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散戶都應該知道的基本投資常識

dancingra wrote:
那我明白了, 你意...(恕刪)


賣50塊被笑愚蠢 買60 70 80塊被認為很聰明
買100塊被認為是知錯能改 回頭是岸的好典範
不久後跌到20塊 又以一個挺快的時間漲到30 40塊 卻再也漲不到50塊以上了

短暫的正確一直不是真正的正確
市場先生一直用這招整人 而且屢試不爽 很多人都會因為短暫的正確
說服自己市場先生不會用這招在整自己
尤其 現在有很多人以長期投資自居 這種人更是容易陷入這場災難中
一旦
他不願意一窺可靠的生產力可能

指數基金又何嘗不是以一群股票組成的 這種情況要是發生
代表指數基金也會發生這種事情
這也會導致有很多的人無法真正取得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 同時也會有群人
透過這種基金拿到超越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可能性
誰叫這終究是股票
分享國家勞動成果可以維護資產 這是絕對的正確 卻因為組成是股票 變得相對困難

定期定額能不能打敗一種獨特的通膨 好比
菸會因為菸稅提高而漲價 可是菸商會趁這個時機 替自己漲更多的價格
最後菸民花的錢會比菸稅提高的幅度還高
民生用品 食品也會有這種情形
這些廠商憑什麼? 憑他們品牌價值更高 這樣做別人還是買單他們的產品
所以CPI參考度並不高 由於廠商的貪婪跟實力
(當然你我可以透過股票將這項負面影響克服 還能將這問題化敵為友
以股票組成是最好的辦法 也是最壞的辦法)
總之
這種買進辦法 我押沒辦法取得 甚至是極度愚蠢
積分的定理已經告訴我們 次數越多越好 但有人會到理想化的次數夠多嗎?
過高的市場最終會以暴跌收場
這句話目前看起來仍是不變真理
但有件事情也是不可質疑的 過高的漲幅%數 並不會後續真以漲幅的倒數跌回去
有可能超越 也可能不會超越 只能知道跌很多而已
即使透過足夠的買進次數 豈能真正得到該得到的報酬?

我曉得有些死忠認為市場很有效的人會主張主動投資者有良好績效一切都是運氣好
但是就我自己的感覺
要能夠依靠勞動成果戰勝茶葉蛋 以他們對運氣的看法 一樣是運氣好

期許大家都能夠打敗茶葉蛋 你/妳可以不看病不買更好的房子不買奢侈品
但不能不買食物以及

別過了幾十年回過頭來 茶葉蛋還是戰勝了我們

共勉之

SpectreXSpec wrote:
指數基金又何嘗不是以一群股票組成的 這種情況要是發生
代表指數基金也會發生這種事情
這也會導致有很多的人無法真正取得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 同時也會有群人
透過這種基金拿到超越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可能性
誰叫這終究是股票
分享國家勞動成果可以維護資產 這是絕對的正確 卻因為組成是股票 變得相對困難


不知道"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是指什麼


SP500回報是明顯大於這個:


Piketty R>G


指數投資不是基於效率市場假設 (EMH)
是CMH
The Cost Matters Hypothesis (CMH):
We need only the CMH. Whether markets are efficient or inefficient, investors as a group must fall short of the market return by the amount of the costs they incur.
-- John Bogle
https://www.vanguard.com/bogle_site/sp2004AIMRefficientMrkts.html

股海蜉蝣
annual change = gnp < gdp
chalupa1 wrote:
不知道'國家勞動成...(恕刪)


放心
過個好幾年就會有人才發現連2.3%都沒有 只是也改變不了什麼

對了
你說你不知道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也不知道CMH是什麼呀
而且我想表達的只是我眼見 親身遇到有人這樣對著我說的罷了
我要了解CMH做什麼
除非是那場壟斷遊戲 扭曲市場的真正得利者
否則任何人都不需成為他們的棋子
沒幾個人是 會是的不會出現在這邊

常有種感覺 其實在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眼裡 很多身為他們棋子的人
會不會就是他們造的社會不正義前幾名的受害者
我也不曉得 大概也很難曉得吧 我只能避免自己不要是而已

SpectreXSpec wrote:
你說你不知道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也不知道CMH是什麼呀
而且我想表達的只是我眼見 親身遇到有人這樣對著我說的罷了
我要了解CMH做什麼


"這也會導致有很多的人無法真正取得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
<=== 如果能拿到 大盤(≈r) 會比 "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g) 多

Piketty: 資本的收益率(r)大於經濟增長率(g)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A%8C%E5%8D%81%E4%B8%80%E4%B8%96%E7%B4%80%E8%B3%87%E6%9C%AC%E8%AB%96

r > g
其實是符合一個長期以來 一般人普遍的印象:
錢賺錢 比 實際產出 賺的快

我思路有跳躍/假設一下:
指數基金≈大盤≈資本的收益率 ≈ r
"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 GDP growth rate ≈ g
(所以才問"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是指什麼?)

0050(≈r) > 台灣GDP成長(≈g)
SP500(≈r) > US GDP成長(≈g)
大盤(≈r) 會比 "國家勞動成果的報酬率"(≈g) 多

============
"誰叫這終究是股票 分享國家勞動成果可以維護資產 這是絕對的正確 卻因為組成是股票 變得相對困難"
<== 拿到 r 並不困難 只要挑個低成本的基金 <== CMH
The Cost Matters Hypothesis (CMH) :
整體投資人所拿到的淨利 = 全體股市報酬 - 投資人的交易成本


散戶投資人要問自己的是: 如果能在股市投資 自己有沒有拿到 r ?

chalupa1 wrote:
'這也會導致有很多...(恕刪)


我都不懂
因為我只懂這幾年已經越來越還姓海的一個公道

你我都會是見證人 一起來見證
SpectreXSpec wrote:
我只懂這幾年已經越來越還姓海的一個公道



誰? 姓海? 海公公? 海贼王? :)
chalupa1 wrote:
誰? 姓海? ...(恕刪)




海賊王!
姓F可能沒人曉得 姓H可能會有 姓海應該更多! 雖然應該姓F
就像某人不能說他姓W 姓B也是 要說姓巴
股海蜉蝣
姓郭
SpectreXSpec wrote:
...我曉得有些死忠認為市場很有效的人會主張主動投資者有良好績效一切都是運氣好
但是就我自己的感覺
要能夠依靠勞動成果戰勝茶葉蛋 以他們對運氣的看法 一樣是運氣好...


是啊, 都有運氣成份在, 所以我覺得這事沒什麼絕對的對錯 (甚至
不能以對錯論, 就跟出門看電影該穿什麼色的衣服一樣 -- 自己高
興就好).

投資一籃子股票, 最大的籃子就是全市場, 按發行量比例的最簡單
整數比來買, 這就是一單位的大盤, 比 0050 更真實的大盤 (只是
大概沒人這樣子買). 所有好事, 全拿到! 但所有壞事, 也全拿到!

主動投資者透過選股, 擇時進出, 動態調整部位, 想要的就是盡可
能拿到較多的好事, 而拿到較少的壞事, 他們選擇了冒點險, 目標
是追求更好的報酬; 但這個 "險" 有多險, 這是個問題. 我並不認
為 ETF 的投資者過度批判這些主動投資者有什麼必要, 那些參與主
動投資方法的人們知道自己在冒什麼險就好. 而反過來, 這些 "成
功的" 主動投資者也沒什麼好洋洋得意, 因為日久天長, 有些事難
說得很.

整個大市場的好處在於其不論因於制度面或人性自然的汰劣存優特性,
會讓市場長期留存的總是較有能力的公司 (這時不能只看上市櫃大
盤, 應該看整個經濟體中的所有營利事業, 能上得了交易所的公司
會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能力), 而基於資本流通之需求, 正常來說資本
市場也能一直存在, 所以理論上, 持有大盤, 並依照上下市的變動,
被動地調整自己手上的 "那一單位大盤" 的組成結構, 其實就是一種
細水長流的做法. 選擇細水長流的人, 那也是自己的選擇. (只是,
細水真能長流嗎? 只能說 "通常是啦"...)

就跟看電影選什麼衣服穿不是一樣嘛?

至於 GDP, 其實就是不唯上市櫃公司的貢獻, 包括所有未上市的營利
事業 (無論能力好壞), 那某一程度是不是可以說, 投資大盤有可能
較優於 GDP 成長率? 這也是一種假設. (要推翻這種假設: 像是有
一家未上市的公司, 不小心挖到蘊含量十億桶的原油, 而且當年度
立即大量開採大賣大賺, 當年度營業額一口氣佔 GDP 30% 去, 啊這
能說什麼呢? 買大盤 ETF 的人沒一個能賺到...)
不認同就關掉??
是很想關

但覺得
人生常常要和時間賽跑
把時間拿來算這些有的沒的
好像頗浪費

工作之餘
閒到不知所措
是可了解了解所謂"每個散戶都應該知道的基本投資常識"
或許頗有益
投資的首要目標不是甚麼要贏過物價通膨
要贏過大盤
而是應該是不要賠錢才是重點吧?

拿那些甚麼通膨會吃掉你的定存那都是騙人的鬼話
我如果去買股票結果1年後100萬變50萬
還不如定存100萬變101萬

股市要獲利
要不然就是要買強勢股
要不就是買穩定配息業績可以的股票
但還是沒保證就不會賠錢
不要老實想說打敗大盤那種鬼話
不賠錢能賺錢就很好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