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相機能引入手機那種運算HDR/Noise reduce等等功能,才是真的進步

SKAP wrote:
1"相機、M4/3微單、APS-C微單一堆不用2萬元
也都有自動模式+一堆場景模式
面向的客群也很大部分非專業用戶
需不需要HDR+技術強化,我認為有還是比沒有好


問題是這些非專業用戶現在大都跑去用手機拍照了呀...
發文自帶酸性體質的人還真多
mocca6361 wrote:
問題是這些非專業用戶...(恕刪)

正是因為手機一直在提升軟硬體,從而導致了低階相機的優勢越來越小,才讓這些不專業的客戶選擇用手機…並不是因為手機有多強,而是不需要相機那麼好,更不想那麼累
怎麼說還是那句話,相機擁有先天硬體及空間的優勢,手機只能靠軟體來發揮硬體,純種相機則不然…低階相機如果能夠採用手機的方案,則可以靠著更有優勢的硬體拉開與手機的距離…然後再回到10年前相機跟手機就是差那麼多的時代,低階相機還是可以像以前賣那麼好
到底是誰規定買相機就一定要開1:1數毛還是每張都搞14bit修圖?手機可以全自動弄出一個還不錯的成效,為何相機就非得要那麼累?手機又不可能擺相機那麼大規模的硬體,想要輕鬆拍照就只能屈就於鼻屎大片幅的手機?為什麼把攝影作為一個興趣就只能這麼極端的做選擇?
我很久以前就有一個疑問,為何超廣角都只能靠可換鏡系統來解決?儘管大片幅的優勢在超廣角焦段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市場上始終沒有小片幅的解決方案,想要用超廣角你的起點就是M43…大片幅對你而言有沒有用不重要,重點你不選大片幅就是沒有超廣角
結果最後是手機讓超廣角在普羅大眾之間推廣開了,甚至有傳聞下一代RX100也要因應手機配超廣角這股潮流把起始焦段退到等效20…當初我這麼一問被一堆人嘴到沒一處好,結果呢?
mocca6361 wrote:
問題是這些非專業用戶(恕刪)

拉不開畫質差距自然沒人買

以前M4/3搭20mm F1.7可熱賣了,現在手機也能模擬散景

而手機除了今年新旗艦機把感光元件主流尺寸拉高到1/1.7"

之前可是從三星S7一直到S10都維持1/2.55"

那為何還能把畫質提升?自然就是靠更強的演算法

其他手機廠雖沒有HDR+,但寬容度也大幅提升

更不用說手持長曝夜拍模式直接連很多單眼都打趴
(不是所有場合都能上腳架用低ISO拍,所以手持長曝有其優勢)

相機這東西就是多一分規格就強一分

不是光一台全幅單眼就能有好畫質

沒有大光圈、沒有OIS、IBIS,低光下手持拍攝畫質也不會好

所以要維持優勢,就是要盡可能把各種功能包進來
featheringer wrote:
正是因為手機一直在提(恕刪)


會被炮是因為你拿RX100來講,RX100是類單眼最高級相機,旗下還有一堆低階的你不講,直接講最高的,不被炮很難

不過相機會弱勢就是因為人可持有的重量有限,而隨者技術進步而且需要放大的人也少,手機自然就是大眾選擇,之後應該就是旗艦手機和大感光相機的市場而已了
hookki9918 wrote:
不過相機會弱勢就是因為人可持有的重量有限,而隨者技術進步而且需要放大的人也少
手機自然就是大眾選擇,之後應該就是旗艦手機和大感光相機的市場而已了

應該說手機相機一直往相機學習進步

最早是差在畫質,連日拍都明顯輸很大
後來感光元件尺寸逐漸提升,大光圈、OIS都加進去
基本硬體規格已經等同大光圈定焦鏡的相機(只差片幅)
光這樣就足夠打死變焦小DC那不長進的超小光圈

更不用說HDR大幅提升寬容度,而且隨著演算法強化
拍攝速度越來越快、失敗鬼影越來越少
單獨拍一張只看縮圖,色彩甚至比全幅單眼還討喜

HDR本來就是更真實還原人眼所見的寬容度
偏偏單眼相機空有高bit數、高動態範圍
直出JPG永遠暗部一片黑、亮部死白過曝
我直接借隔壁Canon EOS-1D X Mark III旗艦機皇照片

是不是天空一片白?暗部一片黑?你跟我說這跟肉眼看到的一樣嗎?
別說RAW自己回家修,都2020年了還不能用單眼直接拍出來嗎?
都知道RAW可以把亮暗部拉回來,機身直出就不能順便做好來?

然後手機又開始彌補缺乏光學變焦的缺點
透過多鏡頭把超廣、望遠都補上去
這不就等同單眼相機帶好幾顆定焦鏡嗎?
反正最常用的不就24~28mm標準、50~70mm望遠
現在還多了單眼鏡頭特貴的超廣角12~16mm

把相機常用的功能都學來,連散景都用軟體模擬出來
至少裝裝樣子效果也還過得去
還有極致的攜帶性、網路分享方便性
相機不拿出差異化功能就不會有足夠的購買動機
SKAP wrote:
別說RAW自己回家修,都2020年了還不能用單眼直接拍出來嗎?






相机怎么知道拍摄者需要直接拍出来的是什么效果?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

哪些地方该亮,哪些地方该暗,亮的地方该亮多少,暗的地方该暗多少,都是由拍摄者决定的,不是由拍摄工具决定的,拍摄者自己做后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jjx874 wrote:
哪些地方该亮,哪些地方该暗,亮的地方该亮多少,暗的地方该暗多少,都是由拍摄者决定的,不是由拍摄工具决定的,拍摄者自己做后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恕刪)

你這段話在"一攝入魂直出派"眼中就是[作弊、不會拍照、底子不厚]的同義詞,絕對深不以為然。

其實我也搞不懂,那麼崇尚直出不修圖,怎不用手機拍就好?花十幾萬買器材卻當手機般使用,還常常照片效果比手機差,不嫌奇怪又浪費嗎?
手機目前的ai運算,還有多張疊圖,這兩部份真的遠遠的超過相機的「實用性」
真的是實用到每個人用過就愛上,簡單又輕鬆就能得到不錯的靜物照
尤其是google camera,這app是拍照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若同樣的手機系統,感光元件換成apsc
鏡頭延用目前單眼相機的鏡頭
那能得到什麼驚人的成像,是令人期待的

以前三星有推出過這樣的手機,可惜當年的android系統遠遠沒目前的好
目前隨便一台中階機,加入APSC甚至FF相機裡面,應該就很有看頭了
widther wrote:
你這段話在"一攝入魂直出派"眼中就是[作弊、不會拍照、底子不厚]的同義詞,絕對深不以為然。

其實我也搞不懂,那麼崇尚直出不修圖,怎不用手機拍就好?花十幾萬買器材卻當手機般使用,還常常照片效果比手機差,不嫌奇怪又浪費嗎?

直出派的意见并不是来自摄影大师的观点,只是自己的空想。
没办法,我学的是摄影大师们的经验,不是学直出派的空想。

亚当斯:拍摄是谱曲,后期是演奏

The negative is comparable to the composer's score and the print to its performance. Each performance differs in subtle ways.
——Ansel Adams






比如他的这张照片《The Tetons and the Snake River (1942)》,用hdr去拍,把暗部提亮就毁了。摄影师要突出的是河,河就应该亮,旁边的森林就应该暗下来产生对比。

相机、手机怎么会知道摄影师想突出什么?直读脑电波还没发明呢。
hookki9918 wrote:
會被炮是因為你拿RX...(恕刪)

喔?所以RX100對你來說就是類單DC到頂了?之前不是嘴手機低位元運算、縮圖無爛圖嗎?結果這麼兩光的12bit你就認為它到DC的頂了…邏輯?
我覺得我們討論不出什麼結果來了,你嘴手機運算力,然後相機的運算力你也拿不出什麼數字來佐證哪裡勝過手機…安捏母湯啦,數位運算的東西,一翻兩瞪眼,浮點運算力是一個基本指標,不要憑感覺認定好嗎?不過我相信你也查不到,畢竟這本來就不是相機廠注重的規格,也不是攝影愛好者需要知道的東西…
jjx874 wrote:
相机怎么知道拍摄者需...(恕刪)

我覺得你需要更新一下資訊了…手機上疊圖演算法的先驅Google,已經做到了即時的HDR取景,你按下快門以前也可以自由獨立調整亮暗曝光,而不是為了顧及亮部與暗部而去調整整張照片的曝光最後還要回家用電腦後製…
沒有疊圖演算法,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整體,你要獨立控制亮暗部除了漸層鏡就是黑卡…然而如果前景又是複雜地形,那就沒得選擇,剩下BKT回家慢慢修圖慢慢疊…對手機來說,直接一口氣拍下幾十張樣本,靠著對比運算很輕鬆就能算出遮罩怎麼蓋,然後你再獨立控制亮有多亮暗有多暗
這是一種全新的攝影邏輯,什麼光圈快門ISO根本就不是重點,因為這些東西影響的是整張照片…把亮暗部拆開各自曝光,才是合乎數位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遠遠追不上人眼最實際的選項…不要覺得手機的演算法就是只能把亮部壓下來跟把暗部拉亮,至少對Google而言沒這回事,Pixel4已經賣很久了…當然,像iPhone那種預設每個使用者都是白癡的系統就另當別論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