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龜 wrote:
十年前買的intel 330到現在還在用
這期間HDD已經不知道先死幾顆去了

我也是intel還活著
HDD掛三顆了
正常使用應該都還好吧
目前手邊真的死過的..就intel 545s.
反倒是之前一直作為測試用的EZLink 那種便宜貨..到現在還活得好

傳統硬碟真的就是機率了
會用傳統硬碟不外乎1. 每GB相對便宜 2.救資料比較方便
aini7225
我的EZLink也還活著,現在拿來解壓縮
以耐用度來說,如果還買得到MLC的,肯定優先選
真的很在乎資料安全的,不管你用什麼碟都要備份的,因為沒有不會壞的碟。

SSD在電腦上又快又安靜,怕掛掉就毀了? 那就多買一顆,現在的主機板大多可以組raid 1,或windows內建成鏡像碟,這算是最簡單方便又便宜的保險。

再來就是搞一台NAS,電腦開機就同步備份。

最終手段當然就是訂閱個雲端來備份,淹水、火災也不怕。(至此勉強算是符合了321原則)

便宜的不花,別搞到送資料救援,那個都好幾萬起跳的。
2002年的 SCSI硬碟,在24小時運作伺服器使用迄今,再加上私人的SATA機械碟2012的也好幾顆,更早的也有,只是容量太小沒再使用,所以,不覺得機械硬碟不耐用。
筆電桌機都有使用SSD,只拿來當系統碟使用,有的已有六年使用壽命,30幾顆的經歷,只遇過一顆保內就壞。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從SLC、MLC、TLC到現在QLC..
每個階段都會有人哀嚎壽命變短,死很快
但如果你是一般user,且平常不會把硬碟塞好塞滿的話
SSD跟HDD的壽命我個人認為是差不多的
目前手邊幾顆硬碟,除了摔壞的、NAS裡面正常時間到就更新的
好像沒有一顆是真的壽終正寢...
srwe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5881950 奇文共賞
與其擔心SSD/HDD/隨身碟壽命,建議花點時間建立備案/救援機制。

狡兔有三窟,數據備份也要有三路:local, cloud, remote.

Local: NAS w/RAID 1
Cloud: Google Drive, OneDrive, iCloud...
Remote: 異地備份,也可以用多個 cloud 備份。

現在有些NAS也可以設定連線cloud備份。
106年買的PLEXTOR M8PeG 128GB 還在主力機上服役
hydra79545
記得當年這隻自帶Option ROM,可以再不支援NVMe的板子上使用 [XD]
tonyboy015
當年覺得它速度快就衝下去了,過了這麼多年健康度有掉但還是頭好壯壯,以前的SLC或MLC真地猛
保持重要資料定期備份的習慣,才是王道。
Windows 11 我沒記錯的話預設值會加密儲存裝置。 恢復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