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ouuser wrote:
我查而是他展開最高都寫大概146cm


GT3543有LS跟XLS兩種,LS是146CM,XLS是202公分....XLS比較重,缺點是收起來有點長。
下面照片是GT3543LS全開 + GHFG1 +200-600&A7R4調到平衡時的觀景窗高度......有170,因為我幫200-600換了ARCA系統的替代腳(RRS LCF-102或Leofoto SF-02,可以直接鎖上GHFG 1),所以又稍低一些.....,170應該跟您眼睛高度相當....如果站著拍鳥,背稍彎一些些,不至於有不舒服的感覺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elixshih/
akouuser
月餅大,請問您圖中的設置,已經是把相機在GHFG1拉升至最高了嗎?
MoonCake wrote:
GT3543有LS跟...(恕刪)


太謝謝月餅大了
這個就是我想知道的答案
而且配置上就跟我預期要添購的設備差不多

另外請教月餅大,您使用快門線的嗎?
如果有,應該是什麼款式比較好呢?

太好了,這樣我選最高展開146cm的腳架應無問題!👍
akouuser wrote:
另外請教月餅大,您使用快門線的嗎?
如果有,應該是什麼款式比較好呢?


我常常用快門線,應該副廠的就不錯,也便宜,但我都買原廠的,可愛的RM-SPR1,大一點的RM-VPR1,或是藍芽的RMT-P1BT都有,理論上RM-VPR1這種大小手感比較好,只是我對Sony快門線的接頭實在是不敢恭維....太脆弱了,扛砲找鳥時,一個不留神就會撞歪了,RM-VPR1可以換線,但換條線,大概可以買三組副廠的....藍芽的快門線RMT-P1BT創意不錯,用他時,我都掛在脖子上,只是他如果跟A7R4搭配,按下快門會大概有半秒的延遲,就看你能不能接受。

GHFG 1調整平衡時,以200-600,底座大概離下面的原盤四根手指頭,但你還是得實際調調看,譬如如果加了機身手柄,那又是不一樣的高度,一般來說,就是鏡身直徑中心點會在懸臂雲台轉軸的附近,就是調整到鏡頭擺到那裡停到哪裡。

GHFG 1的阻泥比一般懸臂雲台大,他也付了小手柄,用起來跟油壓雲台有點像,但輕很多....我自己用這個雲台,如果小鳥不算太活潑,就把快門盡量調低,讓ISO可以低一點,用手柄運鏡,到點,放開手柄,按快門線....就能有很好的畫質,以前反光鏡時代,懸臂雲台抵抗不了反光鏡的震動,慢快門時很難有清晰的照片,所以在台灣很少人用,流行油壓雲台,但現在無反,沒有反光鏡,用上電子快門,基本沒有震動了.....我怕重,腳架能輕盡量輕,下面的照片都是用GHFG1加上3號腳拍的,且撐的是大鏡頭,200-600更沒問題

1/30秒 (這麼慢快門,我一定用快門線)


1/30秒(鳥遠,還上了2倍鏡,再用APSC,相當1800mm的視角,GHFG1還是能保持穩定)


1/8秒,跟上張一樣,鳥很遠,兩倍加APSC,光線暗,為了好一點的畫質,ISO盡量低,但大赤啄木鳥其實很好動.....只能用連拍來賭一張清楚的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elixshih/
MoonCake
望遠鏡頭,我自己都不加保護鏡,包括100-400。就是因為以前有用過一張B+W F-PRO給望遠鏡頭當保護鏡,影響畫質很多,後來就乾脆不用。
akouuser
啊⋯ 好的,我回頭多測試一下 因為我也是有看到有人反應200-600mm因為加了保護鏡畫質驟降的情況
akouuser wrote:
謝謝A大,我查而是他(恕刪)
我有再詳細察了一下,原來還區分二種即有LS和XLS。

不過還是不要怕重較好,因為重才會更穩重,而腳較長比較好可以伸縮來配合場景。

其實當不夠高時,就難拍到會有的場景,我還曾看過多次有帶「馬椅」去墊高的,如有一次在獅子頭隘口,來了一群小天鵝,其沿岸都有紅樹林擋著,不加高就拍不到在水面覓食的狀況。

還有所選的這型GTIZO腳架,它是專配合要用有碗公雲台用的,就是我用的ACE雲台那種,不是用有碗公則可以考慮別家型號,目前言碳纖維3號的,在6、7千左右而很有質感的一堆。

有碗公功能者,是在提供能快速調整水平用的,但雲台就要有配合型的才能用!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不曉得這管 200-600G
加上1.4x 或者 2.0x 的TC

畫質下降/對焦變慢似乎是一定的結果
各位伙伴覺得接受度如何?
akouuser wrote:
不曉得這管 200-600G...(恕刪)
這我一直在提示過,會較差是因過去有諸多副廠的可用,但品質不一,而一直在以訛傳訛的亂象,而早有說過,別家的不行是別家的事!

用Sony的,就要信Sony說的,即在增距後只被減光(縮光圈),其它的操作性能與光學品質不受影響!
去看看官網的說明,原廠公告所言...
然再看看在大砲蓋大樓裡的…我用SEL20700GM+SEL20TC等效400mm F5.6所拍,有比用SEL100400GM的差嗎?

另外再提示一下,光圈較小在對焦上會較不利,其帶來的後果是...對焦速度會變慢、再加光源不足之下合焦精確度會較差。相對環境光源好、再加相機的光源對焦靈敏度高(如-4與-3EV的差距)那就會無差了。而合焦的精準是否牢靠,也要靠自己的穩健定力運作!

再說一句,器材是基本面,買了就安心的去用,只要再加多多長時的磨練體驗去修正,才能克服諸多環境的變化不利因素影響,以一步一步的進展就可拍下好照片。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加了倍鏡

怎麼可能光學不受影響

1.4最少損失6%以上

2.0最少損失接近20%


附上測試網站 600gm vs 600gm+2.0
https://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ISO-12233-Sample-Crops.aspx?Lens=1439&Camera=1175&Sample=0&FLI=0&API=1&LensComp=1439&CameraComp=1175&SampleComp=0&FLIComp=2&APIComp=1

400GM VS 400GM+2.0X

https://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ISO-12233-Sample-Crops.aspx?Lens=1549&Camera=1538&Sample=0&FLI=0&API=0&LensComp=1549&CameraComp=1538&SampleComp=0&FLIComp=2&APIComp=0

這個如果還看不出差別

我也沒有辦法了



就算加了1.4倍鏡損失比較小,近距比較看不出來

但一超過十米,428+1.4和640立刻出現明顯差別


640和428是因為素質太好,加了倍鏡損失後的畫質依然比其他的鏡頭好

所以會覺得好像沒差

但如果是其他的變焦鏡,一加上了倍鏡

畫質就摔到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步


就算是200-600這種不太貴的變焦鏡

原生鏡也會比70-200GM+2.0倍鏡後的畫質好上非常的多


看看200-600的400端,和70-200+2.0X縮光圈到F/6.3的400端比較

https://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ISO-12233-Sample-Crops.aspx?Lens=1438&Camera=1175&Sample=0&FLI=2&API=0&LensComp=1137&CameraComp=1106&SampleComp=0&FLIComp=5&APIComp=3



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錢可以亂買
yang stephen
自家的比一比就好,不要跨家比.....某些情形,不同廠牌的比較讓人有點不太相信.......
akouuser
一陣亂玩比較, 640砲之類的果然有貴的道理😂
「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錢可以亂買」

有一句俗話「一分錢一分貨」,應該說大家都很用心在衡量代價,有錢可買東西是好事,然背後總會有個點滴在心頭的,也就是不是那種可輕易浪度來行事的。但總有人就是不會想到背景,台面上看到就會馬上有眼紅再生玻璃心,這我相信您不會有。但這種人,往往還要再刻意摸著良心去亂搞、再加挑撥離間等等,而那種人早已上了我的黑名單,也就是拒絕往來了。


正題
再一句俗語「要吃前要先搖一搖」,也就是說使用前要先校正(這相機上有提供),而關於這點我早有講過多次,然在這一校正後我都是用相機上的M1~M3來保存,一旦調好要用時就可很方便一轉即用。

所列這個網站,我早有去參考過,它的詳細測試條件我不很清楚,但結果我用自己的方式,比它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很木眼。

另要是Sony官方,也來多一份加上它的加備鏡之後的MTF曲線,那就可更明瞭結果,不然如何算出Sony家的損失差距多少。而在LR上是有獨立不同的校正檔可選的,如會有SEL70200GM、SEL70200GM+SEL14TC或+SEL20TC等的選項。

這頭我的測試以前就有過,這次我會用如類同圖按再來作一次,就待後補上供大家參考……。


(而實情上的測試,也有人提出在日本有人,秀出Sony的增距鏡在加上之後,反而有更好的表現,這待後找出來補,而早有說過,別家的不行是別家的事,不宜一概而論!)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NIKON 800mm f/5.6加了倍鏡後的表現





akouuser wrote:
畫質下降/對焦變慢似乎是一定的結果
各位伙伴覺得接受度如何?


200-600加增倍鏡,會讓我拍的很沒信心....1.4X,光線好時,還可以接受,2X就算了。

增倍鏡,你就簡單的把他看成放大鏡,1.4X,就是從你原本鏡頭成像中的1/1.4去放大到你相機的感光元件上,同理,2X就是放大原本1/2的成像到你的感光元件上。所以可以想像,原本鏡頭的解析就直接影響加了增倍鏡的成像畫質。

但實際上應用,你已經有200-600了,都比加了2X的70-200長了不少,為何還要加增倍鏡?當然是因為鳥遠,想拍大一點,但當鳥在畫面中佔的比例不大時,就很考鏡頭的解析,原本鏡頭有能力把遠遠的鳥抽絲剝繭的細節讓你再透過放大鏡放大到你的感光元件上時,你就會覺得畫質沒什麼損失,反之,如果原本鏡頭沒辦法把遠遠的鳥好好的解析時,再透過增倍鏡放大也是枉然,你就會覺得畫質軟軟的,反差變小了。

以上只是要說明,加增倍鏡,讓我們覺得畫質下降的程度,跟原本鏡頭的解析,或跟目標物的遠近都有很大關係。原本解析好的鏡頭,加增倍鏡的畫質落差相對小,目標物近,加增倍鏡的畫質落差也相對小....只是目標物近時,你的200-600也不用加增倍鏡了。

另外加增倍鏡還要考慮的一點,就是因為光線變少,ISO得拉高一格或兩格,該有的顏色變成雜訊,還是影響畫質,也是因為加了增倍鏡的結果,....如果ISO影響畫質很多,就要考慮是加增倍鏡還是要直接剪裁畫面就好。

下面是Nikon無反Z接環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在200端的MTF,而Z接環的1.4X及2X也提供了MTF,接的就是他們的70-200mm,從MTF你就會看到紅色的線S10跟M10在加了增倍鏡下降的不算多,但藍色S30跟M30,就會有明顯的下降。這就可以說明,當鳥近時你不容易察覺加了增倍鏡的損失,鳥近,羽毛粗(S10跟M10都是比較粗的線),而S30跟M30就是比較細的線,遠遠的小鳥羽毛會變細,應該不難想像。

沒加增倍鏡,200mm F2.8


+1.4X = 280mm F4


+2X = 400mm F5.6


以上MTF的出處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Z TELECONVERTER TC-1.4x
Z TELECONVERTER TC-2.0x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elixshih/
MoonCake
他不是快拆板的那種固定方式,但旋鈕不用轉太多,就可以一個角度斜著拿下鏡頭。提醒下,Arca腳前後的兩顆保險螺絲一定要上,我有兩次扛砲時,肩膀碰鬆了雲台固定鏡頭的旋鈕,那兩顆螺絲救了我的鏡頭....
akouuser
🙀 有,我有發現有這兩顆螺絲,我會留著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