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傳】Nikon或於明年推出2款F環機身與數顆鏡頭 會有D850的下一代嗎?

diffusionless wrote:
這個只是為了講解一些(恕刪)


我也想說說數碼攝影下的另一個現實——Sony在手機元件上早就已經一統漿糊,然而,手機廠有被壓制嗎?
最大手機生產商,頭五位幾乎也輪不到Sony!
但幾乎所有靠前排名的手機生產商也是說明使用了Sony的感光原件。

這正正就說明大大所說的市場分工。。
也說明了某些言論認為Nikon受制於Sony感光原件的說法並不合理。。
真正問題其實可能是出在Nikon對市場的預判和應對方案(事實上已經錯了很多次。)。

今天雖然Sony已經是世界相機生產商三大之一,什至有追過Nikon的勢頭,然而,真正讓Sony有今天的,並不是因為感光原件的幾乎壟斷主要市場,而是他繼承自M4/3系統的無反相機概念。。
然而,是Nikon不知進取嗎?
也許是的,也許是因為包服太大。

反正現在市場是自戰後第一次市場重整後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市場從RF旁軸主導轉向單反主導,這一次是從單反主導轉向無反主導。),目前市場還處於混沌當中,也許再過三兩年就能夠清晰的了,只希望Nikon不要繼續迷失。。

PS。從Nikon放棄F接環而改成更大口徑更短法蘭距的Z接環,我個人相信Nikon還是有自己的判斷的,不過,能不能發揮Z接環的威力,我覺得至少Canon在鏡頭策略上要比Nikon高明得多,但願Nikon不要再跟Canon玩『間隔競爭』,而是要走對方向哦。
diffusionless wrote:
這個只是為了講解一些(恕刪)


說起來,M43 的先驅O 家也是很慘烈,故事發展跟KODAK 很像,早起步不一定早著先機就是了。
當時覺得O 家的光學技術跟顏色管理也是很好,結果現在弄成這樣。
底小都沒甚麼勝算⋯⋯先驅無反還有NIKON 那個V1,很貴,而且畫質很差⋯⋯
irontheone wrote:
也說明了某些言論認為Nikon受制於Sony感光原件的說法並不合理。

如果不是受限於Sony感光原件,那為何目前沒有和Sony並駕齊驅的頂級無反機身?
比別人慢,不正是有所受限的證明。
nikon_user wrote:
如果不是受限於Sony(恕刪)


同意,但商場上總是有"雙贏"的說法,而且言之成理。

我記得有一年採訪中華汽車高層,他說日本人其實很樂意給台灣新技術,只要你做得到(意思是我們自己程度沒到、日本才不給新引擎)...所以,一定是Nikon自己不要,Sony才沒給的,例如A7R3和850的競爭,一定是Nikon自己要最高畫質,才多塞500萬畫素進去而且不放PDAF,用多1/3檔的低ISO及一兩檔低ISO略贏換其他ISO畫質under於A7R3(DXO測試)。
nikon_user wrote:
如果不是受限於Sony(恕刪)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是因為泥坑高層的保守主義而導至?
不是要跟Sony並駕齊驅的技朮,至少是有能力敵的產品。。

相對而言,泥坑和佳能的『包服』都要比Sony重,反觀Sony收購美能達之後,在單反市場一直力不從心處處受壓。。
人家有把心一橫的決心和具備相關優勢。。
反觀佳尼兩家是步步為營。

有人說佳能的EOS M不就是比泥坑優勝的地方嗎?
也不看看EOS M的鏡群?
其實跟Nikon 1是有一比的。。
當然,因為選用感光元件格式的錯誤,結果Nikon 1要退出市場,而EOS M卻抓住了Vlog的趨勢而討好了市場,產品銷量更勝從前。
但嚴格來說,EOS M和Nikon 1也只能算是老品牌的試水溫之作。

當佳尼兩家『被迫』反擊時,說起點,其實泥坑要高於佳能,但說決心,佳能要比泥坑更絕——反正35年前佳能就試過了一次,更何況無反極短的法蘭距優勢還可以轉接以前的舊鏡頭,反觀泥坑還是『先保住舊有用家』的心態是頗明顯的。
例如泥坑還有新的單反F環新品發表,而佳能卻默認了不再新推出EF接環鏡頭的傳聞,而且佳能一口氣推出了平價超長焦配合R6的市場策略是非常見效的,已經引動了不少用家的心。

不過,我自從用過Sony後,我的評價是『Sony的確有很多黑科技,但從拍攝設定的思維而言卻是反人類的』,而且他的RAW檔算法,就是沒有佳尼兩家那么優(我是大量替佳尼兩家影像做過後期的業餘調色師。)——可能這評價不止我一人,Sony近期新出相機也有大改善了,對『職業』攝影人是友善得多了。
也就是說,從市場經驗而言,佳尼兩家也不至於被打擊至無還手之力,畢竟,兩家百年傳承的攝影科技和經驗,不可能被『不懂攝影的科學家』扳倒的。
話雖如此,佳尼兩家,尤其是泥坑處在極危險卻是事實,關鍵並不是『科技有多先進』,而是管理層有沒有前瞻的思維和決心。
誠如你回覆我那一樓的結語,單從新Z接環而言,前瞻肯定是有一點的,現在決定泥坑命運的,其實更多在於泥坑管理層下了決心沒有?

PS。以上言論,我並非黑Sony,而是平情而論,說實在的,如果Sony肯從善如流,做出更多對攝影人更善意的設計,加上黑科技,我相信我沒理由不換門的。
我以前經常說,決定我留或去,只有一個因素——並不是像素多少、黑科技多少,而是有木有接近什至比我目前使用機身更優的操控流程,而不是對品牌的忠誠度。
因為目前相機的性能而言,已經超出大部份攝影人的需求,所以用那家不會在像素上佔太多優勢,對焦性能上其實也足夠大部份用家的需求,反而目前技朮而言,2000~4000萬像素是最成熟最可靠的區間——就以ISO值為例,二千年首十年有質的飛躍——從ISO400跳到ISO6400(共4級,其間還伴隨著從素從200萬跳至2400萬的提升),然而第二個十年,其實最多也就去到ISO12800(也就是說只提升了一級,而ISO25600其實已經很接近不能用的邊緣了。),而且還是靠『抹』而不是靠Cmos的設計和生產技朮,像素也只能從2400萬跳至6500萬。)。
所以,畫質其實並不是佔太重的比例啦,對焦性能上,只要是中階機身,其實不會像大家想像的效果那么差的。
Nikon鏡頭策略沒問題
要有的都有了,大不了缺個入門定焦系列

市場策略Nikon才真的不足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jenhoxen wrote:
我記得有一年採訪中華汽車高層,他說日本人其實很樂意給台灣新技術

日本三菱在全世界就僅有台灣這市場持續賺錢,中華汽車還曾經挹注三菱<---可自行Google關鍵字"中華汽車挹注三菱"。所以,我相信母廠有這意願,但是,相機的市場就是這麼大,接手單反老三的Sony會給其它無反競爭對手超越(看看Minolta的下場)?我很懷疑,雖然沒在研究相機銷售的品牌市佔,但單眼是靠接環綁鏡頭,鏡頭綁機身,一旦選定廠家後想換家,沒那麼容易。

irontheone wrote: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是因為泥坑高層的保守主義而導至?
不是要跟Sony並駕齊驅的技朮,至少是有能力敵的產品。。

不覺的,Nikon有宣示性的NIKKOR Z 58MM F/0.95 S NOCT,但卻沒有宣示性的機身。
nikon_user wrote:
日本三菱在全世界就僅(恕刪)


宣示性有能賺錢?
不覺有問題才是有問題哪。。

你會為你買不起的鏡頭買單嗎?
正常是不會的。
當你拿起手上器材,才發覺是用不到的,你會有什么感覺?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拿Sony去打鳥,R6出來後配個平價超長焦(800mm、f/11這樣子?)打鳥也打的不亦樂乎。。
那泥坑呢?
真怪不得版上那么多人恨鐵不成鋼哪。。

不要跟我說大三元啊,定焦啊,全部都有,拍照沒問題啊。。
我本人就是愛好街拍,也使用Z7拍了不少作品,我認為目前泥坑的無反在拍攝能力上已經能滿足超過90%作品,但這是我個人的喜好,不代表市場趨向哦。
如果大大你有遊走各大攝影論壇的習慣,漸漸會發現越來越多人打鳥,那不是一片大市場嗎?
有錢有能力又有技朮的,有多少個會為了拍風景而環遊世界?
但是卻有很多人打鳥季節就環島遊哦。。

說真的,這兩年我打鳥照要比街拍照多的多。
(雖然是廢片的多,燒快門也燒得更狠。)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放一台泥坑無反和放一台單反在我面前,我會毫不悠疑的選擇泥坑單反。
irontheone wrote: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拿Sony去打鳥,R6出來後配個平價超長焦(800mm、f/11這樣子?)打鳥也打的不亦樂乎。。
那泥坑呢?
真怪不得版上那麼多人恨鐵不成鋼哪。。

基本上
目前使用Z系統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夠用了」
這種話通常都只是安慰自己
但和他家比起來就是少了那麼「一點點」
今天如果Nikon出了一部和R5、R6相同等級的機身
轉接環也做得不錯
我很願意花和R5、R6同樣的價格去買Nikon的單
但現在....
我還是樂意用我的D850拍照
至少拍任何題材都得心應手
完全沒有要用無反的意願
實際上會買頂級機身的人只是少數
不過Nikon用家也是只剩下這少數就是
Z8(9)推出轉換這批用家其實必要
但先有Z5在入門市場插一腳卻也不是錯

長焦鏡頭Roadmap有了不擔心
其實Canon也才一支100-500

最大問題其實在轉接環啦,連接新舊機鏡出現這麼大問題,那對用家而言升哪一家也沒所謂
還有副廠真的要開放,Tamron可能主力e口,但sigma可是哪個口也想參一腳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