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Tonyli181 wrote:
全世界最好看的舞台...(恕刪)

好樣的 good job!

ricki828 wrote:
你越回應他、罵他其實他越爽
所以看這人的文章不需要太認真
因為認真你就輸了....(恕刪)


不清楚你在說些什麼 整個討論串我看大家都很理性溫和 客客氣氣的
根本沒有你說的誰罵誰的問題
且本人自信寫的評測報告都是很認認真真把它完成的
目的也是要跟大家分享討論 不是要跟誰爭 根本無所謂輸贏
不然你看這邊文章 扣除那些專門來推銷東西的 其實會認真寫的不多
況且往好處想 來這裡不也是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 增廣見識
要不是因為我 哪有機會一次接觸到這麼高階的古典音樂曲目

不然去看那些社群網站 論壇文章都還是在介紹新產品 二手商品交易等等
一些不專業的心得文 聽感描述不外乎動漫流行J-pop日本女聲
往往就是簡單一兩句這個毒那個毒的帶過
會長篇大論寫一堆的 通常都是固定幾個id 發文目的都很明顯 大家都看得出來
看這些文章才應該是不用太認真

chhsieh0817 wrote:
這個id的文章就這樣啊, 同樣的文在andaudio就乖得跟什麼一樣
多被桶幾次他就乖了
...(恕刪)


跟那沒關 畢竟各論壇的水平不一
我認為01這邊平均還是比較高一點 管理者的思想觀念較開放 風格也較開明
不像某些網站論壇都是店家在把持 言論易受限制 管理員個人好惡往往也表現得過於明顯
畢竟廠商店家賺錢是沒有底限的 一切利益考量
所謂的是非標準只有: 賺錢就是對 沒賺錢就是錯
在這前提之下 當然做的主要都是顧客確保工作 盡可能投其所好
特別是針對耳機界主流用家 動漫歌迷 J-pop歌迷 女毒歌迷等...
都是重要的中高階商品潛在客戶
看耳機展為何一定要結合動漫音樂及人物
因為對耳機廠商而言 這些都是佔80%以上的消費主力
所以自然會受到特別禮遇和保護
相對的主要客戶群稍有看不順眼的事 抗議的意見或個人情緒反應出現
店家都會提高警覺優先特別處理 以滿足其訴求
當然這種情況下 自然無專業可言
以致長期下來 偏頗的不公正的管理方式 後果就是非主流用戶的發文意願降低
連帶的無法刺激討論區討論的氣氛 言論過度封閉 又缺乏包容其他意見的度量
最後就是網站人氣更加低迷而已

所以我這系列文只有01是完整版 其他地方都視情況做了若干刪減也是逼不得已
請見諒 謝謝

korner6666 wrote:
zx100弄得好ie800~~!!大笑

任何有耳朵的人都聽得出來zx100上得ie800是悲劇阿~~~!!!嘔吐

還有聽個古典樂就怎麼了不起??鬼...(恕刪)


1. 感謝你的提議 畢竟我目前也還未詳細試聽過更高階的播放器
或許機會的話可能會換更高階的吧
畢竟懂古典音樂的人 聽的又是古典音樂 投資多少器材自然就回報多少
也感謝你的意見

2. 固然聽什麼音樂隨人 但評論可不是
看一些專業音響網站 高階發燒友評測 端出來的都是古典樂
你以為他們真愛聽 或是都聽得懂
選擇古典音樂是因為古典音樂錄音多半比較講究 也只有這樣才配得上他的音響
才能彰顯出器材的尊貴不凡 才能發揮特色
所以要發燒就不要只會講喜歡 講感覺 評論也是如此

另外 我們可以發現到 一般流行樂 或是耳機玩家主流的AGC音樂 是根本進不了國際級音響展的
你想有參展就有賺錢的機會 或達到宣傳的目的
那一些日系主打AGC周邊相關的耳機廠商怎麼可能不去
很明顯的是被主辦單位拒絕 就算能成功參展 也是會被要求撤掉動漫音樂相關主題布置
在這種情況下 不得已只好聯合其他廠商自己搞耳機展 訴求對象當然就是那些主流用家
問題是這些主流音樂並非專業音樂 無法充分表現音響各項要素
和一般流行歌一樣 評論者內容大多都還是集中在人聲的部分
評論者也多傾向於發表個人感覺 情緒等等 這些要素都是缺乏專業的客觀性的證明

所以私下愛聽什麼 要聽什麼那是一回事 拿出來講的 上得了檯面的一定是古典樂
再差一點也至少要爵士 高階純音樂作品等等
流行樂的話 基本上也只有極少數西洋流行歌曲有可能

也先不說古典音樂是不是就比較了不起的問題 就專業角度來衡量卻是如此
且古典樂因為是純粹精緻音樂 同時也具有國際化的特色 較無國界分別
不似流行歌曲 很容易有區域上的限制 例如本國耳機玩家主流AGC音樂
本來就是小眾市場 大概也只有亞洲地區 日中台為主
事實上一般會聽的人也少 只是剛好這些人都聚集在耳機論壇而已
Hight~你好 wrote:
這樣來聽
Mahler...(恕刪)



雖然我平時少在聽古典,也沒在聽動漫,不過手裡剛好有套Wagner -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14 SACD's)轉成Dsf的DSD檔共計也有快40g的容量14張SACD專輯,也空咱也能交流一下,哈






不過建意最少用WA5來驅動,那動態與細節才出的來,前端至少也要用INT204+hugo下,在配上幾條jps電源及usb線等,還能表現的不錯
Mr.SHADOW wrote:
[口...(恕刪)





我這是dsf檔,平常在開封街付近活動,期實我對古典完全是門外漢啦⋯⋯只知道聽起來順耳跟不順耳而已
台北市嗎
我在台中
m909922 wrote:
我這是dsf檔,平...(恕刪)

Hight~你好 wrote:
這張有「千人」交響曲之稱的張輯真的是氣勢滂勃。。
男高音。女高音。合唱者皆為德文~~

聽到最後是蠻壓迫的~~
我聽完了。。就這樣~~為什麼~~
不是器材不夠的原因。。
而是。。為什麼製做此交響樂。。作者的心聲。。
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與內容~~
指揮家的帶動與熱情~~

所以如果沒有辦法融入情境是無法令自己很享受在音樂裡~~


我連去聽個太空戰士管樂團看到都會流眼淚還感動不以
那馬勒與蕭提大師有那麼弱嗎??

反正音樂~~怎麼聽的那個人是開心或著是感動的這樣就好
什麼類型不管因為這正是音樂的真正本質~~要讓人產生的東西...(恕刪)



1. 第1部是拉丁文 第2部才是德文

2. 和一般音樂欣賞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 我天生就懂古典音樂
所以我沒經歷過所謂的入門 很多地方可能沒法幫你
但網路上我有看過有人寫過這部作品的導聆 他是以時間標記的方式
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而我個人是比較沒在看這種導聆的
畢竟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音樂 也正因為我沒學過樂理相關
純粹以對音樂藝術直觀本能 才能更融入音樂作品本身 不至於流於純學術理性研究

而一般人對古典音樂無法理解 通常是因為對複雜和聲 變化大多的旋律無法掌握
要真能聽懂的人 一定會愛不釋手
且真正喜歡古典音樂的人 都不太聽流行歌
因為對他們來說 流行歌太過單調 變化太少 加上現今流行歌曲大多粗製濫造 馬馬虎虎
樂曲本身旋律性 歌唱性都不強 又多電子合成樂器伴奏
加上流行歌手平均聲音素質不佳 很多都是靠外表
經紀公司花大錢宣傳包裝 出唱片全靠後製加工加料潤色
這類音樂大部分古典樂迷是不會愛聽的

3. 比較起來 我更佩服的是作曲者在音樂領域裡那種冒險和創新的精神
這也是現在這些音樂製作人最缺乏的
畢竟要動員這麼龐大的編制除了作者本身號召力 還需投入相當大的心力
及耗費相當大人力 物力 才能完成這項壯舉

至於你要說作者心聲 我個人覺得
這首可能主要是在測試交響樂的音響效果能發揮多大極限
資料顯示馬勒甚至不是虔誠教徒 要說對作品含有宗教情懷可能也有點勉強


4.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應該是他所有交響曲中最容易的
因為它大部分是以合唱為主 而聲樂作品通常寫給合唱的部分
由於不需像獨唱者表現個人特色 所以都不會太難
會聽不來主要就是我講的對多聲部的頻繁變化掌握不到
舉例來講 第一部中段 CD第4軌 合唱開始唱出: "Accende lumen sensibus..." 影片12'50"

管絃樂團及合唱團各聲部交替堆疊出現 營造出在第一部中的最大高潮
聽得懂的人就知道這段厲害 我就算人沒在現場
光聽就可以想像蕭提大師當時在指揮這段時的激動抓狂模樣
而且這種複雜合聲 對進階古典樂迷來講這都是牛刀小試而已
這要聽不來代表很多大作品根本無法欣賞

另外從這裡也發現到幾點 第一就是面對這種大編制大動態作品
錄音不好的唱片 歷史錄音 用高階耳機並不適合
所以建議不要選擇那些單聲道歷史錄音 若真要聽也建議用喇叭
相對的如果是高階配備當然就比較能發揮或提升器材該有的水準

第二就是 從youtube上的mp3 跟CD無損的差異比較
在大編制古典樂錄音上更明顯 光低頻就差一大截
雖然這合唱失真情況並沒有比預期嚴重 但那也是本身錄音就好的緣故


5. 馬勒作品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在虛張聲勢 其實他的音樂仔細聽是真的好聽
只不過可能需要進階一點的欣賞能力才能理解他表達的方式
他的旋律大部分都是帶有歌唱性和敘事性 每段旋律都有故事
指揮家也懂得觀眾心理 喜歡在結尾製造巨大高潮
例如第二部終曲結尾53'41"
這段音樂寫得實在感人 要是這樣都沒能把你把眼淚催出來 那可能真的是不適合聽古典樂

當然聽感應該是可以訓練的 但流行歌大都是做來聽好玩的
要靠流行歌絕對不行
所以除了選擇錄音好的古典音樂外 重點還是要聽現場音樂會
了解樂器人聲的真實聲音表現 相信對聽感提升一定會有顯著幫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