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煞公路車成為主流後的幾個現象

模擬一個維修保養狀況:活塞滲油
牽去車行
來令片報廢 一輪約800
車行要評估
1.卡鉗換新 +工資+灌油 大約3500-4000
2.維修包+工資+灌油 大約2500+(把活塞擠出來流程很繁瑣)
一個剎車問題可能進車行就要花5000

模擬2換無內胎
評估襯帶是否更換
更換襯帶工資並要除膠 1200(除膠很麻煩)
原廠襯帶600
補胎汁500
外胎3000-4000
花費一樣超過5000

其實碟車出問題去車行 10000元好像馬上就花完了
古代換個胎跟剎車 1500就搞定了
SimonW
請問每次無內胎換胎都要換襯帶?還要除膠?還是你去的車店都這樣跟你說?倒底是盤還是笨我已經快分不清楚了。
TONY1978
不管是盤還是笨 無內胎大全套換下來要多少錢? 你自己心知肚明
biz1a2b3c wrote:
煞公路車問世且成為公路車主流車款之後,自己觀察到許多現象:

沒有換換病的話
就現有的裝備繼續騎吧

機械變速 c煞
在家 自我整備簡單
出外 路邊故障排除簡單

再加上電變 油碟煞
耗材和系統維持費用
如果剛好打算換車,或要買新車,
當然就是優先考慮碟煞車,
畢竟現在 C 夾車的選擇性少(二手車除外),
在現實情況下,很難不往碟煞車靠攏!

否則現有 C 夾車都還好好的,
那就繼續發揮它的價值,
沒必要刻意換成碟煞車!

去年因為不小心摔車,車架受損,
加上碳輪開始有狀況,繼續用下去太危險,
所以趁機換成碟煞車架,零件大部份留用,
(原本沒打算這麼快換車)
這半年多騎下來都很滿意,也沒遇到什麼問題!

目前還沒需要保養、換耗材的情況,
到時候才會知道花費上的差異!
My Interior Knowledge is Extraordinaire
TONY1978
我見識過碟煞車騎兩年 買價七折出售 很不錯了
june-sue
escape 3我騎2年賣了7折,這叫骨折嗎?
套一句綠營支持者說的,

台股上萬八,景氣二十年來最好。

不會只是台公路碟煞車就要在那計較保養維修的費用吧?

不是不景氣是你不爭氣,

我相信車友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不會這點小錢也花不起才對。
TONY1978
對啊 機車胎一條1000 單車胎一條2000
june-sue
就算是小錢也沒人會想亂花吧,除非是繳智商稅
biz1a2b3c wrote:
碟煞公路車問世且成為...(恕刪)


疫情後,公路車進入一個全新的世代

而這世代最明顯的特色就是「變貴」

所有零組件變貴,組裝成本變貴,維修成本變貴,零件通用性變低,各方面來說都對消費者不利

因為是新世代,未來是不是還會像上兩代還有技術下放、價格普及的機會,還說不準
但我個人不抱什麼期望,我覺得12速跟碟煞會變成產業拉高成車價格的手段,價格應該不會下來

一線品牌意圖抬高產品單價,TCR AD2 12速版取消框剎、堆料、從四萬八漲到五萬八,挑戰消費者多掏腰包的意願。
部分二線品牌還則還繼續提供總價低於五萬、11速機械變速的產品,堅守五萬的消費者將只能轉向跟這些品牌買。
當一線品牌發現少了這群客人有點傷的時候,就會回頭提供五萬以下的11速C夾車,可能是特仕款,也可能是舊瓶酒裝新型號。

總之,要12速碟煞的價格不掉下來,底下就要有舊款的11速C夾的車款支撐住價格,電腦顯示卡就是這樣幹的,否則的話產品線就會出現斷層。

我預言腳踏車會變得像電腦顯示卡一樣,「舊的不退,新的疊價賣,一路疊到天上去」,廠商為了墊高價格,「下放」變成絕響,中低階就永遠是那些舊技術在流通,新技術只會堆到高價產品,而且產業會企圖愈疊愈高,以提高毛利,至少這個策略會維持好一陣子

當產業發展成這個樣子,代表黃金年代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產業要是不能轉型,就會被淘汰掉
june-sue
應該導入AI智能變速
Freshness wrote:
疫情後,公路車進入一...(恕刪)


現在單車大廠也要包辦輪組 坐墊 把手的生意
變速系統也通通套裝組
這樣小廠真的會被拼死
絕對不是好事

舉個例子
品牌坐墊一張2500-6000元
若不想花大錢退而求其次
除了velo似乎沒什麼可選 好像廠商都死光了
後來我的退而求其次就是淘寶碳
600搞定 而且意外不難坐
一些國外小比賽 也會看到淘寶坐墊影子
因為真的大碗便宜
TONY1978 wrote:
現在單車大廠也要包辦...(恕刪)

沒辦法沒有專利的東西
價格拚不過對岸
現在單車走向M型超明顯
台灣中階的品牌車廠
不是收掉 就是轉去代工 要不然去發展其他業務
TONY1978 wrote:
現在單車大廠也要包辦...(恕刪)


大廠也在包辦旅遊了
MING賢
那個很早以前就有了..
june-sue
對,陣仗還很大
84865426 wrote:
沒辦法沒有專利的東西...(恕刪)


我覺得是算是碟煞跟無內胎救了車店
撇除掉疫情時公路車市場突然火熱以外
單車運動市場持續性的萎縮.單車用戶已經少了
C夾維修保養簡單.OPEN胎自己換.車子又算耐用.
如果沒有更多的人入坑
車店就會很難存活.
一般車店每月要維修多少車.賣多少車才能打平成本.
這時有不少車店已經開興趣的感覺了
而不管是無內胎還是碟煞都能增加難度讓用家不容易更換
同時提高售價.維持利潤.如果現在碟煞還是禁用的情況.
車店可能還要倒掉一半

而2.3線車廠車店通路本來就不多了.用戶再減少
情況下.大多只能選擇不研發.貼牌.賣一組賺一組
但產品基本上就跟對岸的差不多.
現在網路發達淘寶也方便
有很多聰明的車店直接選擇代理對岸產品
不然車友也是淘寶買而已
最後自然會被擠出去

不過現在代理對岸產品就只能薄利多銷了..如果還要按通路利潤來算應該會很難賣出去
記得幾年前某車店賣的方遠一體把.我還以為單位是日幣

TONY1978
我跟你說 還有很多小店不做無內胎的
eric62
方遠本來就沒再便宜賣吧
其實我想換新車很久了, 錢也都準備好了(預算不多,約20萬台幣)
但是看來看去總是沒有一台滿意的, 現役的C夾鈦車十多年前組的時候
SRAM Red/Force 一二級混搭配上DA輪組連卡踏 7.41KG
現在20萬出頭的車居然要8KG左右.....
Top-Secret
我也是覺得這年頭花到20~30W 要是組出8字頭是真的滿慘的 這就真的是盤了
lucifer@mobile01
比起 Aethos跟TCR 我考慮的是Roubaix , Defy, Canoyn Endurace , Tony 兄的守則也是參考重點, 另外Litespeed 跟 Lynskey 的特賣也讓人心動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