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攝影-微距補光

剛開始拍微距昆蟲生態時,總在尋找最合適的柔光罩,如何在補光效果及攜帶操作便利性上取得平衡點,之後發覺除了上方柔光罩外,還需要有下方的補光板方能讓主體暗部能適當的補光,但隨著拍攝的昆蟲種類漸多,發覺不同大小物種跟拍攝的距離都會影響補光效果,考量我喜歡邊走邊找邊拍多樣性的題材,就不再追求極致的柔光效果,而以現有的設備依現場拍攝主體及環境隨機應變調整。

其實一張看起來普通的微距生態相片,還是可以傳達出一些有趣的訊息,以下面這幾張相片為例,先從生態意涵來說,仔細算算,剛好有16個甕跟16個銅板(誤),是16顆破蛋跟16隻剛出生的椿象若蟲出現在檸檬葉的背面,當時若是16顆蛋或是16隻蟲分別出現,並不會吸引我拍攝,但兩者合一就有其生態意義,代表這群若蟲剛從蛋中出來,而若蟲為何會跟蛋蛋群聚成一團呢?主要是為了虛張聲勢,藉由形成較大的形體嚇退天敵,很多蝶蛾的若蟲也有類似的行為。

另從攝影角度來說,拍微距生態的原則一定是先拍有再拍好,如前面所述,蛋不會跑,但16隻若蟲若分散開來或嚇跑一兩隻,其生態意涵馬上大打折扣,所以一開始拍攝是輕輕翻開葉子背面用自然光拍幾張,然後裝上閃燈及柔光罩再拍幾張,因為感覺這些若蟲非常穩定,所以輕輕摘下葉子釘在檸檬樹上方便進一步拍攝,接著拿出反光板補下方暗部的光,因為是正面拍攝怎麼補光就只能拍出圖2這種顏色平淡但清晰的畫面,完全沒有我想要的感覺,靈機一動,拿出腳架在葉子後方約45度裝上另一支閃燈,再以雙閃燈方式拍出圖3,希望藉由離機閃燈從斜後方將葉子正面的綠打透到背面,不過感覺還不夠,持續加大離機閃燈的出力,終於拍出圖1,閃燈把厚厚的檸檬葉打個通透,讓整個畫面的色澤及層次感豐富許多。

圖1,最後的拍攝成果,整個畫面的色澤及層次感相較圖2圖3豐富許多,連破蛋底部都透出了綠光
DSC05651-1 by Jeremy Huang, 於 Flickr

圖2,以上方柔光罩下方補光板方式補光,無論如何拍,只能呈現清晰的主體跟葉背平淡的色澤


圖3,以圖2拍攝方式外加葉子斜後方離機閃燈補光,因離機閃出力不足,畫面色澤雖有所改變但仍不明顯
Jeremy2288 wrote:
學習拍照兩年多,入門...(恕刪)



補2張
Jeremy2288 wrote:
聊攝影-微距補光剛...(恕刪)


中國樹蟾


Snow1153 wrote:
單峰疣椿象-特有稀...(恕刪)


我剛好也有拍到耶,初發現時只以為是某種椿象的若蟲,或是突變種椿象,但因長相奇特還是拍下紀錄,沒想到真有這種椿象,謝謝Snow的分享!





Snow1153 wrote:
單峰疣椿象-特有稀少物種


我這是雙峰疣椿象


看到有人PO蟹,前一陣子剛好去金山清水濕地拍招潮蟹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