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65426 wrote:
台灣易達性高的山路或(恕刪)


別人走正常下坡的車道,撞到之字形騎車上坡的,這叫不長眼?
站立騎乘
抽車
上卡提拉

這是三個不同的技能哦

站立騎乘
是利用站立時身體的重量幫助你下踩來騎車的技巧
因為身體的重量比較高,所以踩踏的力量會增強許多

抽車
是一種利用手部反向拉扯手把讓身體下壓,以增加踩踏力量的技巧
這個技巧其實跟站立騎乘並沒有任何關係,坐姿也是可以使用的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YOUTUBE找一些世界大賽的影片
就會看到不少選手在衝線的時候使用坐姿抽車
因為坐姿的風阻更低,且可以使用L棒來狙擊周邊對手,在衝線時相當有利
另外,抽車雖與站立騎乘無關係,但可以與站立騎乘一起使用,威力倍增

上卡提拉
這是上卡時的專屬技能
藉由一腳下踩、另一腳上提踏板來增加踩踏力量
傳說中可以增加30%的踩踏力量,其實就是指另一腳提拉的部分
因為雙腳要以不同形式操作,這類似你用一手劃圓一手劃方,有點違背一般習慣
所以初學者建議把集中力放在提拉的部分,另一腳下踩的部分讓腳自然反應
上卡提拉也可以與抽車、站立騎乘一起使用,三個技巧合為一體,威力還會增加
不過因為操作起來頗為複雜,初學者建議也是把集中力放在提拉的部分,會比較容易入門

另外還有劃圓技巧,這也是上卡的專屬技能
劃圓時會使用到跟踩踏大不相同的肌群,利用這方式可以分攤肌肉的使用量
從而減緩肌肉疲勞、消除乳酸等功效
補充一下個人意見,提拉、與 劃圓,並不是上卡專屬的。
 
先說明這兩樣技能都是【抽象】的形容,為什麼我會這麼解釋呢
真正是在於:
 
所謂的提拉,並不是教你用肌肉利用卡鞋去~拉~的動作,
你太注重~拉~~的動作,是浪費多餘的力氣跟瓦數,
這一點,舒迷說有解釋過很清楚了
{2:45} 那段: 很多人認為有上卡跟沒上卡最多是拉的動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Z8NMHUPZhs

 
所以我先前提到的,想像集中在將膝蓋往手把靠,
然後11點到2點快速帶過,其實就是相同的別人在說提拉的技能概念。
但我認為提拉這技能名詞實在是有讓新手曲解的可能,因為過度提拉是浪費多餘肌力的,
是從你軀幹核心如何有那種帶拔的感覺才會輕鬆自如。

不上卡不代表無法做到提拉與劃圈的技能,不希望有上卡的人以偏概全
 
劃圈是真的有效的,但是也很好玩的是說,到底什麼是劃圈,
難道是劃越圓越有效嗎,所以說這也是個抽象的形容,我提出來單純也是怕新手被誤導而以。

一般人教劃圓,是希望踩踏最大動力點過了以後,還有個往{後拖}~~~的技能。
11點要開始提前帶過, 所以在一個循環裡面給了新手還要學會利用的踩踏技巧,
但是最有效的施力,你給予帶動輪子的最大動力,還是重直的施力,
一樣只是提醒,拖,我覺得是有效,但不可以因為覺得,拖,有效,而忽略了主循環的最大出力,
{拖}我個人一般是巡航是在用,拚最大出力的時候其實還是要收回的。
如果{拖}消費了更多力氣提前讓腳有爆掉的風險,那其實是浪費力氣。

------

總結單車騎乘下來,我是比較認同舒迷說的一些知識
就是如何徵招更多的股大肌、臀肌的力量。
跟深蹲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後要緩解你上半身,就是把座墊距離調出上半身肩椎有伸展的空間。
你更多了解自己的肌肉原理,就會更知道怎麼去運用與訓練。

Strava: Ahoo Chen
一樣自己上網看成績,再衡量有沒有聽取的價值好了。


 
 
怨念聚合體 wrote:
站立騎乘
抽車
上卡...(恕刪)
Ahoo Chen wrote:
補充一下個人意見,提(恕刪)

該頻道我看過,可以加減看但不要盡信
比如他好像有教人怎麼抽車,但他以為站立騎乘就是抽車

提拉就是上拉,不用講那麼多有的沒的
這是為了增加最大出力使用的,比如爬坡或衝刺
有機會你在上坡的時候試試看,提拉的力道足以讓你升兩個檔位
並沒有你認為的那麼不堪

你認為的不需穿卡鞋也能使用的,那叫做拖踏板,原本是豚跳技巧
這可以幫助另一腳過上死點沒錯,但無法追加多少的反向下壓力,對踩踏力量沒什麼幫助
去刻意強調拖踏板的時候施力,才是真的在浪費力量

而劃圓的概念也不僅僅是為了過死點而已
這是職業賽選手在巡航時,為了增加續航力而開創的技巧
一張圖就能道盡劃圓技巧的一切奧秘,其他的都不用多說
怨念聚合體 wrote:
一張圖就能道盡劃圓技巧的一切奧秘,其他的都不用多說


這圖真好。 剛好解決我的一個疑問。

我覺得 樓主最大的疑問 可能不在於 不會抽車/站立踩踏
而是 在上坡過程中 如何作姿勢的轉換

我猜 樓主小弟有認真的 執行高迴轉速為主的騎乘
用輕齒比的狀況下 一站起來用力踩反而變成過度輸出

而他的朋友比較偏重踩
所以 他的朋友在遇到坡度變陡時 站起來加大力道
在輸出的銜接上 反而比較直接

不過 我經驗不足 不知道如何給建議
我自已是只有踩到踏板覺得重時 才會轉成站姿
基本力量不夠 完全沒機會構成過度輸出
tearain wrote:
這圖真好。 剛好解決(恕刪)

先換檔再抽車是正確的操作方式

但若是已經抽了才發現檔位有問題,或是坡道傾斜度有變化
實際上也可以在抽車的時候利用上下死點的收力時機來操作進退檔
不過只限飛輪,大盤齒數落差過大最好不要這樣做
吳雲 wrote:
每次跟同學出去爬山的時候
在終點前有個髮夾彎
他都可以走內線很陡的地方超車

甚麼車都可以站起來抽
平把車當然也可以
問題在
快踩不動的時候,才要站起來
轉換姿勢沒銜接好,這期間會喪失推進力
所以有的人站起來瞬間踩不下去

先不管姿勢的部分
關鍵是轉換姿勢時,一樣要持續踩踏給足動力
要不先重踩給足動力,或者是轉換站姿時也能持續踩踏
先帶出速度,乘著這個勢頭再站起來會比較順
因此通常是加重而非調輕齒比

輕齒比扭力強推進力弱
輕的齒比站起來踩
還是得為了維持平衡加力保持速度
所以會有踩空感

1,2的問題一樣,是肌力(瓦數)不足啦
這不是技巧可以改善的
站起來抽車也不能讓你省力
沒力時,除非本身就能適應短時間間歇,事後還懂得如何回復
否則已經沒力踩不動的時候,維持坐騎比較妥當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Ahoo Chen wrote:
補充一下個人意見,提(恕刪)


個人認為不上卡時,劃圓出力會較不均勻
因為拉提力會取決於鞋子和踏板的磨擦力
出力過大,你的鞋子會從踏板滑掉

但還是比不上上卡的拉提力

怨念聚合體 wrote:
該頻道我看過,可以加

...(恕刪)

大推怨念大的那張圖


chachaping wrote:
爬坡時幾乎完全使用踩踏力
就算上了卡, 提拉力佔 1% 也不到.

所以上坡時上提力真得只有1%也不到嗎

那影片也只是說上卡和不上卡的差別

這會等於
爬坡時幾乎完全使用踩踏力
就算上了卡, 提拉力佔 1% 也不到.
不怕是騙人的 wrote:
個人認為不上卡時,劃圓出力會較不均勻
因為拉提力會取決於鞋子和踏板的磨擦力
出力過大,你的鞋子會從踏板滑掉
(恕刪)

正確的
以前沒上卡時我還真的這樣騎過

不上卡的話,其實只能做推拉動作,施力線大約如下圖


差不多只能做出10-2點鐘、4-8點鐘這兩個方向的橢圓形推拉
形狀因人而異,但應該是沒辦法做出完全圓形,不然你的腳會卡上下死點
而因為左右腳的推拉動作是同時動作,這需要一定的集中力去控制來維持協調性
所以前方2-4點鐘方向的向下踩踏只能讓腳自然反應,若強行控制,推拉節奏就會亂掉
也就是這個下踩的力量會比較小
並且無論你怎麼努力,8-10點鐘的上拉部分都是無法實現的
因此這並不能算是劃圓

還有就是下方的"拉"這個動作的施力會相當小,騎起來會相當的沒力
以及踏板會非常容易滑掉,導致後腳跟去撞擊踏板,很危險
個人是完全不推薦不穿卡鞋去使用這種推拉技巧,個人親自認證過,非常廢
另外就是功率計問世後
各職業車隊也開始使用功率計進行觀察,來改善踩踏效率
依照品牌跟功能性的不同,會把整個曲柄圓周分成12~30~40個點不等
藉由觀測每個點的功率數據,來決定選手應該怎麼騎車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率

這個可以自行去看一些器材商的介紹文章
比如這個好像還不錯,非業配,不負責任推薦,自己翻譯
https://road.cc/content/tech-news/227664-how-pedal-perfectly-according-wattbike

這些器材商得出的數據基本大同小異
皆顯示出過了下死點後的施力會變得非常差,形成所謂的施力負值
(※因為腳是有重量的,當施力比你的腳重量還低,就必須用另一隻腳來補償)
這就是我上篇文所說的推拉式踩踏法,下方的"拉"這個部分的施力會相當小
以至於騎起來會相當沒力的原因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