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分享一下不同樂器版本的古典樂曲

Prokofiev: Romeo and Juliet, No 13 Dance of the Knights (Valery Gergiev, LSO)
影片中的指揮Gergiev是最近的新聞人物


普羅高菲夫自己也發表了鋼琴版本。影片中的演奏者生於蘇聯解體前一年的俄裔美國人,沒有2022二月的戰爭,生命記憶中,「蘇聯」只是歷史課本上的事。
海飛茲是生於帝俄時期立陶宛的猶太人,十幾歲到美國旅行演奏,發光發熱,然後就此成了美國人。普羅高菲夫生於帝俄時期的烏克蘭,歿於蘇聯時期。他的美國之行沒有那麼順遂,輾轉巴黎,最後給他溫暖的是史達林。
曲子是海飛茲改編,出於歌劇三橘之愛中的管弦樂進行曲(普羅高菲夫自己也有鋼琴版)。

原作曲家也會部份引用之前的作品,如蕭邦的仙女。
一般來說,鋼琴是全音域的樂器,可將管絃樂改編。
連馬勒的,除了氣勢差之外,味道都還在。看樂譜應該國中音樂班就能彈了。
其他樂器要改編成恐怕很難。

樓上的改編還是要有鋼琴伴奏。
那就來個無伴奏的

原本給長笛的partita和給小提琴的sonata, 另外,46分左右開始的scarlatti原本是給鍵盤的。

德國國歌,二十世紀威瑪共和開始採用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歌,奧匈帝國時代歌詞不同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C Major, Op. 76, No. 3, Movement II


有趣的影片,不懂德文,猜是講奧地利皇帝委託海頓寫國歌(歌誦皇帝自己的歌)的故事,海頓還來一段大英帝國的god save the king(queen), 以及自己的構想(皇帝還有喜歡和不喜歡)。


至於為什麼既是奧地利又是德國,有興趣去參考歐洲近代史。
10歲的莫扎特寫的。不是無中生有,根據他和父親到荷蘭演奏旅行時,街上人人傳唱的歌而寫的變奏曲。歌詞(荷蘭文更不懂了)跟荷蘭國歌講的應該是同一人物,但應該不是荷蘭國歌。

Mozart : 7 Variazioni Re magg. su "Willelm van Nassau" KV25 (海布勒版本)


Mozart - KV 32 - Galimathias musicum in D major, 十九分三十幾秒開始的那段是同一主題的小編制管絃樂賦格。kv 32嚴格說不是一首曲子,而是多首小曲的集錦。


7 Variations on "Bei Männern, welche Liebe fühlen", WoO 46


大提琴改成中提琴的版本。為什麼有這種版本?專門寫給中提琴這種苦工聲部樂器的作品有點少
變奏曲是個人最初管窺古典之美的窗口。聽一次不夠,變著花樣給你聽十次二十次,不好聽也洗腦到變好聽,而如何變花樣就是古典音樂的根源(之一)。變奏曲不限標題擺明是變奏曲的曲子,有時候也會躲在整首的交響曲或奏鳴曲中。比方海頓94號交響曲第二樂章,世人目光集中在那驚天一擊,其實整個樂章是一首由簡單主題構成美妙而優雅的變奏曲;比方莫札特k331, 土耳其輪旋曲老少皆知(rondo是另一種洗腦方式),其實它的第一樂章也是一首天籟級的變奏曲。

還是魔笛


貝多芬有正式編號的op66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paino version,可以推薦一下嗎? 貝多芬的奏鳴曲聽很多輪了,想換換口味從這種改編切入!

另外我很推薦李斯特改編舒伯特歌曲piano version,畢竟德文歌詞無法領略,化成鋼琴音符有另一種美
kenation
感恩感恩
哥普拉
sorry,忙著在聽大家推薦的樂曲,我的確是聽naxos的,沒想到隱藏的樂友還不少
個人中學時每日聽現場演奏會(朝會升旗的管樂隊)的常備曲目原曲。



人山人海版


貝多芬致敬版。cd時代,貝多芬的的五首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套裝,經常會將這首和前面兩首魔笛變奏曲一併收錄。杜普雷和薄情郎巴倫波因的版本可能是三十年前最流行的版本,不知流行依舊,還是已成時代眼淚?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