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知】無鏈條自行車概念誕生 再也不用擔心掉鏈問題

傳動軸在人類歷史,不只百年我看千年都不止,達文西手稿.指北車.磨坊...可資証
軸動運用和概念早己融入,人類日常生活中,不足為奇的,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只是我在看熱鬧之餘,倒覺得後變的軸承組,在傳動軸上滑動及定位機構,確是簡單可行
不知是我憨人想太多,還是想太少,至少換檔間的順滑度,還沒想出來...(飛輪盤各檔間的齒數不同步)
總之我對這軸動變速機構的創意人,致上敬意...

tennebrae wrote:
看得出來Ceramic speed最大的瓶頸就是無法做出一根伸縮自如,任何騎行速度都能經過電子遙控準確換檔的傳動軸。
...(恕刪)

這不難,傳動軸不需要動,讓傳動軸上面的東西移動就好
真正的瓶頸應該是飛輪齒盤剛性,若做不到可以讓選手使用,甚至可以讓市民組抽車,那這東西就無法販售,所以他們打算怎麼解決呢,使用一體鑄造輪組嗎,那輪組會變得多重?,還是將飛輪盤加厚到怎麼踩也不會變形的程度,那現有規格的車架後叉寬度夠用嗎?

解決掉這問題後,還有另一個更大問題待解決,這問題倒不是技術瓶頸,但恐怕比技術瓶頸更難搞,就是側向應力的問題。因為這種變速設計,飛輪齒盤跟右後下叉將面臨極大側向應力,也沒多大,上賽場的話就1400W換算後的扭力值而已,輪組必須要在這麼大的側向應力下保持不偏擺,右後下叉必須在這麼大的側向應力下能夠不粉碎。(老車能夠使用傳動軸,是因為老車材質是鋼管而且是沒抽的,碳車承受得住?)
剛才youtube上剛好看到數種大齒盤可變徑的變速機構,讓我也想來扯個蛋蛋,研究自行車變速方式也申請專利的想必不少,但為市場所通用所知也只三種,有一種後輪轂內摩擦輪無段變速,其實我學生時期也有類似作品"無段自動變速機構"參加過發明展,玩遙控車想到的,彼時適教育部行文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鼓勵學生作品參加發明展,我做了模型參展

抱歉!以前上左岸機械論壇才配簡体文字說明(隱藏呆胞身份)


PS;高中剛畢業時就買了一原日文中譯"圖解機構辭典"薄本翻閱,短文加簡單圖例解說,當時並不知我以後會讀機械系,球體摩擦輪無段變速是書本介紹的機構一例,自動變速方式則是自己玩出來的
看影片好像沒有變速時齒輪移動的特寫
上坡時變速是否順暢?
總重量?
很多疑義沒有給觀眾知道
我比較矬...只想到萬一摔車了..飛輪會不會讓我千創百孔
去完歐展之後覺得這沒甚麼大的突破
2019還是在玩12速,電動車電機,烤漆,碟煞
今年台中不好過囉~

yoyoc2 wrote:
去完歐展之後覺得這...(恕刪)

台灣廠家還不會玩小三,可以玩玩




這個有賣點機車改上事故減少很多
autobike543 wrote:
台灣廠家還不會玩小三...(恕刪)
軸傳動並不是很特別的新玩意,20幾年前看台北自行車展,也是有廠商展出"自排"的自行車機構,20幾年後,也沒有普及啊!
這種東西我小時候就看過有廣告在賣了,
但賣不起來.
看起來和小時候的東西有不一樣的地方是換檔部分.

看到類似產品
第一件閃入我腦海的想法是
"他們怎麼解決公差問題"?
和鍊條不一樣, 鍊條可以容許相當的公差, 尤其自行車一般等級的工藝後齒盤常常實務上有晃動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穩定的旋轉.
用傳動軸表示軸齒和齒盤齒的距離在行駛時會有變化, 而且還有前齒盤和後齒盤的雙重複雜問題要解決~
再加上實際行駛的震動~
不論採用浮動傳動軸或浮動齒盤, 或更小的公差, 都須要靠更複雜的結構設計解決.

另外一個問題是 "怎麼換檔",
我能想像到的解法都牽涉到很複雜的結構設計, 或者只能升檔不能降檔之類的,
如果這樣跟傳統的鍊條換檔機構比, 根本不划算.
期盼看他們能不能想出天才的設計~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