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發展也得選對路,走美職體系都變強,走日職體系最後都廢掉

如果是以近幾年來說,這種比較法有一個盲點。
大家討論的對象都是中職送到日本然後表現不理想的球員
但是在美國職棒體系發展讓大家有好表現感覺的大多是業餘體系被米國球探發掘之後到小聯盟接受訓練再回來打國際賽。
如果真的強調日本訓練跟米國的成效的優劣,其實應該針對國內幾個在日本從高中慢慢磨練上來的旅外球員跟米國的旅外球員作比較才對。
至於哪邊比較好,那就見仁見智了...
就是棒...
Aquila wrote:
.........
林英傑的傷,連莊勝雄都說是在日本過量訓練造成的...(恕刪)

我比較傾向他是被郭泰源操爛的.
我覺得比較的基礎不一致

日職:
多數是已經成熟而且接近巔峰的球員,
日職訓練量大增,而且去就馬上上場操,再改個姿勢
結果多位球員反而撐不了多久

美職:
幾乎都是年輕的潛力股,按部就班接受正統美式訓練,
漸進式成長,結果大放異彩

經過這樣一看,中職的現有好手還是別去日本了
去一個鳥一個,去一對掛一雙...

真是太悲慘了...
Aquila wrote:
以結果論懷疑一下,試...(恕刪)


很好
依你的理論來看

林英傑做訓練到壞掉
田中將大都沒做相同分量的訓練嗎?

張誌家每場都130多球
松坂大輔都只丟100球就下場休息嗎?

說穿了
就是技不如人嘛

看之前去大榮鷹的那位打小孩的陳文賓
只是二軍的訓練就讓他吃不消了

去日本拿高薪人人都要
難道都不會有心理、身理的準備嗎
去了才說人家操不是很好笑嗎?

-----以下回復主題-------

走日職的
林威助、陽仲壽、李秉諺都活的很好

走美系的
陳金鋒不看
黃俊中、葉丁仁、武昭關都被踢回來了

情況真的像標題一樣美系、日系的差別嗎?
陽仲壽、李秉諺、林威助都不佔外人名額,這樣講樓上懂了嗎?

講的是「免洗洋將」,拿「育成選手」當反例。唉,雞同鴨講﹍

再過來,葉丁仁、黃俊中、武昭關哪一個是被操爆送回來的?
Aquila wrote:
陽仲壽、李秉諺、林威...(恕刪)


為何會舉葉丁仁、黃俊中、武昭關這些人當例子
就是"技不如人、回家吃自己"
今天雙林跟張誌家就是有同樣的問題
沒本事就回來嘛
去那邊領高薪兼養傷還可以學日文
一點都不會臉紅的

什麼叫做"操爆"
單獨操你一個台灣來的"洋將"嗎?
要說操爆那些旅日的根本還沾不上邊
有興趣可以去查查前兩年樂天的"一場"跟"有銘"
那種才叫操

你根本連訓練量都吃不消了
還要上場比賽?

還有目前旅日的育成選手
只有巨人的林奕豪
林威助、陽仲壽、李秉諺是以正式選秀制度
加入日職的"台灣人"

這樣講有聽懂嗎?
別在雞同鴨講了
槌子 wrote:
很好依你的理論來看林...(恕刪)



先節錄一則新聞

林英傑說:「我的手肘在台灣就受傷,不過那時候還是可以投,本以為沒那麼嚴重,沒想到後來會嚴重到積水腫脹。」「日本職棒的訓練重又大,每天從早到晚練習8小時,晚上還要作功課,平常沒比賽還要練投200300個球真是超硬的,可能是練太多才會造成肘傷惡化。」

日本各級棒球訓練量本來就相當恐怖,台灣比不上日本。林英傑搞不好連投球都沒開始,身體已經呈現疲勞,然後受傷。整季都在疲勞、受傷、喪失信心中,實力怎展現?

談林恩宇也是。他如果實力是A級,到日本更高層次的聯盟,照理而言實力應該會因為磨練而更上一層樓,也許變成A+,若無法再增加實力,也是應該持平發展才是,但是看看林恩宇,在中華職棒球速都是145~147km/hr,到了日本職棒,連球速都出不來,這就有鬼了。

從職棒早期春訓各隊都會派球員到日本一起參加春訓,所有球員的反應都是-訓練量非常驚人,為了不丟國人的臉,都是咬牙也要撐過去。

中信前日籍投手中山裕章說日本職棒的訓練份量是台灣的十倍,陳文賓也曾說訓練量大到吃不消。

日本球員要成為職棒球員進而站上一軍舞台,您認為這中間折損了多少優秀的球員。

我一直很相信能夠上日本職棒一軍的球員是天才,而不是人才。因為人才都被操壞了。

松坂大輔投那麼多怎手不廢掉?黃平洋投的比他少怎就壞了?很簡單,黃平洋只是人才,松坂大輔是天才。

台日訓練量本來可能就不一樣,每天都跑十公里的人跟每天只走500公尺的人突然一起操個幾天,也許走500公尺的那位仁兄會突然心臟負荷過多發生意外或者肌肉強度不足,腳酸、腳痛接著受傷。

台灣球員沒有長期在這種體能高負擔的操練,想要展現實力根本就是非常困難,賠上的也許是受傷、自信下滑、姿勢跑掉、調整、改造、受傷...回圈中,最後回台灣療傷。

亞洲巨砲呂明賜大家都在說他的死角是內角,可是他曾經說過,『當時他真的累了,想要休息』

呂明賜是練習量少的業餘球員,不是職棒打滾的老鳥!怎可能一下子支撐龐大練習量的日本職棒?當體能下滑時,實力怎可能展現?實力展現不出後,自信心就會動搖,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呂明賜如果當年去的是美國,也許又會不同!

看看陳大豐、林威助等早期就接受日式風格訓練的球員和直接輸出至日職的球員,差別何其大!?

陽仲壽、李秉諺等等都是早期就接受日式訓練,未來折損率也會低很多!

至於旅美回國的,有哪一位實力變差?

不是更強就是持平,不可能變差,反觀直接輸出到日職的球員,幾乎夭折!


因此走美職體系的都變強,走日職體系的都廢掉,完全是國內球員根本不適合走日職那種高訓練量的路線。

在美國,都是循序漸進的培養,在日本,我國球員跟其他外籍球員一樣,談不上『培養』,拿錢就是要做事,能用就盡量用。

日本訓練風格跟美國是不一樣的,就算已經是現代棒球了,日本還是跟不上美國。

日本樂天的一場靖弘,一場比賽投將近200球,這在美國簡直是奇蹟,不是嗎?結果活生生在現代的日本職棒上演,所以我國球員哪有可能好表現?不要過勞死就好了。

有這樣老舊的觀念,去日本當然死路一條,去美國才有生路。訓練也要循序漸進,馬拉松選手總不可能一開始就跑那麼長吧?台灣球員確實訓練不足,但是增加應該是循序漸進!

美國訓練非常紮實而且很有科學,看看旅美的球員,哪一位身材不是變得非常壯碩?注意!不是肥胖喔!

看看羅國輝跟林益全,林益全簡直就像沒有經過訓練的樣子。郭嚴文現在也是跟林益全一樣,赴美幾年後就可以感受到兩者差異!這才是進步啊。身體不斷變強壯,受傷機會就越低,訓練不過當,而是講求效率,跟著高強度的比賽進行,實力自然越來越強!

日職最新搞掉的大作是姜建銘,屢試不爽

節錄新聞

猴子在一軍轉為先發後,投球局數都能維持在6局以上,不過他至今最快球速145公里,平均球速大概135公里左右,不過曾經一場比賽都用5種變化球對付打者。


個性強硬的猴子,曾因為訓練份量太重,長時間和教練冷戰。
145公里並非猴子的最佳球速,他在業餘時期,曾於台南世界大學棒球賽飆出150公里。然而在二軍時,他曾被教練更改投球姿勢,但對於新的投球姿勢無法完全適應,甚至造成手肘疼痛。

「自從投球姿勢改變後,我的球速好像就一直催不出來。」猴子對於球速無法發揮也感到無奈,他說,一直想找回以前的投球感覺,不過至今仍未如願,因為球速無法展現,只好利用各種變化球與打者纏鬥。


看看八搶三姜建銘的表現,如果他今年球速只有這種水準,準備被巴假的吧!

所以台灣球員啊,不要再傻傻的了。

以前大家都去日本是因為沒有人挑戰過美國,陳金鋒已經率先當開拓者了,連日本球員都往大聯盟走,為何有潛力的球員還要去日本聯盟?

有潛力的要去頂級聯盟才有學習進步的機會!不然只有陷入受傷、改造、調整、受傷中。
kickme2 wrote:
郭泰源業餘時代球速163,大概沒人敢改他的姿勢


不可能163.....

郭泰源那一代的都講求精神戰力,
被要求改姿勢鳥掉的始祖是呂明賜....
pili101 wrote:
我一直很相信能夠上日本職棒一軍的球員是天才,而不是人才。因為人才都被操壞了。

可是這樣不是有點矛盾,是不是從小的訓練量就不夠...所以在日本(國外)是無法負荷、但是在台灣的大環境又無法留下優良的人才,導致去日本、廢掉這種迴圈。
台灣似乎沒有加入MLB當即戰力的例子,如果有可能也是被廢掉吧....美國的操法台灣球員應該也是受不了的。
這樣比起來應該是環境跟根本訓練的不足,跟日職好像也沒關係....
旅美的回來變強應該是如您所言循序漸進上來的,觀念、體格上都是加分效果而"定位"上跟去日職也不太一樣;也沒有操壞的機會了。
pili101 wrote:
先節錄一則新聞林英傑...(恕刪)


大哥!!你說的太好了...肯拼的話直接去1a打起,也是有機會的ps:至少不會被操壞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