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德軍虎式戰車考證

無防磁塗裝的虎式戰車中期量產型

abbafan wrote:
不過仔細看照片, 照片中的第505重戰車營車輛是有塗佈zimmerit的.
因為最近要做模型, 查詢資料發現
zimmerit從1943年12月開始,由工廠塗佈到1944年9月.
tiger1中期型生產, 從1943年7月開始,
大陸資料顯示7月開始就塗佈zimmerit,
不過歐美資料顯示zimmerit從12月才開始使用,
所以不確定是否有少量的tiger1中期型,
最少在出廠時沒有塗佈zimmerit,
後期型就一定有了....(恕刪)

這輛第505重戰車營戰術編號300的虎式戰車後期量產型確實具有防磁塗裝(Zimmerit),已修正。


虎式戰車在生產過程中曾進行程度不一的諸多設計變更,而1943年七月間開始採用的鑄造式車長頂塔通常用以界定中期量產型的開端。虎式戰車自1943年八月間即在工廠製造時施加防磁塗裝,德國陸軍總部(Oberkommando des Heeres, OKH)則在1943年12月29日才通令具封閉式砲塔的戰車、突擊砲、驅逐戰車在出廠時皆需附加防磁塗裝,且塗料亦配發野戰部隊視需求進行現地塗裝。

故1943年七、八月甚至直到九月初期間配發部隊的虎式戰車中期量產型前百餘輛(車體編號250405至250550)皆可能不具防磁塗裝。據紀錄,此批號的虎式戰車中期量產型配發國防軍第501、503、505、506、509等重戰車營以及大德意志(Großdeutschland)裝甲擲彈兵師大德意志戰車團三營,亦有在列車裝載運送前線途中為蘇聯截獲者。







虎式戰車在1944年八月間停產。1944年9月9日德國陸軍總部通令廢止出廠防磁塗裝,隨後於10月7日再通令停止戰場現地施作。因此虎式戰車大部份中期量產型及所有後期量產型皆具防磁塗裝。

原本未具防磁塗裝的虎式戰車早期量產型亦有部份於現地施作或回廠整修後施作,包括前線戰鬥部隊與訓練單位。訓練單位使用的虎式戰車早期量產型在大戰末期亦轉用於戰鬥。




SS少尉Michael Wittmann騎士鐵十字勳章授勳典禮的S04號虎式指揮戰車

根據德軍紀錄,武裝親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親衛旗隊(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裝甲師武裝親衛隊戰車一團四營十三(重)戰車連SS少尉(SS-Untersturmführer) Michael Wittmann的戰車獵殺數在1944年1月7日為56輛,1月9日增加為66輛。師長SS准將(SS-Oberführer) Theodor Wisch即在1月10日以此戰績推薦他與射手SS上兵(SS-Rottenführer) Balthasar “Bobby” Woll同時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

但Wittmann在授勳前的1944年1月13日又將紀錄推進到了88輛,同日Wisch准將又再推薦其獲頒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因此在1月18日授勳典禮後四日全體組員拍攝宣傳照時,作為背景的S04號虎式戰車主砲即繪上88條戰功帶。



這輛S04號虎式戰車早期量產型為地空通聯用Sd.Kfz. 268指揮戰車(Panzerbefehlswagen),屬連部車輛。Wittmann少尉在1943年12月30日獲擢升為十三連連長、1944年1月20日晉升為SS中尉(SS-Obersturmführer),直到1944年2月1日於烏克蘭第聶伯河(Дніпро)畔柯爾遜-切爾卡瑟(Ко́рсунь-Черка́си)包圍戰期間奉召前往東普魯士拉斯滕堡(Rastenburg,今波蘭肯琴Kętrzyn)的「狼穴」(Wolfsschanze)由希特勒親自頒授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時,方才由SS中尉Helmut Max Ernst Wendorff代行連長職務。


故S04號虎式指揮戰車應是1944年元月間指派予連長Wittmann少尉的座車。但因其對攜彈量較少的虎式指揮戰車頗有微詞,戰陣上是否實際使用S04並無證據;共同拍攝授勳宣傳照的也是一般戰車組員,並無特殊無線電通聯專業。該車主砲所繪的88條戰功帶在宣傳照拍攝完成後即抹除。

虎式戰車基本的無線電設備(Funkgerät,簡稱FuG)為一具FuG 5無線電收發機,提供四公里範圍內的排級至連級戰車間通聯。其兩公尺桿狀天線(Stabantenne)架設於車身右側。


常稱為Befehls-Tiger的虎式指揮戰車分為團級通聯用Sd.Kfz. 267及地空通聯用Sd.Kfz. 268兩款,搭載功能不同的無線電設備,與豹式指揮戰車的配置相同。兩款虎式指揮戰車皆移除砲塔右側的7.92 mm MG 34同軸機槍,改裝設FuG 5。因此砲盾上的同軸機槍槍眼以金屬栓蓋,或使用無機槍槍眼的砲盾;無論砲盾機槍槍眼存在與否,施加防磁塗料(Zimmerit)後即可覆蓋。而FuG 5的兩公尺桿狀天線則由車身右側移置於砲塔頂部。



這兩款虎式指揮戰車中,Sd.Kfz. 267在車身裝設FuG 8中波無線電收發機,提供涵蓋數十公里範圍的團級通聯。FuG 8所使用的星形天線(Sternantenne D)架設於車身右側。





數量稀少的Sd.Kfz. 268則在車身裝設FuG 7超高頻無線電收發機,提供八十公里範圍內與德國空軍密接支援對地攻擊機的通聯,用作前線空中管制(Fliegerverbindungsoffizier, Flivo)。FuG 7的1.4公尺桿狀天線架設於車身左側。


兩款虎式指揮戰車的備用天線皆收納於車尾左側斜置的套筒中,為外觀辨識特徵之一。然由實際相片可發現虎式指揮戰車的天線並未經常架設,亦偶架設於不正確的位置。




虎二式戰車,武裝親衛隊第501重戰車營二連連部,1944年十二月底突出部之役期間於比利時拉格萊茨

crazydiamondc wrote:
我的vstank 收藏

...(恕刪)

這輛砲塔戰術編號204的虎二式戰車為武裝親衛隊第一裝甲軍團派普戰鬥群(Kampfgruppe Peiper)節制的武裝親衛隊第501重戰車營二連(2./s.SS-Pz.Abt. 501)連部車輛,1944年12月24日「守望萊茵」作戰(Unternehmen Wacht am Rhein,即突出部之役)期間因燃油告罄而棄置於比利時拉格萊茨(La Gleize),當時可能由二連連長SS上尉(SS-Hauptsturmführer) Rolf Möbius使用。

翌日美國陸軍第十裝甲師第61裝甲步兵營第463軍械回收連(463rd Ordnance Evacuation Company)進入該地後發現此輛虎二式戰車狀況完好,因此試圖將其駕駛前往東北方十公里處弗朗科爾尚(Francorchamps)的火車站準備後送。





但行駛四公里後,在Moulin du Ruy即因發動機故障起火無法重新啟動而再次棄置於道路旁,最後原地銷毀。車上豎立的白旗代表經檢視後並無詭雷。








與VSTank模型相較,實車為暗黃底色上噴塗橄欖綠與紅棕色條紋的制式三色迷彩,並未施加1944年八月下旬至十月間以三色迷彩為基礎的突擊迷彩(Hinterhalttarnung)。此外,武裝親衛隊第一裝甲軍團徽誌亦漆於車體前沿右上角與尾部左上角。

保時捷虎式指揮戰車,第653重戰車驅逐營,1944年五至七月於烏克蘭貝爾札尼

1944年五月間,第653重戰車驅逐營(schwere Panzerjäger-Abteilung 653)在烏克蘭貝爾札尼(Бережани)整補時,接收一輛由VK 45.01 (P)或稱保時捷虎式戰車(Tiger (P)或Porsche Tiger)改裝的指揮戰車(Panzerbefehlswagen)。該車隸屬第653重戰車驅逐營營部,砲塔戰術編號003,為營長Rudolf Grillenberger少校座車。同年七月中旬在蘇聯第一及第四烏克蘭方面軍發動攻勢後損失。









本車為保時捷虎式戰車唯一用於實戰者,也是改裝為指揮戰車的唯一一輛。當時第653重戰車驅逐營操作的保時捷虎式戰車驅逐車(Panzerjäger Tiger (P),或稱Ferdinand、Elefant)即以VK 45.01 (P)底盤改裝,因而營部指揮戰車使用相同底盤可減少後勤維保複雜度。

Henschel廠虎式戰車改裝的指揮戰車皆移除砲塔右側7.92 mm MG 34同軸機槍,改裝設額外一具FuG 5無線電收發機。因此砲盾上的同軸機槍槍眼以金屬栓蓋,或使用無機槍槍眼的砲盾。然而這輛Posche廠虎式指揮戰車應已將額外的FuG 5及另具特殊通聯用途無線電機裝置於底盤,故其砲盾同軸機槍並未移除。

Sd.Kfz.為Sonderkraftfahrzeug的縮寫,指特殊用途車輛。通常以任務用途命名,而非車款,也因此造成許多混淆。虎式戰車不論是Henschel廠的量產款或Porsche廠的原型車,皆為Sd.Kfz. 181。但改裝為指揮戰車後,依無線電裝置的不同可為團級通聯的Sd.Kfz. 267或地空通聯進行前線空中管制的Sd.Kfz. 268。這輛保時捷虎式指揮戰車可能是Sd.Kfz. 267 Tiger (P)。
具不同塗裝的砲塔與底盤

戰車抽換砲塔在前線部隊並不罕見,因此偶有砲塔與底盤分屬不同量產批次設計的情況;尤其是大戰末期將後方訓練用拼裝車體大量投入戰鬥時更為常見。

然而砲塔與底盤分屬不同塗裝則有其時期限定。德軍車輛自1940年7月31日起限定全車鐵灰色塗裝。1941年3月17日起配發北非戰場車輛皆以黃褐色為底,間雜灰綠色作為沙漠迷彩。1941年6月22日征俄之役發起後,配發俄國南方戰場車輛施以與北非戰場相同的沙漠迷彩。1943年2月18日頒布三色迷彩規範,取消鐵灰色。

因此施以鐵灰色的部件,生產區間介於1940年八月至1943年二月;非鐵灰色部件(不計戰前與大戰初期生產者)生產區間則在1941年三月之後。

此輛四號戰車F2型據稱正將具沙漠迷彩的底盤改漆為鐵灰色。該衍生型自1942年三月開始量產、同年六月改稱G型,生產期間落於全車鐵灰色與沙漠迷彩並行的時期。


在1943年2月18日德軍制式鐵灰色塗裝取消時,虎式戰車已出廠約150輛。扣除預計配發北非戰場與俄國南方戰場本就施加沙漠迷彩者,僅25輛可確認為全車鐵灰色塗裝,分屬於1942年九月成軍後即投入東線北方集團軍列寧格勒戰場的第502重戰車營一連(十六輛),以及同年十一月成軍後劃歸東線南方頓河集團軍與第503重戰車營協同的第502重戰車營二連(九輛)。

因而此輛具鐵灰色砲塔者應與第502重戰車營相關。其暗黃色底盤一説為鐵灰色塗裝但為黃泥所覆蓋、一説為沙漠迷彩。若後者屬實,則可能為該營一連或二連以舊砲塔裝置於後續配發的底盤之上。


在當時的前線戰場,具不同塗裝的砲塔與底盤只是裝配後的暫時狀態,後續必定重漆為一致塗裝。大戰末期的拼裝車輛則無暇顧及軍紀體面,砲塔與底盤塗裝截然不同的狀況也非罕見。
虎二式戰車的十八齒與九齒驅動輪

AKD0021 wrote:
若注意看會發現全公板履帶配了18齒啟動輪,不過我設定上是底盤來自早期型(保馳截炮塔型)
找資料發現早期用公母板履帶,多半是配9齒啟動輪。但也有某幾輛是用18齒啟動輪的
(其實細節稍有不同,但我無視了)
所以車身一些特徵還是維持早期的樣子,例如前擋泥板,沒有改成後期外側肋條的造型。


虎二式戰車的所謂保時捷(Porsche)砲塔與亨舍爾(Henschel)砲塔其實皆由克虜伯(Krupp)廠所設計製造,只是在1942年11月3日保時捷VK 45.02 (P)構型取消後,將已開始生產的初期型砲塔安裝在之後才開始發展的亨舍爾VK 45.03 (H)構型(即虎二式戰車)的前48輛。

虎二式戰車的驅動輪在設計之初為十八齒,以俾與1943年間同時期設計開發的豹二式戰車共用零件。豹二式戰車發展計畫在1943年五月中止。


然而十八齒驅動輪搭配的單板(single-link)履帶實際操作時轉動不順容易落鏈,因此在1944年五月將履帶改為雙板(double-link)間隔驅動,故驅動輪改為九齒;既有十八齒驅動輪則直接以火焰截割器將間隔九齒裁切。直到1944年九月新式單板履帶搭配十八齒驅動輪才由第506重戰車營進行試驗,但至終戰並未全面配發。



所以虎二式戰車驅動輪初期為十八齒、1944年五月改為九齒。驅動輪齒數僅與履帶構型相關,與安裝初期型或量產型砲塔無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