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isk ssd plus 240g超業餘不專業心得


changpizz wrote:
如果要求是打算要長...(恕刪)


都留著一起組RAID...(誤)
想想,買過Intle、Crucial、LiteOn、SanDisk,真的都沒出過大問題...
如果留著等一年後拋售,應該價位會水漲船高吧~(大誤)

想另外請教,為何SSD透過USB介面存取,就讀不到資訊?

不止這顆LiteOn,上面的SanDisk SSD Plus也是如此,
真的要透過SATA介面才能正確讀出嗎?

謝謝您!
USB沒有辦法看是正常的,就沒有那命令被支援,你要他怎麼去下指令?
這部分可以去下載USB和其他的白皮書,直接對照就能了解命令原理.

我現在因為是在做Mac SSD的copy ,所以是在沒有OS的環境底下,
要等完成後,才看把USB能夠讀SMART的方法,我也一直都是這樣去讀SMART的,
但應該是不是能套用Windows上,因為主要環境是OS X 所以我也沒有去看能不能如此.

SSD Z應該只是把內建的秀出來,只有對照品名,所以那也不太OK
依靠那軟體辨識,只是會上當而已,一切還是打印跟原廠數據為準.
------------------------------------------------------------------------------------------
這個就是在Mac上面用USB去偵測出來的SSD資訊.


自我檢測功能也是正常能運作的,只有少數裝置會無法辨識,不過都是HDD居多.

能夠使其支援的驅動程式,這裡的頁面就有做說明了.
http://binaryfruit.com/drivedx/usb-drive-support
changpizz wrote:
USB沒有辦法看是...(恕刪)


謝謝您,用Windows的我再另外接到桌機監看了。

請問,以3D V-NAND(Samsung已販售)來說,會比TLC來得可靠嗎?
比較起來,還是末代19 nm↑的MLC會比較可靠?
謝謝您的分享。
osiris1027 wrote:
謝謝您,用Windows...(恕刪)


現在評其實不準,而我只知道Intel是很有機會,其他廠的我沒有玩過,甚至看都沒看過.
架構的優點可以替代,但是老話一句....相容,穩定,可靠這些,新的不可能就多好.
壽命,速度,價格即使藍圖在美好,那也要一步一步去處理,但是別指望消費級有多好啦,
白老鼠要是都給很成熟的,那就不會常常換料換不停了,當然是高檔挑剩,跟實驗用的才丟出來....
畢竟消費者這麼多,就算每個都說不要買,最後也是會照賣無誤,廠商不利用來當白老鼠,那才真的會天打雷劈.

A19跟19nm是指不一樣的,其實過去很多都只是說起來一樣,
不過技術還有顆粒切割Size尺寸,就並不是相同的了.
會說是最後可靠的顆粒,是因為技術層與物理特性,
使得它已達當時的交叉點極限了,再切就是傷其筋骨的做法.
因為我沒在晶圓廠做過,所以我除了學術上的文件外,
實際有去真正瞭解的部分,並沒有比一般人多多少,但不是指消費者啦,
能清楚也只是因為跟SSD相關,所以怎麼探討也就那些內容罷了.
結論就是....A19是能夠用來耗時間用的,最初不穩定時期只能靠這個,
不然美光FBGA153結果不太行,難道讓高端產品斷貨不成?

SSD不會是把消費者當主要方向的,只是消費者都以為自己是主要市場,
所以才一直不知道自己送錢給廠商去研發,但自己卻是都拿到不良品而已.

三星確實是很強大,我自已的34nmSLC顆粒也是三星,但是它跟SF相容度較差.
跟上面說的一樣,他們更是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當它白老鼠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因為三星玩的都是非常大突破性的玩意,如何去加強後續可靠部分,或是中間暫緩,
先求穩定這些都情況都不會出現的,不然做事風格怎麼會叫不擇手段勒.
另外向來價格都不便宜,出問題又是都很嚴重的事件,且別指望他們理會消費者權益.
osiris1027 wrote:
想另外請教,為何SSD透過USB介面存取,就讀不到資訊?
不止這顆LiteOn,上面的SanDisk SSD Plus也是如此,
真的要透過SATA介面才能正確讀出嗎?

USB to SATA Bridge IC是哪個型號? f/w版本是?
因為這還會牽扯到Bridge IC是否能夠支援SMART相關ATA命令的pass-thorugh

目前手邊用的是n年前的Fujitsu MB86C311A



透過SSD-Z可以正常顯示美光MX200的SMART數值





還有不同f/w版本&參數會影響結果
像是ASMedia ASM105x有些f/w版本就無法讀出SMART,必須自行替換f/w

glen246 wrote:
USB to SATA...(恕刪)


您好,這個USB是可以讀出SMART部分數值,但是顆粒等資訊讀不出來,
累積讀取與累積寫入也讀不到,晶片好像是inixxx的,回去確認一下。

ASMedia的晶片好像蠻常見的...
謝謝您的分享
osiris1027 wrote:
您好,這個USB是...(恕刪)

SSD-Z只是從現有的資料庫來判斷該型號是採用什麼顆粒吧
若沒被記載過的話當然會無法顯示
就像舊版CPU-Z無法正確辨識出新的CPU一樣


其實這種資訊不完全準確…要是廠商偷換料你也查不出來

有些廠商會自定義SMART項目,所以並非每套軟體都能正確識別NAND寫入量
osiris1027 wrote:
您好,這個USB是可...(恕刪)


還是先下載USB的白皮書看看控制器數據跟支援能力吧,不然就是直接了解SSD的參數跟架構,或者直接買硬碟外接座,這種通常就是JMF的controller,速度雖然不是有什麼噱頭,但是相容性好,應用上又能穩定傳輸,才是真的可靠的了解方式。

消費市場的一些做法或軟體工具數據,都不會是被承認的取得方式,而且以速度快為主的晶片,到底大量和長期存取時候,數據的訊號是否可靠,符不符合H/D在I/O指令交涉的功能規則而回應,都是未知的情況,不能被當成確切證據的應用途徑,還不如別浪費時間搞了,花精力是100%,得到卻 ? % 還不如上網搜尋資訊更快。
抱歉讓您感受不好
發問的問題刪除了

ppkilluaqq wrote:
藉這版請教大家,CrystalDiskI...(恕刪)


照原廠說明文件中的說明內容為主....所以請自行查閱吧.

大家在聊些觀念跟實際用法部分,怎麼你依然只想知道你要的,
最後等到問完得到你想知道那部分,你就可以直接消失閃人了對吧...
天底下不光只有你聰明,問也要先鋪成一些過程,才能給人感受好點吧.....

這裡既不是在競選好人好事代表,也不是在擺攤算命,
你不覺得討論SSD相關的內容,突然冒出這指定問題怪了點嗎?
如果要不需尊重別人,那你可以拿鈔票找外面專業人士,
如此可以堵住他的的感受跟嘴,而且他們也肯定很願意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