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處理器需要出大小核?

寂寞小處男 wrote:
因為程式設計師都不用組合語言寫程式了

要看寫甚麼程式
科技進步,能用高階語言就用高階
跟機器速度比較無關,高階語言編譯出來的程式檔案較大(跟低階語言比)
拿個BIOS來說,以前可以存BIOS的地方可能才幾K,現在都MB起跳,省空間的效益就變得沒太多意義了。
ya19881217
跟機器速度無關,跟軟體的開發速度有關。
擠不出牙膏了。
+++++用完,改派小孩子充數。
小核用途:
同樣晶片面積有比較多的核心數框框可以數,因為消費者就是吃這套,看顯眼的帳面規格,而不是真實效能。

多核心跑分軟體優化,雖然實際使用的軟體根本不能分工使用多核心,而且大小核分配不當反而真實效能變慢,但多數消費者又無感,心理加速獲勝。

省電只是假議題,在半導體製程優化面前,小核都只是弟弟。大核降頻還不是一樣省電。
ya19881217
比起大小核不同ISA切換會有頓挫感的問題,跨CCD/CCX的問題還真是小兒科[哈欠]
kkcity59
ISA是指什麼?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現在通用系統CPU的設計上ISA沒辦法動態切換吧。開機後所有的主控CPU所有核心都得吃同一套ISA。程式才能Migration
省電阿!!
想想旗艦級手機3-4 W 可以作哪些事情??
而電腦需要花到 60 W 才可以哪些事情? (還沒加螢幕)
電腦處理器每W的效能 <<手機處理器每W的效能
且電腦並非隨時需要100%效能。
eclair_lave
裏頭有提到大小核的指派方針:根據 Intel Thread Director 的性能級別順序,Alder Lake 在前景程式中會優先使用 P-Core 的核心執行緒,這是性能表現最佳選擇
eclair_lave
,緊接會使用 E-Core 的核心執行緒,當 P-Core 與 E-Core 的核心執行緒都已被工作排程後,才會選擇使用 P-Core 的 SMT 執行緒
平行度很高的工作多數量小核心就非常合適
但相依度很高的工作多個核心也都晾著當然較少高速核心比較好

以整體運算力來說小核心當然非常棒
Intel的E-Core只有P Core 1/4面積但是有1/2運算力
如果相同die size做各全都是小核心的處理器總算力就高得多
這想法也就傾向於GPU那樣的設計了
但這碰到單一相依度高的程式時,這個設計就不好了
而CPU處理工作類型多半相依性高,除非一些量產程式
例如轉碼,轉圖,壓縮等等
所以一般人還是喜歡強調單核心效能

簡略的比喻,好比說Intel現在十三四代最大的桌面核心是8P+16E Core
而16E Core的die size等同4P Core
先不去算Crosslink核心數量的效能損失單純以Die Size來看
這樣固定的die size下可選擇12P Core或者48 E Core
這樣前者跑遊戲FPS將會大大超越後者(假設沒碰到GPU Bound)
而後者跑Cinbench的成績也將會大大超越前者
所以怎樣設計是Intel是各方考慮之下抓出一個均衡點
12代時推出8P Core+8E Core。13代時推出8P Core+16E Core

事實來說大小核心是有好處的
但要說Intel是因為核心數量難以像是AMD那樣可以往上提升也是事實
不管是設計方向或者製程能力(比TSMC),這也是他聰明的應變之策
大核衝刺,小核省電。

現在的一般文書作業、上網等,效能超越太多了
感覺大小核只是閹割版 cpu...

大小核心CPU可以視為一種功能受限的標準CPU。標準CPU也可以透過關閉核心和降頻來節省功耗。要充分發揮大小核心架構的優勢,需要軟體開發者進行針對性的優化,以確保工作負載可以平穩地在大小核心之間切換。

由於大小核心的性能差異,某些特定工作負載的表現可能會受到影響。在某些情況下,平衡大小核心的使用也可能比預期困難,導致效能不如預期。大小核心架構需要在單晶片上集成不同類型的核心,這也增加了硬體設計的複雜性。

舉例而言,對比一個8大核8小核的大小核心CPU和一個16大核標準CPU:

在節能模式下(只保留一個降頻核心),小核心和大核心的功耗差異可能微乎其微。

但在效能模式下,標準的16大核CPU由於擁有更多高效能的核心,應可較8大核8小核的大小核心CPU處理多工緩衝和 Compute-intensive 工作負載。

綜上所述,大小核心CPU在某些方面具有優勢,但標準CPU在效能方面仍占主導地位。要充分發揮大小核心架構的潛力,仍需軟硬體層面的全面優化與配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