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過兩輪火力測試後,開始主攻美元霸權!

Erichuangtw1980 wrote:
美國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對的領導

阿拉斯加、阿富汗、澳洲核潛、孟晚舟、通膨,這些是總統一個人能做的?接連幾個慘案還沒讓你看清?這些決策白癡的像高中生做的。不只是拜登,看現在檯面上拜登的那群幕僚,就這些腦殘也能當白宮幕僚就很清楚美國是沒有人才也沒有領導,老習晚上做夢大概都在偷笑。
p620329 wrote:
阿拉斯加、阿富汗、澳…… 看現在檯面上拜登的那群幕僚,就這些腦殘也能當白宮幕僚就很清楚美國是沒有人才也沒有領導,老習晚上做夢大概都在偷笑。…(恕刪)

不是沒有能手,究竟美國有三億多人口,

但物以類聚,昏庸的領導者無識人之能,就無法聚攏能手建立優質執政團隊,

再因黨爭,團隊要的是政治能手操盤選舉,選後分官位,政務能不能幹不是重點,國力就江河日下,

另外美國為第一霸權,美國官員把美國平台的實力當作個人實力,缺乏真正歷練,遇到真正的考驗和對手,就容易翻車,

有時候富不過三代,不是沒有道理。
物以類聚,昏庸的領導者無識人之能,就無法聚攏能手,

--------------------

你怎麼能這麼說我們台灣人最愛最愛的小翠翠 !!!

你真的是太過分了 !!!

你嚴重傷害了兩岸血濃於水的同胞感情 !!!

你最好趕快向我們台灣人道歉 !!!
我是來鬧的 wrote:
物以類聚,昏庸的領導(恕刪)


你講錯了.應該是我們台灣這位蔡英文
Erichuangtw1980 wrote:
問題是目前有缺嗎?歐...(恕刪)

美國有可能是缺糧重災區?
你哪天可以不要胡扯?
我是來鬧的 wrote:
老美現在已亂了章法,...(恕刪)

沒錯!台灣的麥卡錫主義遲早要抬頭。
ccho0215 wrote:
沒錯!台灣的麥卡錫主(恕刪)


人要蠢的自己找死.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2020年是大轉折之年,2021年是大轉折後的元年,中美博弈進入新周期。

2021年大家都看到了,阿拉斯加中國對美國攤牌,中美天津會晤中國給美國開兩份清單和三條底線,直到9月10日拜登打電話到北京,雙方僵持了近8個月後開始“破冰”。

溝通的結果是,孟晚舟被釋放,中美進入10月份也開始了實質性的談判,其中包括新的貿易談判。

中美之所以在僵持之後美國又率先做了讓步,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對中國的優勢無法讓美國維持其對中國的持續全領域攻勢,中國面對美國的優勢卻讓美國不得不放棄一些攻勢,尋求與中國的所謂“競爭”。

美國對中國的優勢中,政治優勢已經幾乎沒有了,反而越來越陷入被動。

在聯合國,美國並不能獲得對中國的任何政治優勢,雖然依然可以設置一些話題,但中國的反擊更有力。

譬如,美國獲盟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針對中國設置反華話題,中國不但可以做到強力反擊,甚至有時候會帶領數十個國家反擊,類似情況在聯合國大會等都能看到。

在國際社會,美國顯然已經黔驢技窮,中國根本不給美國任何機會。

美國對中國還有一定的軍事優勢,畢竟美軍擁有比中國數量大得多的航母、戰機等,整體裝備美國依然比中國更加先進。

然而,美國是全球霸權國家,他要維持霸權需要在世界各地部署大規模軍隊,所以在亞太地區美國對華並不能形成軍事優勢。

尤其在最敏感的中國南海、台海、東海,美國既無法阻止中國出第一島鏈,也無法在與中國的軍事博弈中形成壓制,結果使得美國空有一定軍事優勢而無法在關鍵地區變成對華優勢,反倒是中國隨著軍事實力的增長,對美國形成的反制能力越來越強。美國之所以不斷東拉西扯要盟友來挑釁、圍堵中國,就是自己實力不行了、不夠了所致。

美國對中國依然有一定的科技優勢,譬如在芯片領域依然可以單方面對華為形成製裁能力。

然而,美國並不能做到全面對中國進行芯片封鎖,因為他既離不開中國的市場,更離不開中國製造為其科技產品進行市場轉化,他制裁華為不是為了減少對中國出售芯片,恰恰相反是為了更多出售美國芯片。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雖然制裁華為卻並不會制裁其它中國手機企業。

因此,客觀而言,美國對中國進行科技上的打壓手段並不多,可用的空間也不大。

哪怕就是對華為,美國傾舉國之力的製裁,也並不能對華為構成什麼致命打擊,過去3年華為依然保持了增長,只是去年增速放慢了一些。

在美國政治、軍事優勢面對中國已經越來越不明顯的情況下,經濟短板卻越發凸顯。雖然美國看似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美國經濟並不能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

反過來,中國看起來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經濟不但與全球的產業鏈聯繫更加緊密,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有能力自給自足不靠外力獨自解決自身問題,這種差異才是中美現在看起來美國戰略上更加被動的根本原因。

那麼,美國在經濟上與中國的差距主要在哪裡呢?

最根本的就在於製造業,美國不能提供滿足自己需要的商品,而體現在經濟現像中就是美國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通脹。

相比美國,中國則恰恰相反,中國不但能夠提供充足的產品滿足自己,還能大規模滿足他國,中國外貿在2021年全球外貿萎縮的情況下出現逆勢爆發式增長,宏觀經濟層面出現出了持續的高增長與低通脹狀態,這已經成了中國的戰略性優勢。

我們來看一下最新的數據。

9月美國的相關經濟數據公佈,和之前推斷的一致,沒有意外,9月份美國通脹繼續加速攀升。

根據美國勞工部周三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4%,高於前值和預期的0.3%。

同比來看,9月未經調整CPI上漲5.4%,較8月時的5.3%小幅回升,但與6、7月時持平,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剔除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CPI同比漲4%,與前值持平;核心CPI環比漲0.2%,前值為0.1%。

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8月同比上漲3.6%,為連續第三個月以該速度增長。

上月美聯儲將今年的核心PCE通脹預期上調至3.7%。如果大家還記得,在五六月份美國通脹壓力剛起來的時候,美聯儲就說美國的通脹很快就會下去,這顯然是在自說自話。

很顯然,美聯儲當初說美國通脹會很快得到控制,其目的是為了調控市場預期,是想盡量引導通脹趨勢。

美國通脹之所以下不去,根本原因在於促進美國通脹的主要推動因素並沒有消除的跡象。

美國通脹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疫情背景下美國為了刺激其經濟增長,一年時間裡釋放了超過五萬億美元。

在全球經貿萎縮、大家積極去美元化的情況下,美元的流動性只能大規模進入美國股市推高資產價格,而無法像2008年之後那樣快速流到全球經貿體系,所以我們看到了美國的通脹而全球的通脹壓力還好。

通脹,無非就是貨幣過剩或物資短缺,美國的通脹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過剩所致。

二是美國疫情持續肆虐的情況下,美國的勞動力和原材料都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短缺。

譬如,美國9月就業數據大降,原因並非是沒有崗位,而是沒有人!尤其是低端崗位沒人做。

當地時間10月8日,美國公佈了9月份的就業數據,據統計,雖然該國失業率降至4.8%,低於市場預測的5.1%,但非農就業規模僅增加了19.4萬人,遠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0萬人,創今年以來最差紀錄。

至此,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已經連續2個月低於預期。

沒有人,產能就無法開足馬力,物資就會更加短缺,CPI豈能不漲?具體來看,雜貨、汽油和取暖燃料、新車、租金和家具的價格都出現上漲,二手車、機票和服裝的價格則有所下跌。

前者上漲是因為必需品和新物資因為供不應求而漲價,後者的下跌是因為更多的人試圖出售二手車來換取資金過日子,而機票、服裝則是因為出行減少所致。

總的看,都是對經濟不利的情況。

美聯儲幾個月前就說通脹很快會消退,幾個月後美聯儲又重複了當時的話!

那麼,通脹背景下加息可行嗎?

IMF本週曾表示通脹可能會引髮美聯儲及全球央行的加息,但問題是加息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經濟下行壓力,美聯儲會那麼選擇嗎?

美國要想解決自身的通脹問題怎麼辦?

貨幣問題關乎美國經濟增長,美聯儲不會那麼輕易拿掉,甚至還想繼續發更大規模的債務以釋放流動性。

所以,美國祇能尋求增加物資來降低物價。

然而,問題是,美國疫情根本控制不住,馬上又面臨冬天更為嚴重的疫情,無論美國自己的生產還是全球的生產都無法短期內恢復。

美國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尋求向中國購買更多生活必要物資,這就是美國改變態度,釋放孟晚舟向中國低頭的根本原因。

那麼,與美國相比中國情況又怎麼樣呢?

中國的經濟數據恰好也剛剛公佈,9月份全國CPI同比僅上漲0.7%,環比持平,僅僅是美國通脹率的八分之一,在當前情況下通脹率低得能把美國氣死。

當然,中國也並非沒有通脹壓力,隨著美元流動性的全球性釋放和原材料生產的壓力,中國PPI已經開始加速上漲,9月的PPI已經上漲到了10.7%創下新高,環比上漲了1.2%,這會對未來CPI構成上行壓力。

其中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業產品價格上漲是主要因素,這就是最近電力供應不足對上游的傳導。

但無論如何,現在美國的情況是通脹壓力依然巨大,GDP增長的持續動力卻開始不足;中國則相反,GDP增速的動力依然很足,但CPI卻繼續保持低位。中美經濟的優劣勢可謂是一目了然!

美國天天喊著要遏制打壓中國,現在卻不得不有求於中國,這最終結果如何其實並不難想像。

與其它國家看到美國就無能為力不同,中國與美國博弈不但有乾到底的決心,更是有乾到底的能力!

經濟實力,就是中國與美國干到底的“大殺器”!

政治上、軍事上對中國無能為力,經濟上又不如中國,美國政府想遏制住中國,其實也是白日夢!

只是,這夢做得長一點而已!"

http://www.xilu.com/20211015/1000010001187659_4.html
GuatingChua
寫得很好
ccho0215 wrote:
美國有可能是缺糧重災...(恕刪)

Food shortage 是可以翻譯作缺糧,但是供應鏈的問題引起的地區缺糧,用食物短缺比較合適。


youtube


youtube
ccho0215 wrote:
美國有可能是缺糧重災區?
你哪天可以不要胡扯?


“ 食堂沒蔬菜了,吃點水果代替吧”“勺子叉子沒了,用手抓吧”“自帶午餐吧”……

  新冠疫情肆虐在美國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已危及到了包括學校食堂在內的供應鏈。據美國《紐約時報》9月27日報導,美國全國各地學校正面臨雞肉、麵包等食堂主食和塑料餐具的短缺,美國學生遭遇30年未遇的“吃飯難”問題。

  儘管美國官員宣稱,他們正在努力保障學校的食物供應,但許多美國教育工作者表示,預計供應鏈的問題在未來幾個月內只會進一步惡化。

  美國學校營養協會(SNA)針對5.5萬名學校膳食營養工作人員的民調顯示,約97%的受訪者擔心食物供應鏈可能持續中斷。

  美國遭受的供應鏈問題影響也已經超出學校食物不足的範疇。在疫情導致的運費不斷漲價、勞動力持續短缺背景下,美國的零售商正在面臨貨物供應緊張、成本快速上漲等問題,美國消費者將不得不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面對物價相對維持高位的局面。

  沒蔬菜、沒麵包、沒叉子……

  密蘇里州北堪薩斯城學校的食品和營養服務主任珍娜·克努特(Jenna Knuth)向《紐約時報》表示,在三家大型食品分銷商停止向該學區供貨後,她將無法獲取足夠的食物來滿足當地2.15萬名學生的需求。為此她和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定期採購冷凍披薩、土豆泥和熱狗,以備不時之需。

  克努特說,批發商店的食品大多不符合美國政府的營養指導意見,但他們只能盡可能地籌備食物,她同時也在“懇求”當地分銷商和供應商與她簽訂供貨合同。

  這樣的情況在美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上演,例如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公立學校正在用低成本快餐食品替換食堂飯菜。

  里士滿賓福德中學一個名叫麥琪·科布(Maggie Cobb)的13歲學生說,她以前很喜歡自己學校做的披薩,但過去一個月她只能吃到粗製濫造的三明治,“這看起來很倒胃口。”

  根據科布的說法,她以前每周至少兩到三天都在學校吃飯,但如今她已經完全依賴母親每天替她準備飯菜了。

  密蘇里州的利伯蒂公立學校則是自幾週前開始,就鼓勵學生和家長提前準備飯菜,自帶午餐上學。

  “如果學生在家裡自備飯菜上學對你的家庭不構成負擔,那麼我們鼓勵將其作為短期內的選擇。”

  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官員更是已經開始儲備奶酪三明治作為替代品。當地的營養服務主管斯泰西·科本(Stacy Koppen)透露,幾週前這裡的午餐漢堡麵包餅就已經全部消耗光了,現在他們只能使用普通麵包。

  “我們預計無法在今年晚冬或明年初春能夠放鬆警惕。”

  堪薩斯州奧拉西學區則出現了水果代替蔬菜的情況。

該學區負責食品服務的助理主任辛迪·瓊斯(Cindy Jones)表示,8月蔬菜配送出現了延誤,導致學區有兩天時間沒有蔬菜供應,她還說,學區的食物訂單往往都不能全部送達,送貨的卡車通常只能送到65%的訂單。

  除飯菜外,一次性勺子、刀叉等餐具也面臨短缺的困境,許多美國學校不得不學會什麼叫做節約。

  《紐約時報》舉例稱,得克薩斯州達拉斯獨立學區通常會儲備夠用1個月的餐具,但該學區近期只能維持9天的餐具儲備。因此該學區現在每週二的早午餐都只提供可以直接用手拿著吃的食物。

該學區食品和兒童營養服務執行主任邁克爾·羅森伯格(Michael Rosenberger)表示,這樣的情況已經至少30年沒有發生過了,

  “吃飯難”的背後,是疫情對供應鏈的打擊

  這場突如其來的“吃飯難”問題,實際上與美國嚴重的新冠疫情有著密切關聯。在疫情的衝擊下,學校食品供應的每一環幾乎都遭遇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食品分銷商和製造商,勞動力短缺導致這些公司的生產線缺乏人手,也沒有足夠多的司機開車送貨。

  《紐約時報》舉例稱, 紐約州布法羅的理奇食品公司承擔著為2000多個學區生產食品的任務,但該公司高管凱文·斯普拉特(Kevin Spratt)向美媒抱怨說,工廠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滿足需求,原材料和包裝材料供應也十分緊張,他們已被迫暫停了15種產品生產,轉而向學校提供幾種“替代產品”。

  卡車司機數量的緊張也是導致供應鏈問題的關鍵因素。

  例如紐約州哈德遜市金斯伯格食品公司CEO蘇珊·拉傑齊(Suzanne Rajczi)表示,該公司的司機和倉庫工人嚴重不足,不得不放棄大約80個學區的供應業務,並縮短對其他學校供應服務的時間。

  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接著又直接影響到各個學區。報導提到,一些學區沒有足夠的工人來準備食物,這使得學區內的學校既沒有能力為學生準備熱的飯菜,又缺乏必要的人手來規劃和準備每一天的菜單。

  供應短缺同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成本上升的問題。堪薩斯州奧拉西學區負責食品服務的助理主任辛迪·瓊斯稱,隨著經銷商將價格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食物成本也一路飆升。這導致他們只剩下兩個選擇,“要么面對挨餓的風險,要么接受高昂的價格。”

  “當然,我們會照顧好孩子們,但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的一大擔憂。”瓊斯說,“如果我們得不到足夠的補償和資金來支付這些額外成本,那將來我們又要怎麼辦呢?”

  但對於當前的困境,美國政府的應對措施卻很有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農業部宣布撥款15億美元幫助各州及各地學校採購食物,並推出豁免令宣布因供應鏈問題而無法滿足膳食標準的學校可以免受處罰。

  然而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仍對前景持懷疑態度。《紐約時報》稱,許多教育工作者都預計未來幾個月的情況只會繼續惡化。

  美國學校營養協會(SNA)針對5.5萬名學校膳食營養工作人員的民調也顯示,約97%的受訪者擔心食物供應鏈可能持續中斷。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高管利茲·坎貝爾(Liz Campbell)悲觀地表示:“現在有供應鏈問題,食品分銷商問題,勞動力不足問題,司機短缺問題,每週都有新的。那下一個是什麼呢?”

  供應鏈問題已造成全方位影響

  事實上,新冠疫情帶來的美國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問題所造成的影響,早已遠遠超出學生“吃飯難”的範疇。美媒指出,隨著全球多地工廠在疫情的衝擊下關門歇業,美國許多公司正面臨商品庫存不足的窘境,這進而導致發貨延遲、成本上升等問題。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近日報導稱,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航運成本正以驚人的速度上漲,多家美國零售企業已經發出警告,稱近期美國消費者可能還要繼續面對物價上漲的問題。

  報導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將一個12米長的集裝箱從上海運到紐約的成本大約在2000美元,但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現在這樣跑一趟需要至少16000美元。運費的飆升和供應鏈環節的危機,正導緻美國公司出現“供貨難”的現象,運動服裝品牌耐克、美國零售商Costo等業界巨頭都表示了類似擔憂。

  Costo首席財務官理查德·加蘭蒂(Richard Galanti)在近日一場電話會議上估算,Costo銷售的紙製品成本已經上漲4%至8%,塑料和寵物用品的短缺更是將其價格抬高了5%至11%。加蘭蒂警告說,供應鏈問題造成的運費、勞動力成本、運輸和產品上漲都對產品價格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供應鏈環節問題同樣嚴重影響美國物流行業。報導稱,美國聯邦快遞因勞動力短缺等壓力,上周宣布將美國國內服務的運費上調5.9%,其他業務運費上調7.9%。其競爭對手UPS的CEO卡羅爾·托梅(Carol Tome)也表示,UPS為應對市場需求同樣作出價格調整,她坦言公司正受到供應鏈緊張的打擊。

  更麻煩的問題在於,這一系列供應鏈問題出現在了一個微妙的時機,萬聖節、聖誕節等美國假日購物季即將到來,美國零售商必須設法備足貨物。但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如今美國“扭曲”的供應鏈正迫使企業發出“預防性訂單”以避免商品售罄,但這只會反過來加劇供應鏈壓力。

  美國諮詢公司伯克利研究集團全球零售業務負責人基思·耶利內克(Keith Jelinek)告訴CNBC,商品成本、集裝箱成本、運輸成本的增加都在打擊美國零售商的營業利潤,“零售商現在面臨的挑戰是,我能向消費者提供多少商品?又能否通過更多努力來賺取更多利潤?”

  不過CNBC也提到,許多公司發現,由於美國政府在疫情期間提供一些經濟刺激措施,因此美國多數消費者目前依然願意接受漲價。耶利內克預計,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到聖誕節,但沒人知道這種情況還能維持多久。

  由於疫情仍在美國持續肆虐,美媒也不敢斷言供應鏈問題何時會出現好轉。“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過渡的年份,下個學年一切會恢復正常。”坎貝爾說,“去年很多人也是這麼想的,但在'德爾塔'病毒和其他許多事情的影響下,今年的情況幾乎比去年更糟。”

  就在美國供應鏈情況日益緊張的同時,美國疫情的狀況也在持續惡化,死亡人數已經突破70萬。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10月2日8時21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43615149例,累計死亡病例超70萬例,達700258例。"

https://finance.sina.com.cn/world/2021-10-03/doc-iktzqtyt9407971.shtml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