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戰士」(Top Gun)雜談

Tom Cruise的初次軍用機體驗飛行

1985年二月間,冬訓期間駐防南加州艾爾森特洛(El Centro)的美國海軍藍天使(Blue Angels)飛行展演中隊Curtis “Griz” Watson少校受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NFWS,即TOPGUN)之託,以該中隊7號機,序號158722的Douglas TA-4J Skyhawk搭載預計演出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的Tom Cruise進行體驗飛行,以增進演員對軍用機飛行的熟悉度。



在進行體驗飛行當時,Cruise接演的1985年電影「黑魔王」(Legend)雖已拍攝完畢,但仍蓄長髮以俾臨時補拍場景之需,故在體驗飛行時束起馬尾。電影「黑魔王」導演Ridley Scott即電影「捍衛戰士」導演Tony Scott之兄。




雙座TA-4J具備兩套獨立操縱裝置,因此Cruise在四十分鐘的體驗飛行過程中於Watson少校指導下,也曾嘗試自行操控進行特技飛行動作。在可達6G的TA-4J飛行過程中Cruise並未嘔吐,但落地後顯然有受到驚嚇的神情。

在此體驗飛行過後,人還在艾爾森特洛的Cruise立即打公共電話通知「捍衛戰士」製作人Jerry Bruckheimer,確認接演Maverick一角。同年5月17日亦特地致函Watson少校表達感謝之意。


1985年二月間的藍天使TA-4J體驗飛行,可說是Tom Cruise開拓演藝事業、成為閃亮電影紅星的契機。

美國海軍藍天使飛行展演中隊在1974年十二月至1986年十一月期間使用A-4F。依編制,1至6號機共六架A-4F用於飛行展演、7號機為TA-4J雙座教練機,作為解說員座機暨備用機、8號機為序號149806、暱稱Fat Albert Airlines的Lockheed GV-1 (C-130F) Hercules運輸機,但不作8號塗裝。藍天使由美國海軍部轄屬的海軍及陸戰隊現役資深飛行員經申請核准後加入;8號機則由陸戰隊操作。


序號158722的TA-4J在1973年12月5日編入藍天使擔當7號機,1987年5月1日移交美國海軍第二訓練聯隊(TW-2),戰術編號B-160。1993年除役後移交佛州彭薩科拉 (Pensacola)的National Museum of Naval Aviation。




自2010年起,該機於墨西哥灣岸德州Corpus Cristi以USS Lexington (CV-16)航空母艦改裝的USS Lexington Museum on the Bay展示,採美國陸戰隊第13陸戰隊航空大隊(MAG-13)之YU-01塗裝。


此博物館亦展示實際參與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空中場景攝製的Grumman F-14A Tomcat。該機自2020年8月12日起施以電影中Maverick/Goose的座機塗裝。詳見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的Maverick座機重現—美國德州USS Lexington Museum on the Bay
>>美國海軍藍天使飛行展演中隊在1974年十二月至1986年十一月期間使用A-4F。

說到這個,我總是想到搖滾樂團Van Halen的這部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PqVeex4QU
Van Halen Dreams Original Blue Angels Video
剛好紀念藍天使成立滿40週年,也是該單位採用A-4F的最後一季。
隼與蜂的恩怨情仇

基於越戰的實戰經驗,美國空軍在1971年五月啟動輕量戰鬥機(lightweight fighter, LWF)發展計畫,並在1972年選定General Dynamics Model 401及Northrop P600,分別打造YF-16及YF-17原型機進行評估。


1974年初,比利時、丹麥、挪威、荷蘭與美國空軍達成共識,將與美國空軍共同採購輕量戰鬥機發展計畫的勝者,以取代現役Lockheed F-104G Starfighter;而美國空軍亦期望藉此取代現役Republic F-105 Thunderchief與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II,故在1974年四月將標案改為兼具戰鬥轟炸能力的多用途空戰戰鬥機(Air Combat Fighter, ACF)。基於操作成本低、航程遠、操控性佳、發動機共通等考量,美國空軍在1975年1月13日宣佈由YF-16得標,也開創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系列暢銷全球半世紀、將達五千架的偉業。


在歐洲四國與美國空軍達成共識之後,美國國會也在1974年八月責成美國海軍採用輕量戰鬥機發展計畫的艦載衍生型。1975年5月2日美國海軍在海軍空戰戰鬥機(Navy Air Combat Fighter, NACF)標案選擇以YF-17為基礎的Northrop-McDonnell Douglas Model 267,而以YF-16為基礎的Vought Model 1600並未得標。主因就是海軍認為雙發動機機型存活率較高,且當時YF-16若需具備全天候攻擊能力並增加航程,所須進行的修改及重量增加遠大於YF-17。


海軍在有限的航空母艦操作空間要達成設定戰術原則的最大戰力,機型選擇與設計本就比空軍嚴苛。美國政軍高層一直有海空軍使用相同機型以節省經費的想法、施壓與實際行動。除了熟知的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II、General Dynamics F-111 Aardvark以外,在YF-16獲空軍採用後,美國國防部即對海軍施壓欲採用其艦載型;一直到近年Lockheed F-117 Nighthawk、Lockheed Martin F-22 Raptor等匿蹤戰機也都有艦載衍生型的發展計畫。但限於美國海軍戰術需求及預算,皆未成真。

對艦載機設計不熟稔的廠商也常與箇中行家結盟以協助設計並打通政商脈絡。七〇年代中葉競標海軍NACF標案時,General Dynamics與Ling-Temco-Vought結盟、Northrop與McDonnell Douglas結盟;結盟廠商負責海軍型的設計、銷售與生產。

NACF獲海軍選定者即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量產初期分為戰鬥型F-18A、攻擊型A-18A、教練型TF-18A,自1980年起F-18A及A-18A因航空電子系統整合而融合,統稱F/A-18A,至1984年四月成為制式名稱;同時TF-18A則改稱F/A-18B。


廣義而言F-16及F/A-18為同期競逐的機型,但之後角色定位發展不同;數十年來性能亦歷經逐步提升,製造商也有更替。總體而言,F/A-18的加速性頗差、動力折減亦快,但在0.5倍音速以下的低速操控性異常優異。F-16則具優異的加速性、動力維持性及操控性。因此視距內空戰的勝負大致取決於飛行員經驗及接戰技巧。兩機型的飛行員都有自稱在模擬空戰對壘中未曾敗北者。

附記:世紀合約中YF-16的競爭對手Dassault Mirage F1.M53

上世紀六〇年代初期Dassault Mirage IIIC海外買家中,南非和瑞士都將其作為空優暨對地攻擊多功能用途,也有對應的改裝。西德在1957年底即已決定採用即將於美國空軍服役的Lockheed F-104 Starfighter,評選過程中並未將一年前才首飛的Mirage III列為考量。

1966年12月23日首飛的Dassault Mirage F1揚棄三角翼以改善飛行靈巧性不足、起降距離過長等缺點。在北約四國為汰換現役Lockheed F-104 Starfighter而進行的次世代機種世紀競標中,Dassault推出的是以Mirage F1C修改,換裝較大推力SNECMA M53發動機的Mirage F1.M53,或稱外銷型Mirage F1E。


然而與General Dynamics YF-16相較,Mirage F1.M53缺乏新穎的線傳飛控、發動機推力亦無法相比。雖然在競標上居於二位,但展現的技術能力與發展潛力其實差距頗大。此外北約四國本就偏好美國空軍機種,故Mirage F1.M53自始即贏面不大。

此後Mirage F1與F-16在希臘與土耳其空軍數次敵對飛行中對壘,互有勝負;但對壘結果與飛行員的訓練程度較相關。伊拉克Mirage F1也有藉空戰戰術擊落伊朗Grumman F-14 Tomcat的紀錄。
Northrop血脈相承:T-38及F-5

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以Northrop F-5E/F Tiger II扮演敵方新銳戰鬥機MiG-28、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以Boeing F/A-18E/F Super Hornet為主角。此兩機型雛型皆為Northrop原始設計,且為前後衍生關係。此外中華民國空軍漢翔航空工業AT-3自強號高級教練機與F-5亦有淵源。




Northrop自1939年創設之後即致力於開發各種航空器構型設計,其中不乏非主流氣動構型或意圖發展利基市場者。五〇年代中葉,Northrop自力設計開發的N-156構型即為迎合第三世界國家戰鬥機需求,秉持輕量化、高妥善率、高性價比的設計理念,與全球戰鬥機發展的昂貴化、大型化、精密化潮流背道而馳。而能實現此目標者即1955年初問世的小型輕量化General Electric J85發動機。



N-156構型的單座戰鬥機型N-156F即Northrop F-5A Freedom Fighter、雙座教練機型N-156T即Northrop T-38A Talon。此構型的商業成功,使Northrop在後續廿五年間得以存續並發展出其它成功機型系列。

N-156T在1956年七月即獲美國空軍遴選為取代Lockheed T-33 Shooting Star的次世代超音速教練機、1959年4月10日首飛。


而N-156F單座暨雙座戰鬥機計畫在1956年元月提交美國空軍後卻未獲青睞,直到1958年二月才因軍援開發中國家的需求而展現一絲生機、1959年7月30日首飛、1962年四月獲選。


Northrop F-5A/B因軍援開發中國家盟友以對抗共產主義擴張的屬性,命名為Freedom Fighter (自由鬥士)。

1965年七月下旬美國空軍自軍援批次抽調十二架F-5A,加裝空中加油管、駕駛艙及發動機艙底部裝甲等裝備後稱為F-5C,自1965年十月下旬派赴越南進行為期四個半月的Skoshi Tiger計畫。此計畫續以暫編實戰部隊進行戰術運用,藉低強度(邊和)至高強度(峴港)越南戰場地域實戰測試,評估F-5的對地密接支援與局部空優確保能力。


雖然各階段評估顯示F-5妥善率優於既有密接支援用途的North American F-100 Super Sabre以及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II,作戰效能亦不差,但攜彈量及作戰半徑皆不如,僅能作為輔助而無法完全取代。



最終美國空軍在1967年四月將實戰測試所餘的F-5A/C拆除空中加油管後全數移交予南越空軍,轉而採購Ling-Temco-Vought A-7 Corsair II。



基於這段歷史,Northrop在1972年推出的改良型F-5E/F即因Skoshi Tiger計畫而改以Tiger為名;但因五〇年代中葉已有Grumman F11F/F-11 Tiger艦載戰鬥機服役,故稱為Tiger II。


Skoshi Tiger為洋涇濱日文「少し虎」(一點點老虎)。但少し為不可數冠詞,無法與可數名詞配對,純屬洋人的東洋風瞎拼。原意應是指幼虎(小さい虎)。

「中正」的命名在1974年10月30日首架自行生產的F-5E虎安一號5101出廠時,作為祝壽之用。


因1979年元旦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才有政府發起的自強運動,全民捐獻成立各軍種的自強中隊。包括同年3月20日總統蔣經國指示撥款成立的十八架F-5E自強中隊。


F-5F Tiger II為容納兩名機組員,前段機身較F-5E延伸一公尺餘。


雙座Northrop F-5F Tiger II移除機首右側一門20 mm M39A2機砲以騰出空間予航電系統,右側的「空砲管」保留作為航電艙散熱進氣口,並非裝設假機砲作為配平之用。


F-5系列機首空間狹隘,航電系統升級通常就得移除機砲。例如泰國空軍在2020年推出的航電升級版Super Tigris單座F-5TH及雙座F-5THF皆移除一門機砲。


因此單座F-5TH的機鼻與F-5F構型類似,右側「空砲管」作為航電艙散熱進氣口。


雙座F-5THF則不具機砲,故將左側「空砲管」取消,但右側原有的航電艙散熱進氣口依然保留。



2007年九月下旬服役的伊朗空軍HESA Saeqeh (صاعقه,閃電)戰鬥轟炸機除了斜置(canted)雙垂直尾翼之外,僅進氣口與翼根前緣延伸(leading-edge root extension, LERX)的設計些許不同,在性能上其實就是架F-5而已。





斜置雙垂直尾翼最大的用處在於減少雷達截面,故匿蹤戰機多採此設計。此外,F/A-18的斜置雙垂直尾翼亦能搭配翼根前緣延伸產生的渦流,增加高攻角穩定度與俯仰、偏航控制性。


伊朗空軍將Saeqeh視為F/A-18,但其空氣動力構型似未進行大幅調整,發動機依然是仿製的J85。裝上兩片斜置垂直尾翼,漆成藍天使模樣,並不能讓F-5一躍而成F/A-18。

其實上世紀八〇年代前葉的Northrop F-5G/F-20 Tigershark與Grumman X-29才是F-5系列的登峰造極之作。兩者皆採General Electric F404系列發動機,推力與燃油效率皆大幅提升。

Northrop血脈相承:YF-17及F/A-18

Northrop在上世紀五〇年代中葉以高性價比輕型戰鬥機概念發展的N-156構型,將雙發動機集中置於機身並突出於尾端。此構型所衍生的機型延續逾半世紀,陸續成為全球多國空軍及美國海軍主力。






N-156構型獲採用成為T-38與F-5而取得商業成功之後,Northrop在1966年由此構型改良為N-300構型,預備作為取代F-5的次世代輕量戰鬥機。1967年N-300構型的P530衍生設計加大主翼前緣延伸(leading-edge extension, LEX),因外形類似膨大頸部的眼鏡蛇而暱稱為Cobra,即後續YF-17 Cobra的雛型。斜置(canted)雙垂直尾翼則始於1968年的P530-2衍生設計。



因應美國空軍在1971年五月啟動的輕量戰鬥機(lightweight fighter, LWF)發展計畫,Northrop以P530的空中優勢確保機款競標,亦即N-321構型的P600衍生設計。1973年三月再以P600發展海軍版P630構型以迎合美國海軍的艦載多用途戰鬥機需求。1974年四月美國空軍將將LWF改為兼具戰鬥轟炸能力的多用途空戰戰鬥機(Air Combat Fighter, ACF)標案。

1974年八月美國海軍提出海軍空戰戰鬥機(Navy Air Combat Fighter, NACF)標案,擅於陸基飛機設計的Northrop及General Dynamics即分別與擅於艦載飛機設計的McDonell Douglas及Ling-Temco-Vought (LTV)結盟,分別以ACF標案的YF-17及YF-16發展艦載衍生型。

美國空軍ACF標案中,以P600構型發展的YF-17於1974年6月9日首飛,但在1975年1月13日敗給General Dynamics YF-16。美國海軍NACF標案中,與Northrop同盟的McDonnell Douglas則以P630構型發展Model 267,於1975年5月2日擊敗Vought Model 1600,即F-18暨F/A-18。


自此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與McDonell Douglas F/A-18 Hornet分別成為美國空軍與美國海軍的多用途戰鬥機。F-16也順勢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替換Lockheed F-104 Starfihhter的機型,堪稱「世紀軍售合約」(the arms deal of the century)。

Northrop與McDonell Douglas的合作協議規範前者為北約盟國陸基款主要合約商、後者為美國海軍艦載款主要合約商。在McDonell Douglas以P630構型發展艦載F/A-18的同時,Northrop亦以P630構型發展陸基F-18L Cobra,卻不敵McDonell Douglas F/A-18 Hornet的全球銷售優勢。為此兩造自1979年十月開始纏訟,至1985年4月8日達成協議,由McDonell Douglas給付五千萬美元予Northrop取得F/A-18主要合約商資格,並劃定各自在協同生產涵蓋的區段。在此同時Northrop亦取消F-18L。


1967年4月28日創設的McDonell Douglas由1939年7月6日創設的McDonnell Aircraft Corporation以及1921年7月22日創設的Douglas Aircraft Company合併而來,1997年八月併入Boeing而消滅。
Northrop血脈相承:教練機衍生設計

N-156的原始構型為1955年三月的N-156TX,將發動機懸掛於兩主翼。


1955年十一月為美國海軍護衛航空母艦(escort carrier)設計的輕型戰鬥機PD-2706 (N-156NN)構型則將發動機置於舷側孔道,且具T型尾翼。此構型因護衛航空母艦明令除役而取消。



1956年一月調整設計的PD-2812構型即將兩發動機集中置於機身中線,以提升氣動特性並簡化維護。


後繼陸續有PD-2832、PD-2879A、PD-2879B等構型修改,終在1956年十二月以PD-2879D (N-156T)構型作結,即制式採用後的T-38A Talon。


而衍生的戰鬥機構型N-156F則不具PD代碼,即制式採用後的F-5A Freedom Fighter。


1974年Northrop推出N-325構型競標美國空軍新式教練機,搭載Garrett TFE731發動機。N-325也成為後續十年間Northrop針對各國教練機標案的基本構型,其形制與N-156初始構型PD-2706相似。


1976年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與Northrop合作開發的AT-3自強號高級教練機為N-330構性,1980年9月16日首飛。


美國海軍在1978年開始籌劃噴射機飛行訓練整合系統(Undergraduate Jet Flight Training System, VTXTS)。此案在硬體部份規劃發展先進噴射教練機以取代現役的North American T-2 Buckeye及Douglas TA-4 Skyhawk,最終於1981年十一月由McDonnell Douglas提出的英國BAe Hawk海軍型得標,即T-45 Goshawk。


VTXTS案先進噴射教練機競標者眾,同業結盟的Northrop與Ling-Temco-Vought也是其中一角。1978年LTV即提出V-532設計競標。


Northrop競標VTXTS的N-350及N-351兩設計分別在1980十月及1981年八月提出,而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自1976年與Northrop合作開發的AT-3教練機在1980年9月16日首飛。以時間軸而言,N-351與AT-3不分軒輊的外形可見兩者血緣極近,而隨對象需求不同有所修改;且AT-3的開發早於N-351,1976年時亦無VTXTS案。


1977年6月27日首飛的西班牙CASA C-101 Aviojet在設計階段曾與德國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MBB)及美國Northrop合作。該機構型類似六〇年代末葉MBB與法廠合作開發但競標敗給Dassault/Dornier Alpha Jet者,與Northrop較無關聯。同時C-101僅具單發動機,亦無對應的Northrop構型稱謂。


2017年四月公開亮相、2019年十月中旬首飛的伊朗HESA Kowsar-88/Yasin外形極類似AT-3,但並無證據顯示台灣與伊朗有相關銷售或交流。應屬以外形為基礎的逆向工程。機名雅辛(یاسین)為古蘭經第卅六篇,宣示古蘭經乃真神所傳遞的訊息。

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角色呼號的現實版

1993年3月11日USS Ranger (CV-61)航空母艦的最終攔截索著艦由時屬第二艦載機聯隊(CVW-2)降落信號官(landing signal officer, LSO)的Mark A. J. “Maverick” Garcia上尉與第124戰鬥機中隊「快槍手」(VF-124 “Gunfighters”)的雷達攔截官Tim Taylor上尉操縱VF-124所屬Grumman F-14A Tomcat進行。該艦服役卅六年,總計累積330683次攔截索著艦。

Garcia在1985年九月完成海軍飛行訓練選飛F-14,機型訓練結束之後分發至第21戰鬥機中隊「槍騎兵」(VF-21 “Freelancers”)。就在此時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甫上映,該中隊高層私下決定將次批新到任飛行員與雷達攔截官分別賦予Maverick與Goose呼號,於是飛行員Mark Garcia獲得Maverick呼號、雷達攔截官Calvin Craig則獲得Goose呼號。

據稱1987年間VF-21所屬序號161599、戰術編號NK212的F-14A-125-GR在座艙底部漆有兩員的姓名、軍銜、呼號。該機編號212在當時VF-21所屬機體中排在最後,依慣例分配予中隊最資淺機組員。ハセガワ在1988年出品的07018號1:48比例F-14A模型也立即採用此機塗裝。



Mark “Maverick” Garcia晉升至少校,於1998年十月服役屆滿十五年時退役。



Calvin “Goose” Craig晉升至上校,於2009年十二月自第七艦載機聯隊(CVW-7)聯隊長卸任後退役(左)。


Nathan A. “Goose” Ballou上校於2021年12月14日由第七艦載機聯隊(CVW-7)聯隊長卸任退役。




Dominic A. “Iceman” Garcia少校曾隸屬駐防加州勒摩爾海軍航空站(NAS Lemoore)的後備訓儲單位第122戰鬥攻擊中隊「飛鷲」(VFA-122 “Flying Eagles”)。



澳洲皇家空軍Pete “Mav” Mitchell上校則有不得不用此呼號的苦衷。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打擊群與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中的戰鬥序列

美國海軍現役十一艘航空母艦,組成九支航空母艦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 CSG)。航空母艦打擊群編制為一艘航空母艦、一支由65-70架定翼機與旋翼機組成的艦載機聯隊(Carrier Air Wing, CVW)、兩艘攻擊潛艦、一至二艘導向飛彈巡洋艦、二至三艘導向飛彈驅逐艦、若干艘輔助艦艇。


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中,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打擊群對「流氓國度」(Rogue Nation)核子設施發動攻擊時,戰術螢幕顯示戰鬥群中部份艦名與巡弋飛彈名稱。


• 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核子動力航空母艦:Nimitz級第四艦,1986年10月25日服役。自2019年起部署第11艦載機聯隊(CVW-11,代碼NH),為第九航空母艦打擊群(CSG-9)旗艦。


2019年間CSG-9艦艇編制尙包括USS Bunker Hill (CG-52)導向飛彈巡洋艦、USS Zumwalt (DDG-1000)導向飛彈匿蹤驅逐艦以及編制六艘Arleigh Burke級導向飛彈驅逐艦的驅逐艦23支隊(DESRON 23),與電影中出現的艦艇不同。

• 第11艦載機聯隊(CVW-11)

電影中出現的艦載空中預警機呼號Comanche,為序號166508、戰術編號NH602的Northrop Grumman E-2C Hawkeye 2000,隸屬CVW-11第六中隊,即第115空中指揮控制中隊「自由之鐘」(VAW-115 “Liberty Bells”)。



出擊的Dagger攻擊隊成員全非隸屬CVW-11,使用機體的戰術編號顯示來自不同中隊。





除了Maverick之外,Dagger攻擊隊成員座機皆延續訓練時的戰術編號,但與電影預計上映的2019年間各自隸屬中隊的戰鬥序列並不相符。若根據2019年間CVW-11的戰鬥序列,則各成員使用的機體所屬中隊仍有矛盾:
• Pete “Maverick” Mitchell上校:01,延續其擔任任務主官執行訓練時採用的戰術編號,但雙碼為陸基中隊的戰術編號形式。
• Natasha "Phoenix" Trace上尉、Robert "Bob" Floyd上尉:300,第146戰鬥攻擊中隊「黑鑽」(VFA-146 “Black Diamonds”),操作F/A-18E。顯然電影中其F/A-18F座機並非此中隊所屬。
• Bradley “Rooster” Bradshaw上尉:410,當時CVW-11並無此編制,在2020年才編入第87戰鬥攻擊中隊「黃金戰士」(VFA-87 “Golden Warriors”),操作F/A-18E。
• Reuben "Payback" Fitch上尉、Mickey "Fanboy" Garcia上尉:501,第142電子攻擊中隊「灰狼」(VAQ-142 “Gray Wolves”),操作EA-18G。然而電影中其座機為F/A-18F,並非EA-18G
• Jake "Hangman" Seresin上尉:105,第154戰鬥攻擊中隊「黑騎士」(VFA-154 “Black Knights”),操作F/A-18F。顯然電影中其F/A-18E座機並非此中隊所屬。

• USS Seawolf (SSN-21)核子動力攻擊潛艦:Seawolf級首艦,1997年7月19日服役。


• USS Vincennes (CG-49)導向飛彈巡洋艦:Ticonderoga級第三艦,1985年7月6日服役、2005年6月29日除役、2011年11月23日於德州最南端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拆解完畢。


本艦在1988年7月3日於荷姆斯海峽伊朗領海邊緣與三艘伊朗海軍砲艇交戰之後,將甫自阿巴斯港(ندر عباس)起飛前往杜拜的伊朗航空655航班Airbus A300B2-202誤認為1985年改裝後可攜掛炸彈的伊朗空軍Grumman F-14 Tomcat。在十次以軍民用頻道呼叫未應答後,發射兩枚SM-2MR Standard防空飛彈將其擊落,機上290名機組員與乘客全數罹難。


• USS Leyte Gulf (CG-55)導向飛彈巡洋艦:Ticonderoga級第九艦,1987年9月26日服役。曾在1996年10月14日於北卡羅萊納州外海操演時與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航空母艦輕微互撞。電影攝製期間隸屬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航空母艦為旗艦的第12航空母艦打擊群(CSG-12)。


• USS Mahan (DDG-72)導向飛彈驅逐艦:Arleigh Burke級第廿二艦,1998年2月14日服役,電影攝製期間隸屬驅逐艦22支隊(DESRON 22)。


• BGM-109C戰斧陸地攻擊傳統彈頭巡弋飛彈(Tomahawk Land-Attack Missile-Conventional, TLAM-C):1986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同年即將面射型BGM-109C-1改稱RGM-109C、潛射型BGM-109C-2改稱UGM-109C。此型巡弋飛彈為Tomahawk Block II,中段導引沿用Block I既有系統,即藉助AN/DPW-23 TERCOM (Terrain Contour Matching)地形高程匹配系統之慣性導引(TAINS);但終端導引採AN/DXQ-1 DSMAC (Digital Scene Matching Area Correlation)數位景象匹配區域關聯系統,使誤差圓徑(circular error probable, CEP)由Block I的八十公尺縮小至十公尺,以利傳統彈頭發揮效力。


根據電影中戰術螢幕顯示的航空母艦打擊群部份艦名,僅USS Leyte Gulf (CG-55)導向飛彈巡洋艦以及USS Mahan (DDG-72)導向飛彈驅逐艦裝備制式多聯裝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 VLS),可搭載發射戰斧巡弋飛彈。由飛彈發射時的艦橋結構可推測這廿枚戰斧巡弋飛彈由USS Leyte Gulf (CG-55)導向飛彈巡洋艦齊射。



附記

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在2020年3月22日起爆發COVID-19艦上傳染,受命駛往關島停泊,全體人員就艦隔離。2019年11月1日就任的艦長Brett Elliott Crozier上校於3月30日以未加密電子郵件向包括CSG-9司令Stuart P. Baker少將在內的三名上級軍官要求全數撤離艦上官兵、隔離確診個案、清潔消毒全艦。此郵件副本同時寄予上級軍官的幕僚,翌日即外洩而由媒體披露。4月1日美國海軍代理部長Thomas B. Modly下令全艦官兵撤離,翌日即將艦長Crozier上校以寄送未加密郵件予眾多人等、散播對疾病無謂恐懼之由解職。


然而Modly代理部長在4月5日對全艦官兵演說抨擊Crozier上校卻遭輿論反噬適得其反,以致在翌日公開致歉,並在4月7日辭職。


然而經海軍高層調查之後,仍認為Crozier上校與Baker少將對此緊急事件處理失當,因此前者不予回復舊職、後者已排定之晉升遭凍結。
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作業場景

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製作團隊在2018年八月下旬於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登艦拍攝。電影序幕與尾段的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作業場景絕大部份都剪輯自此。





當時部署於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者為第七艦載機聯隊(CVW-7,代碼AG),下轄戰鬥攻擊中隊僅操作F/A-18E的第四中隊第25戰鬥攻擊中隊「艦隊之拳」(VFA-25 “Fist of the Fleet”)未出現於電影畫面。

• 第一中隊:第143戰鬥攻擊中隊「嘔吐犬」(VFA-143 “Pukin’ Dogs”),操作F/A-18E


• 第二中隊:第103戰鬥攻擊中隊「海盜旗」(VFA-103 “Jolly Rogers”),操作F/A-18F




• 第三中隊:第86戰鬥攻擊中隊「角響尾蛇」(VFA-86 “Sidewinders”),操作F/A-18E





• 第五中隊:第140電子攻擊中隊「愛國者」(VAQ-140 “Patriots”),操作EA-18G




電影序幕戰術編號501的雙座機舷側漆有飛行員Reuben "Payback" Fitch上尉軍銜與呼號,後座武器系統官則是佩戴繪有VFA-143中隊徽頭盔的Mickey "Fanboy" Garcia上尉,以時間序而言並不正確。


電影尾段Dagger攻擊隊出擊時,此機垂直尾翼識別碼顯示為AG,為VAQ-140所屬之EA-18G。然而電影中Payback/Fanboy座機為F/A-18F,並非EA-18G


當時操作F-35C的兩支預備訓儲中隊第101戰鬥攻擊中隊「死神」(VFA-101 “Grim Reapers”)以及第125戰鬥攻擊中隊「莽騎兵」(VFA-125 “Rough Raiders”)亦在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進行航空母艦飛行作業測試訓練,因而VFA-101戰術編號NJ127與VFA-125戰術編號NJ410之F-35C、隸屬VFA-125之飛行甲板地勤人員皆入鏡。VFA-101在2019年5月23日解編,併入VFA-125。





2019年二月中旬電影製作團隊於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登艦拍攝場景。當時部署於該航艦者為第11艦載機聯隊(CVW-11,代碼NH)。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即電影中搭載Dagger攻擊隊對「流氓國度」(Rogue Nation)核子設施發動攻擊的航空母艦打擊群旗艦。


該聯隊第一中隊第154戰鬥攻擊中隊「黑騎士」(VFA-154 “Black Knights”)以及第四中隊第87戰鬥攻擊中隊「黃金戰士」(VFA-87 “Golden Warriors”)戰術編號NH401之中隊長彩繪機皆出現於電影畫面。VFA-87僅在2020-2021年間短暫編入CVW-11為第四中隊執行巡弋,此NH401畫面應是獲取該航艦起降資格期間。




這架戰術編號NH401的F/A-18E序號168911。


CVW-11第二中隊原為第147戰鬥攻擊中隊「阿爾戈英雄」(VFA-147 “Argonauts”)。VFA-147自2018年一月起由F/A-18E換裝為F-35C,轉隸第二艦載機聯隊(CVW-2,代碼NE),並在2021年六月進行F-35C首次戰鬥巡弋

原屬第八艦載機聯隊(CVW-8,代碼AJ)的第31戰鬥攻擊中隊「情聖」(VFA-31 “Tomcatters”)則轉隸CVW-11以接替VFA-147,見於甲板升降機場景。右側序號166508、戰術編號NH602的Northrop Grumman E-2C Hawkeye 2000即電影中呼號Comanche的艦載空中預警機,隸屬第115空中指揮控制中隊「自由之鐘」(VAW-115 “Liberty Bells”)。


附記

Dagger攻擊隊預備機Jake "Hangman" Seresin上尉為第151戰鬥攻擊中隊「義勇民警」(VFA-151 “Vigilantes”)所屬,駐防NAS Lemoore,操作F/A-18E。2018年夏電影攝製時為第九艦載機聯隊(CVW-9,代碼NG)第四中隊。電影中其座機僅具戰術編號105,別無其它徽誌。


然而在電影尾段突襲擊落流氓國度五代戰機,為Maverick與Rooster操縱的F-14A解圍時,其座機垂直尾翼卻繪有海軍航空戰鬥發展中心(Naval Aviation Warfighting Development Center, NAWDC)標誌,即移駐NAS Fallon之後的TOPGUN。

航空母艦運作雜談

航空母艦飛行甲板表面形態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的縱向紋路明顯、橫向紋路並不常見。










飛行甲板表面施作防滑(non-skid)塗料層,避免飛機、車輛、人員在潮濕環境操作時發生危險。


當防滑塗料層刨除時,也可見飛行甲板表面鋼板並非短矩形。


飛行甲板沖洗

美國海軍艦艇為移除核生化污染,設有反制沖洗系統(countermeasure washdown system, CMWDS)。

航空母艦上的反制沖洗系統則進一步與水成膜泡沫(aqueous film-forming foam, AFFF)泵聯結,除以AFFF泡沫屏蔽核生化污染,也作為航艦自力撲救火災的最後防線。此系統在1967年七月USS Forrestal (CVA-59)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大火事故後開始裝設。與AFFF聯動的反制沖洗系統通常每年啟動演練一次。


右舷泊港

航空母艦艦島設在右舷,故以右舷泊港。艦島設在右舷是活塞動力螺旋槳飛機時代的遺風。朝機首前進方向,西方世界飛機螺旋槳幾乎都是順時針轉動設計,因而產生左旋扭矩。故艦島位於艦載機起降動線的右側,以避免操控不慎發生撞擊事故。






美國海軍兩棲突擊艦(LHD/LHA)具備垂直/短距起降(V/STOL)飛行甲板。其甲板升降平台位於左舷,故以左舷泊港以利貨物及人員進出。


飛行甲板停駐飛機模式

航空母艦通常以閉鎖甲板(Locked Deck)停駐模式入港,即大量艦載機排列於甲板:後段為戰鬥機、前段為攻擊機、艦橋附近為其它機種。此封閉甲板停駐模式限制定翼機飛航操作,也用於洋上補給及暫停飛航操作的時機。




站舷禮

海軍站舷禮(Manning the Rail)與施禮當時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的停駐機排列模式無關。結束部署返回母港時艦載機通常已先行降落於陸上基地。












夥伴空中加油

彈藥酬載為重的任務機群自航空母艦起飛時通常搭載少量燃油以增加彈藥掛載量,起飛後再以空中加油機補給燃油供任務所需。






夥伴空中加油(buddy aerial refueling)則使用同機型,避免專職加油機佔據航空母艦有限空間與操作能量,形成戰力浪費。




陸基飛機不需要此種空中加油方式。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