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奇特崛起(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

印度的奇特崛起(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

談起在印度做生意,大家都是罵不絕口,最近鬧了緯創案、小米案都很離譜。自己去印度旅遊,也是連搭個嘟嘟車都會半路加價,我先生氣到說以後去印度玩,只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印度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看來商機無限又陷阱極多,這本書作者是英國人,還娶了印度妻子,經過他的整理,能改變我們一些成見,甚至有些地方,印度其實與台灣很像。底下我總結幾個比較有趣的部份:

1 不團結

李光耀曾說過,未來世界主要爭霸就是中美,歐洲印度都不夠看。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印度有很多省分,每個省份習俗、語言都不一樣,因此可說是個聯邦,但要團結起來很難。此外印度還有種姓制度,所以就算同一省分,從上到下又分了許多階級,每個階級都是不同群體,有不同生活習慣,選舉都在選自己種姓,縱橫都在區分,要印度團結實在太難。

印度曾經有過賤民總統安貝卡,多次暗示說,他害怕這個國家由高種姓印度人來統治,遠甚過由英國人來統治,可見不同種姓區別有多大,高種姓基本上根本不把低種姓當同胞,只當可奴役的人種,英國至少「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而印度傳統種姓就像古代中國「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所以印度不像中央集權人種單一的中國,變數太多使得國家缺乏效率,民主選舉更惡化此種狀況。

大家知道印度教不吃牛,卻不知這習俗是19世紀末才出現在北印度,是好戰的印度教改革派亞利安社,為了故意挑釁印度教與穆斯林不合,而創造出來的習俗。

2 貪腐

去印度做過生意的,都對印度人卑鄙印象深刻。這本書也講印度人確實以狡詐為榮,認為老實乃無用之人,當上公務員之後,就利用公務之便拼命索賄,人人都以此為致富之道,所以整個國家公務系統窒礙難行。因為此觀念深入每一個印度人心,所以要改變很難。

因此就算民主選出善意領導高層,政策由貪腐索賄公務員執行 ,也會變形。比如說有赤貧卡,就可免費領取糧食、煤油與糖,但因為要索賄才拿得到,所以真正赤貧的人反而沒有赤貧卡,免費配給給了賄絡公務員的有錢人。印度法律多如牛毛,但執行則有很大的彈性,這點其實台灣也類似。


3 高額嫁妝

常有報導印度嫁妝問題,有些男人會因不滿嫁妝對妻子家暴,甚至殺人,看這些覺得印度習俗黑暗落後。不過這本書介紹,因為印度分很多種姓,原本嫁妝只是高種姓的習俗,後來才逐漸擴散到低種姓與其他宗教族群,包括穆斯林。而印度報紙認為西方消費價值觀,造成漸趨嚴重的性別鴻溝與嫁妝膨脹,本書作者是英國人,反駁說西方並不存在這問題,是印度自己有問題。

原來嫁妝問題是近年發展出來的,但台灣大陸都有類似問題,所以我能體會印度報紙說法。我年輕時看順眼就結婚,財產是婚後兩人再努力一起打拼。但現在把婚姻當買賣的傾向愈來愈嚴重,女性要求有車有房,房子還要過到她名下,讓年輕人對結婚卻步,不光是窮男人結不了婚,有錢男人怕被騙錢,也寧可只玩不結婚。我同樣認為這是媒體天天宣傳鼓勵貪婪愛錢之故。

為何西方沒問題,東方卻有高額嫁妝、聘金問題?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講台女嫁美國白種洋男,她們都會抱怨洋男不存錢只享樂,害她們持家很辛苦。原來西方人消費主義,凡事都分期付款先享受再說,普羅百姓都負債累累,當然無錢可敲詐啦!古早以前美國人比較純樸勤儉,建國元勛富蘭克林也曾想用結婚賺人生第一桶金,被準岳父轟出去。大家有存款,再宣傳唯利是圖金錢主義,婚姻變色是必然地

結語

作者還想自由民主能拯救印度,有這麼貪腐的公務員體系,自由民主救得了才有鬼!我去印度旅遊過,雖然跟印度人做生意很頭痛,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壞人,還會想再去,因為印度太有特色了,絕非千篇一律盲目接受西方文化無聊大都市,很推薦大家親自體會一下。
印度人仍用手抓食物調理,並放進嘴巴裡吃食。
不知道樓主是否入境隨俗呢?
據說恆河只適合印度人體質,他們喝水都沒問題,不會 生病的。
印度是很奇特.也是四大文明古國.
現代因為年輕人接觸西方文化影響.

當然會有一些改變.慢慢會持續進步.
我們可從一些印度電影中.看出端倪.

印度也是香料王國.盛產很多的香料.
在食物中喜歡放一些香料.增加食慾.

製成調味料如咖哩.茴香之類很有名.
因此他們民眾身上.會散發特殊體香.

只要有人聞到這種體香.會久久難忘.
至於他人喜不喜歡這種體香.很難歸類.

印度也有自己的影城特區.稱為[寶來塢].
拍古印度帝王故事.水準很高.史詩級之作.

[以上簡覆參考一下喔]!

網圖資料分享:

印度史詩電影《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
總投資額高達4000萬美元.是印度史上投資最高的製作規模.




typetin wrote:
印度人仍用手抓食物調理,並放進嘴巴裡吃食。
不知道樓主是否入境隨俗呢?
據說恆河只適合印度人體質,他們喝水都沒問題,不會 生病的。

去印度都沒有用手吃飯,反而在新加坡吃過一次,餐廳裡有洗手台,讓你可以先把手洗乾淨。
typetin
那請問,在台灣有沒有用手抓飯吃的印度餐廳呢?還是印尼?
Lisa_Hsu
在台灣真沒看過
印度愛經.也是世界有名的性愛寶典.
網圖資料分享:

另外有一篇專題報導.轉貼分享如下:

性廟.印度愛經
by 黃湘娟
印度,是一個保守國家嗎?它曾經被大英帝國殖民統治,加上根深蒂固的婆羅門種姓思想浸潤,使他有許多禁忌。禁止同性戀,反對雙性戀,以及不同階級不聯姻不嫁娶等。

分佈在卡修拉荷場域內的寺廟。
雖然不止一次參訪,我仍然難以了解這個古老民族。甚至,我以為印度是一個「性」保守的國家。偏偏,在參訪卡修拉荷(Khajuraho)時,卻徹底顛覆了我的思惟。

卡修拉荷廟,也稱性廟,坐落於德里南方約500公里。始建於西元950-1050年間,印度昌德拉王朝(Chandela Dynasty)時期。其分佈的面積蠻寬廣的,當時大約有80座之多,如今僅剩下約20座。建築形式分別屬於印度教和耆那教,其量體造型非吸引人之重點,而是每座寺廟立面的人體雕塑,包含身材窈窕的美女、形狀奇幻的神獸、威儀澟然的神祇,還有武士,動物,鳥類等,栩栩如生。若再仔細凝視,每幅構圖都是在演繹人類最原始的「性愛」,他、她、祂、牠,一起縱慾狂歡,不僅同性相交,也有獸交----。據說,印度人認為體態豐盈的女神,代表母性生育能力。只見男女神像性交姿態變化多端,令人眼花撩亂,甚至有些不可思議的瑜珈動作演出。這是距今1000多年的古印度文明?

據了解,印度人百分之九十以上信奉印度教,它是一個十分原始的宗教。主要供奉濕婆神、毗濕奴神、戴維斯女神,以及神祇們的坐騎。印度信眾相信濕婆和性力女神的結合,是人類創造的原動力。因此,其教義與生育、性力、多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甚至認為男人與女人的交媾是天人合一,與神合一的神聖儀式。首次參訪印度寺院時,目視院內供奉的男性生殖器Lingam,和女性生殖器Yoni,確實有一種難言的尷尬。然後,發現有當地人向他(她)們膜拜,內心也不由的恭謹起來-----。

閱讀寺廟立面所刻畫的男女性愛石雕,恍惚感覺它是一本印度石刻版《愛經》。後人有一種詮釋,認為它們超越淫慾,是為了教育婆羅門「男孩」,如何成為「男人」的活生生教材。印度人認為,「愛」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性」必須透過學習,才能進入某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寺廟立面栩栩如生的性愛演繹姿態。
印度人的生活中,寺廟不僅是禮拜的聖殿,也是學習工藝造型的場域,卡修拉荷寺廟中活生生的經典,曾歷經戰爭摧殘,很長一段時間,隨著朝代興亡,印度人的健忘,它們被棄置,任其荒廢。直到1838年,英國人布特(TS Burt)無意間發現了它們的價值,才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而被列為文化遺產,每年撥付固定的修繕預算,留下這部《印度石刻愛經》。

漫步於神聖寺院之間,一幅幅生動、奔放、如痴如狂的男女性愛歡宴,我腦中閃過導演李安的《色,戒》,那一直被觀者津津樂道的、男主角梁朝偉與女主角湯唯演繹的迴紋針動作------。

Tags: #古印度文明 #印度 #卡修拉荷廟 #性廟 #建築 #性愛 #宗教 #愛經

黃湘娟.
1988-2019年,擔任《室內》雜誌總編輯。 70年代曾主編全台第一本空間設計雜誌《家庭裝潢》、80年代主編《流行家飾》雜誌、《當代建築》雜誌。在「空間美學」領域浸潤長達40多年,見證台灣室內設計業開創期的篳路藍縷。 將經驗化約為文字書寫,期間陸續出版三本著作:《談建築說空間》(1989年),《見證台灣室內設計25年》(1999年),《亞歐歷史建築與城市漫步》(2008年)。第一本訪談了14位80年代已獨領風騷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和建築學者;第二本記錄了室內設計業在台灣的開創與發展;第三本以個人見聞漫談文化、藝術、生活,以及城市美學。 1973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sun2323dw
生動活潑的介紹,仍帶有嚴肅面向
好文,有空的時候來研究一下。
雖然印度給予外界的觀感,多是迷信,落後....各種問題.

飢寒起盜心,衣食足而知榮辱,許多早先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都曾如此,包括台灣也是.


印度主要的問題,是英國為殖民方便,而強行揉合而成的大雜燴國家.廣大的國土,原本存在
眾多各自獨立,且擁有不同語言/宗教/風俗的民族(土邦).

英國最初在印度所承認的語言,並不是現今的印度語,反而是大約中國明朝時期,中亞蒙古
勢力衰微,退而入侵印度建立蒙兀兒汗國,所使用的烏爾都語.

後來因為信印度教的人口佔大多數,英國慢慢換掉烏爾都語,讓印度語成為英語之外的第2
官方語言.

然而不信印度教的大多數土邦,可不吃這套,至今仍堅持保有各自的信仰及語言.


-------------------
簡而言之.

佛教就是脫胎於印度教...種性制度,本身並沒什麼不好,但早已不合時宜.

"莫廸"是低種姓,加入不計種性階級的印度教改革派,之後逐漸出人頭地,一步步當上省長
,總理...

但他終究拋不開印度教的禁錮,堅定認為國家要強盛,就不能任由那些半獨立土邦存在.

必須利用印度教的人口優勢,強行壓迫其他族群,將其歸依於印度教的信仰下,才能使國家
團結一心.

有理想是好事,但方法卻與理想南轅北轍.

雖然如此,印度終究有在前進,只是方向出問題,所以事倍而功半.
sun2323dw
用心觀察 ....歷史 與多元文化,國際現勢.......復有隱含 的種族紛爭與文化衝突
三腳阿喵 wrote:
簡而言之.
佛教就是脫胎於印度教...種性制度,本身並沒什麼不好,但早已不合時宜.

"莫廸"是低種姓,加入不計種性階級的印度教改革派,之後逐漸出人頭地,一步步當上省長,總理...
但他終究拋不開印度教的禁錮,堅定認為國家要強盛,就不能任由那些半獨立土邦存在.
必須利用印度教的人口優勢,強行壓迫其他族群,將其歸依於印度教的信仰下,才能使國家
團結一心.有理想是好事,但方法卻與理想南轅北轍.
雖然如此,印度終究有在前進,只是方向出問題,所以事倍而功半.

人有不好的本性,就是因為語言、宗教、文化的不同,就會團結成小團體,然後互相惡鬥。

玩政治的人都非常善用這一點,來獲取自己的利益,民主選舉反而更惡化此事。因為你要把內政做好非常困難,短期利益也不大;而挑撥離間醜化異族製造仇恨,只要兩張嘴皮子一張一合就好,內政一塌糊塗也無所謂,只要自己種族佔多數就可勝選,還有很大貪污空間,符合印度民情。

你說” 必須利用印度教的人口優勢,強行壓迫其他族群”,很顯然不知印度佛教、回教徒是怎麼來的,他們本來都是印度教徒低種姓,但沒有笨到世世代代都甘願被剝削,於是大批皈依其他信仰。也就印度教愈壓迫,異教徒就愈多。

你該看看這本書,印度教壓迫其他宗教手法非常血腥殘忍,絕對不是啥值得稱讚的事。

新加坡是多種族國家,李光耀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他的法令禁止宣傳種族宗教仇恨,會被政府懲罰坐牢,這才是該做的事。
typetin
[拇指向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