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GIANT TCR ADV SL變色龍開箱 加碼與 2011 CANNONDALE SUPERSIX HM比較


a987 wrote:
個人心得TCR IS...(恕刪)

XS和M差這麼多耶...我S試過還可以
M根本幾乎跨座就問題很大...捷安特車S和M之間其實還要再塞一個尺寸才對...
您竟然等於橫跨了3個尺寸阿...
龍頭還一樣長...好想看看您騎乘的照片...
攝影.音樂.閱讀.單車.APPLE

那台車是很久以前,台灣剛引入fitting時在嘉義量的,那是去騎阿里山登山賽空暇時逛到的

龍頭為什麼都是10cm,其實是11cm操控性我不喜歡,9cm我會緊張,所以都固定10cm

跨座沒問題都離得夠安全

M size其實不難騎,指的是平地

山路時抽車超沒力,而且浪費體力,因為手過度向前

丘陵地,表現還不錯,M size在參加神牛坡---明池團體計時賽表現還不錯

但是武嶺就想把車丟下山

後來隔年換白牌車後,武嶺就進3HR內了

車合不合身很重要,但因為我只跑山路,所以僅供我個人心得

S size其實我後來也騎過,還是很大



franklin523 wrote:
這篇來的有點遲,因...(恕刪)


感謝樓主分享,內文圖文並茂真的太精彩了,三角函數小弟都忘了真是配服...
小弟身高163,目前騎FUJI的SST3.0已經6年了,上管有效空間是51.7,
一直覺得座艙太大(龍頭已經是8公分),所以一直有想換車的慾望,
Giant尺寸男車最小是XS上管是51.5,感覺好像跟我的51.7差不多,
所以一直很怕換車沒有改善的效果,可以請問樓主跨高作為換車的參考嗎?
謝謝您~
cire wrote:



感謝樓主分享,...(恕刪)

身高165/跨高76
請參考
其實我同意a987大大講的, 我的身高將近174cm,剛好是Giant尺寸介於S與M之間的尺寸, 而真正在騎時,只要不是用來競賽,或用來專門爬坡, 我發覺不管是XS, S, M, M/L的哪個尺寸, 我都可以簡單的fitting調到還可接受的程度, 橫跨四個不同尺寸! 如果哪天需要逃難時,不需要特別傷腦筋,趕快隨便騎一台尺寸逃命都行.

實際在騎的時候, 我騎M或M/L在平地的速度不會跟XS或S有明顯的差別, 但是騎久了之後(>60km), 較大尺寸的比較容易肩膀酸(身體要伸較長), 而較小尺寸的比較容易摩擦到胯下(坐墊高度與前後的關係), 各有優缺點, 都還要進一步更精確的fitting才行.

至於爬坡, a987大大說過了,較大尺寸的很吃虧,爬得很累. 但好處是下坡時的穩定度好很多.

當然,如果買來有競賽的要求,尺寸與fitting就要嚴格許多. 我說的橫跨不同尺寸只適合於拿來順順的旅行騎乘而言的. 小尺寸的適合爬坡與飆快,而大尺寸的因為伸展度大,較適合健身.
在個人心得一點

跨高是重點,越高可以適應的尺寸越多

但是重點中的細節,騎車角度(坐墊前後移)

很多人都說利用龍頭及坐墊前後移動來調整座艙大小

是的,沒有錯可以調整到適合的尺寸

但是重點都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問題

肌肉記憶,為什麼很多人調完座艙後但騎乘時間沒有比之前的車好

仔細看我之前的時間紀錄,只有差15分鐘左右

因為我的肌肉記憶是將坐墊移到最後面,所以我騎XS,S,M size都是最後面

短距離(5KM以內)爬坡時間不後差太多,但是時間拉長後

會很明顯越差越多,因為肌肉提早疲勞了,因為我的上半身過度延伸

腰部也過度壓縮,背部肌肉過度延伸造成肌肉使用過度,抽車更是無力

那為什麼不座墊調前,細節就是肌肉記憶,那不是我長時間訓練得出來的肌肉角度

角度不對,那會提早肌肉使用過度,白話就是(抽筋)

因為我最早的訓練車是 Giant Fcr平把公路車 S size 46立管 53.5上管 龍頭10 座墊移最後

所以我習慣這樣的角度,剛好我第一台公路車 Merida 909 XS size 50立管 52上管 龍頭10 座墊移最後

加上彎把變速器手把較前面,運氣剛好2台接近相同

所以我剛比賽時就拿到還不錯的成績

因為我以前比較常跑比賽,而且剛好是鋁架進入碳架的高峰期

就讓我累積較多不同尺寸車架的機會

個人小小的心得分享一下




請問樓主一般版supersix跟supersix hm版騎起來的差異是否可以也分享一下?謝謝

franklin523 wrote:
這篇來的有點遲,因...(恕刪)


有帥到..恭喜入手!
kimmer wrote:
請問樓主一般版sup...(恕刪)

這可能要給我一點時間蒐集過去的資料當輔助說明...
先寫一下我的感覺
不過這兩台車大小有差,不能全然當做是材質強度上的差異
S6-
尺寸50 上管525 龍頭10 大盤改bb86 DA9000
S6 HM-
尺寸48 上管515 龍頭11 大盤cannondale hollowgram SL BB30

踩踏扎實度S6 HM勝
其實這個挺明顯的,但是我不確定有沒有受到BB30的影響
五通的強度上真的是有明顯差異,也是差異度最大的
抽車加速靈敏度是我騎過最棒的

重量S6 HM勝
其實沒什麼好比的,光是前叉
重量上就320g對422g的超巨大差異
車架就更不用說了...




舒適度S6小勝
硬度強度是一個雙面刃
在長程競賽上,較軟(或說是吸震度較高)的車
對於處理震動上還是較優異,距離一長你就不會太在意到底硬不硬了...
不過這點可以用好的外胎或管胎無內胎等處理

總體而言...HM有他貴的道理,而且差異也真的蠻大的
如果預算許可當然是HM,但一般版的也沒有那麼不堪,試過的人也都讚不絕口
另外我想說是2012年以前的才有那個價值...
之後的evo HM除了輕我真的看不出有什麼強度可言...
我寧可保留一般版也不會想買新款的evo HM...
攝影.音樂.閱讀.單車.APPLE

franklin523 wrote:
就想說試試看giant SLR碳纖弓坐墊一開始前幾次讓我不太舒服,後來才了解這張坐墊的水平調整基準點位置,調整後明顯好不少


方便請問樓主,slr水平基準點位置與romin的差異嗎?
我原先也是從romin跳過去slr坐墊,一開始還後會換了slr,覺得romin好坐。
但是慢慢微調之後,slr也是可以抓到舒適點,但是沒有特別去研究它水平基準點這件事情,剛好樓主提到,想說請教一下,謝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