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近期大家應該都被 Nothing Phone (1) 洗了一波媒體、Youtube 的版面了,畢竟對於技術層面越來越難以創新的手機市場來說,有一款「趣味」的產品著實是蠻讓人為之一亮的。對於曾是 OnePlus 主理人創辦的 Nothing 來說,做手機也應該不陌生。端開 Nothing Phone (1) 的規格來看,除去主打的半透明背蓋搭 Glyph 光效,以及 Nothing OS 外,其實整體比較像 S778G 混搭一些高階款式如 IMX766 的規格,甚至連處理器都為了無線充電,而客製化一款 S778G+ 版本,足見 Nothing 的面子其實還蠻大的?

其實綜觀手機「創新」層面來說,屏除現在對於背蓋材質、快充速度、或是想方設法讓底更大的感光元件置入手機中,幾年前玩轉的除了曲面螢幕、螢幕指紋辨識面積、螢幕下鏡頭,甚至升降鏡頭等現在幾乎沒在市場上看到了,對於 Nothing Phone (1) 的創新來說,倒也不是什麼跟實際體驗有莫大相關的,反而有種回到兒時只要透明、又會發亮的就是潮的時代啊.....那麼,就如同標題所說的,Nothing Phone (1) 著實為手機市場帶來的蠻大的新鮮感,但下一步呢?或許從本篇體驗中,能嗅出一點端倪?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開箱與外觀


Nothing Phone (1) 其實就分黑白兩色,本次開箱的為黑色(因為白色太搶手....加上我自己是黑色控啦),盒裝則是以手機背蓋的細節設計為主,在上方可以看到 Nothing 的特殊點陣字型設計,整體設計其實蠻簡潔的。另外,看到這個盒裝薄度,應該也能想到不會附充電器了
外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外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外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外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扁平的外盒設計,開盒則是從側邊打開,兩個洞一個是配件盒,另一只則是安放手機殼,外盒的設計做得蠻緊湊的,但其實要拿都拿得出來啦,不用在那邊敲盒子或是甩。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配件盒上也用了點陣字體設計簡單標示配件的英文,內容物有說明文件、USB-C to C 連接線,以及一個小亮點,就是特殊設計的退卡針了。
配件一覽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配件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退卡針用了個全透明類似膠囊的設計,質感看起來真的是蠻不錯的。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Phone (1) 最大的賣點,就是源自於廠商定調的透明外殼設計,像是品牌第一款產品 Nothing Ear (1) 即是之餘,本次也導入了高達 900 顆 LED 的 Glyph 光效功能,屏除光效,身為七年級生的我,看到透明的設計真的是會有時光倒流的感受啊.....想到透明的 GameBoy、甚至是現在還有在出的透明 G-Shock 皆是。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畢竟手機是採全透明設計,所以照光就會很輕易的出現反光效果,對於拍照來說真的是一大考驗.....另外,畢竟機背設計如此,保護殼的選擇上,或許就僅有原廠的透明保護殼,能最發揮本有的特色吧?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以橫向擺放來看的話,左上角也有個小小的品牌點陣字型 Logo,不過因應機背設計,其實直放或橫放都不會太突兀就是了。另外,除了 IP53 基本的防潑水機能,機背與螢幕相同,機背也用了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做為保護,但是我一定會裝保護殼啦.....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也附上一張官方的白色版本,其實就是把黑灰色的背蓋與中框全部換色。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說到全透明的手機,也不禁讓人想起以前 HTC U11、U12 再到區塊鏈手機 EXODUS 的透明質感,該說是 HTC 走得太前面嗎.....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雖說 Nothing Phone (1) 是採全透明設計,但內部的機板等結構部分,還是有用額外的飾版做美化,而不是直接裸露出機件,順便也能統一機背的色調,細節最為明顯的,無非就是中央的無線充電機構了;另外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機底處的散熱機構直立來看,長得真的很像大象
細節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細節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外觀最大的亮點,無非就是集合 900 顆 LED 燈的 Glyph 燈效了,這邊先給大家看個全亮的樣貌,等等功能時會好好講解一番。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尺寸 159.2 x 75.8 x 8.3mm,官方重量為 193.5g,實際測量也是差不多的 193g,能壓在 200g 都算輕巧啦.....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螢幕部分,Nothing Phone (1) 配置一塊 6.55 吋的 FHD+ 柔性 OLED 面板,支援 500 至 1,200nit 峰值亮度、1,000,000:1 對比度、10bit 色彩與 HDR10+也有 120Hz 的更新率、240Hz 觸控採樣率以及指紋解鎖功能。

另外,雖說是平面螢幕,但用柔性 OLED 是為何?可以看到手機螢幕四周的邊框皆是一樣的,官方表示因螢幕連接機板的關係,會讓下巴變厚,因此用了柔性 OLED 讓其彎折,就能降低下巴的厚度了。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系統是用基於 Android 12 的 Nothing Launcher,整體來說其實除去字型設計差異與部分操作(等等會說明),基本上可說是跟原生 Android 沒什麼差別,螢幕設定這裡也是該有的設定通通都有了。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螢幕設定這邊提供標準與 Alive(這翻譯應該是.....鮮活?)兩種調性,更新率則有 120Hz 與 60Hz 兩檔可選。
色調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更新率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也附上搭配 120Hz 更新率做個滑動的示範,對於 Nothing Phone (1) 來說滑動、應用程式動畫真的相當滑順,幾乎是旗艦機的感受了,真的要說的話可能是螢幕對比相較清淡一些,而坊間的綠螢幕災情我自己是沒有遇到啦.....


這邊也附上 Youtube HDR 的範例,最大的感受無非還是在低對比度的感覺;至於無法安裝 Netflix 的問題,目前在系統更新中也已經修正了。
Youtube HDR範例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Youtube HDR範例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手機中框是由 100% 再生鋁金屬中框所打造,整體設計幾乎跟 iPhone 有超高的相似度.....機頂設有一只 mic、機底為退卡槽、mic、USB-C 連接埠與揚聲孔(還有一只是結合聽筒的);左側為音量、右側則是電源啟閉鍵;另外,電源與音量鍵的圓矩造型,跟 iPhone 也是相當相似之餘,鋁合金的材質建議還是裝個保護殼,不然摔到一定會凹
機頂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機底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左側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右側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Phone (1) 採雙 nanoSIM 卡設計,支援 5G NR:n1、n3、n5、n7、n8、n20、n28、n38、n40、n41、n77、n78、藍牙 5.2、Wi-Fi 6 等。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OS與燈效


緊接著就是 Nothing Phone (1) 最為亮點的功能,也就是 Glyph 燈效跟客製化的 Nothing OS 介面(甚至還能下載給一般 Android 手機使用),光是這張直接面光,跟上面幾張首圖,應該不難想見 900 顆 LED 燈的亮度是絕對足夠的,直接硬幹日光基本上都看得見。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我自己喜歡黑色的一個理由,無非是 Glyph 的燈效跟機背相輝映之下,會有更為明顯的突出感,白色也不是沒有,但如果在光線比較充足的地方,色系感覺上就比較接近一點了;另外,我覺得一個比較可惜的地方,無非是不能自訂 LED 的燈色了.....畢竟電競手機測久了(?)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也附上 Glyph 燈效在受到太陽照射,以及全黑環境下的樣貌給大家參考,在設定中其實也是能調整亮度的,但畢竟是為了拍照,我都是直接開最亮做因應。
Nothing Phone(1)強光燈效
Nothing Phone(1)暗處燈效

Glyph 燈效也有個專屬的設定介面,可以看到有基本的開、關調整與主要的鈴聲 / 通知設定,這邊也可以看到一個我自己覺得是後續可以改變的地方,等等講 OS 的時候再來說.....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詳細的設定這邊,可以看到提供鈴聲 / 通知設定之餘,也有針對充電、GA 處理、類似靜音的 Glyph 向上模式等。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鈴聲與通知這裡各有十種,共計二十種不同的音效與燈光效果,鈴聲這邊還能設定不同聯絡人顯示不同燈號的通知,只是燈效不能做自訂使用,是最為遺憾的地方之餘,現今大多都是用 LINE、Messenger 與 WhatsApp 的狀況下,如果能針對內部的聯絡人做設定應該也很讚(可惜不行)。
鈴聲/通知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燈效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燈效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也附上鈴聲與通知全部的燈效與音效示範。
Nothing Phone(1)十種鈴聲示範
Nothing Phone(1)十種通知示範

另外,Glyph 燈效也能搭配第三方的鈴聲或是通知音效,燈效則是會自動隨機的發出光線,我自己當初發現這個功能,就很想搭配這首歌了.....


充電計這邊很好理解,只要在充電時,下方的縱向 Glyph 燈效就會發光並顯示相應的電量。至於 Glyph 朝上模式,開啟後以機背放置在平面上,就會閃爍兩下並開啟靜音模式,通知或是來電顯示,則是會以燈效做提醒。
充電計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朝上模式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也附上充電指示燈的樣貌,不過只有在插入充電器的瞬間才會顯示,過一陣子就會直接消失.....如果能透過檢視的方式隨時喚醒,相信會更為實用吧?


Glyph 朝上模式則跟一些手機具備的翻轉靜音相當類似,只是顯示的方式變成更為 Fancy 的 Glyph 燈效。


另外,在錄影狀態時,也能以 Glyph 燈效的方式顯示閃爍的紅燈,不過位置倒是跟 Glyph 沒什麼關係,而是在機背縱向右上方的獨立燈號。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剛剛有提到關於通訊軟體聯絡人的鈴聲特效,不過在 Nothing Phone (1) 上,還是可以透過設定來針對通訊 APP 的通知做燈號提醒,只是目前我看僅有歐美人士比較愛用的 WhatsApp 才有,試了 LINE、Messenger 都僅有應用程式原有的鈴聲。
WhatsApp支援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Messenger不支援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介紹完了 Glyph 燈效,手機另一項亮點則是自製的 Nothing OS,整體是基於 Android 12,真的要說的話則是走幾乎原生的架構去設計之餘,也用了相當多設計美學極高的點陣字型做設計,不過可惜的地方在於,點陣字型只針對英文做設計,中文則是相當一般的字型,希望未來能做點改變啊!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比較不同的地方還有控制中心這邊,屏除下方頗類似 Android 12 的介面,上方以兩個大圓框表示,除了右邊的藍牙,左方則是可在 Wi-Fi、行動數據等做快速切換。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控制/通知中心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控制/通知中心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快捷功能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還有一個小小的亮點是,手機內建的錄音機功能,則是用了老式的卡帶機做為主視覺,極簡的線條搭配點陣字型相當美觀!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小工具 Widget 這邊也有因應 NFT 潮流的專屬 APP,可以藉由應用程式登入自己的錢包,並將購買的 NFT 顯示在桌面上,或是追蹤喜歡的 NFT 價格。
NFT Widget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設定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還有一個功能則是可連接 TESLA 做相關的連接、操控功能,但無奈我自己別說特斯拉了,連台四輪都沒有,請大家集氣讓蔣大送小編一台 BMW 吧!(怎麼不是特斯拉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不過對於 Nothing OS 來說,我自己比較感冒的功能應該是長截圖了。不像一般是採自動或是手動捲動的方式,Nothing Phone(1) 是用自動偵測的方式,並上下做選取;這邊以一般設定來看,上面的設定大標就直接被捨棄掉,不管我怎麼調都截不到,除非是用一般截圖.....

▌相機與實拍


相機規格部分,Nothing Phone (1) 發表時打出不想像其他安卓機種一樣用多個鏡頭湊數,搬出來的鏡頭其實都是一時之選,包含 50MP Sony IMX766 f/1.8 廣角 + 50MP 三星 JN1 114 度 f/2.2 4cm 微距超廣角鏡頭,前鏡頭則是 16MP Sony IMX471 規格。
主相機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前相機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相機介面一樣相當簡潔,除去幾個比較特別的設計,一班人都能很好的上手。首先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拍攝的調整介面,在頂部的箭頭拉下後可以看到,最右方也一樣是其餘的拍攝模式,提供的其實算蠻基本的,沒有什麼其他的創意模式。
主相機介面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拍攝選項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拍攝功能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右上方的補光燈部分,除了一般補光燈,也能透過 900 顆 LED 分佈在機背的 Glyph 燈效做補光,本次拍攝幾乎也是靠這樣才能把全部的燈都打開.....
Glyph補光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一般閃光燈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附上一張幾乎全黑狀況下 Glyph 補光的樣貌,可以發現跟一般閃光燈比,補起來的柔光效果好不少(因為這張在相同距離拍,一般閃燈是直接爆掉),用在拍一些小物其實蠻方便的,但人像的話礙於距離的關係,可能不會做到太優秀的發揮。
Glyph補光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無補光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也附上在比較昏暗的室內中,沒開補光燈與開啟 Glyph 的樣貌,就亮度來看其實差異真的不算多,色溫的調整上倒是蠻明顯的,除非要在更黑的地方使用,不然其實真的沒什麼差。
補光燈開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補光燈關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拍攝介面上比較特別的是夜景模式,無法透過一般開啟的方式,而是需要偵測到暗處,在一般介面右下角才會有月亮的圖案,拍攝時的長曝光倒數也是用自家的點陣字型,不過跟 Xperia 系列或是 iPhone 相比,Nothing Phone(1) 偵測倒是蠻敏感的,稍微暗一點就會跑出來,這點倒不用擔心。

專業模式則是提供 RAW 無損格式拍攝,並有 32s 的最慢快門,不過沒有峰值對焦或是測光模式,算是相對陽春一些。
夜景模式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長曝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專業模式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人像模式則一樣是以模擬光圈數值做強度的標示,美顏這邊無論前後鏡頭都沒有臉部特徵自訂,而是以 100 等級的強度標示;另外要注意的是,美顏僅支援人像模式,一般模式是沒有美顏的.....想拍的話可能就要把光圈開到最小了。
人像模式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主鏡頭人像(預設景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前鏡頭人像(預設景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美顏模式(不支援一般模式)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錄影部分,主鏡頭最高可錄製 4K 30fps,前鏡頭則是 FHD 30fps,剛剛提到的指示燈,則是可從下拉選單做控制。
主鏡頭錄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前鏡頭錄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指示燈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其他錄影模式部分,也提供 FHD 30fps 的夜拍與 HDR 錄影,慢動作也有 FHD 120fps 的水準。
夜拍錄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HDR錄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慢動作錄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邊也附上相機設定給大家參考。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日拍

日拍第一組是有些逆光,同時是以人造光源的室內。整體的色調與風格表現上跟螢幕類似,其實蠻清淡的,整體對比呈現也頗低,沒有目前手機運算攝影那種大開大闔的味精感,色調上有點冷中小偏綠,超廣角就更明顯了。

放大檢視畫質,以室內來看的話廣角如此髮絲細節我是給過的,真要看的話暗部有些鬆散的樣貌,感覺抹除雜訊也沒那麼重手,超廣角稍有些模糊的狀況,但縮圖看起來絕對沒問題。
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第二組則是光線相對更低一點,主要是以挑高搭配相當多人造光源的室內進行拍攝。這裡的色調就相對比較暖一些,我自己覺得白色還是帶點綠調,自己覺得上一組有太陽光偏冷,可能是手機對於白平衡調整比較敏感,亮度部分這兩組其實都有點暗,廣角我自己還能接受,超廣角就真的太暗了。畫質表現廣角髮絲有些微塗抹,但還是相當不錯的表現,超廣角髮絲的細節也有蠻不錯的維持,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啊.....
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組的光源跟上一組差不多,不過少了暖光的 LED,可以看到三鏡頭除去亮度的些許差異,色調、風格的一致認性真的相當不錯,已經是超出同規的表現了,畫質部分可以看到超廣角的雜訊比較明顯、廣角一樣維持不錯的水準,至於 2x 無損變焦還是有些許的畫質下降,縮圖還是可用的啦。
超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2x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純景物的拍攝上,似乎就少了色調偏綠的狀況;另外,陽光的白平衡校正也沒那麼多,還是能看出一抹暖色的感受,整體拍出來的對比也沒有人像那麼低,只是在高光上的 HDR 修正比較沒那麼強,可見 Nothing 在定調上真的是比較偏向自然攝影的感覺。
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這組則是除了一些色調差異,像是白牆面的色彩偏移,整體亮度調性與風格,都跟肉眼所視真的沒什麼差別,如果你也是嫌目前手機味精真的加太多太重,那麼 Nothing 的風格一定是你的菜。
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不過就像同屬計算攝影的 Sony Xperia 系列,我自己覺得 Nothing Phone (1) 的軟肋一樣是在人像景深模式,雖說該模糊的地方都有,但過渡實在跟「自然」相去甚遠之餘,摳邊也是蠻多粗糙的毛邊,希望後續能透過軟體更新方式好好補足一下啊......另外要說的是,拍人像真的蠻容易偏綠的。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或許你會想說,啊我從相簿直接重新選焦點調整景深強度不就好了?這邊也拿個樣本當作示範,你就知道其實.....事情沒那麼簡單。這組一開始的景深偵測就有些許失準,就算重新定焦點也救不回來,算是本次測試最為明顯的軟肋了。
編修前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編修後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自拍的風格其實跟主鏡頭相去不遠,但遇到陽光的時候,似乎色準好像比主鏡頭來的更好之餘,顏色也比較鮮豔一點;另外,自拍的人像模式表現倒是跟主鏡頭相比好蠻多的.....不知道是不是系統問題。但比較要說的就是美顏模式在安卓機中實在不算出色,真的在意的話就用第三方 APP 吧(就像 iPhone 一樣)。
一般自拍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自拍人像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自拍人像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夜景

就日拍看來,可以看到 Nothing Phone (1) 其實是走自然、還原真實環境的路數,夜景第一組自然要找每次測手機白平衡的標竿,也就是白底搭配超黃燈的自由廣場牌坊!先不管夜景模式的修正,整體來說 Nothing Phone (1) 在還原上除了超廣角夜景模式有明顯校正,其實做得還蠻到位的,只是還是多少有偏綠的狀況.....一般模式反而色溫還比較準確。

至於畫質部分,一般模式下的細節其實也蠻令人激賞的,不過廣角再開啟夜景模式後,整體的立體感又高出一層,至於超廣角雖說提升也明顯,但感覺就比較「粗暴」一點,Nothing Phone (1) 廣角鏡頭的畫質呈現,真的是蠻純淨的。
廣角夜景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夜景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第二組國家戲劇院就能看到 Nothing Phone (1) 校正白平衡的敏感程度,廣角直接把黃燈氛圍修好修滿!超廣角兩個模式又有點太飽滿.....而超廣角在這組畫質表現上就比較難救回,即便是夜景模式也是蠻糊的,廣角這邊則是在沒開燈的屋簷上,夜景模式硬拉亮度時多少能看出點鬆散感。
廣角夜景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夜景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超廣角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最後一張單純看縮圖的話,可以看到除了白平衡的校正,整體光影平衡是做得蠻好的,尤其是背光的工程器材氛圍抓的恰到好處,中央開燈處是有些許過曝,也呈現出 Nothing Phone (1) 比較不會修正高光的調性;另外,鏡頭抗耀光的效果就比較遜色,硬幹在屋簷上可以看到明顯的反射。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其他功能


如同剛剛所說的,Nothing Phone(1) 幾乎是跟原生 Android 設計相同,這邊看一般設定其實就能了然了。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Wi-Fi 這邊支援 Wi-Fi 6,通話這邊也支援雙卡雙待(沒特別指 5G+5G),機身也內建通話錄音功能。
Wi-Fi設定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Sim卡設定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Sim卡設定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支援通話錄音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安全性則是一般的光學螢幕指紋辨識、臉部辨識解鎖兩個方式,這邊就不多做贅述了。
安全性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螢幕指紋辨識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系統與手勢這邊則是真的很原生 Android,系統導覽鍵跟相當陽春的開啟相機都是從這邊設定,可惜如果有能跟 Glyph 互動的相關手勢功能,應該會更發揮其優勢。
系統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手勢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Phone(1) 搭載客製化(其實就只差無線充電)的高通 S778G+ 處理器,並有 8 + 128 / 8 + 256 / 12 + 256GB 記憶體與容量三種組合,實際以安兔兔 V9.3.9 跑分,得出 584,764 分的成績。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由於不少媒體已經有跑遊戲的幀率與散熱,這邊直接來看 3DMark Wild Life 壓力測試的結果,分數區間在 2,831 至 2,810 間,穩定性 99.3%,電量掉了 7%,最高溫來到 33 度。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比較晚在台灣登場的《暗黑破壞神永生不朽》,在 Nothing Phone(1) 上是有鎖 30fps 的幀率的,整體來說 Nothing Phone(1) 不是不能玩遊戲,只是要開到極限效能,對其來說就真的有點「極限」了.....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Nothing Phone(1) 內建 4,500mAh 的電量,手機內支援 33W PD 3.0 的有線充電,以及 15W 的 Qi 無線充電,還能以 5W 做反向無線充電。只不過盒裝沒有附上原廠的 45W 充電器,充電測試就以支援 PD 3.0 的小米 120W 充電器做充電。

首先將螢幕亮度設在 50%、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定位,搭配 120Hz 更新率做 PCMark 3.0 續航測試,得出不算太優秀的 9 時 1 分成績。充電部分,官方的數據約 70 分鐘可充飽,這邊測試電壓就先不計,從 10% 充飽則是花了差不多的 71 分鐘左右,其實在現在動輒 65W 起跳的充電速度也不算快了,這樣的速度跟同是 S778G 的 A52s 幾乎是同級的。
PCMark 3.0續航(120Hz)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充電速度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無線反向充電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小結


Nothing Phone (1) 從登場至發表,吸引的熱度實在很難想像,只是一款 S778G 的中階手機。足見手機市場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有趣的產品了,但對於實用主義的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它就是一款背蓋做了很多文章的中階機,市場上也有更多規格類似、價格更有競爭力的機種,不過這樣想不是不對,只是對於 Nothing Phone (1) 來說,可能也會覺得不是自身的 TA 吧?畢竟手機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尤其是主打性價比的中階機海更是,以一款已經可以買到旗艦處理器的價格來說,Nothing Phone (1) 最大的優勢,無非就是設計,以及勾起興趣這點上了。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以勾起興趣來看,從 Nothing 推出的首個產品 Nothing Ear (1) 其實就能看出端倪,全透明的設計對於有經歷過只要是 3C 產品幾乎是就透明最夯的當下,一定都相當有感(雖然現在應該都泛黃了),全透明、半透明的手機其實也不是沒有過,但再加上燈效的,其實算算近期也就 Nothing Phone (1) 了,試想如果哪天 ROG Phone 來個透明版的,應該潮到翻天。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不過 Nothing Phone (1) 雖說有著花俏的外觀,但內在倒是意外的樸實,接近原生的操作體驗,加上拍攝清淡、走原汁路線的攝影調性,倒是有蠻大的反差。本次測下來,對於花俏來說是絕對有感,走在路上別說透明殼,發個光都能讓路人問你這是什麼手機,然而對於 Glyph 燈效來說,目前 Nothing Phone (1) 可客製化的東西只有第三方音樂,指定區域發光、燈色的缺乏真的是相對可惜的地方。

另外,極限的用戶應該還是會覺得,如此造型不用個旗艦機似乎也說不過去,或許是晶片供應、也許是想先試試水溫,Nothing Phone (1) 的效能日常使用絕對是可以,但喜歡玩遊戲大作的話,可能就要勉強降一下畫質。最讓我感到困擾的,應該就是人像模式這塊軟肋了。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最後還是想說,Nothing Phone (1) 成功挑起了目前手機市場比較缺乏的吸睛點,但畢竟是第一款產品,許多功能與規格應該多少是有種試探的感覺。不過後續能否把目前相機比底大、性價更便宜的手機市場策略,成功拉往更為多元的購買誘因,恐怕除了外觀,未來針對一些操作上能做的更縝密與有關聯,就是能否成功延續的關鍵了吧?

MD:以薰 / 倪暄

▌福利社


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Nothing Phone (1)體驗│外在有了新鮮感、下一步怎麼走?
辛苦分享文 Nothing Phone很棒
好大
Nothing Phone 採用先進行動硬體配置和主打半透明背蓋設計,簡約時尚風格為手機市場帶來創新體驗,電池續航表現可圈可點
之前好像介紹過
這隻感覺在賣外觀
蠻吸引我的目光
可惜我還是不會買
Martin
新女?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女
外觀很讚,但規格不上不下
外觀真的蠻吸睛的,再來就看軟體的調教是否可以更完善
Martin wrote:
近期大家應該都被 N...(恕刪)

手機好看
MD也好看

至少這手機不是跟Google 6a或者三星A 系列一樣用塑膠
已經可以了
福利福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