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這張照片有可能是昭和時代的老相片翻拍出來的嗎?


老何2738 wrote:
遽個人了解.那年代台灣一般中上家庭使用Yashica-D的120相機和FUJI底片.


根據英文版維基百科的資料,Yashica成立於1949年;1953年,Yashica的第一款TLR相機上市。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ashica

所以日治時期不可能有Yashica的相機。

印象中聽老一輩的人說過,在民國六零年代時,相機和底片被視為是相當昂貴的東西。

那麼我覺得可以合理猜測,在更早的日治時期,相機和底片應該是更不普遍,能負擔得起的人應該更少吧。

根據英文維基百科的說法,第一台廣泛被接受的35mm相機於1913年上市,當年價格175美金,相當於現代的3000美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35_film

有其他的網頁指出這是一台半格機

一百多年前的人應該難以想像現在人手一台的手機隨便拍,就可以拍出高解析度的影像

vincentank wrote:
而且看過黑白原圖,並不覺得早期中片幅機拍不出來呀。

中片幅的話應該都要上腳架,這種生活隨拍的角度,應該是不太可能才對。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中片幅的話應該都要...(恕刪)

裝上三腳架可以使用b快門拍夜景.

以上參考.
hsi1992 wrote:
根據英文版維基百科...(恕刪)

感謝您的指正喔.相機或許有誤認了.已更正了.

在我的記憶中.應該是光復之後的那一段時候.

還有台北都市與其他鄉村.攝影的使用程度.還是有些差異的.

以上參考一下.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中片幅的話應該都要...(恕刪)


1940的中幅,很多比現在數位全幅還輕巧,拍生活照剛好

MAMIYA SIX,很多操作影片,自行搜尋

我接手的這台還可以使用,鏡組還可換成現代鏡片,以這台的品項是不值得拿去改機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當然,會去質疑這張照片,在基於那個網站的政治立場。


我不了解你或網站的政治立場.撇開民族立場,台灣在日治時期時期是非常先進繁榮的,但軍國主義擴張領土也導致日本民眾付出慘痛代價,包括當時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二戰美軍奪島日軍是怎麼幾乎死光的,家屬對戰爭徵招的那種痛,從一張人狗照片就可以感受到.

千本櫻,強國夢,年輕生命埋骨化作朵朵櫻花盛開.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中片幅的話應該都要...(恕刪)


攝影師張照堂的部落格裡,有許多台灣30年代的攝影師回顧。


如同這張鄧南光在1930年代被拍的全身照。




還有其他他本人1940年代許多街拍照,都可以看得出來當初的相機並不是僅止於上腳架而已,同期也有很多傑出的攝影家。

全身照載自:
張照堂部落格-南光歲月(1)


數位島嶼-鄧南光回顧

這裡則詳實說明鄧南光曾經使用過的一些相機Kodak Autographic Camera、Leica A(點選鄧南光圖像),以及各種當時的隨拍照片。
雖然我沒研究,但是現在數位修復技術不是已經很強了嗎?
端看硬體(運算)跟技術(專業人士)的能力到哪裡
這張照片修復到這種程度,我是相信的。
vincentank wrote:
攝影師張照堂的部...(恕刪)

哇,原來中片幅這麼早就有手持的。
這個時代是玻璃的還是膠卷?
感動這個史實的故事.至於照片品質應該不是重點吧!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紀錄影片"戰馬"(War Horse)敘述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徵招馬匹加入戰局的故事非常感人!
二戰期間1939-1945年在40年代有很多很優異的相機跟鏡頭.這張照片的質感並沒有什麼好質疑的.如果樓主有拍過120相機應該會知道120是可以背著腰平拍攝除非在棚拍或夜拍才上腳架.話說回來二戰前後的攝影設備可說是攝影史上的一個高峰!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