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台灣的經濟不可能好轉


lsd193anthon wrote:
完全胡扯的言論. ...(恕刪)


據我所知,

台灣的農委會不乏幹才,

只是台灣的毛病在於我們的執政者,

有權力的人,

很容易遇到三流人物,

不管哪一個政黨執政,

常常是投機小人得到政府有權力的位置!

所以在農委會或者其他單位的有識之士,

志向難以伸展,

只會受到打壓!

再加上想拿五%,十%的政治人物越來越多。

台灣的前途令人擔心,

可是我們這些小人物又無能為力。
Rubon 3rd

bravelion wrote:
一個國家的強大是靠...(恕刪)


歐美國家的人跟人之間有尊重跟互信?

請問你是聽誰說的?

川普或者普亭這兩個人都對別人有尊重跟互信嗎?



Rubon 3rd

Q王爺 wrote:
香港怎麼了?薪水比...(恕刪)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香港人移民來台灣?
你沒注意到嗎?
停頓十年總算薪資提高,股票上漲,應該滿足了。

不過板主說的也有道理,奴隸制度能充分利用資源較環保。

kennykc wrote: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香港...(恕刪)

kennykc wrote: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香...(恕刪)


香港人喜歡的是英國聯邦屬地,

移民來台灣???

那些香港人在台灣等於是外省人,

也被稱為支那人,

網路上很多綠色網民對這些人評價很惡劣,

覺得他們是一些爛人!!!

這種嚴重歧視外省人,

把外省人稱呼為支那人的地方,

跑來移民到這邊???

這種移民來臺灣香港人的腦筋有沒有問題啊!?

反而是台灣人很想移民去美國,澳洲,日本,歐洲比較多吧!?
Rubon 3rd
________ wrote:
跟對岸交易風險很大...(恕刪)


我想請問一下,

南韓不就是靠中國大陸的市場而壯大的嗎!?

美國很多大公司都跟中國大陸有交易,IBM, HP, APPLE,

美國民生日用品品牌以及WalMart 都進入中國大陸很久,

他們跟中國人做生意都吃了很多虧是嗎?
Rubon 3rd
韓國國際化的程度很高絕對不是指靠中國大陸。
你沒有發現韓國人在大陸開了一大堆的工廠,

並且把大量的商品銷售給大陸嗎?

韓國能夠有今天的國際化靠的就是大陸的市場基礎以及廉價勞動力。
Rubon 3rd
Rubon 3rd wrote:
你沒有發現韓國人在大...(恕刪)


台灣人在大陸開工廠.賣商品
會比韓國人少嗎?

TVCF2010 wrote:
看不懂, 可以用這...(恕刪)


看到這樣的問題,肯定你是一位被“臺灣也能像瑞士那樣,升級成為小而美的國家”這樣的無知謊言所蒙蔽的的人!

雖然我不完全贊同樓主引用這篇文章的觀點,但是對於很多被政客蒙蔽,還在做瑞士夢的人,說一說瑞士夢是多麽的不現實!

瑞士之所以能夠演變成目前這樣一個被普遍認為是小而美的國家,有他長遠的歷史原因。不說複雜又冗長的理論,只是他們國內通行多種語言,大部分國民都能通曉好幾種語言這一點,臺灣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做到?臺灣的教育體系這些年努力提倡母語教學,不知道教會了多少通曉南島語系的小朋友,以我家在讀小學的小朋友來說,本土語、南島語、英語沒有一種學會了! 沒有溝通全世界的條件,如何能吸引全世界的經濟資源,如何能賺到全世界的錢?

由於歷史的因素,歐洲有幾個小而美的國家,都得益於歷史的過程,形成了很緊密的經濟網絡,運用各自的地理和政治資源,逐漸的形成了目前的形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更是把歐洲各國之間的關係定義清楚,最後形成了目前的形態。瑞士雖然不是歐盟成員國,但卻對歐盟有很大的影響力,以至於即使瑞士的經濟停滯,歐盟也要大力協助,以免她經濟衰退拉垮了整個歐盟。

臺灣以代工為主要工業生產的經濟體系,影響力僅及於他的買家。沒有錯,曾經竹科一跳電,隔天全球的晶片市場就要大地震。但是,這樣的影響力只是讓他的買家降低一點毛利,或者再轉嫁給最終消費者,而臺灣的廠商只能拿到很少比例的代工費。像鴻海組裝蘋果手機,能賺到的可能只有手機售價的1%。很多台商代工各個廠牌售價數百美元的印表機,每台的代工費用也只有大約1美元。這樣的工業體系,和引文中所說的國際奴工倒有幾分相似。

歐洲的小而美國家,在地理上和整個歐洲緊密的鏈接,所以有條件形成有特色的經濟角色。反觀臺灣,地理上有一定的孤立性,又拼命地排斥同文同種的廣大腹地,想盡辦法去貼近日本和美國這兩個經濟殖民主義的國家。奈何一個根本瞧不起你的地位,經常無理的干擾臺灣的漁民,不把臺灣當國家看待,只想着吸引臺灣人去觀光消費,和把福島產品賣到臺灣來。路途遙遠的美國天堂,近年則顯得鞭長莫及,很想繼續掌控這個所謂第一島鏈的關鍵環節,卻在經濟上顯得力有未逮。很想繼續享有絶佳的防堵位置,卻又不敢直接挑戰中國的威脅,每每談到軍艦停泊臺灣碼頭或飛機降落臺灣機場,都要遮遮掩掩的不敢表態!這樣的對外關係,能夠保障臺灣的安全和經濟發展嗎?

外資不敢進來,惡劣的臺灣老闆又不肯給員工加薪,臺灣的工薪階層確實像引文所說的低階奴工了。臺灣人才外流,很大的原因是沒有外資投入,就業市場沒有競爭,只有臺灣老闆愛發多少發多少,於是有能力的人才都被鄰近國家吸去了,再回頭帶着外國的產品來臺灣賺錢。留學生也不回臺灣了,因為有華文雙語能力的人才到處都有人要,就是臺灣出不起好薪水。剩下出不去的人力,每天抱怨着生活的壓力,心不甘情不願的付出勞力勉強的換取生活,這樣的環境,能看到什麽樣的愿景?

你說這樣一個臺灣的環境,和瑞士能有可比性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