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艘潛艦一次造完是「揠苗助長」

tjptw wrote:
1. 目前台灣潛艦的...(恕刪)

一艘一艘造 不是在怕你預算不夠,而是台灣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是否有問題,多久能解決,是否要改進的地方,如果說船體本身的重大瑕疵無法補救,後面一次7艘是直接填海當人工礁岩嗎?
台灣的潛艦需求迫切性大家都知道,從馬時期就一直想買,但買不到,後來任期末就開始了國造計畫,但是再急也要等第一艘 組裝狀況如何再決定是否後面要幾艘,不然賠錢誰來處理? 獵雷艦才近年的事,這還不嚴重嗎?
品茗
沒有什麼叫誰的想法是客觀問題,我這個叫作疑慮,如果賴只是要把預算編足我沒意見,但第一艘的原型艦都不知道是否會沒問題,就要搞7艘,這不擺明是賭博了嗎?
tjptw
編足預算到完全執行是有一段時間的能調整,目前也沒任何問題出現,所以預設立場來阻止預算反而是因噎廢食的行為。
口我~~~~~~~~~~~

好棒棒的全球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

我是不知道他的股價還低於他的母公司聲寶

這樣怎樣“全世界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啦


lkk77 wrote:
看看你自己有沒有很好笑
品茗
唉,就這這問題,重點那是在馬執政下出的包,現在綠執政下誰曉得會不會來個浮屍事件還是再來個88槍的升級版,這都不意外
Wild Coyotes
lkk77 那蔡英文民進黨政府還不快抓起來??還放他逃出國????這不就是另一個黃芳彥?????
Wild Coyotes wrote:
連無人機馬達或整機上的零件關鍵性質都不懂就不要出來秀無下限的下限

等你有辦法當了東元老董再來說東元能不能做無人機的馬達

無人機所有零件關鍵就是要:輕

又要輕又要耐磨耐操

馬達就是無人機最關鍵的重點機械零件之一

你以為你想做就做的出來?

那個董?

黃茂雄喔!那傢伙家電出身,找李登輝插手把合法選出來的董事長幹掉,還自命是會長,只想搞吃的,結果唯一成功的也只有摩斯漢堡而已(很多人不知道樂雅樂才是東元旗下第一家賣吃的)

他其中一個兒子都看不下去想翻了他,另一個則是逃去美國當牧師,他是真的不懂馬達啦!

邱純枝?黃茂雄的會計,也是不懂啦!
Wild Coyotes wrote:
口我~~~~~~~~~~~

好棒棒的全球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

我是不知道他的股價還低於他的母公司聲寶

這樣怎樣“全世界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啦

低調的的好股,可惜你不懂
lkk77 wrote:
你去問東元生產馬達困難嗎?


東元有做微型馬達?

如說是建準,還道你有點知識....

Dwing wrote:
東元有做微型馬達?

如說是建準,還道你有點知識....

經緯航太的無人機,用的不是微型馬達,東元是有插手啦!
Wild Coyotes wrote:
分批建造才能讓潛艦工業永續經營


這句話的問題,跟賴清德講的話的問題,是一樣的,
你們沒有把定義弄清楚。

七艘一起打造,是甚麼意思?

如果今天是打七塊鐵塊,那我會支持7塊慢慢打,
因為沒有技術革新的問題,不增加生產線,七塊一點一點打,這比買7組設備,同時開工,來得合理。

但,如果今天有技術發展的差異,
如果,前提是如果產能能跟得上,那同步進行7艘打造,增加2道生產線,
這,我覺得是合理的。

這個在生產管理上我遇過類似的問題,
就像潛水艇的壓力殼,每一片都是不同的尺寸,

假設船身需要30組壓力殼,你是一塊一塊生產、切割,
然後組裝完成,再重頭再來一次,生產完30組後,再重頭來一次?

還是一次性先生產7塊一樣的壓力殼,然後再生產第二組7塊的壓力殼..第三組7塊...第四組7塊?

再生產第2組第2塊的時候,第2組第1塊可以跟第1組第1塊開始進行焊接,進入第一廠區生產。
第2組第3塊生產的時後,第2組第2塊可以移過去第二廠區開始加工焊接第1組第2塊跟第2組第2塊。

以此類推,我只需要增加7組焊接工廠的空間,以及組裝設備,大概就是電動機具、焊接機具,以及7組組裝人力,

生產端,同步讓所有設備,都以7套的數量進行生產。

對於每一個生產端來說,如果一次性是3年內完成一套組配,
我7套設備,如果是逐一完成,那代表要21年完成。

但,如果同步進行,完成時間,應該是在3年時間上,添加1倍時間,6年可以完成。
(不要問我怎麼算,我是用經驗來估算1套跟7套的生產比重。這是概估)。

增加的成本,是額外6套組裝設備跟人力。

聽起來,對工業的幫助,好像21年一直作比較好,
但實際上,如果是7艘同時啟動,就各單元生產來說,是原本3年時間滿載、外加3年滿載,總共6年滿載。

但如果是分艘興建,看起來可以作21年,但實際上,每3年內,持續運作的量,可能只有1/7。

這應該不難理解。

一艘潛艦的設備材料生產,絕對不是一套單獨的設備,進行生產。

如果要花3年完成,裡面各部位生產的時間,絕對只是1/7,甚至更短。

所以看似可以作21年,實際上,是21年內,每3年生產線就要跳下來參與一小段時間。

===

如果只是到上面這邊,那一次7艘跟一艘一艘來,差異不大。時間、成本,各有優缺點。

但別忘了,真正有幫助的,是產業化,
產業化最大的敵人是時間,特別是這類型的產業。
3年時間,足夠改朝換代了。
21年,孩子都可以又生孩子了。

密集產業發展,有助於產業鏈的成形。
甚至,在完成這7艘後,同樣的產業鏈可以立刻更新,然後換另外一組設計上線
讓整個產業形成完整的生態。

未來,台灣把這種拳頭產業可以外銷,這是可能的。

當然,我一開始說了,賴清德說的有瑕疵,因為他沒有交代是要怎樣想,
是短時間造7台出來就完了?
還是要打造一個產業鏈?

慶富案的問題,在於慶富突然被海巡開了個大標,去作鋼鐵造的海巡艦,
為了這個海巡艦,慶富投入大量成本搞新廠。
然後後面立刻又上獵雷艦,一樣是新材料工種,

如果單看工種投資成本,當然不會賺,而且對產業發展有限制。
除非在同步興建這7艘的同時,政府的發展方向,是對壓力殼、焊接技術、
水底傳輸、水下武器等,有要投資,不然的話,一次上7隻,如果只是7套生產線,
那意義真的不大。

不過,反之,看起來說一艘一艘造,對工業有幫助?
這點,我是反對的。特別是科技領導的產業,
時間就是一切,真要有幫助,必然得把效益作出來。

怎麼作,可以討論,但,直接下結論?沒辦法接受。
潛艦是要潛到水裡的安全是最基本的

美國有一次做七艘潛艦嗎?

決策者不會坐在潛艦裡, 錢也不是他口袋拿出來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