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奇特崛起(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

《五卷書》與《一千零一夜》.
每日頭條有一篇專文[轉貼分享].

《五卷書》與《一千零一夜》:文化交融帶來的文學上的殊途同歸
2020-05-13 由 暮雪1993 發表于文化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印度人民的豐富想像力,入微的觀察力以及深刻的思考力,讓他們一度被看作是世界民間文學的「發源地」與「蓄水池」。從古至今,他們創作出很多活靈活現卻又飽含教育意義的寓言、童話以及民間故事。之前被季羨林先生翻譯過的《五卷書》就是印度著名的一部寓言故事集。

同時,在中國還有另外一部寓言故事集也備受歡迎,相信也曾是每個小朋友的必備讀物,那就是《一千零一夜》。這部著作的發源地是阿拉伯。


這兩部享譽世界的著作分別來源於世界兩大文明發源地。冥冥之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卻又有著最本質的差別。

「連串插入式」相似結構下的文化滲透
季羨林曾經說過《五卷書》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整部書的結構——連串插入式。《一千零一夜》的整體架構也是受到《五卷書》的影響採用了相似的手法。

另外,在相似的框架下,我們可以發現這兩部著作在內容上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也透露著兩大文明發源地的文化滲透。

①「連串插入式」的相似框架

「連串插入式」 這種故事框架結構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五卷書》獨有的發明,在印度這種手法可以說從很久以前就存在的,並且也是印度人非常喜愛的一種故事形式。 印度的兩大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中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手法的明顯體現。

「連串插入式」是指整部著作有一個總的故事貫穿全文。但其中的每一卷各有一個骨幹故事,貫穿全卷。然後再把許多大故事安置進來,大故事中又套上許多中、小故事,環環相扣,眼光放置全局,則渾然一體,眼光放置個體,又獨立獨到。

《五卷書》中貫穿全文的是婆羅門教育王子的故事。而接下來的每一卷都會有一個骨幹故事,骨幹故事上又放置了許多中小故事。 而且,我們不難發現在《五卷書》中,每個故事的結尾總是會有一段訓誡的話,然後結尾處再安排一個類比的形象,進而引出下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每個故事的最後以 「常言道 … …」 與下面的故事緊密銜接 。

如此以往,就像是那無數支小溪流最終匯成了大海一般大的《五卷書》那龐大的結構。


在《一千零一夜》中,我們仍然可以看見熟悉的配方。在這部著作中貫穿全文的主線也是書的開篇便是王后山魯佐德為引起國王的興趣 ,每天的夜晚通過講述不同的故事,來吸引國王的注意力,一旦有一天國王對於她講的故事失去興趣的時候,也便是王后的死期。所以在這樣的故事設定下,接下來的故事環環相扣,不僅不能一次性講完,還要在一個故事即將結束的時候就得為下個故事埋下伏筆。

所以,我們在讀的過程當中,往往可以感受到絲絲懸扣,欲言又止,撥人心弦的感覺。

每每到了故事的高潮部分時,或者將要解開某個謎底時就會安排進來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或事 ,就像是《漁翁的故事》其中的漁翁 、宰相 、國王以及著魔王子的奇遇真可謂是環環相扣,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的感慨。

據說《一千零一 夜》中的故事很多內容情節都來源於波斯故事集 《赫左爾·艾夫薩乃》,再加上印度神話的廣泛影響,所以自然而然的整體的架構也便受到重要的影響。

但是不得不說,兩大文明發源地的兩部偉大的著作,在「連串插入式」的相似框架結構下都各自熠熠生輝。

②相似情節下的文化交融

《一千零一夜》飽含著阿拉伯人民遊牧性質下的見多識廣,而《五卷書》更多的是印度人民說教式的故事編織,但是,將兩本書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我們便可以發現,在內容上以及兩部著作所宣揚的東西,還是有很多地方是非常相似的。

《五卷書》中有一個《金翅鳥》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織工依靠車匠製造的機器金翅鳥得到了印度公主的愛情故事;
《一千零一夜》中是一位波斯王子騎上烏木馬,飛到遙遠的薩乃奧伍國遇到了一個公主,經過一番波折後,最終也娶到了公主。

《五卷書》中《一對鴿子》講麥子在夏天由於水分蒸發,數量變少,雄鴿懷疑雌鴿偷吃,將其啄死,在了解真實情況以後,雄鴿憂傷而死 ;
《一千零一夜》的《三個蘋果的故事》講述的是一男子大費周折為病中的愛妻買到三個蘋果,後蘋果被其子拿出家玩耍,途中被一黑奴搶走,黑奴向人炫耀說是情人所贈,男子大怒,遂殺妻,在了解事情真相後自首以求一死。
像這種類似的故事,在這兩部著作當中不占少數,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前面說過的《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很多內容情節都來源於波斯故事集 《赫左爾·艾夫薩乃》,而這部《赫左爾·艾夫薩乃》本事就是來自於印度。

另一個原因就是底層社會人們相似的生活經歷與感悟。

雖然,這兩部著作來自於兩個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環境中不同的民族中廣為流傳,但是其實這兩部著作中的精神內核卻是非常相似的。

阿拉伯與印度都是帶有非常濃郁的宗教色彩的,所以在這兩部著作中也有著非常深刻的體現,並且在兩部著作中也都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不斷地在向人們傳遞著普通民眾安身立命的技巧與身為一國之君的安邦治國之關竅。

進而,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絕不是我們所廣為遇見的簡單的抄襲,況且文化的相互影響本身是就文化在創造的一個過程,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兩部著作,更是兩個民族通過兩部著作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化交流與相互滲透。

在這個文化交流滲透的過程中,我們也並不能因為這兩部著作的結構與內容的相似性就完全忽略了這作品中本身存在的本質差別。

不同時代背景下,本質目的的千差萬別
《五卷書》與《一千零一夜》產生於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這也直接導致了其本質的目的是存在著巨大差異的。《五卷書》存在的意義是「教化」,而《一千零一夜》為人們帶去的是「快樂」。

①不同的時代背景

《五卷書》的具體出版時間是不確切的,也是無從考證的,因為它本身在印度是有很多個不同的版本存在的,並且是完成於不同的時代,所以具體產生於哪一代是無法去論證的。

印度古代梵語文學分為吠陀時期(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史詩 時期(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3、4世紀)和古典梵語文學時期(公元1世紀至12世紀),而《五卷書》的編纂幾乎貫穿了整個古典梵語文學時期 。而且,根據史料考證 ,最古老的本子不超過公元2世紀 ,現行的本子大約是9世紀中葉至12世紀之間編成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五卷書》形成的社會背景是正處於一個相對複雜的年代背景下,因為在《五卷書》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反饋,比如當時的商人與手工業者的日子其實是不太好過的,他們經常在外面奔波,並且還會受到國王的壓迫與剝削,同時還得時刻面對來自陸路和水路的盜賊與意外對他們本身造成的威脅。

並且,印度當時是屬於小國林立的情況,所以,冷不丁的某一些國家就會受到來自其他國家或者是國家聯盟帶來的各種威脅與壓迫。其實多少跟我們中國歷史上的戰國、秦漢之際、南北朝等那時候分崩離析的狀態是非常相似的。


而《一千零一夜》的成書時間明顯是晚於《五卷書》的,因為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當中有其中一部分故事是明顯脫胎於《五卷書》的,並且故事情節內容是更加完整、成熟 。

《一 千零一夜》其中的故事是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的。第一部分是由波斯故事集 《赫左爾 ·艾夫薩乃》翻譯而來 ,這是貫穿全書的核心。據德國東方語言學家本發伊考證,這一部分源於印度, 最初是梵文 ,後由梵文譯成波斯文,再由波斯文譯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民間流傳。而《卡里萊和笛 木乃》的第二部分是 10至11世紀在伊拉克編寫的,講的是黑衣大食的故事。第三部分是13至14世紀在埃及編寫的,講的是埃及的故事。全書到16世紀基本形成目前的規模 。

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也就鑄造了這兩部著作的不同目的。也讓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來自於兩本著作的本質差別。

②寫作目的的本質差別

誰要是 一心想入地獄 ,那麼就讓他當家庭祭司當上一年;或者,不用再干別的事了,就讓他管理修道院管理三天。

這辛辣的諷刺反映了剎帝利階層的殘暴 、勢利,而我們也可以看到《五卷書》中的取材,大多來自於印度社會民間生活,幾乎涉及了印度古代社會的各個階層:國王、帝師、婆羅門、剎帝利、吠舍 、首陀羅 、商人 、農民、法官、苦行者 、獵人、漁父 、小偷等。所以它是面向所有人群的。

同時,眾所周知《五卷書》當初是一個國王為了教導「三個笨得要命 」又 「對經書毫無興趣 」的兒子們而請智者進行編纂而成的。

同時《五卷書》也是 「統治論」的一 種,國王為了把統治人民的權術傳授給皇太子們,於是就讓國家中有德行和智慧的人把人民創造出的寓言和童話加以改造 、編撰,以便王位繼承人能夠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學到儘可能多的知識,懂得治國馭民的道理,更好地持續統治 。

這本是《五卷書》的寫作目的,但是此書中涵蓋的內容極為豐富,並且對於印度的各個階層都有涉略以及映照,所以,既是對皇宮中的人有著教育意義,同樣的對於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有著積極的教化意義。


在 《一千零一夜》中,我們常常都會折服於其中故事的離奇、懸念的迭起。情節錯綜複雜 ,環環相扣 。其中講的多是遊歷商人的所見所聞,可謂是盡收天下之奇人奇事。這本書中取材於牧民和商人的遊歷生活,涉及的地域範圍極為廣泛,背景也常常不限於一個國家。講述的故事也不限於王公貴族,或者是鄉野農夫等等。

所以,可以想見,《一千零一夜》原本就是阿拉伯遊牧民族在遊牧遷徙 、經商遊歷過程中,把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融合移植 ,把神話傳說和人們美好的夢想有機結合 ,主要是為了可以在旅途中排遣寂寞,博得一歡。只是後來宮廷詩人又將這些傳奇加以整理 ,再配上詩歌 ,為王公大臣們 講述吟誦 。雖然其中的故事中也不乏有說教的成分,每個故事中也透露著世間道理,但是這卻不是這本著作最為主要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還是供人們娛樂消遣為主。

可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對於原本略有相似的著作反而最終的目的卻是千差萬別的。也體現出不同環境下人們的不同訴求。

結語
《五卷書》與《一千零一夜》的結構框架以及內容上的相似之處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文學交流的過程當中的文化交融與滲透;同時也讓我們從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看到了這兩本世界名著寫作目的的本質差別,也反映了不同的社會百態。

這兩本著作不僅給世界各國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更是讓我們站在一個視野更為廣闊的平台去思考人生百態,感悟其中蘊含的深意至理。

網圖資料分享:

另外有一篇專欄報導.值得我們來閱讀.[轉貼分享].

知乎.
印度寓言《五卷書》
日月樹在世界

《五卷書》起源於印度民間寓言故事,在歐洲和阿拉伯國家流傳甚廣。我們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十日談》,甚至佛教故事等,都有《五卷書》的原型。

季羨慕林翻譯的《五卷書》直接由梵文翻譯中文,是目前市面上最有權威的《五卷書》譯本。我的分享全部都基於此譯本。

《五卷書》為什麼叫「五卷書」?當然是因為它有五捲了。分別是:「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與貓頭鷹從事和平與戰爭等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喪失」和「不思而行」。

這本書的誕生,也要感謝印度一位國王和他的三個傻兒子。國王嫌棄自己兒子太蠢,讓大臣想方設法拯救,他甚至寧願不要兒子也不願意要傻兒子:

有位大臣主動擔當重任,揚言六個月內就能讓愚蠢的王子們通曉統治論,於是這本風靡世界的寓言經典誕生了。
不難看出,《五卷書》是想讓王子們學習如何統治人民。統治人民的理論來自於人民創造的寓言故事。直白來說,《五卷書》相當於聰明王子速成課。

這本書分成詩歌和散文兩部分,散文說故事,詩歌講道理(只一首除外)。散文中穿插詩歌,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道德教訓。(季羨慕林認為道德教訓與故事本身沒有必然的聯繫,只是根據編纂者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雖然這本書涵蓋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種種,我並不準備只將五卷書中的價值觀念照搬到本文。以下我挑了五個故事簡單轉述,選取了一些道德理論,大家可自己體會其中道理。

1.商人和掃地工
(第一卷第三個故事)

一個叫婆哩陀摩那的城市,住著一位叫彈提羅的商人。他嫁女兒的時候,邀請了全城居民,有個名字叫瞿羅跋的御用掃地工也被邀請了。但他坐到了一個同他的身份不相稱的座位。商人看到以後,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摔了出去。

從那以後,瞿羅跋一心想要報復這個自大的商人。終於有一次,他到睡意朦朧的國王房前打掃,說道:“哎呀!彈提羅真大膽,他竟敢擁抱國王的皇后。”

國王吃醋了,從此彈提羅失寵。

機緣巧合,有一次,瞿羅跋迦看見彈提羅迦被擋在王宮的門外,他就對守門人說:「正像他把我趕出來的那樣子,你們也有權力抓住他的脖子,把他趕出去。”

彈提羅於是知道是瞿羅跋搗鬼。他把瞿羅跋叫來,送給他兩套衣服,真誠地表示了敬意和歉意。後者高興,答應讓他再次得到寵幸。

瞿羅跋又到睡意朦朧的國王房前打掃,說道:“哎呀,我們的國王真聰明呀!他每次在大便之後,總吃一點黃瓜。”

國王說,雖然我生來就會大便,但我確實沒有在大便後吃黃瓜呀!瞿羅跋含糊地說也許自己看錯了。國王頓悟:關於彈提羅的事情可能也是如此。彈提羅的榮耀因此失而復得。

這是一個關於國王和人民的故事,蘊含了不少對政治的思考。比如:也有對個人的反思:
“因為他念念不忘,他在夢裡就會那樣說,也會那樣做。”

2.商人和鐵稱

(第一卷第二十八個故事)
有個叫那杜伽的人,想離開家鄉去別的地方生活,但他家裡有個祖傳千斤頂秤帶不走。他於是把鐵稱託付給大商人羅什曼那,隨心所欲地遊蕩了很長的時間。但他回到家後,請大商人羅什曼那歸還自己的稱號時,羅什曼那說秤被老鼠吃了。

聽了這話,那杜伽說:「羅什曼那呀!你沒有什麼錯,這是老鼠吃掉的嘛。生命本來就是這樣子,沒有任何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我想到河裡去洗一個澡。請派你兒子跟我一同去,替我拿一拿洗澡的用具。”

羅什曼那做賊心虛,讓兒子去了。

洗完澡後,那杜伽把羅什曼那的兒子推到一個山洞裡,堵住了一塊大石頭,然後回到了羅什曼那家。

羅什曼那:我的兒子呢?

那杜伽:被老鷹叼走了。

羅什曼那:你說謊!曇那提婆那麼大個子,一隻老鷹怎麼能把他叼走了呢?

那杜伽:如果一隻小小的老鼠竟然能夠把一個千斤重的秤吃了下去, 那麼一隻鷹也就可以叼走大象,它叼走一個小孩,又何足為奇?

3.小鹿與命運
(第二卷第九個故事)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簡單就是:一隻小鹿因自己的年幼而躲過獵人屠殺,後被送往宮中討得王子歡心,被放生後又困於獵人陷阱,終於在另外三位動物朋友的幫助下逃脫。

故事和一般童話一樣情節簡單,可是其中的說理很令人感動。有關友誼:

有關深情:
有關命運:
有關離別:

4.狗的命運
(第四卷第十一個故事)

在某座城市裡有一隻狗,名字叫質多楞迦。這裡爆發了一場持續很久的災荒,質多楞迦害怕餓死,就逃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在這裡,它天天闖到主婦家裡去,吃各種各樣的食品,吃得大飽而特飽。但是,一離開這房子,就被外面那些高傲的狗咬得遍體鱗傷。

於是它就想還是家鄉好,雖然挨點餓,但是沒有狗狗打架。它就這樣回到自己的城市來了。它的親屬就問它:那地方怎麼樣呀?那裡的人幹嗎呀?他們吃什麼東西呀?那裡的風俗人情怎麼樣呀?」

可它只是說:“異域有什麼好談的呢?有各種各樣的好吃的食品,等等。”

5.四個婆羅門
(第五卷第二個故事)

有四個非常貧窮的婆羅門,窮到想死:

不可避免地,他們對金錢極為熱愛,極盡讚美之詞:

於是他們出門尋找營生,正巧遇見了神的指引:

四人依照指引,依序經過了銅礦、銀礦、金礦。每經過一個寶地,都有一個人心懷滿足地留下。最後只剩下一個最貪心的婆羅門,以為前方有比金子更珍貴的財寶。\\\\\\
他走啊走,太陽曬焦了他的身體。終於他看到一個全身是血、頭頂輪子滾來滾去的人,趕緊前去問:請你告訴我,什麼地方有水喝?

就在這一剎那,那人頭頂的輪子滾到了他自己的頭上。

“什麼時候有人,像你一樣,手裡拿著魔術燈芯,走了來,也這樣對你說話,在這時候,輪子就會滾到他頭上去。”

(*婆羅門,婆羅門教僧侶,印度四種姓階級之首)

五個故事,分享至此。我認為五卷書序言為整本書做了個很好的總結:
*根據印度傳說,天鵝能夠從水中把牛奶取走。

先前的文章波斯詩人,介紹了魯達基(Rudaki),提到其最著名的敘事長詩《卡里來和笛木乃》是根據古印度韻文寓言集《五卷書》改編的。

不過呢,季羨慕林卻在《五卷書》的譯者序裡寫:「解放後,1959年三月出版了從阿拉伯原文譯過來的《卡里來與笛木乃》,這其實是《五卷書》的阿拉伯文譯本」。

1959年3月的《卡里奧與笛木乃》:

伊本穆加發是誰?《卡里奧與笛木乃》的作者不是魯達基嗎?難道兩者是同一人?

還好我找到Wikipedia上了這樣一句話:

也就是說,魯達基將伊本·穆加發的阿拉伯版本的《卡里來和笛木乃》進行翻譯,並加工成了具有其個人特色的敘事長詩。所以,魯達基的《卡來與笛木乃》是再創作。兩者名字一樣,伊本·穆加發的阿拉伯版本才是更純正更原始的印度寓言集(雖然也不可避免有增減)。

以上就是全部分享啦,歡迎補充交流。

按照慣例,分享電子書。公眾號後台回覆「五卷書」即可獲得雲盤連結。
原載公眾號:日月樹在世界.這個公眾號主人是寶藏女孩哦!

發佈於2020-03-01 15:06
印度文化.
推薦一本有關印度文化的書.

網圖資料分享: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