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MIT》IDF戰機將配中科院國造電戰莢艙,解決國造IDF機缺乏電戰干擾系統

希望現在台灣的微電子科技能解決電戰夾艙的功耗問題
royle67 wrote:
電戰系統不只難
更難的聽說是後續的測試評估
怎麼整備環境來評估一款新的電戰系統有沒有效?


除了自己手上的設備拿來試以外,有空還得去跟人比劃比劃,但是又能不露出真本事,在切磋中找出自己的問題和敵人的弱點,還有新的發現,切記切記要忍住不能掀底牌

臺海軍事演義~資電戰 Part. 1
臺海軍事演義~資電戰 Part. 2
臺海軍事演義~資電戰 Part. 3
臺海軍事演義~資電戰 Part. 4

下面這段影片介紹了電戰的基本操作,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
天衣神水 wrote:
老實說,中科院在電戰這塊似乎不太善長,就連康定級上面的CS/SLQ-6電子戰系統也弄了快10年才搞定,期間還被監察院行文警告,如果美國同意的話,把ALQ-184弄到IDF上,趕快讓IDF有自衛性的電戰裝備,交點學費順便學點東西是好事,因為現代空戰BVR打頭陣,沒有電戰系統很危險,感覺上,「1、2年可完成研發」這句話,很有可能只是在立法院答詢的官話。

中科院現在應該是趕快把「震海艦」要用的「玄風電戰系統」搞定才是第一要務。


唉喲! 行內人喔!
天衣神水
過奬~過奬~
jelin wrote:
加大IDF的油箱吧!滯空時間太短,飛不遠


依翔昇的計畫
軍方最後的決定
不難推論油箱及推力都滿足使用需求
這案子會成功的,就不多說了,五毛也不用想會失敗
天衣神水 wrote:
,因為現代空戰BVR打頭陣,沒有電戰系統很危險,感覺上,「1、2年可完成研發」這句話,很有可能只是在立法院答詢的官話。


技術難商售+標案未發包 中科院2023年前趕製IDF戰機外掛電戰莢艙有難度

果然不出所料,「玄戟專案」編列40億元研發IDF戰機外掛式電戰莢艙,該計畫2020年啟動,中科院啟動至今未訂出電戰莢艙規格,與國外技術合作也未明朗,這樣子1~2年內怎麼生得出來?唉~中科院又開始拖字訣
rukawa1
有什麼辦法? 你買的到嗎? 買不到只能想辦法自己做! 延遲? 拖? 美國研發的武器載具,哪一個沒延遲過的? 更何況台灣?
天衣神水 wrote:
玄戟專案


不能把 原F-16那批
挑出來 改給IDF 用嗎??
天衣神水
我也是這麼認為,請看8樓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6472319#83241156
rsteapwos wrote:
不能把 原F-16那批
挑出來 改給IDF 用嗎??


美國賣武器給盟邦都有很多使用限制,對我們更是嚴格,因此這類武器都不允許使用在F-16以外的戰機上,當然合約上是這麼寫的,真的要開戰,沒人會真的遵守這些限制。偷偷掛載到IDF上測試應該是已經測完很多年了。

但是你要了解,這種舊式的干擾夾艙對AESA雷達一點用處都沒有,在新式雷達的高速跳頻與運算能力之下,舊式干擾器就是垃圾,一點用都沒有,這也是老美一直在加速研發新型干擾器的原因。

基本上干擾器應該要比雷達貴,因為上面使用的科技含量與等級都比較高! 中科院這個干擾器造出來,也只是有資格加入電戰的一張門票,干擾器要能運作,必須要有充足的對岸各型雷達與通訊設備的所有電磁波輻射頻道資訊,收集這些資訊越完備,才能用在干擾器上進行作戰。當然台灣在電訊偵蒐與監聽的過去歷史也相當久,對使用頻譜資訊的收集也應該有在做,但是很明顯F-16並不是每次升空的任務都攜帶電戰夾艙蒐集資訊,而是派用特定飛機執行任務,不過這個任務的執行頻率就可以看出空軍實際上對此電子作戰並不熱衷,可能真要火燒屁股了才會增加這種任務的頻率。最高主官的認知都這麼差,我很擔心空軍是否真的有編足運算來進行這個作戰。如果認為這是資通電軍的責任,那TMD就完蛋了! 因為資通電軍的主導權都是陸軍在進行。

有沒有網友比較瞭解這部分權責分配可以解釋一下? 如果這是機密就別提了!
那有什麼機密還是權責的,這東西前兩年就扯過一次現在又拿出來回鍋加熱一下而已。電戰技術扣除掛上飛機所需的航空學科部分以外剩下的微電子與電磁技術其實在硬體上不是啥黑科技(看看EA-6B這老東西用了多少年就知道了),極度黑的部分是經驗參數。

老美累計從冷戰、越戰、中東等等戰役中電磁對抗來來去去的過程中累積了比喜馬拉雅山還高的經驗壁壘,這還只是舉例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大戰役,他們平常全世界到處亂逛、壓人家adiz或是偷偷摸摸的搞偷窺等等都是無價的技術積累,說白的就算是硬體台灣能全部做出來然後軟體自己寫那也是差人家的一大截,咆嘯電子鳥那是神級的裝備。差距就像哀鳳是富士康做的,但抱歉iso與其生態鏈比你做硬體難了不是千倍等級。

然後大家再看看烏龍院的編制,公開資料是9000人而雷神公司6萬人。你一個師的兵力要跟裝備比你好的一個集團軍打正規戰?

雷神與烏龍院都是包山包海做的一大堆的東西,但人家光人力就是烏龍院的七倍,技術力、政治力、資金力那就不用算了。烏龍院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但麻煩一下家裡就那幾隻鳥,這幾年包山包海的煩不煩阿。國機國造我認同,國艦國造我也認同,潛艦國造我更是拍大腿的認同,但總有個限度吧?自信是很好、自hi還能接受、自肥就要不得了。

這東西別說造出來,你能買回來貼牌我都認。
waffe
Charlie2020 wrote:
這種舊式的干擾夾艙對AESA雷達一點用處都沒有,在新式雷達的高速跳頻與運算能力之下,舊式干擾器就是垃圾


IDF只有RWR,對敵人的電子訊號作為一無所知,只有在被連續波照射時才會發出警告,而且只有聲音,沒有方位資料

也就是說,在BVR作戰中,中途用INS + 火控雷達以「掃瞄帶追踪模式」提供資料上鏈導引飛彈,面對這種攻擊模式,除非飛飛從前方來,剛好被IDF的雷達偵測到,不然的話,只有在終端彈道,飛彈打開尋標器時,RWR才會發出警報,以這樣的情況來說,IDF只能靠自己的機動性想辦法讓飛彈脫鎖,加上IDF油箱小,高機動又很耗油,實在很危險。

空軍手上的ALQ-184(V)7,不但可以在被瞄掃到時就發出警告,如果頻譜資料庫有資料可比對,還可以提供雷達型式、方位,讓飛行員有個譜,同時當飛彈在終端彈道打開尋標器時,它也可以干擾尋標器,讓它找不到目標,現在飛彈用AESA當尋標器不多,ALQ-184(V)7仍然有它的存在空間。

反制先進的AESA這類工作或許ALQ-184(V)7會應付不來,但是其他「被動的」和「頻控的」多少有用,對岸還有在使用很多這種東西,甚至類比式的AESA也許也會有效也說不定。

總而言之,IDF是唯一沒有自衛型電戰系統的戰機,ALQ-184(V)7也不是最先進的,敏感性不會太高,跟IDF整合應該比較好談,東西趕快生出來比較重要。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