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12日於美國紐約首映的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以震撼的空中場景拍攝剪輯帶起了同類型電影的旋風,不僅主角Tom Cruise一炮而紅歷久不衰、翌年美國海軍徵兵報名人數增加五倍之外,也使Ray-Ban墨鏡、掛滿繡章的飛行外套等週邊商品至今暢銷不絕。
「捍衛戰士」(Top Gun)雜談

時隔卅三年,續集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本預定於2019年7月12日上映,但因籌備不及而延至2020年6月4日,隨即因COVID-19全球大流行影響,上映日期延至12月23日,再延至2021年7月2日、11月19日,最終在2022年5月27日上映。

系列文章將兩部電影及電影採用的Grumman F-14 Tomcat、F/A-18等航空器之相關知識地北天南偏記雜談。部份圖像與資訊判讀承蒙Matthew Lawlor提供,特致謝忱。

目錄

電影考證
電影劇本淵源
支援電影攝製的F-14A
電影飛行組員所屬部隊:首集
電影中的Maverick座機
電影中的Iceman/Slider座機
電影中的Cougar/Merlin座機
電影中的Hollywood/Wolfman座機
電影中的Chipper座機
電影中的Viper與Jester座駕
電影中的空對空導向飛彈發射場景
懇親會意料之外的軍種間競爭
Maverick之父Duke Mitchell
Goose與Duke的越戰淵源

電影考證:續集
流氓國度Rouge Nation
續集人物的關聯性
Goose之子Bradley "Rooster" Bradshaw
電影飛行組員所屬部隊:續集
電影中的航空母艦打擊群
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作業場景

電影衣著、配件與車輛
Maverick飛行外套紀念章與其隱喻
補拍場景的飛行外套與血幅
美軍飛行員的象徵:陸軍A2及海軍G1飛行外套
速度的王者:Maverick座騎

電影攝製
以F-14進行的航空攝影
續集的航空攝影
專業與業餘的差別:首集
電影攝製前演員的訓練:續集
首映慶功會展示之F-14
博物館電影航空攝影實機塗裝復原:序幕
博物館電影航空攝影實機塗裝復原:終章

電影中其它飛行器與武器
MiG-28
Tom Cruise的古董野馬
Maverick的戰功展示機
極音速實驗機Darkstar
五代戰鬥機與空戰機動
流氓國度的防空飛彈
電影中的M1 Abrams戰車

軼聞
Tom Cruise初次軍用機體驗飛行
軍事電影攝製軼聞
跑龍套的未來好萊塢明星
電影拍攝殉職人員
百事可樂的置入性行銷
美國海軍徵兵廣告中的F-14
You are my Goose
電影角色呼號的現實版

延伸討論
座艙罩與彈射逃生:Goose之死
Feel the Need:戰鬥飛行員的年齡限制
空戰交換比與戰鬥機裝備機砲的迷思
穿音速飛行時的蒸汽錐
AIM-7空對空導向飛彈發射方式
美國海空軍飛機降落的相異模式
航空母艦降落過程的高度控制
航空母艦著艦降落引導

Grumman F-14 Tomcat歷史事蹟
Tomcat之為Tomcat
F-14首飛
操作F-14的主要美國海軍戰鬥機中隊
伊朗空軍F-14可能戰果
美國海軍F-14實戰戰果及戰損
第一次雪特拉灣事件插曲(1981)
友誼之火(1987)
飛行甲板噴流事故(1995)
空中爆炸事故(1995)
髑髏海盜旗雄貓最後巡弋(2004)
F-14最終飛行(2006)

Grumman F-14 Tomcat機體架構
可變後掠翼構型飛機的興衰
蘇聯空射反艦飛彈的威脅與末日掛載
雄貓的頦囊
F-14的發動機
F-14的翼套掛架
F-14的翼套翼板
炸彈卡車Bombcat
攜掛戰術空中偵察莢艙的Peeping Tom

F/A-18歷史事蹟
隼與蜂的恩怨情仇
Northrop血脈相承:T-38及F-5
Northrop血脈相承:YF-17及F/A-18
Northrop血脈相承:教練機衍生設計

美軍航空部隊暨軍制
美國海軍及美國空軍航空部隊編制
美國海軍艦載機中隊彩繪機CAG bird
甲板上的彩虹: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人員服色
VFA-86的響尾蛇圖騰演變

假想敵部隊與異機型抗衡
TOPGUN的淵源及徽章
F-14與F-15視距內空戰對壘(一)
F-14與F-15視距內空戰對壘(二)
八〇年代美國海軍假想敵中隊A-4戰術編號
美國海軍假想敵中隊的F-16
現代美軍異機型對戰訓練變革
TOPGUN書籍評論
虎與貓的邂逅

雜項
美軍機型諢名
攜掛核彈頭的空對空導向飛彈
航空母艦運作雜談
近海作業飛機清洗
載運汽車的航空母艦
導演Tony Scott
電影相關模型水貼
MotoGP車手的Top Gun裝備
台灣電影分級制度與捍衛戰士
Tomcat之為Tomcat

Grumman F-14 Tomcat的名稱,源於1966年底起擔任美國海軍部作戰署(Naval Operations)航空作戰(Air Warfare, OP-05)副署長的Thomas Francis Connolly, Jr. (1909-1996)海軍中將及其直屬長官作戰署長Thomas Hinman Moorer (1912-2004)海軍上將。



美國空軍與海軍自1961年起尋求取代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II的次世代戰鬥機。由國防部長麥納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主導的Tactical Fighter Experimental (TFX)計畫則在1962年底選定General Dynamics F-111作為海空兩軍種共用機型,以期節約軍費。但海軍基於越戰的實戰經驗,認為海軍型F-111B過重導致操控性不佳而遲未決定。1968年初,海軍飛行員出身的Connolly中將在聽證會中證言親身試飛F-111B時發現其推力不足無法承擔預期任務,導致同年五月F-111B發展計畫取消。然而Connolly中將也因證詞與政策相左,未獲拔擢晉升而在1971年於航空作戰副署長任內退伍。


後續接替F-111B的Grumman F-14即在權責主管Connolly中將與Moorer上將兩者督導下進行開發,也因此契機而獲暱稱Tom’s cat,進而改稱Tomcat。Tom是Thomas的小名,以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走紅的Tom Cruise本名即Thomas Cruise Mapother IV。





Tom一字自十四世紀起就用以稱呼雄性的貓;tomcat指稱雄貓的用法則源於十九世紀初。然而1927年亦出現以tomcat比喻如雄貓般四處勾搭異性,為滿足肉慾而性濫交的蔑視用語。因此1944年服役的Grumman F7F雙發動機艦載重戰鬥機本欲命名為Tomcat,即因此名觀感不佳而遭否決,改為Tigercat。



對戰鬥機而言,雙座會增加額外乘員與設備的重量,並不利於空戰。但在韓戰之後,戰鬥機已逐步轉型為多功能、全天候、視距外作戰、飛彈接戰、電子防衛等模式。與這些複雜功能相對應的各項雷達與航空電子設備讀值數據在上世紀六、七〇年代尙無法有效以視覺方式呈現,導致飛行員在任務中大部份時間必須低頭判讀儀表板指針與數字,無法有效遂行戰鬥。因此當時的設計傾向由另名機組員專職負責掌管雷達與航電功能,以俾飛行員從儀表板解脫,聚焦於戰鬥。

約略自七〇年代起,隨著抬頭顯示器、多機資訊共享、電子預警機戰術等技術的成熟,戰鬥機部份功能得以由其它機種協同運作、自身飛行作戰資訊亦能有效呈現,於是單座又成為設計主流。然而部份作戰任務較複雜的機種例如McDonnell Douglas F-15E Strike Eagle、Boeing F/A-18F Super Hornet等,仍然維持雙座機組員分工。

附記

上世紀七〇年代後葉,北美防空司令部有鑑於Grumman F-14 Tomcat的強大攔截能力而提議用其陸基版取代Covair F-106 Delta Dart。


然而美國空軍不想再操作專一功能攔截機,也不想再跟海軍用一樣的機型,因而作罷。最後以McDonnell Douglas F-15A Eagle擔當。
美軍機型諢名

美國海空軍各機型幾乎都有約定成俗的非正式稱呼。這類諢名大都源自空地勤人員的戲謔稱謂,也可能源自航空愛好者。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諢名「蟲」(Bug)、「塑膠蟲」(Plastic Bug)來自其官方稱謂及大量應用的複合材料。此諢名可能源自航空愛好者。


衍生的Boeing F/A-18E/F Super Hornet也因而稱為「超級蟲」(Super Bug),但因其更大更重而多以「犀牛」(Rhino)稱呼,與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II諢名相同。


Grumman F-14 Tomcat因龐然大物降落時展翅的樣貌而得諢名「火雞」(Turkey)。裝備戰術空中偵察莢艙(TARPS)的戰術偵察機型稱為「偷窺狂」(Peeping Tom)、具投擲炸彈能力的戰鬥轟炸機型稱為「炸彈貓」(Bombcat)


「鬆餅」(Pancake)指的是F-14兩發動機間的機身尾部平板結構,而非其諢名。


而首架獲得「火雞」諢名的Grumman TBF Avenger艦載魚雷攻擊機亦因體積龐大得名。


這類約定俗成的非正式稱呼中,比較耳熟能詳的是Fairchild Republic A-10 Thunderbolt II的諢名「疣豬」(Warthog)、「肉豬」(Hog)。


General Dynamics F/FB-111系列則從未有過官方稱謂。直到1996年七月退役時,美國空軍才將外界使用已久的諢名「土豚」(Aardvark)作為官方名稱,為其畫下生涯句點。


「草地飛鏢」(lawn dart) 諢名常用以指稱經常發生迫降事故的飛機。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僅具單發動機,因YF-16原型機與早期F-16A的Pratt & Whitney F100-PW-200發動機經常故障,導致起飛後墜回地面而得此諢名。此諢名對F-16還有更深層聯結,因爲dart是延續1954年General Dynamics併購Convair之後量產的F-106 Delta Dart名稱。此發動機缺陷已改正,因而之後也少有聽聞。自始F-16的非正式名稱即為「蝮蛇」(Viper),而同有「草地飛鏢」諢名的還有Rockwell B-1 Lancer。


附記

美國空軍在1975年1月13日決定採用General Dynamics YF-16。屬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四國當時亦正尋求取代現役Lockheed F-104G Starfighter的後繼機種。美國空軍的決定使YF-16成為四國次世代戰鬥機的首選。

GD廠因此安排序號72-1568的YF-16第二架原型機參加1975年六月初的巴黎航空展,為歐洲潛力買家進行飛行展演。但5月8日試飛員Neil R. Anderson (1933-2006)在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的Carswell空軍基地進行預演時,該機因右側主輪卡住輪艙無法放下,只能在數千名GD廠員工及家屬眾目睽睽之下以機腹迫降。


GD廠立即改以序號72-1567的YF-16首架原型機飛越大西洋參展,擊敗同場較勁的Dassault Mirage F1E,獲得北約四國訂單;亦開啟F-16成為全球最銷售戰鬥機之路,堪稱「世紀軍售合約」(the arms deal of the century)。


當飛機在機體完整的狀況下以機腹迫降時,降於瀝青鋪面跑道遠比草地安全。機腹迫降於跑道造成起火燃燒的機率極低:蒙皮金屬與瀝青鋪面摩擦產生火花的機會低、迫降前燃油應已宣洩、迫降得宜亦不致造成燃油槽破裂。草地或許表面柔軟,但下方土壤可能堅硬不平,易使飛機在迫降過程中翻覆,更為致命。

這架YF-16只作飛行展演,故攜行燃油極少,無法長時間滯空藉特技動作設法抖落主輪。加上它已獲指派即將啟程赴歐進行商業推廣,關係著GD廠未來的生存。試飛員應是基於盡量保全機體的考量,才決定以機腹迫降在跑道旁草地。整段機腹迫降過程非常平順柔和,充份展現試飛員的高超技術;但終究無法避免機體結構挫屈受損,未能立即修復參展的結局。
Maverick飛行外套紀念章與其隱喻

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是部不講究考據的校園青春片。導演Tony Scott甚至在電影拍攝時,對前來抱怨演員飛行外套繡章亂貼的海軍軍官們說:「本片是拍給在堪薩斯種小麥,搞不懂這些差別的農夫們看的,又不是拍給海軍戰鬥機飛行員看」(We're not making this movie for Navy fighter pilots, we're making it for Kansas wheat farmers who don't know the difference)。由此可見一斑。

Maverick飛行外套背章為USS Galveston (CLG-3)輕型飛彈巡洋艦1963-1964年間遠東巡弋(Far East Cruise)紀念章。本艦自1963年10月17日至翌年4月16日率領第九巡洋—驅逐艦隊(Cruiser-Destroyer Flotilla 9)進行首次西太平洋巡弋,主要造訪日本各港口,並曾於1964年二月間泊於高雄港。



美國海軍遠東巡弋紀念章行之有年,部份形制以造訪國家的國旗拼貼。然而1963-1964年間USS Galveston (CLG-3)輕型飛彈巡洋艦首次遠東巡弋並無相關紀念章,可能是劇組以既有形制仿造而來。選擇此艦的原因並不清楚。





若真要找出一點蛛絲馬跡,電影中Topgun教官Mike “Viper” Metcalf中校向Maverick透露在越戰期間與其父Duke Mitchell為美國海軍第51戰鬥機中隊「嘯鷹」(VF-51 “Screaming Eagles”)戰友,當年部署於USS Oriskany (CV-34)航空母艦,操作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II。Duke Mitchell在1965年11月5日作戰失蹤,且其執行任務屬高度機密不得公開。




USS Galveston (CLG-3)輕型飛彈巡洋艦結束首次遠東巡弋後,在1965年七至十二月間配屬第七艦隊投入越戰,負責航空母艦防空、陸上目標砲擊支援以及海面搜救任務。1965年10月5日,部署於USS Oriskany (CV-34)航空母艦的美國海軍第162戰鬥機中隊「獵人」(VF-162 “The Hunters”)所屬序號150848、戰術編號AH227之Vought F-8E Crusader由Rick Adams中尉操縱,在戰鬥任務中遭俄製С-75 Двина防空飛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代號SA-2 Guideline)擊損起火,返航六十五公里後爆炸;飛行員彈射落海,經直升機營救至USS Galveston (CLG-3)輕型飛彈巡洋艦上。這就是兩艘軍艦唯一有過交集的事件。自此兩艦在越南戰場就未再照面。



然而USS Oriskany (CV-34)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Essex級航艦,無法操作既大且重的F-4。VF-51直到1971年才由F-8J換裝為F-4B,且該單位自成軍以來也從未部署於此航艦。



VF-51在1964年越戰期間為率先以F-8執行轟炸寮國秘密任務的海軍戰鬥機中隊。因此若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提及VF-51以感謝其協助空中場景攝製,大可設定Duke Mitchell為該中隊F-8飛行員,部署於USS Ticonderoga (CVA-14)航空母艦,在轟炸寮國的秘密任務中作戰失蹤自然無從公開。

Goose因飛行事故殉職後,Maverick曾與雷達攔截官Sundown短暫搭配以完訓。但Maverick因心理障礙無法接敵,導致訓練課程未能順利完遂;兩人於是在米拉馬海軍航空站停機坪發生爭執。此場景中,Maverick左臂佩戴的正是USS Galveston (CLG-3)艦艇章,與其飛行夾克背後該艦1963-1964年巡弋東亞的紀念章互相呼應。





USS Galveston (CLG-3)輕型飛彈巡洋艦1958年5月28日服役、1970年5月25日除役、1973年12月21日拆解,顯然為Duke Mitchell曾服役的艦艇。根據電影中隱現的證據,Maverick父子倆的軍旅生涯皆應始自海軍水兵,再進入海軍飛行學校受訓成為飛行員。而Maverick佩戴與USS Galveston (CLG-3)相關的各式佩章則用以紀念其父。

此場景中,Maverick的飛行服除左臂別有USS Galveston (CLG-3)輕型飛彈巡洋艦艦艇章,左腹亦佩戴USS William H. Standley (CG-32)飛彈巡洋艦艦艇章。




USS William H. Standley在1966年7月9日服役時屬飛彈護衛艦(DLG)、1975年6月30日改屬飛彈巡洋艦(CG)、1994年2月11日除役。此艦應為1962年出生的Maverick在海軍水兵時期服役的艦艇。


軍旅生涯始於海軍水兵的美國海軍飛行員俗稱「野馬」(Mustang)。電影中Maverick/Goose因飛掠機場塔台遭Topgun教官Viper與Jester訓斥後,Viper自桌上抽起Maverick的服役紀錄資料夾,封面即清楚列明「水兵服役紀錄」(Enlisted Service Record)。之後Goose在與Maverick交談時亦提及因Duke Mitchell作戰失蹤一事導致Maverick無法錄取海軍官校。


若謂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Maverick佩戴USS Galveston (CLG-3)相關的各式佩章是為了紀念其父,則從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預告片即可見Maverick已佩戴與自己相關的標記。其飛行外套背章已換為虛構的美國海軍1985-1986年印度洋巡弋紀念章,正是他締造擊落三架敵機紀錄的時期。


此巡弋章已不見中華民國與日本國旗。右下角為當時Maverick隸屬的虛構VF-1中隊徽。左下角為美國海軍第一戰鬥機中隊「狼群」(VF-1 “Wolfpack”)在七〇年代設計的機種臂章,為一架主翼後掠、翼套翼板伸展的Grumman F-14 Tomcat;但電影中將黑色邊線換為白色。


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上映時,此虛構的美國海軍1985-1986年印度洋巡弋紀念章已不復存在,回歸USS Galveston (CLG-3)輕型飛彈巡洋艦1963-1964年間遠東巡弋紀念章。



Tom Cruise一直保留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穿著的飛行外套,並以原始風貌展現於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開場。

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拍攝殉職人員

1985年9月16日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拍攝期間,民間特技飛行員Arthur Everette Scholl以Aerotec Pitts S-2A模擬電影中造成Goose喪生的螺旋失速(flat spin),拍攝飛行員在此狀態中所看到的景象,但最後無法改出而墜海失蹤。本片片尾特別以「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rt Scholl」作為紀念。



原始設定Cougar因降落失敗座機撞擊飛行甲板喪生;Goose則是因空中撞擊墜毀喪生。但美國軍方認為這種橋段不利本片作為募兵廣告的價值,所以改成電影所呈現的方式。

雙發動機舉升體(lifting body)機體設計都有可能進入螺旋失速,只是改出困難,即使施放減速傘都不甚可行。




先進戰鬥機藉線傳飛控、向量噴嘴、氣動構型設計、強力發動機得以進行各種炫目且優雅的飛行特技。也能特意進入螺旋失速且有效駕馭,以特殊的飛行機動取得對戰優勢。


而T-50就是Su-57的原型機。
跑龍套的未來好萊塢明星

因演出1994年電影「刺激1995」(Shawshank Redemption)而走紅的Tim Robbins在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飾演Sam “Merlin” Wills中尉。Merlin一開始是Cougar的雷達攔截官(radar intercept officer, RIO),在Goose死後成為主角Maverick的雷達攔截官。在本片只是跑龍套的角色。




當年的青春偶像Johnny Depp,在1986年電影「前進高棉」(Platoon)戲份都快被導演Oliver Stone剪光了。


曝光率極高的Laurence Fishburne在1979年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中也只是一介小兵。


至於「刺激1995」的片名,其實是由1973年保羅紐曼(Paul Leonard Newman, 1925-2008)、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dford Jr., 1936-)、羅伯蕭(Robert Archibald Shaw, 1927-1978)三大卡司主演的賭博詐騙電影「刺激」(The Sting),加上台灣片商在1995年引進此片上映而成。


1973年電影「刺激」(The Sting)講兩個騙子扳倒黑幫老大,有些類似典獄長遭算計的情節。計入通膨因素,該片是至今前廿大賣座鉅片,也獲得1974年第四十六屆奧斯卡獎七項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可謂名利雙收。或許年代久遠,但當年為電影取名「刺激1995」的片商想必是熟諳商業片的大叔,加入年份也是當年時興的作法。看來是中年大叔的惡趣味。
Feel the Need:戰鬥飛行員的年齡限制



【快訊】阿湯哥真的無極限! 《捍衛戰士》續集正式開拍!這篇介紹文將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海報標語「Feel the Need」翻譯為「感覺被需要」,引發熱烈迴響。回顧首集,此語是Maverick和Goose唱雙簧:「I feel the need...」「...the need for speed!」。但卅餘年後「Feel the Need」如何解釋也頗堪玩味。


參照介紹文中的重點提示:Feel the Need和無人機。Feel the Need如果照介紹文翻成「感覺被需要」,則這個「被需要」一部份可能如介紹文所言來自被無人機取代的技術潮流壓力;另一部份其實應該來自飛行員自身的年紀。

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於1986年上映,本預計在2019年推出續集「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間隔33年。但續集間隔超過33年的好萊塢電影就已有22部;即使推延至2022年上映,續集間隔超過36年的好萊塢電影也有16部。首集與續集間隔最長紀錄是1942年電影「小鹿斑比」(Bambi)與2006年續集「小鹿斑比2」(Bambi II),間隔63年半。

Tom Cruise生於1962年。1986年電影首集上映時年方24歲,與初出茅廬血氣方剛的電影角色年齡相襯。但2019年就已57歲,早已過了一般飛行員能任意翻騰進行空戰纏鬥的20-30餘歲體力、技術、反應的巔峰期。

以五、六十歲之齡仍在執勤的戰鬥機飛行員亦有少數,諸如2018年七月以66歲之齡退役的澳洲皇家空軍Phillip Frawley少校、1957年出生仍在現役的美國空軍Trulan Arthur Eyre少將、2015年初以54歲之齡退役的美國海軍Tim Kurtz中校,當時所屬之第204戰鬥攻擊中隊「河蝮」(VFA-204 “River Rattlers”)為後備訓儲單位,配備F/A-18A+。


2022年1月31日事故喪生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石川縣小松基地飛行教導群司令田中公司一等空佐,號稱航空自衛隊最年長飛行員,時年52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Emil “Bully” Lang上尉在33歲才開始飛行訓練,34歲派赴戰場,一年半期間就擊落173架敵機,也締造單日擊落18架無可匹敵的紀錄。所以年齡對天賦異稟的王牌飛行員而言並非絕對限制。


1986年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Maverick軍階為上尉,而原本預計在2019年上映的續集「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中其軍階為上校。依慣例在服役四年後即能晉升上尉,因此Maverick開始服役的年份不晚於1982年,至2019年至少已服役37年。


依據美國法典10 U.S.C. 634 - Retirement for years of service: regular colonels and Navy captains明文規定,未在晉升之列的正規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上校於服役屆滿卅年後須即刻退役。Maverick能在超過卅年法定服役年限後繼續以上校階留任,大概只有下列四種可能:
• 已在晉升之列,但藉各種政治影響力規避晉升
• 具有無可替代的技能
• 服役期間曾退役後再回役,總服役未超過年限
• 擔任海軍學院教授

當然退役後以民間身份回聘任教也是選項之一,不過續集中57歲的Maverick會以何種身份登場實在頗令人好奇。該不會是2000年上映的「太空大哥大」(Space Cowboys)這種戲碼吧。


2022年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已將Maverick延役多年歸功於已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的Tom “Iceman” Kazansky海軍上將長期以來透過影響力與政治人脈庇護。也因此當Kazansky海軍上將去世之後,Maverick即遭威脅勒令退伍。


美國海空軍飛行員直到中校或上校都肩負駕機參與前線戰鬥任務的職責,但並未規定將級高階軍官不得飛行或參戰。將級軍官不指派飛行任務,亦不親身參與實戰的原因純粹因為本身賦予職責與戰鬥飛行員不同,平日未參與部隊演訓以致戰技、操控熟練度、團隊默契皆不如,加上年齡因素導致體力與反應衰退而已。然而將級軍官親自操控,由校尉級飛行員任副駕駛伴飛的情況也不算罕見。



上校是仍能規律執行飛行勤務的最高軍階。故首集之後卅三年的續集安排Maverick為上校,而非坐辦公室的高階將領,應是試圖迎合其持續不斷飛行的鋪陳。
對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

就是打沙灘排球時

那個北斗神拳的姿勢
江山輩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葬舊人
redshoulder wrote:
1986年電影「捍衛...(恕刪)


當初可是風靡一時....
總覺得阿湯哥回來演第二集格格不入!!(聽說吳宇森的"變臉"也要重新編演!!)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