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50mm f/1.2GM 鏡頭製造技術的實力展現

flody wrote:
兩邊都也就1%左右變型,以正常人景拍攝用途還真的一點問題也沒有


不否認理論上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但是考量到這是一個系列中的"最高等級鏡頭", 該說很遺憾嗎? 另外一般的變形都是屬於枕狀或是桶狀only的
你可以很輕易的在各式各樣的影像處理軟體中處理掉這些變形, 但是鬍子狀的(或著說曲線狀的變形) 相對來說是難以駕馭
--
https://www.lenstip.com/601.6-Lens_review-Sony_FE_50_mm_f_1.2_GM_Distortion.html

節錄一下內容

索尼1.2/50GM在這一類別中的表現相當有趣。標準的50-55 mm鏡頭有一些與失真相關的問題,但它主要涉及較老的雙高斯結構。較新的鏡片成功地將這種像差幾乎糾正為零。
與此同時,索尼的設計者決定引入輕微的鬍鬚變形,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幾何變形。因此,我們在較小的APS-C傳感器上的測量結果顯示,桶形變化為-0.37%,而在全畫幅上,它變成了+0.65%的“枕狀變形”。那個“枕狀變形”是線條在片幅邊緣附近明顯彎曲的結果。

儘管官方結果沒有那麼高,而且在典型情況下,失真似乎不會讓你感到困擾,但我們對這種類型的鏡頭仍然有鬍子失真感到遺憾。我想我在任何其他視角相似的固定焦距鏡頭中都沒有見過這樣的方法。/blockquote>
lifaung wrote:
號稱光學旗艦的, 小弟最低的要求是不加上數位修正的情況下, 變形率也應該保持在傳統鏡頭的水準
GM系列幾乎都是以犧牲變形率來換取最高解析度的作法

GM 系列是犧牲變形率來換取輕巧體積才對,
在光學技術沒重大突破之前,
大光圈鏡頭的體積跟畫質本來就很難十全十美,
而從 Sony 的機身大小來看,
就能知道它一直都是往體積方向靠攏。

數位時代這種變形率真的不算什麼,
而且透過數位修正就能彌補的問題,
只要不影響畫質太多,那根本沒什麼影響吧
而且不使用數位修正的意義到底在哪?
都會用LR修圖了,還堅持光學上的原汁原味?
如果要極致光學品質,
那結果就跟 Nikon Z 50mm f/1.2 S 或者 蔡司的 Otus 一樣又大又重,
這點一直都不是 Sony 的方向

對比雙高斯結構,
且變形率十分優秀只有 0.1% 的 FE 50mm 1.4 ZA,
即便 50 GM的變形率是中央-0.37%,邊緣+0.65%,
但一看兩者比較圖,坦白說 50mm f/1.2GM 還是比較優秀,
試問這點變形率的影響是?

06:55開始有兩者畫質比較



但是鬍子狀的(或著說曲線狀的變形) 相對來說是難以駕馭

這個是指後製軟體本身沒有提供數位修正檔案的情況,
但只要原廠有提供數位修正的檔案就能解決了,問題不大吧
lifaung wrote:
"最高等級鏡頭"(恕刪)


攝影首先是藝術創作範疇
如果是建築記錄,用的估計也是超廣角鏡頭,而且相對不考慮光圈

GM雖是SONY的最高階鏡頭,但說到底也只是民用級,優先的方向是方便創作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jim80051 wrote:
對比雙高斯結構,
且變形率十分優秀只有 0.1% 的 FE 50mm 1.4 ZA,

補充一下
FE 50mm 1.4 ZA不是雙高斯結構
SONY細井正晴設計掛名Zeiss
現在細井跳槽去蘋果了
Panchrotal wrote:
FE 50mm 1.4 ZA不是雙高斯結構

不是典型的雙高斯結構,但它算是變形的雙高斯結構,
它的前六片還是屬於雙高斯結構,再搭配後六片鏡組來修正像差,
不然 FE 50mm 1.4 ZA 也不會還掛著Planar的名稱,大可直接叫 GM,
畢竟當時已經出了 85GM

現在很多鏡頭都是用這種設計,
RF 50mm f/1.2L 身上也能看到類似的影子,
只是有的鏡頭是在前後都加入修正鏡組,把雙高斯結構放在中間。

Google 一下"索尼FE 50 1.4 ZA開發背後的秘密",
裡面的連結就有訪問細井開發經過。
lifaung wrote:
這不叫高, 這叫做變(恕刪)


傳統鏡頭的變形水準??

是指這樣嗎?


在背後說人壞話是很過分的行為,所以要在對方面前說 這樣才能對對方造成傷害
jim80051 wrote:
不是典型的雙高斯結構,但它算是變形的雙高斯結構,
它的前六片還是屬於雙高斯結構,再搭配後六片鏡組來修正像差,
不然 FE 50mm 1.4 ZA 也不會還掛著Planar的名稱,大可直接叫 GM,
畢竟當時已經出了 85GM

Google 一下"索尼FE 50 1.4 ZA開發背後的秘密",
裡面的連結就有訪問細井開發經過。

採訪是這樣說
不過真的分析設計
第三組鏡片有正焦距
因此前六片也不是雙高斯
只是為了掛蔡司名號硬套上去而已
畢竟已經找蔡司背書總是要貼個經典設計


老實說,現代鏡加入電腦設計後已經變得極其難以說明到底是按何原則設計
Planar本來就只是鏡頭發展歷史上一定會出現的一種過度,現代標準焦段很難找不到它九影子
所以想成只是一個副品牌名就好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好奇如果E環50mm採用 Milvus的Distagon光學設計不知道會如何

Zeiss Milvus Distagon T* 1.4/50mm也是一顆很棒的鏡頭
絕大部分消費者關心的(SONY無反)
體積 重量 畫質 價格
至於什麼純光學沒有任何機身修正 我想是有極少數消費者青睞
但是 應該還有很大前提 體積 重量不能提升 價格不能上升...
FE 55mm f/1.8 Sonnar
Size: 64.4×70.5mm
Weight: 281g
Filter: 49mm
Price: 剛上市約30000TWD(公司)
Price:目前17000TWD(水)

FE 50mm f/1.4 Planar
Size: 83.5x108mm
Weight: 778g
Filter: 72mm
Price: 剛上市約45000TWD(公司)
Price: :目前約37000(水)

FE 50mm f/1.2 GM
Size: 87 x 108mm
Weight: 778g
Filter: 72mm
Price: 剛上市約60000TWD(公司)

FE 55mm f/1.8 Sonnar vs FE 50mm f/1.4 Planar


(絕大部分消費者:FE 55mm f/1.8 Zeiss Sonnar 170000NTD 重量真輕價格真香...)
FE 50mm f/1.2 GM比較適合銀彈充裕 臂力強勁 的全職攝影師
FE 50mm f/1.4 Planar個人覺得進入no man's land
一方面室內35GM比較好用 室外人像85 DGDN
真的執著50 F1.4個人寧可等50 DG DN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