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500遇上死馬妖鏡50-100/1.8 ART(#61新增鴿子圖)

jenhoxen wrote:
閑來無事又看一遍這帖(恕刪)


其實是『同寅』才是正確的寫法,『仝』是粵港澳區的通俗誤寫(我打字軟件竟然沒有這字!),這些地區的新春賀詞基本上大多都寫『仝寅』或『仝人』;『仁』的意思跟『寅』是有點不一樣的,『仁』是多於一個人的意思;而『寅』則有同伴、同伙、志同道合之意(所以多用於團体和企業人員對外的自稱),但近代也大多有使用『同仁』的通俗寫法。

以下是文字學同好的考証。
據文字學同好潘國森先生的解說,「仝人」的本字寫法應為「同寅」,語出自《尚書• 虞書•皋陶謨 》﹕「同寅協恭和衷哉!」,意思即為同事、同僚。「寅」的本字象雙手奉矢,本義便是恭敬之意,現在的寫法為譌變。成語「同寅協恭」也出自此典,意思同僚之間互相尊重、通力合作。寫作「仝人」,乃通假寫法,另一種通假寫法為「同仁」,意思一樣。
這是偷渡政治文嗎?
基本上看不到把鏡頭發揮出什麼質感.....
bravotiger wrote:
這是偷渡政治文嗎? (恕刪)


對不起,我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如果你因為政見而忽視我的說明和後面發表的相片,那對不起,我不是為你而發表,請多見諒。。

熟知我的人,應該知道我的發表習慣,從D600到Z7幾乎是不間斷的發表相關用家文章的。
又看看晚上拍攝移動物的效果如何。。

1/200秒快門,f/2.0,ISO1800~3200,現場亮度大約是3級EV。
主要可以看到自動對焦效果和夜拍的畫質。







irontheone wrote:
又看看晚上拍攝移動物(恕刪)

說句實話
D500配50-100還是傍晚前比較適合
照片ISO雖不高
但是我沒特地放到最大 看細節 照片就髒髒的
有時候細節我倒覺得沒那重要 通透度給人舒服感也挺重要(個人感啦)
抹一下我覺得好一點
leon543 wrote:
說句實話D500配50(恕刪)


你說的這些,其實跟現場照明有關系的。。
而我這指照片,並非以拍攝『人像』的曝光標準,而是盡量還原現場亮度(或效果)為標準,按照這標準,我以前用過的鏡頭都是完全達不到你所說的『效果』的。。
又或者,是我後期修圖的問題吧。。

我說的『沒有』,是指由60年代的鏡頭到今天最先進的鏡頭(標準焦段的定焦鏡)沒有一支能夠達到你所說的水平。
尤其是,我在後期必須要提亮暗部以達到『眼見現場的光暗效果』的做法,必然是現場處於『照明的背面』的方向會出現你說的問題(特別是指街燈照明下的頭頂光效果下的人臉啦。)。。
所以,大家是不是誤會了相機和鏡頭的表現和『完美照明下的相片效果』呢?

另外,我也提到『人像』的效果,這也跟拍攝距離(3米VS30米)有很大關系的,這批照片最短距離也有20米以上,在影像重現上,也比單純的拍攝近照或人像照的效果是差很大的。
前面有兩位朋友就說過我這批照片不咋樣,是的,我承認。。
但是,如果有同樣環境下的拍攝經驗,有橫向的比較,才會得出這支鏡頭的能耐的結論——可以進去看我Flickr相冊,我連測試Z7的文章也有大量這種夜間應用的照片,也就是說,我在flickr就有大量的『橫向』應用經驗。自然會得出這支鏡頭的大約比較結論了。
(其實我對於那比評測ISO的些試是用不同曝光組合下的所謂高感表現,並不表示讚同,因為這遠遠沒有表現出『相機』的真實應用的表現。)

PS。我買鏡頭已經是基於自身使用經驗,而不是聽信別人說這支鏡頭怎樣怎樣才去下決定的了。
PS2。所以,1、買這支鏡頭時我很清楚必須要忍受他的重量非比尋常;2、這支鏡頭是用來替代4支定焦鏡的;3、所以我能忍受這支較為貴價的副廠『變』焦鏡(四支定焦,不理是原廠還是副廠,大約要40000元左右,而這支鏡頭大約20000出頭。)。
PS3。我說的橫向比較,還包括所有照片都是經過了『後期』的橫向比較,也就是說,如果做後期的深度跟我不一樣,也不會得出『這支鏡頭過人之處』的結論的。也就是說,假如我後期是一如既往的差,也是『差』跟『差』的比較,如果好的話,也是『好』和好的比較。
哈,說到這裹,好像比較複雜了。
leon543 wrote:
說句實話D500配50(恕刪)


或者,上面的回覆我是說的有點複雜了。。

我用D500+50-100/1.8 ART的相片,跟D810配50/1.4 ART的相出比較,也許會有較直接的觀感(雖然現場的照度可能有1級EV的出入,也因為需要顧及車速而有不一樣的快門速度,因而影響了ISO感光度的實際設定。)。
而我個人認為,差不多的照明環境下,同樣縮圖(只作必要又是小幅度的構圖性裁剪)的狀態下,D810是有其優勢的,但這種優勢效果,並不如大家以為『全幅』跟『半幅』的差距來得大。。
如果說這兩組照片的差距体現在那?
我可以說,一是拍攝距離,由於50mm定焦,我當時必須要站在10米範圍以拍攝目標的大頭照;一是『壓縮度』不一樣——D500的壓縮度遠沒有D810來的高(2000萬像表壓成1920HD格式VS3600萬壓縮成1920HD格式);另一就是全幅和半幅之間的『物理性差距』。
然而,加上綜合使用感受和輸出效果,我個人並不認為D500會差過D810太多,尤其是体積、重量以及性能上的考量。
再者,50/1.4和50-100/1.8,那支的畫質更好?
假定大家都是f/2.0,我一定投給50/1.4ART,這也是最基本的光學理論認知所決定的。

然而,基於大家的設計調性不一樣,兩支鏡頭的比較,還是看看就好,主要還是跟用家們自己的使用目的有關系啦。
這也回應到我第一樓的說明,不是我想『政治化』,而是題材上的選鏡問題,剛好就是這個選擇而異。
必竟這些街拍題材,真的沒有必要帶著一支沉甸甸的鏡頭到處拍的。
然而在需要顧及近鏡和遠鏡的需求,變焦率越大其實才是這種題材的最佳選用器材(如果現場照度許可,我絕對會選用28-300/3.5~5.6(全幅)和18-300/3.5-6.3(半幅)的!)。

組圖一,D500配50-100/1.8 ART,現場照度約3EV(關於照明亮度,不是中午的大太陽下的照度是約16EV。可以現場用公式反推街燈照明的亮度的。)



組圖二,D810配50/1.4ART,現場照度約低於3級EV照度。

irontheone wrote:
或者,上面的回覆我是...(恕刪)

大師的作品都有很強的帶入感!
感謝分享作品
mukuo wrote:
大師的作品都有很強的(恕刪)


我不是大師啦,只是我拍照比別人多,錢我倒是沒有了,相機鏡頭也沒剩多少,但就是照片多。。

BTW,還是多謝你的欣賞的。。
欸,順道提一下,前面說的『照度』,是怎樣換算得來的呢?

也許早期使用膠卷相機的攝影人應該會明白,啥叫做『陽光大法』。。
這是源於早年沒有自動測光很方便的相機,於是膠卷廠都會在膠卷盒背面刻上陽光場景和陰天場景的曝光設定的。
由於在陽光天底下照度16級EV下的曝光設定是f/16 + 1/125 + ISO100,所以叫做『陽光16大法』(現在有一大票攝影人強調手動曝光,卻蠢得堅持一定要收光圈f/16的拍攝手法,我倒是笑而不語,因為可以用其他曝光組合來達到同一個曝光效果哪!)。。
然後,我們初階攝影人都必定會學習光圈級數和快門速度表——這到今時今日的高階旗艦機和鏡頭說明書也還有這個對照表的。

以下是我個人製作的『曝光對照表』。
(PS。是使用網絡資源再自行整合和作出說明,要多謝網上各位大俠啦。)

根據曝光三角關系和陽光天的曝光組合,我們就可以反推出當時當地的照度了。
因為,相機自身就有一台測光表啊,所以就不用假手於人啦,動動腦筋數數手指就能夠計算出來是啥數值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