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媒體對未來納智捷在中國市場發展的看法 !

纳智捷销量触底投诉高企 专家称跟风新能源车难自救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龚梦泽
  裕隆汽车作为来自中国台湾的车企,与东风成立合资公司后,曾一度成为东风大自主板块的领头羊。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的升级,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纳智捷发展严重遇阻,2016年和2017年销量连续大幅下滑,几乎沦落市场边缘。
  近日,有纳智捷车主向《证券日报》记者反映,在不到一年的使用时间里,纳智捷优6多次故障灯全亮,包括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小毛病不断。而随着纳智捷大量4S店悄无声息的撤店,后续保养和修理均成为棘手问题。撤店后“离最近的4S店将近400公里,去保养来回近800公里,要知道这车百公里平均11个油。”上述车主称。
  根据汽车投诉网提供的数据,纳智捷的投诉量累计高达164条,其中纳智捷优6单车投诉62条,产品质量缺陷和不履行服务承诺成为投诉的热点。
  不久前,裕隆宣称将斥资5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值得注意的是,在经销商大面积退网时,纳智捷疾呼2018年大战略;领导层几无改变的情况下,宣称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如今燃油车遭遇销量大降,公司又转攻新能源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纳智捷视新能源车为最后的稻草,显示出其孤注一掷的心态。一直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纳智捷,由于东风汽车(5.20 -2.44%,诊股)撤出管理团队,也失去了东风在技术上的输送,裕隆想凭借一己之力翻身,难度非常大。
  纳智捷销量触底
  目前新车市场最受欢迎、关注度最高的仍然是SUV车型,很多车企借助SUV获得了可观销量。但这对于纳智捷来说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作为一个自主品牌,纳智捷始终在售价上向合资品牌看齐,这造成纳智捷之前产品的定价普遍虚高。
  不仅如此,售价高企的背后是没有核心技术的事实。据了解,纳智捷本身并没有整车技术平台、动力总成等方面的研发设计能力。落后的研发能力随之而来的是车质和品控的孱弱。如大7 SUV的2.2T涡轮增压发动机,实测百公里油耗高达13.5L;在旗下其他车型上,油液渗漏、异响、各部位零部件无故失效,也成为纳智捷被投诉最多的问题。
  以上种种,使得纳智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衰落,最直接的就是销量上的体现。2016年纳智捷全年总销量仅为4.05万辆,这一数字不仅与年度既定目标7万辆相去甚远,甚至远低于2015年全年6.04万辆的销量。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纳智捷全年销售触底至1.7万辆,同比跌幅高达56%。
  此前,有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东风裕隆的经销商已经缩减至100余家,而能够和他们共同进行坚守的经销商不足70家,这其中还不乏资金困难、库存过大或即将退网的店铺。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过去的四年里,东风裕隆经历了人事大调整、经营战略失误、产品竞争力弱化、营销工作坍塌等一系列坎坷,销量急剧下滑,造成了巨额亏损。他认为,一直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纳智捷,此次又失去了东风在技术上的输送,裕隆想凭借一己之力翻身,难度非常大。
  “病急”押注新能源
  事实上,无论是2019年开始实施的新能源双积分政策,还是引发诸多讨论的燃油车退出时间表,都注定新能源不再是车企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纳智捷选择此时发布“海纳2018”战略并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业内看来颇有“病急乱投医”之感。
  有不愿具名人士对记者表示,造成纳智捷销量大跌、品牌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品牌力低、服务态度差和技术停滞。这些问题不是仅靠转攻新能源市场就能解决的。
  目前,由于东风汽车公司撤出管理团队,裕隆方面声称已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纳智捷品牌的销售工作。但据记者观察,所谓的高层换血并无新意:东风裕隆总经理吴新发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东风裕隆市场部部长付孝刚出任销售公司市场部长。
  对于这支“全新”的营销团队,裕隆方面也坦承,其实80%还是老人,只有20%是市场招聘。“比例不重要,关键是改换机制之后,更加效率化。”
  正是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强大压力,为求重整旗鼓,东风裕隆提出了“510计划”,即在2022年前投放至少10款全新车型。
  上述人士表示,产品质量还能通过加强品质管理和推出优质的新品来弥补,但服务意识和品牌文化短期则很难有大的改观。纳智捷视新能源车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显示出其孤注一掷的心态。如果不能真正提升产品质量,就算在新能源汽车上“另起炉灶”也难补齐品质和服务上的短板。
簡轉繁體:

納智捷銷量觸底投訴高企 專家稱跟風新能源車難自救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龔夢澤
  裕隆汽車作為來自中國臺灣的車企,與東風成立合資公司後,
曾一度成為東風大自主板塊的領頭羊。
然而,隨著自主品牌的升級,合資品牌的價格下探,納智捷發展嚴重遇阻,
2016年和2017年銷量連續大幅下滑,
幾乎淪落市場邊緣。

  近日,有納智捷車主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在不到一年的使用時間裡,
納智捷優6多次故障燈全亮,包括發動機、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小毛病不斷。
而隨著納智捷大量4S店悄無聲息的撤店,後續保養和修理均成為棘手問題。
撤店後“離最近的4S店將近400公里,去保養來回近800公里,
要知道這車百公里平均11個油。”上述車主稱。

  根據汽車投訴網提供的資料,納智捷的投訴量累計高達164條,
其中納智捷優6單車投訴62條,
產品品質缺陷和不履行服務承諾成為投訴的熱點。

  不久前,裕隆宣稱將斥資5億元發展新能源汽車。值得注意的是,
在經銷商大面積退網時,納智捷疾呼2018年大戰略;領導層幾無改變的情況下,
宣稱啟用職業經理人團隊。
如今燃油車遭遇銷量大降,公司又轉攻新能源市場。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納智捷視新能源車為最後的稻草,
顯示出其孤注一擲的心態。一直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創新能力的納智捷,
由於東風汽車(5.20 -2.44%,診股)撤出管理團隊,
也失去了東風在技術上的輸送,裕隆想憑藉一己之力翻身,難度非常大。

  納智捷銷量觸底
  目前新車市場最受歡迎、關注度最高的仍然是SUV車型,
很多車企借助SUV獲得了可觀銷量。但這對於納智捷來說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作為一個自主品牌,納智捷始終在售價上向合資品牌看齊,
這造成納智捷之前產品的定價普遍虛高。

  不僅如此,售價高企的背後是沒有核心技術的事實。
據瞭解,納智捷本身並沒有整車技術平臺、動力總成等方面的研發設計能力。
落後的研發能力隨之而來的是車質和品控的孱弱。
如大7 SUV的2.2T渦輪增壓發動機,實測百公里油耗高達13.5L;
在旗下其他車型上,油液滲漏、異響、
各部位零部件無故失效,也成為納智捷被投訴最多的問題。

  以上種種,使得納智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日趨衰落,
最直接的就是銷量上的體現。2016年納智捷全年總銷量僅為4.05萬輛,
這一數位不僅與年度既定目標7萬輛相去甚遠,
甚至遠低於2015年全年6.04萬輛的銷量。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
納智捷全年銷售觸底至1.7萬輛,同比跌幅高達56%。

  此前,有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目前東風裕隆的經銷商已經縮減至100餘家,
而能夠和他們共同進行堅守的經銷商不足70家,
這其中還不乏資金困難、庫存過大或即將退網的店鋪。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過去的四年裡,
東風裕隆經歷了人事大調整、經營戰略失誤、
產品競爭力弱化、行銷工作坍塌等一系列坎坷,
銷量急劇下滑,造成了巨額虧損。
他認為,一直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創新能力的納智捷,
此次又失去了東風在技術上的輸送,
裕隆想憑藉一己之力翻身,難度非常大。

  “病急”押注新能源
  事實上,無論是2019年開始實施的新能源雙積分政策,
還是引發諸多討論的燃油車退出時間表,
都註定新能源不再是車企的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納智捷選擇此時發佈“海納2018”戰略並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業內看來頗有“病急亂投醫”之感。

  有不願具名人士對記者表示,造成納智捷銷量大跌、
品牌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品牌力低、
服務態度差和技術停滯。這些問題不是僅靠轉攻新能源市場就能解決的。

  目前,由於東風汽車公司撤出管理團隊,
裕隆方面聲稱已啟用職業經理人團隊,負責納智捷品牌的銷售工作。
但據記者觀察,所謂的高層換血並無新意:
東風裕隆總經理吳新發兼任銷售公司總經理;
東風裕隆市場部部長付孝剛出任銷售公司市場部長。

  對於這支“全新”的行銷團隊,裕隆方面也坦承,
其實80%還是老人,只有20%是市場招聘。
“比例不重要,關鍵是改換機制之後,更加效率化。”

  正是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強大壓力,為求重整旗鼓,
東風裕隆提出了“510計畫”,
即在2022年前投放至少10款全新車型。

  上述人士表示,產品品質還能通過加強品質管理和推出優質的新品來彌補,
但服務意識和品牌文化短期則很難有大的改觀。
納智捷視新能源車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顯示出其孤注一擲的心態。如果不能真正提升產品品質,
就算在新能源汽車上“另起爐灶”也難補齊品質和服務上的短板。

納智捷在中國肯定混不下去了,好好照顧自己的國人,再往外發展吧!
所以哩? 我無限期精神上支持裕隆能發光發熱
我不同意。











因爲納智捷銷量的底部還沒到⋯

joako wrote:
纳智捷销量触底投诉...(恕刪)


中國人真不給面子
台灣賣中國價有機會進前五
放晴吧 wrote:
中國人真不給面子
台灣賣中國價有機會進前五


+1,實在是太不給面子了。其實納智捷只要逆向操作,大陸賣台灣價(大陸認為貴的進口貨才是好),台灣賣大陸價,
銷售量一定長紅。
裕隆混不下去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這也沒甚麼

本來汽車的關鍵零件
像引擎/變速箱..這些東西都是掌握在日本人手裡
所謂的自有品牌汽車
其實也就跟手機業一樣
核心零組件只能跟那幾家買.
外殼自己設計一下
打上自己的logo
那就有自己的"品牌"了
汽車的流行方向跟手機其實類似
參照歐美日品牌汽車外型設計就好了

重點是銷售

所以所謂的自主品牌...算了吧...以前台媒把嚴董說的跟神一樣
還不是就是富二代, 家族企業, 剛好那幾年的cefiro這款車爆款, 讓他賺到第一桶金.
拿著賺到的錢
就想要做自己的汽車品牌

這是很好啦

問題是過了這麼多年
大陸多少合資品牌崛起
大陸的汽車市場這些年整個變大了多少倍?
10年前我在廣州市區吃飯, 車可以直接停在店門口, 可以說馬路上汽車數量還跟台灣的小城市差不多而已.
現在車多到比台北市還多了
周末進廣州城的高速公路, 離市區一個小時就開始塞了
10年前去廣東鄉下
一個農村, 整個村沒幾台車
現在幾乎家家戶戶就跟台灣鄉下差不多 很多都買車了

中國大陸多少合資品牌後來追上?
而嚴董先來卻越混越回去?

嚴董有台灣組裝線幾十年的經驗
台灣代理這麼多年
這一整套要帶到中國大陸設廠發展, 要把車子做好, 絕對是沒問題.
只要他願意帶領員工打拼, 不要整天高高在上只知道穿armani西裝.


joako wrote:
纳智捷销量触底投诉...(恕刪)

中國大陸隨便自己的國產車都比納智捷來的好
納智捷有裕隆好幾十年的品牌,卻能造出這種品質的車
只能說比當初台朔的車還爛
大陸賣售的品牌太多,而且很多歐系品牌都是當地生產在台灣是進口價,在大陸是國產價

納智傑的名聲在大陸已經不好,現在缺少的就是一款有代表性的汽車及好的營銷策略

大陸廣汽傳祺之前也是做的要死不活,結果一款SUV GS4橫空出世,售價比霸主H6還高,也是擠上SUV銷量第2,名聲瞬間起來

說到H6,長城汽車只靠一款H6吃飽飽,家用轎車幾乎全軍覆沒,其餘的SUV銷量也一般般

寶駿這種比價錢低的也別提了,新的1.2L小CUV售價不到20萬台幣

寶沃一個在歐洲已經死掉的品牌,大陸一個賣貨車的牌子前幾年把他買下來,只有牌子沒有任何技術,在大陸推百年歐洲品牌的行銷手段,銷量也比納智傑好多了

東南汽車也是靠DX3 DX7起死回生

在談一個吉利,本來大陸本土品牌戰場都是60萬台幣以下的車款,幾年前出的博瑞跟博越,靠著行銷手段,號稱最美中國車型,成功的打入100萬台幣的市場,跟合資品牌競爭,這款車的缺點引擎跟油耗都被忽視了

納智傑現在需要的是一款出色的代表性新車款,原本的S3/S5/U5/U6/U7印象已固定,很難翻身了
一個新的代表性車款還要再加上一個好的營銷手段跟方式,只要一個車款成功,就能讓整個品牌形象翻轉

營銷在大陸是非常重要的,不然車再好都賣不動
觀致這個品牌是代表,集合各大廠的研發設計人員成立的新品牌,設計出來的車評價都很好,但叫好不叫座,有些車型銷量每個月甚至能到個位數,就看甚麼時候倒

納智傑這個牌子,台灣的唯一本土品牌,當然是希望能代表台灣發光發熱,但這幾年下來感覺有點恨鐵不成鋼,尤其是營銷策略,感覺就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淺,整個市場格局不夠大,希望納智傑能加強這一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