股權。2.民國九十三年「現階段台灣產業技術提昇之工作成果及未來發展專案報告」(經濟部)裡面第15頁:我國車輛產業藉由科技專案持續投入,已建立自主引擎工業,目前於華擎公司已生產約八萬具1.2L引擎,1.3L及2.2L引擎亦將陸續投入量產。

3.民國九十五「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第296頁:工研院開發之引擎技術已移轉華擎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促成並協助華擎公司投資同步研發2.0L/2.2L/2.2L Turbo等系列引擎之產品化技術,預定於民國九十六年完成量產準備。

4.民國九十九年「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第800頁開始,可以看到車測中心研發的先進停車引導系統已經技轉,並由華創車電整合。

5.然後到了民國105年,經濟部還沒放棄,他們的「產業升級轉型行動計畫」裡面第51頁,有個「下世代汽車自主整合創新研發計畫」,裡面說要開發Down sizing TGDI引擎。

所以華擎的GDI引擎會不會量產呢?樓主提到了一份北科大的ppt,工研院在民國96年3月到96年11月有一個「引擎缸內直噴/HCCI燃燒技術先期研究」,該計畫主持人後來變成北科大教授。也許華擎已經掌握GDI相關技術,剩下的就是值不值得量產的問題吧。

但是再看另一份資料:「經濟部技術處企業創新研發淬練及產學研價值創造綱要計畫」裡面第104頁有個學界科專個案「高苑科技大學-先進潔淨節能汽車引擎動力系統技術開發4年計畫」,這個科專計畫的主要成果是:技術移轉摩特動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擎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技轉金共42萬元。

此計畫現階段成果是已發展出一具單缸500西西GDI引擎,下一步還要發展多缸GDI引擎。(那不就要繞過華擎、還有其他車廠的專利?)...(恕刪)



有人說u5、u6引擎是自主研發,研發引擎真的是吃力不討好,從民國95年開始,工研院技轉給華擎機械,到現在經過十幾年,也沒有出現什麼專利技術,台灣的研發人員應該很強的,還是都跳槽到國外去了?不知道納智捷一年的研發經費占了營收幾%?

還有人說到了ncap,這個其實沒有太大關係,ncap一直是個民間機構。我們的法規也是有的,重點在於執行面,還有爭論不休的資訊透明度。

普悠瑪列車也是通過了法規認證、並且驗收了,不是嗎?


保護汽車產業,整體而言不能說是錯誤政策,但是其成果就有爭議,比如說目前國產車的技術能力在哪個層級?

電子業、工具機產業對經濟貢獻也很大,並且在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汽車呢?

以前,在工廠裡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的工人就對經濟有很多貢獻了,不需要去開一間車廠做自主品牌才能對台灣有貢獻。...(恕刪)



你把這篇挖出來沒有用啦,大家不關心引擎技術,就像選舉,派系整合、話題炒作才有效果,有主見的人不多。


最近一台日產新車,原作者在北京日產設計中心上班,只不過他剛好是台灣人,就會有人說:這是台灣設計!

喔,這位設計師還待過納智捷喲,不知道是不是有才能、潛力的設計師都跑掉了...啊,這樣講豈不得罪了現役設計師?像我這樣連汽車建模都沒有完成過的人實在沒有資格評論。


拿來炒作的議題不一定要新鮮,像是嚴董養活了多少人,假設不是那麼多人去買裕隆集團的車,嚴董要怎麼養活員工?

納智捷要不要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一間公司如果有競爭力,頂多就是換老闆,工廠照常運作。

每年有多少新公司成立也都可以查到,有野心、有創造力的年輕人,或者有能力的中年人為了不屈服於體制、莫名其妙的公司文化,而自行創業,這不只是電視劇腳本,而是經常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的。雖然創業不一定成功,但是他們也跟規規矩矩上班的作業員一樣,對台灣有貢獻。


對了,如果酸民的力量如此巨大,有志之士們應該集結起來,開一間酸民股份有限公司,專門接案負責行銷、影響股價之類的工作吧?
小保羅155 wrote: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恕刪)


嗯,當初開Toyota Tercel差點在高速公路國一三義爬坡段害死我,現在開納智捷真的安心許多,這也是近日在FB看到眾多車主留言感謝嚴董生前提供台灣自有品牌且安全舒適的納智捷車讓車主及家人滿意行車舒適安全並在擁有納車期間總是累積√滿滿的闔家幸福回憶,車主的感覺所寫下的真心話並非平凡駑鈍的鍵盤寫手能憾動!


I Love TWN wrote:
我也想知道大體為何...(恕刪)


車主寫的真心話當然有時候會讓人感動,但是納智捷的行銷能力確實不行啊,不然銷售量怎麼那麼差?
這是在臉書看到的:
https://www.facebook.com/Rocky.Jimmore/posts/1187018594783613
前半段年代久遠的事,就不管了,我節錄這一段就好:
「多年前去裕隆三義廠拜訪現場的加工單位,介紹刀具量測設備,但現場的主管說,他們沒有在進貨時量測所採購的刀具,只是用肉眼在剖半的階級孔上比對!真是令人傻眼!過了幾年,我應邀去講夾治具設計課程,看到幾年前還在運轉的加工機都停了,全部蓋上塑膠布!
我問他們,都不加工了,還學夾治具設計做什麼?他們回答,因為有政府補助,要有上課才能報帳!我真是上得一點勁都沒有,但還是很認真的講了12小時!
最近幾年,我們公司一直推廣線外校刀與刀具檢查,確保上機的刀具都是正確的。許多產業都用了,唯獨汽車相關產業(特別是幾家大廠),一直都還在觀望!德國汽車廠的製造加工部門必備的刀具檢查與準備,在台灣卻推廣得這麼吃力!我不禁懷疑,是我們的能力還是關係不足?
話說台灣的汽車廠,其實都只是裝配廠了,加工與製造都是協力廠的事了,這些廠本身已沒掌握什麼技術!以為只要壓低採購價格就可以降低成本,對於新技術並不會有開發的可能了!」

我想,這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