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妹既然有意見~好吧~換方式寫吧~原來LUXGEN電動車跟政府拿了100億


sheng62 wrote:
我加1拿100個億來...(恕刪)


講真的

老實說因為政府欠債這樣就不補助國內產業,那可能會有一場腥風血雨

不光是汽車,政府有補助的產業一堆,幾乎舉凡食衣住行都有

像是前陣子死得亂七八糟的四大慘業(面板、DRAM、LED、太陽能)

還有每次風災水災就全軍覆沒的農業

近幾年正夯的文創產業

以前靠補助衝進國際的電子業

現在補助快罩不住的石化業

還有很多.....

搞不好你我的公司或老闆就是默默地申請政府補助執行開發計畫

台灣內需少,市場都很被動,光靠企業自己慢慢來絕對是原地踏步走

補助是一種刺激競爭力的方式,也可以靠著計畫來增加企業的職缺提高就業率

其實是很有用的美意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的法律很不完善,很多這種錢都是為了花而花

"政府錢丟出去了,你們交個東西出來,你高興我高興"慢慢的就變成這種模式

完全沒考慮到基礎的建設

就像這個補助電動車的方案就很怪

政府還沒蓋幾台充電站,就要民間企業一起來節能減碳開電動車

廠商開發出來了,結果完全沒地方充電 = 沒有實用性 = 賣不掉

電動車展上就有好多廠商根本就沒打算要生產只著重技術面上做得出來而已

然後又求數量要達到要求,裕隆弄了80多台就知道根本沒辦法上路只好自行吸收當租車噱頭兼測試

那這樣生產1500台的意義到底是甚麼? 填海造地嗎?

類似的案例好多好多,好像錢太多一樣XD












bulibi wrote:
兩三年前 luxge...(恕刪)


18650怎麼了嗎?

大家電動車都用18650,
有什麼奇怪的嗎?
而且A123股價狂跌,
專立戰官司也打輸,
toyota都有車種用panasonic的18650了~
說真的...相關訊息又不是多難找?
拿著水果日報斷章取義的新聞就當寶一樣到處講.....
請問樓主除了那篇報導你有沒有其他"實據"可以告訴大家.
裕隆到底是拿了多少的政府補助?
補助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目前研發的進度和預期進度實質上差距多少??

怕你懶得做功課.又要拿出水果日報的新聞來講....
附上連結...你自己爬文好嗎??

http://www.moeaidb.gov.tw/external/ctlr?PRO=news.NewsView&id=12890

現在的媒體本來就沒有能完全相信的,只能當作參考
很多事情都要靠讀者自行蒐整資料,從各種媒體的角度拼湊還原真相

把某單一媒體說的當證據,又牽涉到立委發言,這真實性待考
看待新聞更是應該小心再小心,免得遭有心媒體利用
這個案子以前報導就曾寫過 它是以ITDP的方式申請補助 也就是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補助。
ITDP的格局不若SBIR是針對單一或中小型產業 它傾向補助整個產業鍊 所以通常如果不是產業鍊的策略研發是很難申請核准的。
受益的除了裕隆之外 尚有大約30個相關企業一起在此範圍內接受研發補助 研發總花費並不是針對單一集團或少數幾個廠商吧?
電動車不僅是在台灣 七大工業國各國的開發規模也相當大 在歐盟 特別是德國對國內的補助計畫更是大。
德國電動車的開發補助計畫,
以BOSCH為首 聯合SIEMENS並以DAIMLER BENZ與BMW VAG為輔 自2009年起每年對於電動車相關產業的總補助金額甚至上看50億歐元。
這計畫總花費要消耗德國約2%的GDP 要是德國人像樓主這樣見識 恐怕會鬧政變吧。
我在這件事看到的是德國國會與民間對此計畫的支持度普遍很高 都能認同這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意義重大 且至關重要 那為什麼台灣不能都像德國這樣理智看待這類能促進未來發展的作法?
既然國內有自主研發的意願 國家就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更何況電動車是世界的目標趨勢。
話說回來 您認為LUXGEN沒交出實際成績單 但是七大工業國 尤其是德國花了這麼多錢 也還沒有看到電動車的實際普及啊?
雙B或VAG的純電動車開始賣了嗎? 我想應該還沒有吧 都還在原型車的開發測試階段。
來看看德國的成果:
DAIMLER與RWE的電動車普及合作案
The cars cannot make long out-of-town journeys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range. But the German government is supporting the scheme because of its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travel, the companies said.

“Our mobility concept sets up an integrated solution that combines everyday electric cars and a charging system built to suit them,” said Daimler head Dieter Zetsche. “This way we're improving the customer friendliness and usability of electric cars.”
DAIMLER BENZ認為電動車航程受到充電系統規劃的限制 所以燒了這麼多錢 車輛技術又處於龍頭地位的德國一線廠也是跟LUXGEN一樣 只要充電站設計佈置不完善 就無法讓目前的電動車真正的實用化 只能在短距離使用。

Other critics said it will take six hours connected to the electricity network to fully recharge a lithium-ion car battery, though two hours is enough to achieve two thirds of a recharge.
有些人認為這種電動車完全充滿需要六小時 而兩小時只能充到三分之二電量並不很實際。

電動車開發應用預估
The German car makers Mercedes Benz, BMW and Volkswagen are following a dual strategy. Both are fine-tuning the technology of the petrol and diesel engin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working on plug-in electric cars.

Mercedes has announced an electric drive version of the Smart minicar powered by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2012. Some 100 electric Smarts are currently being tested as fleet cars in London.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nnounced small-scale production of a fuel-cell version of the B-Class in 2010. Mercedes claims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fuel cell drive is capable of cold-start at temperatures below minus 25 degrees Celsius (minus 13 degrees Fahrenheit) and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nge of 400 kilometers (249 miles).

The B-Class F-Cell is to sell at a price similar to the petrol model with a price range of between 21,800 and 28,000 euros.
這段主要意思是說德國車廠採用燃料電池與純電動車的雙向策略 並且目前已經完成在倫敦的隨充式電動車系統佈置。不過這很重要的是如果英國政府不支持與配合,那這個計畫也就不可能實現。

BMW's former head of research Burkhard Goeschel does not see the end of the combustion engine just yet although there will be more electric vehicles on the road soon.

Goeschel dampened the euphoria over electric cars. "The infra-structure for loading the energy is an issue that will have to be addressed. It starts with small things like an electric plug in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garage."

San Francisco meanwhile could move ahead to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first cities with electric cars on the road in huge numbers. It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plans for building a network of charging and battery-exchange stations throughout the city.
BMW也進一步確認了電動車對於完善充電系統配套的重要性。BMW認為額外加載的能源基礎設施結構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它至少要有個實際的開始。

在以上這些例子來說 若是以其現階段的開發成果而言 LUXGEN開發的程度並無明顯的不如德國這兩個汽車巨頭 真正的問題是在政策配套嚴重不良。
LUXGEN EV的電動車與德國DAIMLER一樣可以在市區短程行駛 一樣可以充電但是要花數小時 差別是LUXGEN車子比較大 德國的車子是SMART這種超小型車 哪種的難度高?
再看看其他國家對於電動車相關的補助作法:
這裡
Germany is the latest country to announce ambitious electric vehicle plans.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called for 1 million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to be in service by 2015, a goal he supported last month with the authorization of $2.4 billion in federal grants for electric vehicle research. The United Kingdom announced in April that consumers would receive 5,000 pounds (US$7,400) in subsidies for the purchase of plug-in hybrids. France provided $550 million to subsidiz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arbon-free" vehicles in 2008. And Spain announced in July that 1 million electric vehicles would be placed on its roads by 2014, offering subsidies for 15-20 percent of the vehicles' cost.

Germany has not decided whether it too will offer subsidies to electric vehicle consumers. The government estimates, however, that subsidizing as much as one-third of the cost of a vehicle's battery should allow for competitiveness with gasoline-powered vehicle counterparts. How the subsidy would be financed remains to be decided, but likely sources include general tax revenue or the country's relatively high gasoline tax.
以上的主要意思是說美國支持電動汽車研究的各聯邦都將會撥款2.4億美元 補助開發電動車輛。
英國公佈四月消費者將得到5,000英鎊(7,400美元)用於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補貼。
法國將提供5.5億美元補貼2008年的“無碳”汽車的開發和建設。
西班牙也在七月宣布,到2014年時一萬輛電動汽車將使其能夠合法上路,並提供車輛成本的15%至20%的補貼。
德國還沒有決定是否也將對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提供補貼。然而以德國政府的估計,不低於汽車的電池成本的三分之一補貼,應該允許作為汽油動力車輛同級競爭者的競爭力。雖然如何將資金補貼仍有待決定,但可能的來源包括一般稅收或課徵相對較高的汽油稅。

所以樓主請搞清楚 要有能實際使用的電動車 不是燒個一百億就能克竟其功的 七大工業國願意花這麼多的錢或成本支出 風險與成果兩者的關係絕對不是沒有評估過。
如果樓主堅決認為這些錢花下去就要超越雙B這種龍頭產業 那我覺得樓主的程度跟文革時代的紅衛兵差不多。
要是覺得花了一點錢或做一點事就要天下無敵 卻不去多方瞭解產業現況再來比較 只會讓人覺得很難認同且顯得程度不足。

EZZK wrote:
這個案子以前報導就曾...(恕刪)


Good job

我最喜歡看打臉文
拿了政府的技轉跟預算,又量身訂製了一堆專案補助,

卻又不爭氣遲遲做不出成果,然後又佔著茅坑.........

在台灣用那種電力規格要怎麼普及化呢?不然去跟"祢上"學一下自動化電池交換站的技術好了......

如果真的"愛台灣",就應該用長遠的眼光、寬大的胸懷,讓台灣真正做出"好用、實用"的電動車,

而不是小鼻子小眼睛的想全部據為己有......更何況"台灣已經不是你的全部"了...

你不做,難道全世界就沒有人做嗎?讓台灣從領先變成落後對自己又有啥好處呢?

感覺你似乎很不希望台灣人有電動車可以開是吧......?


車子可以做不出來,但至少不要讓人越來越看不起你.....




"加油"一點~好嗎!?
這位前輩說得真好,台灣很多政策都是缺乏遠見,即使好不容易端出好的政策,馬上又被藍綠對立或是缺乏遠見得民眾及民意代表打槍,這個討論串就是一個例子,台灣應該是很適合發展電動車的,前陣子裕隆提出的電池租賃及交換應該是很可行的,但必須要政府強力支持及補助設置電池交換站,不然以裕隆一己之力應該是不可能完成的,但這又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有人講說政府花這樣多錢設交換站卻只有裕隆電動車受益,根本是圖利單一廠商@#&&$ 政府的產業政策已經很不完善了,希望大家不要有藍綠,一起想想這電動車產業是否是我們台灣產業走向國際的大好機會,或許我們很多台灣人的家庭因為電動車的蓬勃發展而有了許多的工作機會,大家應該一起想辦法監督政府及車廠,讓這產業順利發展!

eclair_lave wrote:
油電車跟電動車這些項目都共用,只差在有燃油輔助系統跟切換機制而已 (恕刪)


多了燃油輔助系統跟切換機制就比純電動車門檻高出多倍了...

做的出油電車的車廠要做電動車是小菜一碟,
做的出電動車的車廠要跨足複合車....難!!
買專利比較實際。
本來就是啊! 各產業補助細節行之有年,我就不多講了!
它當然是很好的政策,能刺激產業發展,增加生產總額出口貿易不拉不拉的
但重點是配套有沒有出來? 所補助的對象有沒有發展的利基?
這不是台積電,紡織業,偏遠教育,農、風災、921補助~!

這種對老百姓非立即性的幫助,就算是"階不階段性"?似乎都只是"肉包子打狗" 實質效應不大!反而會拖累產業.

就像幾年前發展"沿海風力發電一樣" 花了那多來買數十隻"大型電風扇",卻遺漏了評估台灣"適不適合發展風力發電?"之後還有編列龐大預算來保養維護? 為甚摸不去檢討"購電成本""購煤合約的疏失"?(離題了)

政府對於很多"立意良善"的產業反而得不到補助?

電動車的細節國外及日本早以發展有年,而且成果顯著,反之台灣想跟別人"搶做老大的結果!
只是會變成"無頭蒼蠅""蜻蜓點水"
這就是以政治治國的結果

以上小弟淺見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