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說若沒有反光鏡彈起落下的聲音,就沒有攝影的樂趣,
我想到當底片時代的手動相機進步到自動卷片相機時,
也有人說若按完快門沒有拇指去卷一下底片,就沒有攝影樂趣。
當底片時代進步到數位時代時,
也有人說若按完快門若沒有卷片的那個聲音,就沒有攝影的樂趣。
事到如今,我不知道講過這些話的人還有沒有在繼續攝影,
但我只知道,攝影器材的道路永遠不回頭的進步下去,
而且器材進步導致的普及化,也讓擁有攝影樂趣的人,也比以前多了N倍。
piyopiyo765 wrote:
看到有人說若沒有反...(恕刪)

時間往回拉,迷你裙初面市時,我就看過"自甘下賤、不正經、失去典雅端莊.."等不同等級的批評。教育部說要把"書法課程"從國中拿掉,週記也要改用硬筆書寫,那段時間我也看過"會亡國、數典忘祖、中華文化式微.."等不同評論。

時間往後就得想像一下:公元2315年政府立法規定,凡國民年滿16歲就必須植入通訊晶片,以後通話開關就用腦波控制,同時接連衛星定位,使國民在遇害、失蹤、違規、犯罪..時"無所遁形",大幅減輕社福訪查搜救負擔、也降低犯罪率與司法誤判率。是時,相機已經進化為"隱形眼鏡版",貼片薄薄矽膠就可以與視神經結合、由腦波控制拍照錄影、結合通訊晶片可做到如行車紀錄器、GPS航跡..的功能,方便國人分享資訊、紀錄生活、側錄犯罪現場..功能與便利性極受一般國民歡迎。

但那時,應該也可聽到這樣的聲音:沒有用手抓著手機、相機,哪還有通話與拍照的樂趣?

任何時代、任何變革、任何進步,都必然伴隨守舊派與傳統派的聲音,不然就不是正常人類社會。(換個場合時間、有時候我也是守舊派,你或許也是)

piyopiyo765 wrote:
看到有人說若沒有反...(恕刪)


討論到這邊是有點離題了....抱歉! 哈哈
我的第一台相機 Nikon CoolPix 5700 它算是機械和電子混合快門,
一直到今天也許有15年了,所以我不認為拿掉反光鏡是一種進步喔,
我知道的是,當時我在稍微吵雜一點的場合拍照很難判斷照片是否曝光完成,
當然~當時我是超級新手,但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
直到別人把單眼相機借給我玩時,我才慢慢感受到一些什麼,
震動和聲響還有觀景窗blackout幫助我判斷曝光是否完成,你當然也可以說我是守舊派,
我也不擔心被這麼說,因為等到攝影科技真正大翻新時,我應該也已經退休了....
現在誰也不知道將來會變成什麼樣? 但應該不會是反光鏡被拿掉這麼簡單啦.....

以上言論純粹只是個人的愚見~請見諒...
有人能解釋一下sony在cmos上的偷斤減兩嗎?
居然不到35的大小,連這樣都要偷,難怪會比較便宜了
黑色閃電 wrote:
我估計再四年
c家也會跟n家現在一樣陷入窘境

標記一下
四年後再來看看
我的部落格,歡迎來坐坐:blog.yam.com/weatherman

filia wrote:
有人能解釋一下sony在cmos上的偷斤減兩嗎?
居然不到35的大小,連這樣都要偷,難怪會比較便宜了...(恕刪)


一般世所認定的
全幅大小是: 36 mm × 24 mm
APSC大小是: 23.5 mm × 15.6 mm

6D 是 35.8 × 23.9 mm
80D 是 22.5 x 15 mm

A9 是 35.6 × 23.8 mm
A6500 是 23.5 x 15.6 mm

我只能說
Sony 連尺寸都要偷難怪比較便宜
Canon 考量用戶需求製作稍小的尺寸 有絕不妥協的光學堅持
痞客邦: http://stfeelva0802.pixnet.net/blog
filia wrote:
有人能解釋一下son...(恕刪)

因為APSC的E環卡口天生設計上比APSC需求做的大了很多
因為大很多
所以感覺好像 可以再裝上FF尺寸的CMOS試試
然後可行性很高
但是E口的大小裝36x24剛好差一咪咪放不下

所以36x24的CMOS只好縮一點點就OK了
差一點點數據上看的出來
使用上是無感它不是FF的
一台A9入門機而已,留點本酸這台比較實在
https://www.newmobilelife.com/2017/04/30/sony-a9r-rumors/

有沒有偷cmos我不知道,拿A7系列焦長不用去轉換,可見是容許誤差值
但apsc canon的確是「偷了」因為焦長轉換硬是X1.6,是這樣嗎?我不會認為canon偷料,也請不要拿這種不明確定義說別家
gelinma wrote:
因為APSC的E環卡口天生設計上比APSC需求做的大了很多
因為大很多
所以感覺好像 可以再裝上FF尺寸的CMOS試試
然後可行性很高
但是E口的大小裝36x24剛好差一咪咪放不下

所以36x24的CMOS只好縮一點點就OK了
差一點點數據上看的出來
使用上是無感它不是FF的

絕大多數的鏡頭後玉鏡片,光線能通過的直徑、都比感光元件的對角線還小,意即,光線是以"擴張開散"的角度進入感光元件的。(所以CMOS斜射光問題才被Sony設計Sensor時重視,也屢被老鏡用戶討論)

至少,鏡頭光線通過後玉抵達感光元件的過程,應該不是平行直線進行,所以如想讓成像圈微微加大,後玉鏡片的曲率微微變更即可,故而"因為卡口直徑差一點點所以感光元件必須縮小"的說法,甚覺疑惑,這是否有Sony官方的解釋依據?

E卡口內部、在感光元件之前有一個矩形的"光線通過閘口",我沒仔細研究也沒去精細測量,但這應該也不是感光元件"不得不略小"的原因。讓我們參看A7R規格,同為E卡口,感光元件尺寸是35.9 × 24.0mm,似可支撐我的說法。

標準全幅36x24mm的對角線是43.26mm,A9是35.6 x 23.8mm,對角線42.82mm,相差0.44mm,這微幅的差距、與成像圈、鏡頭設計難易度似乎還扯不上關係;再以"內部處理效率"來講,sensor縮小這麼少比率的面積,對線路設計、影像處理器負擔,都可用"無關痛癢"來形容。所以,個人斗膽猜測,這只是不同的設計、封裝、組機..整體考量後所產生的合理公差,跟偷工減料或卡口尺寸因素、應該都沒有關係。

=====

如想在內部處理速度、鏡頭設計方面"佔點便宜",那就要"幅度有感"地縮小感光元件,比如同樣是APS-C規格,Canon的APS-C就比別人"小一截",也因此鏡頭在換算全幅視角時與他家不同,需要 x 1.6,這樣在使用相同技術規格的鏡頭時,它的成像圈就"有感地使用較中間部分",使邊角畫質減損的影響降低,這也是較小片幅的鏡頭比較容易做、也可做得較輕小的鏡頭光學"目前定律"。

AVCHD wrote:
一台A9入門機而已,留點本酸這台比較實在
https://www.newmobilelife.com/2017/04/30/sony-a9r-rumors/

是啊~14萬是入門機
好入門啊
我的部落格,歡迎來坐坐:blog.yam.com/weatherman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