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感動我的篇章和字句

aappcc wrote:
第二場演講,是昨天去...(恕刪)



其實我倒覺得妳很幸運,因為妳已經有能力看透了法師的技倆,有辨別明師的能力; 而至於妳過去對寺院的捐獻,妳的心意在妳捐贈當時已定,相信也非全部進了私人口袋,多少還是有些用於公益,那也就好了。

至於取得善款而未真的用在應該用的地方,其所造的業,就只能由他或他們自行未來承擔。雖然世上有很多不公不義,但我們只能求問心無愧,保持生活中的正念,微笑面對世界。

而那些依然人云亦云的群眾,如何才能讓他們醒悟,這才是最值得擔心的。不過很好奇,妳有沒有把整場演講給聽完,如果是我可能跟旁邊女士說,「我覺得他是有點問題的,不聽了,先走了。」就離開了。哈哈,這樣會不會被打...

那校園掛的是啥東西啊? 妳有研究一下嗎?

decisiveman wrote:
看不懂的叫藝術,看...(恕刪)


橫看成嶺側成峰....

你的回答兼顧了專業與藝術。
Andy171 wrote:
其實我倒覺得妳很幸運...(恕刪)


好像也就是這樣了。

在別人場子這麼白目,大概至少也會被翻白眼。

看到那個女士這麼崇拜法師,我也沒把握絕對看得正確,不敢貿然開這種口。

不過如果她問我了,當然一定要說囉。

契理又要契機,真的是門大學問。

佛陀和那些大菩薩好厲害。

即便身為小小學佛人,也可以和他們多多學習。

樹上的保特瓶似乎寫著利桐制小蜂,也許是做蜜蜂保育的,水幫魚魚幫水。
許多人推崇道德經

初出社會時
附庸風雅 翻了一翻
隱約感受到其中意義深遠
但未感到太大興趣

總覺得生命中有太多重要的事要追求
花時間研究這些玄學
太消極了

而後經歷一些事
再看這書
看了好幾個譯本
卻覺得皆是詞意順暢

但意義的解釋上
似乎未能到位
覺得譯者並未表達出老子的本意

就像艾克哈特托勒
讀英譯道德經時說的

儘管許多譯者筆鋒逎勁
但對道德經中所描述的精神修持維度
卻是一竅不通

以致力有未逮
未能體悟並以文句表達出其中的真義

以下分享艾克哈特的道德經
我覺得
是講得很道地的版本

容易被煩惱困綁的朋友
若沒時間看完整片
建議最後12分鐘可以看看

哪天電光石火
有了體悟
煩惱肯定會減少許多


道德經影片 講者:艾克哈特托勒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_O10K7B-TgLcFZNaFNjYU91MHM/view
上週去聽了楊定一的演講,摘錄一段分享。

其中點出了頭腦分別作用的陷阱和後遺症。

莫怪佛門有首偈頌: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
放過世界,世界也會放過你
作者:楊定一

跳脫二元對立的思考慣性

我在「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帶出一個完整的意識科學,也就是點出兩個完全不同的意識軌道──頭腦建立的二元對立,是透過比較、分別,讓神經系統可以運作的有限範圍,充滿變化;生命本來的一體,則是絕對、無限大,你我都有,是不變的永恆。

然而,頭腦體會不了一體。即使用語言表達,也只是把無限大框出一個小範圍,才勉強能作業。這是頭腦運作的特色,看到天空明明什麼都沒有,卻要加上「藍色」,甚至「空」等觀念,要有一個相對、一點特色、一點變化、一點對立,才會被我們認識。

我們隨時被這樣的運作帶著走,幾乎不會去思考──如果沒有一體的「不變」,又怎麼可能對照出二元對立的「變化」?

甚至,神經系統運作的限制,根本讓我們注意不到無限大的「不變」。最多隱約感覺到,但沒辦法描述,也就以為它不存在,而把生命局限在小到不成比例的變化,也就是人間種種的快樂、不快樂,公平、不公平......,以為這就是生命的一切。

站在二元對立的意識,有你我的分別、有痛苦......。於是,一個人當然要和世界對立,放不過世界,放不過別人,也放不過自己。

然而,站在一體的生命,妳我從來沒有分開過。對自己慈悲,也自然會對他人慈悲。放過世界,也就會放過自己。放過委屈、冤枉與痛苦的故事,也就自然有一圈寧靜把自己包圍起來,樣樣人、事、物也自然得到生存的空間。

正如我在集體的失憶一書裡提到的,人類集體失去的,其實是對一體的記憶。我們忘記了你我本來是一體,反而活在頭腦建立出來的對立。每個念頭、心情、舉動,活得好像一個人孤獨地對抗整個外在的世界。人生種種恐懼、焦慮、期待、痛苦、失落,人類歷史種種的悲慘、不公、迫害、背叛,就是這麼來的。
看到了聖嚴法師對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解釋和運用,真的很深刻。

也是待人處事很好的提醒。

受益良多。

摘錄自《動靜皆自在》沒有非你莫屬的事

文/聖嚴法師
因為「因緣」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需要環境及時間的配合,所以沒有非你莫屬,非你不可的事;也沒有非要做不可的事,也就是說在什麼情況下,允許你做,你就努力去促成其事,但完成不了時,也不必太難過,或者太在乎。

諸位有沒有看到我們農禪寺的照壁上,有兩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中的八個字。「應無所住」的意思就是剛才講的,沒有一定非要完成,非我不可的事,這就是沒有執著心。

牢牢抱住一件事、一樣東西,或是抓住一個人,那一定是痛苦不堪的;可是什麼也不要,什麼也不抓,什麼人都不需要,則又會變成孤立無援。所以「而生其心」,就是要處處留心,時時留心,努力促成其事。這裡說的「心」是智慧心,是盡心盡力的心,是知己知彼的心,是認識環境、認識自己的心。也就是對主觀的自我條件,及客觀的環境條件,都能用智慧去衡量,這叫作「而生其心」。

要運用人來完成我們希望成功的事,要運用事來幫助人成功,這是相輔相成的。「用人成事,用事成人」,而且還不要被某一個圈套套住,也不要用圈套去套住人,這叫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了這種智慧的心,你就可以隨緣來成長自己、成就他人,隨緣為自己處理困難,為他人解決麻煩,這就是能救苦救難的菩薩了。

一個禪者的生活態度、人生觀,是灑脫自在,當機立斷,隨時放下,隨時提起;隨時提起,隨時放下。沒有什麼成功、失敗,也沒有什麼不得了、了不得的事情,應該做的就努力做,做不來的就不做;能成就的就盡力完成,成不了的就放下,這才是灑脫自在,真正自由、自在的人。

我們要以這種態度來生活,這是非常積極的,不是消極的,是自在的,不是痛苦的。之所以會痛苦、煩惱,都是因為我們的心,提不起,也放不下;或是提起了,卻放不下;或者根本不知道有什麼好提起。像這樣常常優柔寡斷、思前顧後、患得患失的人,就很痛苦,真正能把事情做好的機會也不多。
這兩天
又看到幾篇聖嚴法師不錯的文章

這一篇是講怎麼看待得失心的

這些文章
是法鼓山傳燈院
每天固定發文給line好友的

常常看到頗具啟發性的內容
對我是頗具提醒效果

對增長智慧也有興趣的朋友
歡迎也來嘗試看看

法鼓山傳燈院line ID:
@ouz3282z


摘錄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無得失心
文/聖嚴法師

有三獸同時在同一地點過河:一隻大象、一匹馬和一隻兔子。當大象過河時,牠知道河有多深,因為牠的腳是踏在河底的;馬知道靠近岸邊的深度,但不知道河流中間的;兔子則完全不知河的深度,牠只是浮在水面游泳過去。但所有三獸都可以渡過河流。兔子代表小乘聲聞,馬代表大乘菩薩,象代表佛陀。三者都越過了河流,他們都獲得了智慧,在程度上卻不相同。所以甚至一個高深境界的小乘行者乃至菩薩行者,也不能知道佛陀的智慧,何況是平常人。

一般的人們都是從書本上及學習中得到知識和智慧。普通來說,這並沒有錯,但最高的智慧,或甚至最深的情感,是不能以文字來表達的。很多實例顯示了文字的功能極其有限。在很多例子中,我們在報紙上見到,有因戰亂而年輕的孩子逃到了臺灣,與大陸的父母分離了二、三十年,或戀人分開了數年,當這些人一旦重逢時,他們所能做的,可能只有互相擁抱著痛哭一場而已;不僅文字無用,語言也成了多餘的事物。

動念的心需要語文的符號,但這種使用符號的心不能使我們達到很高的境界。通過這樣的心理歷程,我們只能得到有形而且有限的成就,它們將不會引導我們到達佛陀的智慧。

經典告訴我們,假如尚在輪迴中的人,便不會進入佛陀的大覺智海。因為人在輪迴的心中,有生死、得失的念頭,它充滿了煩惱。當我們希望得到快樂,並從不幸中解脫時,就是輪迴心的活動。這正如你在口渴時喝下鹹的海水,你越喝越感口渴,你越感口渴便喝得越多。快樂與幸福的意義是不明確的,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社會地位,好的職業、名望,一個幸福的家庭?平常人說這是理想生活的標準,但這些東西不能維持多久。正如上面所舉詩中說的「朝露」,它們在早晨的草上,是那麼的美麗,但太陽上升後,很快地會使它們蒸發掉。它們的存在是很短暫的。

於是那些有輪迴心的人會有兩種態度:追求快樂和逃避不幸。這種態度是愚蠢的;但對於平常人,這又是自然的現象。假如平常人而沒有這種態度,他們將失去生存下去的意願。

追求快樂,正如狗在兜著樹樁追逐牠自己的尾巴;牠一直在轉圈子,以為牠的尾巴是屬於另外的一條狗或什麼動物,但牠永遠追不到它。逃避不幸則如在陽光下行走的人逃避他的影子,他以為影子是邪惡的,他便以快跑來避開它,但他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這種態度只有使你疲倦。

我的朋友問我:「我們應以什麼態度來面對我們的命運?」我的回答是這樣的:不論什麼要發生的事,就讓它們發生;我們不必對未發生的事過分憂慮,但卻應該未雨綢繆。假如它們是有益的,嘗試使它們發生﹔假如它們是無益的,嘗試使它們不發生。如果你生病,除了找醫生治療外,你還能做什麼?如果你沒有生病,你嘗試使自己健康,但你不需擔憂你可能會生病。假如你生病,不必訴苦,也不必與其他人作比較。假如你採用這樣的態度於日常生活中,你會更加快樂。

這種沒有得失心的態度便可漸離輪迴的心。或者對於我們來說,能不能真正過這種生活是一個問題,但這是作為一位菩薩所應有的態度,菩薩不應引起他人痛苦,也不應為自己製造痛苦,但他們也不怕痛苦。在痛苦未生起之前,他們不會畏懼痛苦;當痛苦生起時,不會厭惡它,這樣便不會有真正的痛苦。十五年前,越南有一位叫作廣德的僧侶為了抗議政府排斥佛教的政策而自焚,或者有人問,假如那樣以火焚身的痛苦可以忍受的話,則那些僧侶已可不把任何痛苦視為痛苦了。那當然是會痛的,但是不會因痛苦而起煩惱。

沒有得與失的觀念,不要為追求快樂而避開痛苦,不必為求佛果而脫離輪迴。這就是佛菩薩的特徵。

有人問我是否要錢、要寺院或是否希望受到重視等等。我說,如果這些是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話,我不會拒絕的,但我不會因為求之不得而失望。
佛法說的無我很難懂嗎?此篇文章做了清楚的揭示。

亦來自法鼓山傳燈院line貼文。


為什麼要貼這些文呢?

因為覺得這是斷煩惱最快的方式。

煩惱的根源是我執。

林林種種的問題,都來自於自我和其衍伸的貪嗔癡。

如果個人的貪嗔癡沒透過正見和修行弱化,即便暫時問題解決了,

未來也還是沒完沒了的煩惱不完的。

所以從這裡著手,是最根本的。

大家想要少煩惱多些清淨心,宜從此入。

我自己的經驗是覺得這方法最有效。

供參考。

摘錄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無我的四相
文/聖嚴法師

在《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是可以被稱為「我」的。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動給我們存在的感覺。除了身體和心念以外,就沒有「我」的感覺了。

事實上,是我們的心使我們經驗到我的存在,身體如果離開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麼,什麼是心呢?那是不斷或連續流動的念頭。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恆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再說「無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假如是無我,自然也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只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一共有四十億的人口,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有關係的人。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麼。所以,他人只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憫心。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若從《金剛經》的立場說,如果主觀的「我」不存在,客觀的「眾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說度盡眾生,而實際上並無眾生可度;眾生已經被度了,度眾生者並沒有感覺到他已度了眾生。所以,無眾生相,也是無我相的異名。

第四種是「無壽者相」。這是從時間去看「我」的存在。它牽連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眾生相。假如沒有我相,則一個人壽命之長短將不重要了;但所有的眾生都執著於壽命,他們希望活得長久,並避免夭折。因此他們尋求他們生命的安全感,他們期望現在和將來都有安全感,於是嘗試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生命;縱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卻仍執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經無我相的人,不管他們明天死或一萬年以後才死,對於他們都是沒有差別的。當一個人已經體驗到無我的境界,這些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總而言之,有關無我相的「我」,歸諸於個人的不存在;無人相的「人」,則指那些與我們相對待或有關聯的不存在;無眾生相則不只牽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眾生的不存在;最後,第四種無壽者相,說明時間的過程:從期望長壽而至不擔心壽命之長短。

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間的無我,第四是時間的無我。
影片是下雨天的禪。
適合最近陰晴不定的天氣。

在生命的狼狽裡,
往往藏著美妙的際遇呢!

的確如此,
當從鑽進死胡同的信念中破土而出,
就會發現心胸和視野又更開了些。

造成干擾的不是發生的事件,
而是自己分裂式和不同意的信念。

生命就只是如是,
與如是爭辯就要受苦。

與生命合作。

從合作中產生的行動
和分裂中產生的行動
差異何在呢?

有了確切些的心得,
再來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r9srzT1MY&index=13&list=WL
聖嚴法師面對病苦,如何維持心情安定,照見五蘊皆空。

蠻感人的菩薩襟懷,做個分享。


有一些人對進開刀房是恐懼的,我則已經做了最壞打算,那就是手術失敗,進去後可能就出不來了,或者手術後,發現已沒有希望。手術前一日,我的內心非常平靜,經常觀想《心經》所講的五蘊皆空,空裡沒有我,身體很輕鬆,心情很安定。當我被送進手術房,只覺得眼前每位身著綠色手術袍的醫護人員都是菩薩,他們都在救人性命;我也祈禱,但願世上所有進開刀的病人都沒有怖畏恐懼,手術後能及早康復;又祈禱這個世界,沒有人需要進開刀房


摘錄自美好的晚年
〈楔子〉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文/聖嚴法師

● 我的病
我的這次害病,可以說是晚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場病,口述此時,我還在病中。害的是什麼病?這是我想不到的,但是想不到的,不一定不會來,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它的影子。

這要從二○○○年開始說起。我在七十歲那年,身體狀況很差,身旁總有許多人擔心我一旦往生,法鼓山怎麼辦?當時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祕書長戚肩時菩薩建議我準備後事,因為我隨時可能就走,屆時法鼓山這個團體怎麼辦呢?我也的確有了打算,也做了安排。事實上,我是隨時準備走的,還沒有走的時候,活著一天就做一天的事,該走的時候就走了。因此,我不只一次地講:「我自己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你們大家的法鼓山,還要不要繼續建呢?」(編案:法鼓山代表的是提昇人品、建設淨土的理念和目標。)那時醫院檢查出我的腎臟功能很差,造血功能很低,紅血球不足,而白血球和血小板也都偏低。因此,首先要控制我的飲食,凡是對腎臟有負擔的飲食全都禁止。從此,我的飲食和大眾不同了,太鹹、太油,油炸、生冷、涼性及燥性食物全都禁食,只能吃溫和的食物;又因我的脾臟與腸胃不好,經常好像有感冒的樣子。

二○○五年三月,我於台大醫院進行例行檢查,結果仍如以往,並未出現異常。八月下旬,我赴台大醫院探望因膽結石入院手術的戒德老和尚,順便做了檢查。我猶記得腎臟科主治醫師蔡敦仁教授一見到我便說:「法師,您好久沒做檢查了,要趕快檢查。」我說四個月前才剛檢查過,但他仍堅持要我馬上做檢查。蔡教授是位佛教徒,他很關心我的身體狀況,擔心我一旦腎臟衰竭,排毒不足,隨時有生命危險,要我馬上再做檢查。

我聽了勸,當日便做了尿液篩檢,發現確有異常。接著又做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腎已形成一個不小的腫瘤。這使我很意外,因為也不痛也不癢的,什麼感覺也沒有。之後又請來泌尿科蒲永孝醫師為我檢查,蒲醫師一看,要我盡快住院,最好當天就入院,即刻動刀,否則會很麻煩。我猶不願相信,翌日再赴榮總,而檢查結果仍是相同,勸我趕快動刀,否則不妙。由於近年我的病歷都在台大,便決定返回台大醫院就診。

● 完成法鼓山薪傳
入院前,我想必須預先做安排。如果我一去不回了,入院後出不來了,法鼓山仍可往下運作。這個決定便是舉行法鼓山體系內第一次傳法大典。經過四日籌備,九月二日上午即在農禪寺舉行傳法大典。傳法對象主要為法鼓山僧團時任一級的綱領執事:包括正、副都監及教育體系副所長、副院長等。當日傳法大典只邀請體系內僧團法師、護法體系地區召集人與各會團負責人、各基金會與各事業體系負責人等觀禮,這是我們團體內部核心的一個活動。傳法典禮結束後,當天下午我便向台大醫院辦理入院手續,翌日再請假回農禪寺主持剃度大典。

● 身體輕鬆,心情安定
有一些人對進開刀房是恐懼的,我則已經做了最壞打算,那就是手術失敗,進去後可能就出不來了,或者手術後,發現已沒有希望。手術前一日,我的內心非常平靜,經常觀想《心經》所講的五蘊皆空,空裡沒有我,身體很輕鬆,心情很安定。當我被送進手術房,只覺得眼前每位身著綠色手術袍的醫護人員都是菩薩,他們都在救人性命;我也祈禱,但願世上所有進開刀的病人都沒有怖畏恐懼,手術後能及早康復;又祈禱這個世界,沒有人需要進開刀房。

手術歷時四小時,待我從恢復室醒轉過來,發現身上插著許多管子,又因手術期間在我支氣管埋入一條管子助我呼吸,因此醒來後,感到非常不舒服。在恢復室裡,只覺得冷,如寒冰地獄那樣地冷,雖有紅外線燈替我照暖,還是冷得打哆嗦,全身僵硬。接著轉入加護病房,見到主治醫師、護理長及護理人員圍在我身旁,一個個對我說:「恭喜!手術非常順利!」醫師告訴我,幸好手術動得及時,腫瘤還在腎臟裡,否則難以收拾;輸尿管的癌細胞也尚未向外穿透,但其組織已與正常細胞不同。醫師告訴我,這是第三期腫瘤。

住院期間我曾幾度請假外出,實在是不得不然。因為我們的行事曆上老早已排定十月九日這天,農禪寺有一場皈依大典,因此我向醫院請假。而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水龍醫師極為通情達理,他了解這是已定日程,也在評估我的身體狀況許可之下,同意我的請假。這次皈依典禮共有一千兩百多人成為三寶弟子。活動結束後,我便立即返回醫院。除此之外,法鼓山落成開山一連四天的活動,我也都是向醫院請假出席。

● 最後的口述
最後,我要講法鼓山的法統。我這一生都是住持正法、弘揚正法,如果有任何人從迷信的起點來建議我,我都是不接受的。一定要回到正法,回到正統的佛法。任何一個凡夫身,最後一定歸於空幻,不可能還留有什麼金剛身、法身,這些都是沒有的。法鼓山這個道場是依正法而存在,依正法而傳承,在我身後,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留下。

我講到這裡為止,這本書,請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協助胡麗桂菩薩完成它,僧團、法鼓文化要義不容辭支持這本書出版。

* 聖嚴法師經常鼓勵生病的菩薩多誦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心經》,他自己在病中也以《心經》的空觀智慧,為安定身心、超越病痛的方法。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