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補給讚 wrote:
雖然我知道惱羞的怨念大看不見我的回文,但我還是很想笑他

怨念聚合體 wrote:
看看人家建大車胎廠的人是怎麼講的
---



原來怨念大之所以愛偷換念是因為不會畫重點嗎


建大:比25C寬的胎(如28/30C)的滾動阻力可能會是不減反增。
可利乎整理的資料:ROLLING RESISTANCE第三方單位所研究的滾動阻力實驗。
實驗結果是23C~32C之間,越寬的胎滾動阻力越低。

建大又說:滾動阻力的影響其實是大於輪胎重量。



結果有人拿兩條胎差不到100G,說時速直接提高15%↑。
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但我還是選擇相信科學



套用一句怨念大的人品不要機機歪歪的名言:


請先照照鏡子好嗎?

幫你引言給他看,外胎的重量影響還不如外胎滾阻的影響
拉拉補給讚
哈哈哈可惜圖片沒能引用到。「外胎的重量影響還不如外胎滾阻的影響」還是他自己引用的資料寫的[真心不騙]
CycleFormula
沒辦法引用到,可惜
CycleFormula wrote:
今年環法一堆人用 26~30 的胎寬,隨便 google 都有

所以誰用了28跟30C的胎?,上凸台了嗎?
剛進入寬世代的時候28C就已經被使用了,不是今年才發生的
過往主要是用於古典賽道的儲備胎,如果有被劃入三環路線的話
不過應該也有選手用在一般賽道上,但問題就是沒站過凸台

學理上也證實了寬胎低壓,加速性能就是跟窄胎高壓有落差
就算僅僅只是檢視滾阻這一項,都能證明並非胎越寬就=滾阻越低
反而還有相反效果的情況出現
CycleFormula wrote:
幫你引言給他看,外胎的重量影響還不如外胎滾阻的影響

但人家也證實了
胎越寬滾阻反而有可能更差
到時候你們要面對的是重量增加滾阻增加的雙重打擊
另外還有因低壓導致的車胎變形量增加,以及風阻與擾流增加的問題
為了對抗風阻與擾流又得更換寬框或胖框,導致重量進一步增加,簡直是惡性循環

這不就奇怪了
你們不是認為輪胎越寬速度就一定越快嗎?
結果胎越寬不只沒有越快的跡象,問題還越多
前面有人貼的可利呼影片,人家也認為並非胎越寬就一定越好阿
到底是你們說的對,還是他們說的對?
怨念聚合體
我也不想這麼較真,但那幫無限流的人是越來越誇張了
asdsa888
是啊!從沒看過怨念兄這麼較真,原來你較真起來是這麼的擲地有聲啊!倒是我從中學到不少知識是真的。
CycleFormula
都貼網址給你你不看我也沒辦法
怨念聚合體
直接貼照片跟報導不就好了,這有什麼好遮掩的? 能證明寬胎使用更普遍也是好事阿
哦,那個CycleFormula把我黑單了
WHY?
我只是要你貼出今年環法誰在哪個站用了28C跟30C車胎而已?
畢竟是你說有的
要你貼出來沒什麼問題吧

你剛剛貼的那個網站
裡面並沒有28C跟30C車胎的照片
也沒有今年哪個環法選手在哪個站使用28C跟30C車胎的報導
能否麻煩貼詳細一點

※註,黑單又解除了
到底要黑還是不黑爽快點決定,不要跳進來又跳出去的
另外,要更較真一點的話,其實空氣也是有重量的
尤其空氣中還含有不少水分
我也曾經在給車胎洩氣時感覺到洩出的空氣裡有濕氣
像工廠那種大型空壓機儲氣槽,下班前洩氣降壓,洩出來的水是以公升計算的
這還僅僅只是一天的產量而已

窄胎跟寬胎需要打的空氣量應該會有所不同
其影響,不知道有沒有哪個單位做過測試
怨念大可能是根據自己的使用經驗, 對寬胎沒什麼好感.
其實寬胎要配合高框寬框無內胎, 才能充分顯現威能.
一般低框內外胎使用28C, 只是變重而已, 舒適性的加分也沒有無內胎好.

不得不佩服Zipp, 總是走在時代前端.
2年前推出寬框無勾無內胎, 降滾阻和空力效應, 都有實驗室根據.
大家還在觀望, 一堆人還在執著內外胎和管胎.
結果今年大賽中已經廣泛使用.

冠軍選手的用車規格, 我們不是很好查.
但反過來說, 皮卡丘26c改用28c, 難道就拿不到單站冠軍?
寬胎對追逐賽不太行, 但如果自己單飛50K, 寬胎的幫助會比窄胎來的大.
大賽通常不會挑太爛的路況, 以免自損國格.
但將來一定會出現較差的路線, 用寬胎有優勢.
總有一天, 會看到28C的選手站上World tour凸台.
CycleFormula
跟他討論太浪費時間了,你們加油
拉拉補給讚
看看某人的文字遊戲:「學理上也證實了胎越寬滾阻反而"有可能"更差」,卻對滾組"有可能"更好的可能性視而不見。

看起來輪組要空力的條件之一外胎的寬度和輪組的外寬約略一致,那現在一般的gravel bike的輪組外寬一般落在31~32mm之間,那還有更寬的輪組嗎? 使得36~40外胎也可以大致和輪組的外寬一致。目前把40C的外胎換成32C的外胎之後明顯的感覺經過不平的路面時把把很震。
怨念聚合體
你就直接講出來讓大家長長見識阿,到底是哪位車手在哪站用了28C跟30C胎,直接貼報導也可以啦
Maocrab
Vingegaard跟WVA的R5不會用C60,也不會上28C的胎。「因地制宜」才是重點,試圖拿某一站所用的車種來輾壓其他的論證,過於粗暴。
jcchiou wrote:
怨念大可能是根據自己(恕刪)

不單是個人使用經驗
學理上也證實了胎越寬滾阻反而有可能更差,這是客觀事實
搭載寬框/胖框消除封阻與擾流問題才能發揮效果
所以寬框/胖框額外增加的重量,都不用算在內了嗎?

三環會不會有更多車隊使用寬胎,不清楚
但我覺得可以樂觀期待
主要是歐洲很多地方會下雪,導致冬天要在路面灑鹽
而海鹽對道路的傷害相當大,所以歐洲的道路普遍爛

但這也只是歐洲而已
台灣的道路狀況平均來講應該比歐洲好很多
真有必要為了使用那麼寬的胎而犧牲加速性能?
窄胎也不是沒有應對爛路的辦法
過去23C時代,把胎壓降個5~10PSI也是可以用於爛路
這個方法在25C時代難道就不適用了?


=※避免歪樓,沒有新議題的話就不回應了=
怨念聚合體
哦對了,那種1000~1100g跟800g的c夾碳輪都是十幾二十萬的頂級產品,二萬三萬的那種平價碳輪,重量其實跟鋁輪差不多,有些平價小碳板重量會有1500g,50~60板可去到1800g,可說慘不忍睹
Maocrab
如果以碟煞的範疇來說,無內胎輪組採用無框鉤設計,可以弄得更輕,跟管胎版本相差無幾。CADEX跟ZIPP都是這樣,而且我記得ZIPP有一組輪子,無框鉤Tubeless的版本甚至還比Tubular更輕XD
怨念聚合體 wrote:
不單是個人使用經驗學(恕刪)


同樣器材 不同人使用的體感會不一樣

那我再歪樓 把騎車的技術再討論進來

就你的描述 輕量 窄胎 高壓對你而言是至關重要

這就可以推理你騎車的習慣屬於:

不上卡重踩 迴轉偏低 速度不穩 起步一定要抽兩下

這種騎車法 對於車子輕量與加速反應最敏感

你可以回想騎車較密集的時期 小腿是不是很粗壯 肌肉線條明顯 大概就略知一二

要怎麼騎車是自己自由 旁人無權干涉

但我一路走來 碰到許多fitting 迴轉的難關 最後還是砍掉重練 起碼就我經驗

沒上卡的重踩騎士 很快就卡關了 接著就是傷病問題


高壓胎重踩加速只能爽幾秒 隨著年齡增長只會越來越不堪

善用迴轉與低壓低滾組胎 是可以爽整路的

jcchiou講得很明白 文筆也很通順 多看看他的觀念 對你沒有損失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