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要很久才會完工的鋼管公路車

在換裝42T飛輪時,發現幾個疑問。
這顆飛輪不用加墊片,同樣12速的11-46T是要加墊片的,不知道是差在哪裡?
調整完換檔還算順,但最大盤跟最小盤鏈線好像比原來的斜,切到最大最小盤,鏈條明顯會抖動,原來的不會。
對岸的使用者對順泰的螺絲常抱怨太軟,今天是領教到了,在調整B螺絲時轉不太動,後來發現之前撐太長整根變成弧形。
試騎一小圈,最大跟最小檔感覺沒什麼問題。
現在,多了11-46T 11速跟12速飛輪各一顆,不知道有沒有大人想收留的?
306qqa wrote:
這車騎了一段時間,發...(恕刪)

分享一些經驗與思考邏輯.
我在練習組裝電腦時都是到回收場挑機體回來練的.
N台組成一台,零組件是東拼西湊能開機就算數.
當時很流行"超頻"
人家汰換下來的,能用最新最主流的OS當然是目標.
事實是...
可開機,但OS版本未必是新的最好.(最適用.最順暢)

我的iPhone4s因為回復最初版,很順.
但已經找不到可匹配的APP.
依建議升級至最終版,有些app可用.
但,可能是龍頭老大互不相讓或各有其他鬼胎(我猜想的)
硬體性能非常好,也很耐用的一個機器...
因軟體的支援問題而變成類磚塊.

i6s
忘了是在哪個版本
真的有起死回生,鳳凰浴火的舒適感.
誤判形勢,順著通知一路更新到現在.
也快成了類磚塊.

有句話叫見好就收
可是,何時是最好的?
與其說是考驗智慧,倒不如說源頭的謀算才是關鍵.

螺絲與器械.
說真的,某世界工廠有很多一次性的東西.
他鎖好了,你就別再去動他.(源頭鎖了算)
手工具與其他動力輔助(電動.氣動)工具
所謂的"厲害了,我的廠"親身經歷過就知如何取捨了.

重要的機具銘牌(含工作母機)
鉚死的優於鎖螺絲的優於以膠貼附的.
其中的責任製作與代工施作或公版分貼...
自己去衡量.

想說的重點是
你的車架是哪個朝代的主流?
而你想配的零組件是否可切合?

超頻成功很寬慰
但OS可跑得順,跑得有效率?
有時降版(或符合硬體效能)未必不是個最佳方案.
306qqa
[笑][笑][笑]
306qqa
謝謝leone大過獎,我這哪是超頻,根本就是亂搞。
恭喜您啊 10月懷胎,車子弄好可以騎車了。

700x23c的輪胎要騎後山的路,真的比較勉強,胎面較小輪胎抓地力不太夠,建議騎在平坦的柏油路面會比較好一些。

後變速器的墊高問題,您應該也清楚,安裝一個薄薄的墊片,就可以換檔順利,沒有安裝就會不順,差別就只是每一個後變速器的齒片間隙高度並不相同,組裝起來後的高度差就有些差距,安裝起來之後,鍊條在變速時候的順暢度就會受影響,況且當練條使用一段時間後,鍊條因磨損而變長,後變速器的彈簧張力就會變弱,變速問題就變得更明顯。
306qqa
新換上這顆飛輪11-42T,好像不是主流規格,應該是工廠自己組合的,也許就是整顆厚一個墊片的關係,在踩踏強度不高的賞鳥行程下使用,應該可以用很久
為了飛輪最小盤跟最大兩盤抖動的問題,在家搖曲柄的時間比出門騎的時間還長。
照道理說,差這2mm不到的偏移,不應該讓最大最小齒都會磨到才對。
蹲在車邊搖了幾天曲柄,發現最小齒抖動,磨到的並不是齒盤,而是導輪,調了限位螺絲好一點點,但無法完全消除,撥緊一點後腿,發現改善很多,果斷拆鏈條量長度,之前因為加大上下導輪的關係,用後腿垂直地面的方式決定鏈條長度,這次不管導輪了,用大盤對大飛加4目剪鏈(縮2目)。小飛抖動的問題算解決了。
但,抓龜走鱉,最大兩檔抖動依舊,第5,6檔卻變得不上不下,上下檔都要轉很久才會入檔,再不就要多撥一下變把跳過去。
再回去複習安裝調整變速器的程序,在01這裡找到1張圖,說明調整B螺絲,除了會影響上導輪跟飛輪的距離,也會影響導輪在變檔時橫移的距離,調整B螺絲後,果然解決了,最小齒也更順了。
至於最大兩齒,應該可以確定是鏈線太偏問題,雖然不掉鏈,但也蠻討厭的……
leone823
earl大大是隱身市井的高高手,在01也從他的分享交流中獲益匪淺.[拇指向上]
306qqa
從不小心把第一台公路車拆了開始,很多問題,都是在01找到答案的。

這個偏移量,肯定是會抖動的

最小齒並不會太斜,所以會抖就不對了

比對一下上一張圖裡上下導輪的相對位置,剪掉2目是對的。
而最大兩齒太斜的問題,要感謝TONY大的提問 ,找到offset 6mm的盤片,順便再縮小大盤為40T,40T配11-42T飛輪,騎起來更輕鬆了。
底下這張圖是我在新瑞興車店網站上看到的變速齒輪正確換檔時機,提供參考:



個人覺得,前面大盤一個單盤要去涵蓋後面變速齒輪 ( 11 速 )那麼多檔位是有些強人所難,如果前面大盤能夠有個 2,3盤,可能您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有時候想要多一點功能,就會製造更多的煩惱出來。
306qqa
我應該是有換檔障礙,以前騎雙盤也是常常小盤騎到底,所以乾脆改用單盤無腦換檔。
您都這麼說了,那我想想應該很早以前就有 換檔障礙 了



以上這張圖是我很多年前買的6速後變速齒輪,會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的最大齒盤是34齒,這樣在爬山時非常好用,目前還在使用。

目前我的前大盤使用 48,38,28,後變速齒盤是 14~34 齒 6速齒盤。每次騎車到后里或是東勢,沿路都是上坡,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前大盤調到28齒,接下來就是一盤到底,只是改變後變速齒盤,前面就沒有變過。但是在回程下坡時,才改變到48齒,一路騎回家。經過市區或是走走停停就用38齒,也是整路都用這種齒盤。

對於目前這種後變速齒盤11或12速,我有些想不通,有用的就是快速的最小盤11齒,與爬坡的最大盤42齒,中間的齒盤幾乎都很少用,那幹嘛還要買這麼多速少用的齒盤,難道是為了增加重量嗎?請問您有答案嗎?
306qqa
想想,從你的角度來看選檔的問題,也可以解析我目前的盲點。
p205jack wrote:
那幹嘛還要買這麼多速少用的齒盤

配速很好用.尤其是多元騎乘的環境下.
以前住市區,騎的是17公里海岸線,用50/38+14-28,14速大概也只4,5檔是慣用檔,自從搬到半山腰住,每次騎河濱回家都要用牽的才回得了家,所以組了前一台小徑,後又為了騎後山,才想再組更大盤的車。
換檔障礙患者的症狀表現,是覺得重得踩了就換大一盤,覺得慢了還是迴轉太快了就換小一盤,不會去記現在用哪一檔,所以就像Leone大說的坡度變化多的路段,速別就不嫌多了。
306qqa wrote:
以前住市區,騎的是17...(恕刪)

坡度變化之外,還有鋪面不同的環境.

近期因為多了狗肉胎,所以面對的鋪面也多元.


速度沒法快,但轉速與扭力需足夠.

歐告目前是10.7kg,籃子仍擠得下,但整體車重非常有感.
在那多元的路面幾乎都是低轉高扭力在運行.
即使是平整的路面,但若再頂上逆風...
幾乎都是最大那三盤飛輪在交替著.

老奴才 22-32-42 配14-28七速

賈文青 46T單大盤 配14-28七速

單盤.三盤.變速器位置是這個樣.

高速檔


低速檔


低速檔視路程長短在掛,不是上坡後就沒事.
22x28未必會掛很久,但在調節體力上蠻有貢獻.
306qqa
自換單盤後,騎平路幾乎就13T15T兩檔在換,下坡或超車會切11T,只要一上坡,就狂往大盤切,完全弱肌的表現。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