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 II )

美麗新裡面的店感覺要倒光光了,有種淡淡的哀傷
鉅昇one就在他們接待所的後面,與微笑莊園隔公司田溪相望,與家樂福、公八及運動中心為鄰。沒特別去了解他的大門位置,但應該還是會從濱海路這頭進出吧,如果是這樣,不曉得會不會有後門直接到公八,這樣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要去散步玩要什麼的就很方便了。

公設比35%,建商建議的管理費90/坪,這兩個部份的感覺就有點高了。

鉅昇one的裝簧有點像是選配的概念,而且也含在了房價中,這部份我覺得是有好有壞啦,好處是有專門團隊一次性搞定,不用二次施工整改,房子好了之後就可以直接入住了;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如果房子的施工品質不良,或是施工團隊認為有些問題可以在裝簧時再處理,那品管這一塊的落差可能會比較大一些。同時考量到有五百多戶如果都要裝修,那房子的交期也會拉的比較長,各裝簧工班的水平,就更有賴監工團隊的把關了。

說到底,裝簧真的是一門學問,有時就算是找到信譽口碑良好的公司也不見得省心,而一般的裝簧公司報價及工項也是難倒不少人的,加上與設計師、工班的溝通也都是學問,過去我就幫過幾個同事處理過一些爭議性的問題,幫他們省錢、避免可能的問題同時還規範了施工的標準等等。

至於我家的裝簧,當初在看預售屋的時候,我就決定要保留挑高,加上整體的格局我覺得沒有大改的必要,所以除了一開始簽約時有做一些格局上的小調整之外,我家的裝簧基本上都是靠傢俱撐起來的。
早期預算有限,但又不想太將就,所以就慢慢的置辦,而有些當初一定要有但礙於預算先將就的,現在也開始慢慢的在置換了,同時也順便導入智慧住宅的概念,像是燈具、窗簾、冰箱、電視、冷氣、洗衣機、除溼機、音響……實現遠端、聲控等等動作,讓生活品質也能跟的上這個處處物聯的時代。
mikechao6277
其實簡單說就是位置好,淡海相對其他地方價格相對低,所以市場偏熱~
macbookair
鉅陞ONE的建地並不是封閉的獨立區域,前面的道路邊有一條人行道可通往運動中心和公園。
issacwu0924 wrote:
鉅昇one就在他們接...(恕刪)


今年的冬天天氣很鳥,濕冷的天數比例很高,但是銷售還能這麼熱算是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代表淡海已經走出不被看好的氛圍了~
房價最後一塊窪地即將消失。
讀過總體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教授在分析時都有一個前提假設:這個經濟體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就是國際間資金,人力,,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社會。

中國大陸是有限度的開放社會,且所有權人對土地只有使用權,不是自由市場不符合上述假設前提。

台灣與新加坡都是類似的經濟體,且土地具有“稀少性”,房地產價格在國際資金可以自由進出買賣,且與物價,通膨息息相關,加上“預期心裡”與“生活習慣”與“傳統”,皆是影響房地產價格最主要因素。

生不如死因素對房地產價格影響微乎其微。
dualceleron
不合理 一樣會下跌的
樹林區漲幅真的是兇猛。

我 1991年至1998年駐新加坡,親身經歷當地房地產漲勢的可怕。

2024年各區,漲幅預估都會超過 15%。

政府調薪 4% + 電費 5% + 碳費 3% + 水費+ 瓦斯費 + ?(不能說)

人,不是靠努力,拼命工作,存款能有錢的。

公務員,不是靠聰明,能力能升官的,靠的是顏色與關係。
籃籃香
我猜您少寫了一個「紅」字[笑]
「且所有權人對土地只有使用權」這句話未必正確喔!建議可以了解一下大陸的物權法


小的時候,對房價高不高我是沒有什麼概念的,那時流傳著一句話就是,我家連台北的一間廁所都買不起。

長大了之後,房價高不高不在是和自己比較,而是和年平均所得來比較了,那個時候才意識到,也許房價高不高和自己的所得分配率可能更有關係,之後,我看房價都會很自然的用房價/所得比做為標準,也會和國民平均所得來比較,來了解到房價到底是合理還是偏高了。

在北北基桃中,淡水的房價算是比較溫和的了,我也比較注意這裏的房價走勢,所以就以淡水為例吧。

在十幾年前淡水還是處在17萬/坪的時候,以年平均所得約45萬,房價比8計算,一個人買房的預算是360萬,可以買到二房一廳格局的房子,一對夫妻的買房預算是720萬,這房價可以買到三房二廳格局的房子。
而現在淡水的預售屋已經到了35-6萬/坪的時候,年平均所得約50萬計,一個人買房的預算是400萬,但在淡水變成只能買個套房了,而一對夫妻在淡水想要買房,也從原本三房二廳的格局,縮小到二房一廳了。

可以說這變化不可謂不大。而且,不光是淡水的房價已經快要讓年輕人買不起了,三芝、八里都開始讓人望而生嘆了。

所以對於想要買房自住的朋友來說,淡水這十幾年來的走勢,也許是很好的一個參考標的。
籃籃香
看你附的那張圖...淡水漲的整個超溫和的[笑]
韓國也是自由開放的經濟體,房價照樣跌得不要不要的。

台灣的房價為什麼一直漲?隨便一個經濟學教授都知道,是政府長期低利率的關係,連前幾年國際利率都普遍調到5%以上,台灣還是硬維持在2 %不到的水準。

因為低利又長年期(20、30、40年)的房貸:

建商可以用融資賺取大量暴利,
投資客可以大量的買房炒作,
自住客要犧牲大半輩子的生活品質,勉強可以買下偏遠又狹小的房子

這種狀況會改變嗎?我悲觀得覺得不會!

因為政治人物的金主很多是建商地主,甚至有些自己就是。

政府官員財產申報,存款也許不算多,但每個人房產土地都好幾筆,好幾十筆!怎可能制定出合理的房產政策?


囤房稅最可笑了!
一個人要擁有第四間房以上,才會苛囤房稅,難道政府認為每個人都該擁有三間房?而且囤房稅只有少少的2~4.8%
且不是按實價而是公告房地價,換句話,就算擁有幾十間幾百間投資房,真正科課稅也不到千分之五!

澳州房價最貴的雪梨,近兩年來房價所得比來到14倍,當地年輕人已是叫苦連天,且被迫紛紛搬離雪梨,到更遠的地方。
台灣各縣市所得房價比112年只有基隆、嘉義縣、屏東縣不到20倍(嘉義、基隆今年應該是超過了),台北更達到29倍,這就是悲慘的台灣現狀!

推升台灣房價,政府若不是主兇,也是重要幫兇--低利率、越來越長的房貸年限、可笑的囤房稅!
pendesmix
囤房稅對一般小房東影響不大,主要是對建商房屋去化時程較有壓力,尤其是大型建案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