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stunmaker wrote:
必要的入法應該支持...(恕刪)


想知道關於這則新聞您如何解讀?

支持經濟部,不支持經濟部?


蔡政府從民眾口袋摸走千億



雖然不意外、但還是令人難過─經濟部周三公布今年風電躉購價格修正,由去年11月公布的每度5.1元上調為5.5元,同時恢復前高後低制。這是經濟部枉顧民眾權益、公然向開發商低頭、利益輸送的案例。這一天,蔡政府光明正大的把千億元轉贈給企業。


去年經濟部把離岸風電原先每度5.8元的躉購電價降到5.1元,引發廠商反彈,抗議、威脅撤資、到處發支持風電言論等手法全部都來。雖然外界也有以國外新開標的離岸風電價遠低於5.1元,強調台灣給的保證價格仍過高,不過經濟部顯然聽不進去,寧可接受廠商威脅、屈服於政治壓力下,把價格再調高到5.5元,同時恢復前高後低制、提高滿發時數上限。

經濟部不僅對風電商低頭,也對光電業者讓步;原先砍到每度3.7元的太陽能也調高為4.1元。

簡單講就是:經濟部對廠商利益大放送,所有廠商想要的都給、都滿足;表面上只是5.1元調高到5.5元,相差無幾、只是小零頭,但一旦乘上每年上百億度電、且時間長達20年,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未來台灣為此要多支付至少1300億元以上,這些增加向風電商買電的費用,不管最後是要反映在電價上漲上,還是讓台電直接「吞下去」,都是從台灣民眾口袋掏出的錢。


調高的理由是荒唐而缺乏說服力:經濟部說調高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國內外海床基樁成本不一樣,台灣需使用較貴的套筒式水下基樁,一是歐洲、台灣兩邊海象狀況不同,台灣施工期較短。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但問題是:先前競標制出現每度2.2-2.5元,這些開發商要面對的基樁成本較高、工期較短等問題,能以此低得標就代表真正的成本就在此上下,經濟部說這些因素導致費率要提高到5.5元才可以,明顯是鬼扯胡說了。

這2年多來,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及硬推「綠電大躍進」的作法,其錯誤與風險外界討論非常多;因為要在短時間內同時建設與增加大量的風電,結果只能以遠高於國際的高費率吸引開發商,經濟部給的費率超過5元,但近期國外的價格大都在2-3元左右,經濟部犧牲民眾荷包當凱子是無庸置疑。

而同時推動大量建設引發的後遺症,一個是資源競逐拉高價格、延誤工期;一個是不能先小幅推動「試點」,吸收經驗改進後再續推,從設計到營運都將因此增加風險。


當然,還有一個一直讓外界難理解的問題:台灣的氣候在夏天風小甚至無風,秋冬才是風力大而穩定的季節;偏偏台灣用電是夏天尖峰時刻易缺電,秋冬用電降低不缺電,結果蔡政府卻是在台灣不缺電的季節,向風電商花大錢買電,這次提高滿發時數上限更是離譜,到底所為何來,倒讓人費解─政策需要?還是政治需要?或甚至是官員或政黨的利益需要?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推動不到3年,但錯誤與後遺症已明確─從缺電風險提高、電價上漲壓力上揚(台電由盈餘變虧損)、到空污惡化、中南部反電力北送情緒高漲等,而政府也曾經幾次有修改錯誤的機會─815大停電時、以核養綠公投通過時,蔡政府都有機會修改錯誤,可惜蔡政府寧可堅持反核神主牌、不願面對能源專業,這些機會一一錯過。

經濟部原本可趁著代表主流民意不再支持全面廢核的以核養綠公投過關的機會,修訂能源政策、放緩風電步伐以避免開發商威脅敲詐,遺憾的是經濟部一錯再錯,錯誤的上位政策加上惡質的執行技術、放棄專業的三流官員,讓台灣民眾為此要付出上兆元的代價。這些官員,卻既不必被彈劾、也免面對司法審判、更沒有任何政治責任,繼續高居廟堂之上,台灣曾引以為傲、可「問責」的民主政治,還存在嗎?


stunmaker wrote:
必要的入法應該支持


問題是什麼叫做必要??
2025非核家園,對支持的人也認為是必要
像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
還是明定2025年再生能源需2.7GW的裝置容量
這個也算是必要嗎?

以我個人的看法
類似這種牽涉技術與商業過深的部份,不應該將日期明定入法
充其量只能像環境基本法中規範的終極非核目標
只訂方向目標,但是不要求達成時間

過客4112 wrote:
問題是什麼叫做必要??


我是指酒駕重罰之類的,不是再生能源要裝多少.
韓非子 wrote:
想知道關於這則新聞您如何解讀?


請翻回第一頁重新看一次懶人包,
尤其關於外國價格的部分.

要不要看看公投只修電業法
反對的票數就多高
什麼叫主流民意?
stunmaker wrote:
請翻回第一頁重新看...(恕刪)


比價格有沒有被坑更重要的問題是值不值得。

"值不值得這問題真的很有趣,問每個支持風電的人,都支支嗚嗚扯一堆歪理由答不出料。"
stunmaker wrote:
必要的入法應該支持,問題是淨提一些奇思妙想,天馬行空,
甚至自己也承認擺明鬧著玩的法律到底想幹嘛?

有時候看似民意快速變化並不是因為有人想鬧著玩,
很多人當初會願意投減火限煤就是因為希望以核減火減煤,可以慢慢等綠電降價。
但沒想到政府無能又白目,硬要擺爛廢核,燒錢速成綠電。
為了不浪費上兆債留子孫,回心轉意挽留煤電也是合理的。

stunmaker wrote:
所以我支持日本快速重...(恕刪)


這有得等, 因為日本2011核災前也不過30%核電

stunmaker wrote:
你舉的例子真是太貼切...(恕刪)


我以為這個很多人都知道為什麼寫4200小時
==============

就所知訊息
1. 原本2018年底預告的草案是3600小時, 後來又改成4200小時去算, 據說上緯測到的滿發時間是41%左右
2. 原本2018年底預告的草案是超過3600小時, 剩下的時間都可以用台電的迴避成本購買 (每度1.96元)
3. 現在改成4500小時以上是每度2.73元, 沒有迴避成本, 代表台電要支出比草案更多的躉購金額

攤手

CUFOX wrote:
比價格有沒有被坑更...(恕刪)


哪會?
那核電廠一根螺栓就多少錢?
怎麼答?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