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氫能源電動機車。

繼二輪油車市占率重回第一寶座,三陽工業於研發領域持續不間斷,1月16日與工研院舉行簽約儀式,宣告雙方正式合作氫燃料電動車技術開發,於創新能源載具領域邁出第一步。第一階段雙方將針對超高壓氫氣的儲存技術共同研究、設計與開發,並將此技術使用在氫能源電動機車上。

氫氣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氫燃料電動車是使用氫或含氫物質通過燃料電池以產生電力,再以電力推動電動機,再行推動車輛。在氫燃料電動車研究領域,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氫的儲存。氫的密度很低,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將超高壓的氫氣儲存於氣瓶中,同時兼顧使用便利性,就是這次合作的第一階段目標。

針對高壓儲氫瓶技術,工研院應用40多年所累積的厚實技術基礎,相較於傳統龍門型的纖維纏繞專用機,本次合作案使用高自由度的多軸機械手臂,配合自動化纏繞製程系統,用於生產氫氣瓶內膽,大幅降低建置成本,也更具小量多樣的生產彈性,具有高安全、輕量化、耐腐蝕特色。使用的材料範圍涵蓋高溫硬化至中低溫硬化、乾式纏繞或濕式纏繞等客製化材料技術及配套材料製程設備,結合三陽工業累積超過一甲子的車輛工程創新研發能力及豐富的車體開發經驗,是這次雙方合作的重要碁石。接下來期能互相運用雙方的專才達到綜效,發展氫能源電動車以及相關應用技術。

材化所李宗銘所長談到,年輕時第一台車是野狼125,當年標榜以四行程引擎「四檔直上陽明山」,在早期普遍二行程引擎的市場中獨樹一格,機車的發展從二行程、四行程引擎到現在電動車以電池取代引擎,而燃料電池也是未來的重要替代方案,相較於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限制了里程數,氫燃料電池更有續航里程的優勢,單趟完成破百公里或甚至台北到台中的距離,這才是未來電動機車的理想型態。

推動本次合作案的三陽工業邱穎峯協理表示,為了實現環境的永續發展,需要不只一種的交通解決方案,若能將氫氣安全地運用在車輛上,相信會是未來交通載具達到真正零污染的最佳方案。

三陽工業吳奕成經理指出,台灣具有相對完整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供應鏈,只要政策建構好,相信產業定能快速跟上配合,未來氫能源在台灣一定也會有機會與優勢。

https://www.supermoto8.net/images/data/17_3.jpeg

298305漳泉 wrote:
繼二輪油車市占率重回...(恕刪)
新聞看看就好,話說 燃料電動機車 在台灣好像報導過了,我記得2瓶可以跑100KM,N年前的事

如果說 三陽開發出 用氫當燃料的內燃機 這個就有報導的理由。
氫燃料電池唯一好處是 壽命,如同引擎 時間到了就是要換,固定式耗材
Ja100cky
所以氫還是有引擎聲嗎?
修大哥
Ja100cky 應該跟電動車一樣吧!

298305漳泉
wrote:
繼二輪油車市占率重回...(恕刪)
樂觀其成,氫能源電池的成功率遠高於汽車,我記得以前有家公司好像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可惜後繼無力。三陽去併購就行了。如果做成交換式電池,其實有可為,只是回填氫氣是個難度,不像電力運用目前的電網即可輕易充電。如果成功也是好事一樁,能幹掉油車的都是好車。
陳凱米
能取代油車的都是好車。
我也贊成氫燃電,這才是真環保
ace ventura
用離峰電力製作氫氣不就好了?! (反正也是浪費掉)和 鋰電池電廠用離峰電力儲電不是一樣? 只是一個用電力製氫儲氫 (製造有 25%能量損耗), 一個儲電 (傳輸+充電=10-15% 能量損耗)
kaneslin
這目前看,是最完美電車類型

讚,非常棒有遠見的好企業,趕緊推出是首要.一起分食電動機車市場.
對付等級太低的對手,當其是路邊野狗完全忽視牠即可。XD. 看其發言是否站在消費者角度即可知其心態
SYM真的是很會賺名氣
這種合作案他不用出錢
只需要他的掛名而已.
東西弄不出來屆時他也沒事.
只是又是這種炒冷飯的氫能
那堵名為科技限制的瓶頸
氫能可是比當前的鋰電池碰上高牆的還要硬還要厚還要大.
都發展超過一甲子了. 還是那個死樣子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弄出東西又面市真的好!
某電動車品牌,現在一代電池跑不遠,三代電池又有災情,跑到無預警斷電,這才頭殼抱著燒。
弄不好,不要在市場賣就好!
反正大家燒錢研究,看誰材火多,對消費者又不是壞事。
對付等級太低的對手,當其是路邊野狗完全忽視牠即可。XD. 看其發言是否站在消費者角度即可知其心態
wonderzero2
加氫站?加瓦斯站跑去哪裡了

298305漳泉
wrote:
弄出東西又面市真的好...(恕刪)
電動車是貨真價實在路上跑的,氫能源能成功是最好,不過像你出一張嘴啥事也辦不成尾巴就翹那麼高根本是在耍寶,反正現在新龍頭啥事也沒搞成。三陽是上市公司,以前跟中油合作炒得沸沸揚揚還不是虛晃一招順便拉股價,這種事你完全不提果然是雙標狗黑只針對性批判。
感覺也是炒新聞熱度,氫能源看似環保,但輸送過程跟化石燃料雷同,要管線要儲槽,低成本大量製氫這個難度應該比做電池難,除非搞出個核融合大量輸出能量技術,氫能源應該就大好,不過到那時,電池能量密度應可超越氫能,到頭來還是做白工
節錄新聞一段:馬斯克指出,氫能需要很大量的空間儲存,即使是液態的形式,都需要龐大的儲存槽,若是氣體的形式那更是需要大上許多的儲存空間。不像各種綠能在大自然中俯拾皆是,氫鮮少單獨存在於自然界。馬斯克提到,氫的產生幾乎都靠人工製造,「它不會自然出現在地球上,所以你不是靠電解水產生,就是得靠裂化氫化物。」「而裂化氫化物,同樣沒有解決化石燃料的問題,而且效率很差。」
電池可接電網重複使用,怎麼看都是高效率也環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